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长篇小说

大浪淘沙:第二十三章

来源:作 者 作者:王向明

第二十三章   节前慰问

时间像是装在箩筐里的沙子,不知不觉就漏完了,转眼就到了腊月。腊月一进,年也就越来越近了。作为副市长、公安局长,郑铁柱少不了的一项工作就是去慰问困难群众。办公室主任陈义东把慰问名单递到郑铁柱面前,说郑市长,这是今年你要慰问的几家困难户。郑铁柱看了看,没说什么,示意陈义东通知陈松准备出发。

滨江的冬天也的确够冷的,车窗外的行人一个个疾步匆匆,骑车的一个个裹得严严实实,似乎一秒钟也不愿在路上空旷的空间里停留。只有一个收废品的大娘,看样子有六十多岁,费力地蹬着三轮车,车斗里放着收上来的废旧纸箱,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不时摇着拨浪鼓,向这座城市宣告着自己的身份。她不急不忙,匀速蹬着三轮车,仿佛寒冷都是别人的,与她没有丝毫关系。

陈松按照陈义东的指引,来到了一个小区的楼下,小区绿化各方面都不错,干净整洁,看楼的外立面,小区建成的时间应该不长。郑铁柱在陈义东的带领下来到二楼。门打开的一瞬间,郑铁柱有些吃惊,自己明明是来慰问贫困户的,怎么自己眼前看到的这户家庭跟自己预料之中的差别如此之大,不论从硬件装修还是家电家具,似乎都跟贫困“二字”相去甚远。他细致观察了一番,竟然发现客厅的沙发、餐厅的餐桌竟然都是高档的红木家具。家里的主人是两位老同志,看起来像退休的机关干部。郑铁柱心里忽然觉得很不舒服,像是被人欺骗了一样,但这些情绪他此时不好发出来,只能表现出一副很关切的语气,了解老两口家里的具体情况。

老两口看到陈义东,显得很客气,说:“陈主任,真是感谢你们,年年都来看我们。”陈义东说:“要感谢就感谢郑市长,亲自要过来慰问你们二老。”得知今年来慰问的是新上任的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男主人赶紧上来握手寒暄。郑铁柱问老两口退休前做什么工作。男主人说自己原来在地税局上班,老伴在区财政局上班,5 年前退休了,每到年底,市里的领导都来看望我们,真是给领导们添麻烦了。

郑铁柱心里不悦,一个财政局,一个地税局,全是大家打破头都争着往里挤的好单位,即便是退休待遇,也有充分的保障,怎么就上了自己慰问的贫困户名单,还年年都来慰问呢?他脑子里又闪现出路上的那个收废品的老人,会有人去慰问慰问他吗?

面对这样的“贫困户”,郑铁柱没什么心思再去多闲扯,机械地聊了一会儿,代表市里向老两口拜个早年便告辞了。

出了楼道门,郑铁柱的脸就开始阴着,往车上一坐“,砰”的一声关上车门,坐在后座上一句话也不说。陈义东察觉到了郑铁柱的表情,却又不敢过多过问,小声地对司机说去下一家。声音虽小,郑铁柱听得却清晰,怒气冲冲地喊道:“去什么去,回局里。”陈义东想说什么,扭头看了看郑铁柱的脸色,到嘴边的话又给咽回去了。

到了公安局,郑铁柱把陈义东叫到办公室,问慰问的贫困户的名单是哪来的?陈义东说都是按照往年的惯例慰问的。

我是问你名单怎么来的?郑铁柱提高了嗓门。陈义东沉默。

郑铁柱看陈义东不说话,心里更是来气,冲着陈义东责问道:“能不能干?不能干,我换人!”

听到郑市长来这么一句,陈义东心里紧张起来。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深知,郑市长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能做到。毕竟人家一个厅级干部,虽然在局里地位还有待进一步巩固,但想调整一个办公室主任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一个科级干部,在市领导看来不算什么,但角度站在陈义东身上来看,那可是他起早贪黑拼死拼活苦熬二十年才熬出的位置。这个时候,陈义东心里自然懂得如何权衡利弊,他不会为了帮助别人隐瞒一个不算秘密的秘密而毁了自己的前程。

陈义东说:“年底的贫困慰问名单,还是之前庄局刚上任常务副局长时定下的,一直没变动过,大家都私下里把它当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每年局领导包括各个部门慰问贫困户,就按名单上的分配去慰问。”

郑铁柱眉头微锁,追问道:“名单上具体都是些什么人?”

陈义东说:“名单上有的是市里各个部委办局领导的亲戚,有的是局里部门领导的亲戚。庄局的意思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对外既能和市里的各个部门搞好关系,对内也算是从优待警的一种福利,一举两得。

“一举两得!放屁!他们是得了,老百姓呢?真正穷得揭不开锅的群众得到什么了?政府出这笔慰问金是用来拉近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距离的,是用来和谐警民关系的。你们倒好,搞内部消化,还好意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简直在胡扯。你看看,我们慰问那家,是困难户吗?住着市值 100 多万的房子,家里放着红木家具。真正的困难户,都不知道年能不能过好呢。对了,今天那户是谁的亲戚?”

郑铁柱的追问,让陈义东不敢再有丝毫的怠慢,说:“上午慰问的两位老人是西街派出所所长魏长明的父母。”

听到“西街派出所”五个字,郑铁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过,他忽然又意识到,陈义东虽然是办公室主任,但也是个具体办事的人,冲他发再大的火也没用。毕竟,他不是这起事件的决策者。

郑铁柱告诫自己要冷静一下,他坐到凳子上,脑子里又跳出陈义东刚才提到的西街派出所。他像是猛然回忆起什么,却又想不起来。他看看陈义东,记忆猛然间开始在大脑里闪现。自己还没正式走马上任时,因为在馄饨摊看不惯几个小混混吃霸王餐,出手教训了他们几个一顿,差点被西街派出所拘留。换句话说,当初倘若自己只是个平头百姓,或许就真的被拘留了。

郑铁柱不禁在心里暗叹,权力可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造福一方,用不好可就让政府和百姓产生隔阂了。官员腐败久了,渐渐就成了一种习惯,遇到点什么好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自己的想要,不是自己的也想要,至于要了有没有用,那都是次要的。就像今天慰问的那个“困难户”, 1000 块钱对于那样一个物质富足的家庭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贪那便宜干啥,送到真正贫困的人手里就能让别人过上一个好年。他们之所以意识不到这些,一是习惯成自然的贪欲,二是眼里只有自己,从来没有过群众。

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你很难记住一个和你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但是,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特殊的环境,你遇到一个人,哪怕你们只有一个眼神的交流,这种记忆却很容易在你心里生根、发芽,永远挥之不去。

郑铁柱不自觉地想起了西街派出所的那个年轻警察,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是他内在原有的本质,他的眼神里没那么多对世俗的欲望。他还记得小伙子姓李,别人都叫他小李。当初,只有小李不把自己当犯罪嫌疑人对待,给自己送包子、油条,还端来豆浆给自己喝。他在小李那儿找到了一种晚辈尊敬长辈的温暖。是啊,要是警察都像小李一样,给群众带去心灵上的温暖,警民关系还能不和谐吗!

很多时候,你想起一件事,一串儿事接踵而至;你想起一个人,与这个人相似或有关联的人也会随之闯入你的脑海。

想到西街派出所的小李,郑铁柱又想起了滨东派出所的林思南,两个人年纪差不多,林思南显得更加成熟稳重些。他记得自己从滨东派出所走时,外面下着沥沥细雨,林思南还送了一把伞给他。对了,那把伞,自己当初答应给小林送过去的,都快一年了,自己竟然忘了。自己怎么能忘了呢,郑铁柱忽然在心里开始责怪自己,一把伞虽然不值钱,但信任比钱重要,在社会上,这是一种不能估量的财富。这种财富,常常被人不屑一顾,一次次被金钱所收买。

郑铁柱不是那样的人,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得找机会把伞给送回去。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郑铁柱的思维,副局长邓青山站在门口。陈义东看到邓局过来,识趣地要往门外走。郑铁柱喊住他,吩咐说:“马上通知所有局领导,明天上午召开市局党委会,任何人不得请假。另外,今年扶贫慰问活动全部停止,等明天党委会研究决定了再说。”

陈义东得到命令,点点头出去了。邓青山进了郑铁柱办公室,轻轻关上了门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