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利剑 > 时代警魂

“洋社区”里的Madam

来源:《东方利剑》 作者: 方 培

  ——记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虹桥派出所民警盛舒敏

  2019年9月的一天,白芜芩家的门铃“叮咚”响了。

  白芜芩是德国人,她的德国名字叫Ute,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也是居住在上海虹桥地区的三万多名境外人员之一。她喜欢中国,喜欢上海,喜欢虹桥,是位地道的“中国通”,为了入乡随俗,还特意给自己取了个“白芜芩”的中国名字。

  打开门,门外正婷婷立着一位相貌清秀、笑容灿烂的女警官。

  “Madam 盛,你来啦。”白芜芩热情地打着招呼,把盛舒敏迎进了门。

  盛舒敏喜欢别人叫她“Madam”。记得小时候看香港警匪片,人家称呼干练果敢的女警官为“Madam”时就不禁热血沸腾,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帅气的警服,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Madam”。

  长大后,她如愿以偿。2009年,盛舒敏从南京大学英语言文学系硕士毕业。当她的同学们纷纷走进外企、拿着高薪时,她却选择了到派出所工作。因为,她觉得这样更接地气,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于是乎,她成了上海学历最高的社区民警之一。在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虹桥派出所工作多年,她曾管辖过奥玎花园、嘉年别墅、虹桥别墅、富宏花园等多个小区,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佳”优秀社区民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和“情满万家·2017全国公安派出所好民警”。

  虹桥集聚了大量境外人员,尤其是日韩人士。这里环境优美,外企众多,美食林立,同一个小区就能听到“家乡话”,同一个街区就能品尝到家乡美食。据说,在虹桥地区每五名居民中,就有一名是境外人员,部分小区的境外人员甚至占到小区居民总人口七成以上,这样的小区被人戏称为“洋社区”。

  盛舒敏此番上门,是为了普及防范电信诈骗宣传,送上虹桥派出所精心编写的《反诈宝典》,并面对面讲解真实案例,为外国朋友做个善意提醒。

  有人可能会问,电信诈骗也会骗到外国人头上来吗?作为涉外警务组警长,盛舒敏觉得,骗子行骗起来,是不分国界和男女老少的。尤其是像白芜芩这样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籍友人,很多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他们更重视护照、签证等问题,更容易被骗子利用。所以,防范宣传必须没有死角。

  而她和白芜芩的相识,要从几年前说起……

  业委会里有个“洋委员”

  白芜芩居住在虹桥地区的一个花园小区里,这里有着罗马柱、大草坪,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百多幢联排别墅散落其间。居民虽仅千余人,但多是知识分子、企业高管、文化名流,其中还不乏有几位大牌影视明星。居民中有不少是境外人士,漫步其间,一路上会遇到各种肤色、说各国语言的人,犹如迈进了一个“小联合国”。别看小区平时静谧优雅、波澜不惊的样子,但在业委会换届和物业公司更替上却闹出了一场轩然大波来。

  小区的上一届业委会成员多是退休的老伯伯、老阿姨,责任心很强,但本位意识也强,常常认为“小区就是我们业主自己的,一切由我们说了算”,所以在工作方法上容易简单粗暴,考虑不太周全。举个例子来说吧,他们临时决定要改换物业公司,可既没有向区“房办”报备走程序,也没有提前三个月通知老的物业公司,而只是提前二十几天进行了口头告知:“我们已经和新公司签好合同了,请你们4月1日离场。”

  老物业公司自然不答应。于是,4月1日那天出现了荒唐一幕。新公司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场入驻,老公司依旧不甘示弱地留守不走,一个小区竟出现了两家公司的保安同时站岗、巡逻,两家保洁人员打扫同一块区域的奇特景象。

  身为辖区民警,盛舒敏当然不能坐视不管。那新老更替的当口,让她的心一直悬着。她找来两家物业公司经理多次协商,帮忙设计出多种解决方案,最后,新接手的公司同意补给老物业一笔钱,方才为这场风波画上句号。业委会惹出的这个麻烦,让盛舒敏整整奔波了一个月。

  2015年春天,小区业委会换届改选,同样闹得不可开交。新一届业委会成员要年轻许多,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其中还有位“洋委员”、德国人白芜芩。对白芜芩,盛舒敏是早有耳闻。白芜芩四十来岁,在上海居住十几年,因为喜欢虹桥的环境,早已在小区置业安家。虽是外国人,但白芜芩毫不见“外”,在小区里十分活跃,热心公益,帮助邻居,这一次改选中就有不少业主投了她的票。

  不久后,几位业委会成员一道来拜访盛舒敏,请教物业公司更换问题。这也是盛舒敏第一次见到白芜芩本人。白芜芩满头金发,体形微胖,而且能说会道,性格开朗。

  可让盛舒敏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新当选的业委会又和物业公司杠上了。他们认为现在的物业公司虽然是家上市公司,在业界名声在外,但小区的保安和保洁等业务都是发包出去的,有点名不副实,物业服务水平根本就没有达到“上市”标准,自己是花了“名牌”的钱却享受了“山寨”的服务,冤枉得很。为人严谨的白芜芩还特别指出,上次更换物业公司,招投标根本没有达到50%以上业主同意,从程序上来说是不合法的。

  当然,这让现在的物业公司很是委屈,签了合同还没几个月,为了把上一家物业公司拱手送走,公司还赔了不少钱,这不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嘛!愤愤不平之际,他们派人给每家每户发传单,扬言说参与投标的另一家物业公司和业委会成员存在猫腻,接手后一定会上涨物业管理费的。而另一家物业公司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也开始针锋相对,一家一家做起“策反”工作,开始“反制”措施。

  眼看小区里烽烟四起,一场新的物业大战即将上演,盛舒敏只能紧急灭火。她语重心长地告诫两家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如果你们对自己的服务有信心,就不应该靠诋毁对方来抬高自己,而是应当多想想怎样通过服务来争取更多的业主支持,毕竟,投票权是掌握在广大业主手里的。”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双方一听,有道理啊,于是不再和对方死磕,而是做起了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

  那段时间,每一次业委会开会,都少不了盛舒敏和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小冯的身影。盛舒敏给自己的定位是:不参与具体决策,但要疏导情绪,把控方向,让物业更换合理、合法、合规,不能演变成肢体冲突,更不能升级为群体性事件。

  三个月后,全体业主大会召开。半数以上的业主选择了新公司,原物业公司撤离,小区物业总算实现了平稳过渡。

  经历过这件事后,白芜芩开始对盛舒敏刮目相看。

  没想到,后面有一天,白芜芩专程到警务室来找盛舒敏。只见她板着脸,问:“Madam 盛,最近有警车频繁地从我们小区驶过,让我们很没有安全感,你能不能管一管?”

  这个问题有点让盛舒敏始料不及,警察执行公务理所应当。但她想国情不同,不能断然回绝,对待严谨的德国人,同样需要用上严谨的方式。于是,她回所里详细了解了情况后,主动找到白芜芩,开诚布公地告诉她,派出所因为高峰时期周边道路拥堵,有时候为了及时接警,确实会借小区的道路赶时间,这是合理合法的。但同时,所领导特别重视白芜芩的建议,已叮嘱所里的同事在经过该小区时不鸣警笛、不按喇叭,同时注意速度和安全。末了,盛舒敏还启发说:“如果小区里经常有警车出现,是不是更能够震慑坏人,让小区更安全呢?”一番话说得白芜芩频频点头。

  过了一段时间,白芜芩又来找盛舒敏,反映小区门口道路两侧乱停车,严重影响车辆进出。最后,她还特意强调:“我们是私人住宅、高档小区,门口乱糟糟的,特别影响小区形象。”这件事引起了盛舒敏重视,在分局交警支队的支持下,有关部门在道路一侧划出若干车位,实行收费停车;对另一侧的乱停车现象则展开严厉整治。很快,小区门口秩序井然,居民们拍手叫好。

  前不久,白芜芩又来拜访盛舒敏,不过,这次她是主动来反映情况的:小区里某幢别墅白天黑夜都有人进进出出,人员打扮新潮。盛舒敏上门一核查,原来是一家网络公司租用此地组建了几支游戏战队,专门进行电子竞技,24小时三班倒,队员不固定,房间里电线、网线凌乱,包装箱乱堆……盛舒敏当即开出整改通知,及时消除了这一隐患。

  不仅要和业委会里的“洋委员”交朋友,也要和小区里的“洋居民”广交朋友。有一次,住在华光花园的美国人杰克家中被盗,面对上门回访的盛舒敏,他毫不客气地质问:“Madam 盛,你们这里太不安全了。我要在家里放把枪,只要有人闯进来,我就开枪打他,可以吗?”

  盛舒敏赶紧说“NO,no,no”,向他解释,在美国私人持枪是合法的,可是在中国私自持有枪支就是违法的,更不要提开枪打人了。听着盛舒敏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中间还有许多美国人常用的俚语,杰克的脾气渐渐消了,转而详细讲述起家里丢了什么、钱是放在哪里的,自己何时出去、何时回来的,家里最近来过哪些人,重点怀疑对象是谁……

  而盛舒敏也带着他到小区安保中心调阅附近的监控探头,查看是否有可疑人员出现过。实地查看中,她发现周边灌木丛过高,遮挡住了摄像头的视线,所以未能拍到窃贼的身影,她叮嘱物业人员马上改进,尽快修剪绿化。

  回到房间,两人喝着咖啡,天南海北地又谈了两个多小时,从中美的法律差异到中西方文化不同,从好莱坞大片到儿童权益保护,越聊越投机。临别时,杰克说:“我儿子在美国也是当警察的,经过你的介绍,我明白了,中国警察的办案方法、程序和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我理解了。谢谢你!”

  此后,每次在小区里见到盛舒敏,杰克都会热情地挥动手臂,大声打招呼。他也渐渐成了小区治安的热心人,还经常参加小区里的公益活动。

  在基层警务工作中,盛舒敏察觉,今后社区里最突出的矛盾将是物业纠纷。业委会成员老化,业主参与度不高,公用经费使用不公开、不透明等,都是引发纠纷的潜在因素。她所管辖的一个小区曾经大胆创新,推出了社区微信公众号,其间既有防范提醒,也有“事项公告”和“项目表决”功能;维修基金、公共收益全部公开,而本小区居民在进行实名认证后,可以方便地利用表决功能进行投票表决,解决了业主大会出席率低、投票时间有冲突等问题。无需面对面,就能参与自己的社区管理。这一创新举措,或许能为我们的社会综合治理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小区里的“洋葫芦娃”

  意大利人保罗一家有七个小宝宝,五男两女。夫妻俩出行时,背上背一个,手里推一个,身后还有几个手牵着手,大大小小一串小萝卜头,好不热闹,队伍蔚为壮观。居民们把他们戏称为七个“洋葫芦娃”。

  可是,“洋葫芦娃”们生性好动,整天在房间里打打闹闹的,动静颇大,影响到了楼下居民的休息。偏巧,楼下住着一对退休教师,老年人难入眠、睡眠浅,好不容易刚有了点睡意,突然“砰”的一声,楼上某个小屁孩把椅子撞倒了,吓得差点心脏病没发作。好几次夜深人静准备上床休息了,楼上却不合时宜地传来小宝宝的啼哭声,此起彼伏,忽高忽低,让老两口一下子睡意全无。他们被搅得午觉不能睡、晚觉睡不安,满肚子火气,冲上去敲开门刚想辩理,却不料对方是个金发碧眼的老外,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只能掉转方向,怒气冲冲跑去找居委会干部投诉。

  知道情况后,居委会干部小周约了盛舒敏一同上门。敲开房门一看,女主人在家里手忙脚乱,正忙得不可开交;房间里还有一位意大利人叫巴萨,说是夫妻俩的朋友,是帮忙来照看孩子的,略通中文。

  小周说,楼下邻居投诉说你们楼上声音太大太吵闹,影响了他们的休息。

  见到穿着警服的盛舒敏,巴萨显然有点吃惊,在国外,不犯事警察是不会找上门的。所以他的第一反应便是矢口否认,说我们很注意的,根本没有声音的。

  话音未落,就看到两个小屁孩正把沙发当成蹦床,在上面蹦蹦跳跳,墙被撞得“砰砰”响,不堪重负的沙发喘着粗气,发出吱呀吱呀声。

  看到这一幕,连巴萨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盛舒敏赶紧趁热打铁,表示说家里有小孩,难免会有些动静,楼下邻居并非不通情达理,只是希望声音能轻些,不要搞突然袭击。盛舒敏快速打量了一下屋里的陈设,当场提出几条改进建议:“比如,能不能在木地板上铺上地毯,这样声音可以变小点;还有就是桌脚、椅脚的可以配些脚套,防止它移位;对边角锋利的地方,也可以安装一些防撞条、防撞角,避免宝宝受伤。我家里也有小Baby,我用过的,很管用。”

  巴萨把盛舒敏的话一句句翻译给女主人,她连连点头,表示接受。

  临别前,盛舒敏还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事情处理不好,邻居投诉到房东那里去,房东请你们搬家,那就是大麻烦了。”来之前,盛舒敏已经做过背景调查,保罗一家此前搬过好几次家,每次都和邻居投诉有关。“中国人讲究‘和为贵’,小区环境不错,你们住得也挺适应,多好啊。”她补充说。

  女主人表示全都听进去了,晚上就和保罗商量。

  第二天上午,小周告诉盛舒敏,事情已经妥善解决。原来,当天晚上,保罗就买了礼物,去楼下赔礼道歉。可是,面对两位中国老人,保罗的意大利语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拼命地做手势,对方还是一头雾水,只能把朋友巴萨叫来翻译。在巴萨的翻译下,两位老人家总算明白保罗是过来道歉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老俩口不仅没了火气,甚至还表示如果以后他们忙不过来,可以帮忙带带洋宝宝,中国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雪中送炭、助人为乐是让人很快乐的。

  盛舒敏想象着保罗手舞足蹈的一幕,不由得捂着嘴笑了。

  都是装修惹的祸

  英国人威廉是一家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三十来岁,长得人高马大,居住在虹桥花苑。前不久的一天,他突然怒气冲冲地跑到物业办公室,叽里咕噜说出一串连珠炮式的英文,物业人员压根就没听懂,只能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一看对方没有及时回应,威廉火气更大了,脸涨得通红,大喊大叫起来。

  楼上的居委会党支部蔡书记听到了,赶紧打电话给辖区民警盛舒敏,请她赶紧过来救场。

  盛舒敏想远水救不了近火,等她赶到,这火怕是烧得有几丈高了,她镇定地对蔡书记说:“请您把手机给这个外国人,我在电话里来和他说。”

  威廉火冒三丈地接过手机,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悦耳的英语,顿时安静了——盛舒敏的英语专业、地道。虽然平日里英语没有太多用武之地,但英文专业的盛舒敏从来不敢放松专业学习,经常利用手机APP背单词,还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学英语,并没有荒废学业。

  盛舒敏与威廉进行了深入沟通。原来,威廉是晚上开飞机、白天休息的。可不巧的是,他的邻居最近在装修,白天敲墙打洞,加上嗡嗡扰人的电钻声,他根本就睡不好。连续几天下来,他觉得自己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实在忍受不了了。威廉不但要求邻居立即停止施工,还傲慢地说:“我是飞行员,如果我休息不好,飞机上的乘客安全就会受到影响,这个责任你们担得起吗?”

  不料,盛舒敏根本不吃这套,在了解情况后直接告诉他:“我们中国是法治国家,你到中国来就必须尊重和遵循中国的法律法规。我了解过,你的邻居装修事前到物业报备过,而且是严格遵照装修时间和噪音规定的,并没有违规。”

  接着,盛舒敏又进一步说:“你的休息权和邻居的装修权同等重要,不能为了保护你的权利,而剥夺邻居装修的权利。所以,这件事你只能和邻居好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我建议你可以去宾馆住一段时间。”

  威廉追问道:“住宾馆,费用谁付?”

  盛舒敏坚决地说:“从道理上来说,应该由你承担。不过,我可以帮你联系下你的邻居,看他有什么更好的方案不?”

  威廉一下子泄了气,乖乖回答:“好了,我明白了。”

  一小时后,物业经理给盛舒敏报告:“盛警官,你太牛了,一顿洋文把这个外国人给说服帖了,刚刚有人看见他拎着拉杆箱住宾馆去了。”

  说着说着,连经理都不禁乐了。

  这样的中外纠纷,盛舒敏不知处理过多少起,她始终掌握一个原则: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法律面前一视同仁。本着一颗“公”心,不偏不倚,心中的天平只有一个砝码——“法”。当然,她也坦言,民警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包办百事。比如说,去年有位日本居民田中家中的雪纳瑞小狗被上海邻居养的大狗咬死了,田中报案要求严惩“凶手”。她一番了解,发现双方都有过错,田中家的保姆在遛狗时没有拴狗绳,而邻居家的大狗也存在看管不严的问题。

  邻居表示,我们可以把大狗送走,并且赔偿对方损失。

  田中却坚决不同意,说,这条小狗已经陪伴我们多年,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光为小狗买墓地就花了4万元。你们中国有句老话叫“杀人偿命”,既然我们家的“孩子”死了,我们强烈要求把“凶手”就地正法,一命偿一命。

  约谈过好几次,双方始终没有谈拢。面对这种僵局,盛舒敏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她只能找来当初遛狗的保姆、小区保安、现场目击者做好笔录,尽量还原出现场的真实情况。其他的,只能建议他们走法律程序了。

  身为民警,有时必须学会放弃。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轻装上阵,继续前行。

  业主会所里的“幼儿园”

  与其他同龄女孩不同,盛舒敏不爱逛街、不爱泡夜店,她喜欢“逛社区”,一有时间,就泡在社区里听民情、知民意。在她的眼里,社区这棵大树上有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每一季都有不同的风景,让人着迷。在逛社区的过程中,她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

  那年年底,盛舒敏“逛”到一个小区业主会所,听到了一阵小朋友的琅琅读书声,好像是韩语。循着声音走进一看,房间里正有十几个天真烂漫的韩国小朋友坐在小板凳上,神情专注地跟着两位老师大声朗读。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是一家“家庭幼儿园”,专门给韩国学龄前儿童上课的。可是,这家“幼儿园”并没有营业执照或办学许可证,老师们也都没有教师资格证。同时,从安全防范的角度来看,“幼儿园”里既没有配备消防器材,也没有配置安保人员,就连校车,也是租用的普通面包车,让她很是担心孩子们的安全。

  怎么办?直接取缔?似乎有点不近人情,望着十几个小朋友可爱无辜的眼神,谁都下不了狠心。那么,维持现状?也不行,安全隐患一天不除,盛舒敏心里就一天不能安定。

  回所后,她把情况转告给同事顾荣滔,也引起了派出所领导的高度重视。涉外警务组做了一次地毯式排摸,发现这样的私家“家庭幼儿园”还真不少。有的开在会所、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有的甚至开在居民自己家里,人数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但统一都没有正规证照。

  盛舒敏曾走访过一家“家庭幼儿园”。见警察上门,那位韩国主妇一脸的不理解,表示:我本来就是家庭主妇,自己有两个孩子,现在帮朋友多带几个小孩,收点必要的费用,这也不行吗?盛舒敏为她详细讲解了其间存在的安全风险、法律责任,特别指出:如果出了意外,她是要负相关责任的。吓得韩国主妇直吐舌头,连忙表示这样的好人做不得。

  那么,家长为什么不把小孩送进正规的幼儿园呢?盛舒敏进一步想。

  通过深入调查,她了解到,当时虹桥地区有一万多名韩国居民,却没有一所专门针对韩国人的幼儿园。如果选择进正规的国际幼儿园,每月动辄六七千元的费用让不少中低收入的家庭望而却步;而想申办民办学校、幼儿园,因为涉及教育、工商等多个部门,许可证很难申请,想要招收国际学生那更是难上加难;同时,许多韩国家长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依然希望自己的小孩受到正宗的韩式教育,从小就开始学习韩国文化……如此种种,导致没有办学资质的“思密达幼儿园”应运而生,大行其道。

  解决之道,宜疏不宜堵。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事,而是要从韩国居民的需求出发,找到一个双赢的办法。顾荣滔、盛舒敏他们多方协调沟通,写出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递交虹桥镇政府、分局出入境等部门,建议为有条件办学的争取办理合法证照,对没条件办学的坚决予以取缔。

  为了寻找合适的场地,盛舒敏还和同事们实地走访,四处奔波,终于在韩国人聚居的虹泉路上找到了一个地方。这家韩国人幼儿培训机构本身就有固定宽敞的场所,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老师,有持证上岗的保安,还有布局合理的监控探头,甚至还有空调和地暖。盛舒敏她们主动靠前,提供服务,协助该培训机构办理了相关证照,帮助其从“地下”走向了公开,并扩大了招生规模。此举一出,大大缓解了辖区里韩国幼儿教育的压力。

  听到韩国家长们的一声声“康桑哈密达”(韩语“感谢”的意思),盛舒敏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

  上海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此创业、定居。吴中路的一幢大厦里,坐落着上海第一家外国人管理服务站——闵行虹桥外国人管理服务站,为众多外国朋友提供一站式服务。盛舒敏常常想,服务站不仅是形式上、内容上的创新,更是理念上的转变。不管是中国居民,还是洋居民,只要是地区里的居民,都是民警的服务对象。而让家住虹桥的居民们住得安心、开心、放心,是她和同事们的终极目标。

  从警多年,盛舒敏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公安,把自己最诚挚的真心真情奉献给了社区里的万家灯火。当她的大学同学纷纷在外企拿着不菲的薪水时,她却选择了当警察;当她那些同样有着英语“专八”证书的同行纷纷留在出入境等专业部门时,她却选择了留在基层派出所。因为她觉得社区里有令她难以割舍的深情厚谊,中外情、警民情、战友情、社区情,浓浓都是爱,情满万家才是真!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