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长篇小说

大浪淘沙:第二十五章

来源:作 者 作者:王向明

第二十五章 小处着手

党委会结束后,郑铁柱把办公室主任陈义东叫到办公室,吩咐他马上拟一份通知,要求各个分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上报辖区困难群众情况,不但要人数,还要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同时,让督察部门和纪委部门提前介入,但凡在慰问活动中内部消化的,一律追责……

陈义东按照郑市长的意思办事去了。邓青山紧接着进来了,郑铁柱看出了老邓的心思,没等他开口,问了句:“是不是缺帮手了?”邓青山无奈一笑,说:“郑市长不愧是领导,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被你看穿了。”

“手下人使唤不动?”郑铁柱斩钉截铁地问。“还是郑市长懂我,我虽然现在分管刑侦了,但刑侦的班子还是老班子,我这号令传不下去,工作难开展呢!”老邓显得很为难。

“你的意思是调整刑侦支队班子?”郑铁柱追问。“班子哪是说调就调的。”邓青山长叹一口气。

郑铁柱也开始思索。是啊,虽然是局长,但支队层面的领导班子也是市委组织部管的干部,牵动着不少人的神经,何况是刑侦这样的热点部门,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两人都陷入了沉思,屋里死一般的宁静。时间一秒一秒地在流逝…… “有了!”正在踱步的郑铁柱猛然一个转身。“有办法了?”邓青山急切地问。

郑铁柱看着邓青山,说:“成立专案组。”邓青山不解,说:“专案组不是已经有了吗?”

郑铁柱摇摇头说:“那个组指望不了,在滨江公安局哪些人适合进专案组,你比我清楚,召集人马的事你来负责,宜早不宜迟。”

邓青山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紧锁着的眉头瞬间舒展开了,恨不得现在就去落实。他看郑铁柱没有别的吩咐,便要转身告退。郑铁柱忽然想起了什么,把正欲离开的邓青山又叫住了。

“我给你推荐两个人”。“谁?”邓青山问。“滨东派出所的小林,西街派出所的小李。”邓青山欲言又止。

郑铁柱从邓青山的眼神里看出了他的疑惑,摇摇头,说:“我在滨江无亲无故,刚到滨江时,两次阴差阳错进了派出所,这两个年轻人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很有正义感,放到刑侦上肯定是可塑之才。

“会不会太嫩了?”邓青山多少有点不放心。郑铁柱感觉出邓青山的担心,说:“可不能小看年轻人,以后的事业都是他们的,咱们这样的老同志折腾不了几年了,你肚子里这么多年积累的法宝也该找人传授传授了。”

邓青山觉得郑铁柱说得有道理,自己再过几年就退休了,肚里的那点货要是烂在肚子里就太可惜了,是该往外倒倒了。不过,让邓青山有点担心的是,在原有专案组的基础上再成立专案组,会不会有点不妥,自己刚从庄义守手里夺回分管刑侦的业务,紧跟着再来这么一招,会不会彻底激怒他,故意给自己开展工作使绊。邓青山虽然在心里排斥庄义守,但庄义守长期以来的强势,多少还是让邓青山有点犯怵。

郑铁柱听了邓青山的担心,安慰他说:“到时候简单开个会,主意是我出的,由我来宣布。这个不冲突嘛!破案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一样可以搞比赛嘛!两个组较较劲儿,更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对破案更有利不是?谁破了案,给谁记功表彰,公平对待,绝不偏袒。这样一来,名正言顺,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不过,老邓,你的压力也就大了,可要顶得住啊!”

有了郑铁柱的安慰和鼓励,邓青山心里有了底,信心也跟着上来了,信誓旦旦地表了态,出了郑铁柱办公室。

细节决定成败,一点不假。哪个刚工作的新警蛋子不想去干刑警?不想破大案?刑警多威风啊!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差别太大,大部分人还是去了派出所,整日做些调解纠纷等鸡毛蒜皮的事儿。今天张家跟李家拌了几句嘴,你得去。明天赵家的狗丢了,你得去,甚至谁家的马桶不冲水了,你都必须得去。诸如此类的警情,从早让你忙到晚,你不想去,不行,你必须得去,很多事明知道去了也解决不了,但你还必须去。你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但老百姓不这么认为,你们承诺过,有困难找警察,现在我有困难了,警察必须给我解决。啥?不属于你们管?解决不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拿着纳税人的钱……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时间长了,有的人累了、疲了、倦了,工作的积极性开始减弱,对待百姓的态度也不那么积极,不那么热情了,工作也开始不注意细节。细节很重要,关键时候只有细节能打动人。郑铁柱推荐给邓青山的两个人,正是在细节上感动了他。说到底,不就是一个买了份早饭,一个借给他一把雨伞吗?凡事就怕对比,这就是细节的可贵之处。别的人一个个对你凶神恶煞,把你关在留置室里饥肠辘辘地熬了一夜,这时候的一份早饭就不简单了,它不单是一份饭,更是一份温暖。你要出门,却被一场大雨拦住了脚步,正发愁的时候,有人递给你一把伞,那感觉就不一样了。不是有那句话吗?什么最容易让人感动,雨中送伞,雪中送炭。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当时并不知道郑铁柱的身份,郑铁柱不过是个犯罪嫌疑人、举报人,也就是说,只是一个普通的群众。年轻人对百姓的态度,让郑铁柱这个老警察倍感欣慰。是啊,人民公安为人民,只有时刻把百姓装在心里,百姓才能信服你,才能把你也装在心里。

邓青山走了。郑铁柱让司机陈松把车准备好,自己要到下面转转。陈义东见郑市长要出门,赶忙跟了过来。郑铁柱原本就想自己走走,不过既然陈主任来了,就跟着去吧,这也是办公室主任的职责所在,人家做得没错。

冬日的滨江被江风一吹,显得尤为寒冷。郑铁柱走出办公楼,北风夹杂着风哨声一头扎进他怀里。真冷啊,他下意识裹紧了衣服。陈义东看到这一细节,劝郑铁柱回去。郑铁柱摇摇头,说:“出都出来了,就下去看看吧,到下面摸摸情况。”

三人上了车,郑铁柱吩咐陈松往大瓦营社区开。听到这个名字,陈义东眉头一皱,但什么也没说。大瓦营社区是滨江出了名的脏乱差社区,稍微有点条件的,能搬都搬出来住了,剩下的都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即便是外来人口,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选择在这里租房。大瓦营社区是郑铁柱从老苏那儿听说的,他一直想去看看,无奈市里、局里事儿太多,一直也没机会去。这次刚好趁着扶贫慰问的机会,到这里了解了解。

这是个处于城郊结合部的地方,去之前,郑铁柱多少有心里准备,真正到了地方,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一个老太太正在门口烧饭,炉子是一个废旧的油漆桶,下面掏出一个洞,往里面放劈柴,上面放着一口锅。可能是劈柴放多了,炉子里先是冒出浓厚的烟,被风一吹,呛得老太太直咳嗽。郑铁柱走过去,一手扶着老太太,关切地说:“老嫂子,我来帮你生火。”

老太太愣神的功夫,郑铁柱已经蹲下身子,捅了捅炉子加柴火的口,鼓着腮帮子呼哧呼哧吹了十几口,火苗噗呲噗呲地冒了出来。郑铁柱站起身,想看看老人家锅里做的什么饭。他顺手掀开锅盖,锅里的饭食让他心里猛然一酸。锅里的水还没烧开,米沉在锅的下面,水的表面飘着切碎的青菜。马上都要过年了,竟然还有这么穷苦的老百姓。

老太太一脸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三个人,用沙哑的声音问:“你们是?”

陈义东上前一步,对老太太说:“这是咱们的郑副市长,到大瓦营体察民情来了。”

老太太抬头看看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摇摇头说:“不像。”

“不像?哪不像?”郑铁柱一脸微笑地看着老太太。

老太太说:“每年过节前都有领导来大瓦营慰问,拎的东西不多,场面摆的可不小,别说是市领导,就是区里来个领导,身边都是前呼后拥的,电视台的、报社的,拎包的、陪同的,那阵势,了不得。扶着我们这些穷苦人闲扯几句,照片一拍,像一录,一袋米一桶油一放,拍屁股就走了,回头电视上一放,说什么干部和群众心连心,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冷暖。这些话他们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大瓦营这种状况多少年了,除了年底来作作秀,平常别说市领导、区领导,街道的领导都看不到人影。”

“对了,刚才他说你是谁?副市长?大兄弟,你们不是逗我老婆子吧?”老太太目光往郑铁柱身后瞅去,指望能看到以往的记者和随从,结果啥也没看到。

“大兄弟,就你刚才帮我生火那架势,轻车熟路,一看就是经常干活的样儿,怎么可能是市里的领导!社区的领导穿着打扮都比你强。”老太太说完,感觉到自己说得有点冒失,又补充说:“大兄弟,我没寒碜你的意思,我只是想说你是个实诚人,肯帮人,没架子。”

听完老太太的这一番话,陈义东担心郑市长会尴尬。特意又向老太太强调了一遍,说:“这真是咱们的市领导,年初才到滨江,不但是滨江的副市长,还是咱们的公安局局长。” “公安局局长?”老太太一怔,正要说话,里面走出一位老先生,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

“哪个是公安局局长?”老先生虽然拄着拐杖,却也雷厉风行,询问的话里还透露着质问。

郑铁柱上前一步,扶着老先生,谦逊地答道:“我是。”老先生拒绝了郑铁柱的搀扶,自己走到门口的小凳子上坐下。老太太见老头子倔强劲儿又来了,抱怨道:“你说你这是干啥,大兄弟又没惹你,刚才还帮我生火呢。”

老太太抱怨完,忽然又反应过来,看着郑铁柱,问道:“你真是公安局长,叫啥柱的那个局长?”

郑铁柱被老太太逗乐了,笑答道:“郑铁柱,你叫我柱子就行,要不还像刚才一样,叫我大兄弟。”

“你要真是局长,那可使不得。你刚来的时候,街坊四邻都说滨江来了个硬气的局长,指望着俺这的社会治安能好点,结果…… ”

老太太意识到自己说多了,话说了一半又咽下去了。老先生把话茬接过去了,撂了一句:“结果和前几任一个样。”老太太把老先生从凳子上扶起来,又推进了家里,轻声抱怨:“就你嘴能,不说话能憋死你啊!”

郑铁柱听出了老先生对自己的不满,确切地说是对自己作为公安局局长的不满。老先生刚才的话让郑铁柱多少有点尴尬,不过转而一想,倘若自己是滨江的一名百姓,自己对自己这个局长满意吗?思索了一会儿,郑铁柱自己摇了摇头。的确,自己来了后,老百姓没感觉到社会治安有丝毫改变,凭什么说你好。自己当面听到了一句否定,自己听不到的,或许有更多,不单是抱怨,或许还有责骂。

但郑铁柱也知道,自己身为公安局局长,有些事情必须从长计议,小不忍则乱大谋。但这些老百姓不懂,也不管,他们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哪有那么容易啊?他在心里长叹,公安局局长哪有那么好干啊!

老太太把老先生推进家里,转身出来给郑铁柱道歉,说:“老头子当兵的出身,性子直,说话没有遮拦,您这么大的官,大人有大量,别跟一个糟老头子计较。”

大官?郑铁柱听到这样一个字眼,心里头一紧。他打心眼里排斥这个头衔,尤其是从老百姓嘴里说出来。看来还是自己到基层来得少了,没走进百姓的心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