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长篇小说

大浪淘沙:第十二章

来源:作者 作者:王向明

第十二章 书记约见

上访人员坐上公安局事先安排好的大巴车一起到了信访局信访接待大厅,警察加上访民三百号人瞬间让并不算小的接待大厅变得拥挤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嘈杂声一片。

郑铁柱抬手看看表,看时间到了午饭时间,吩咐陈义东给每人订一份盒饭、一份汤。订外卖要的是现钱,陈义东是被郑铁柱从会场上拉过去的,走得着急,身上分文没带,一下子犯了难。郑铁柱看出了端倪,问:“是不是没带钱?”

陈义东点点头,说:“走得急,什么都没带。”郑铁柱从钱包里翻出银行卡,说:“先从我卡里取,顺带把他们的火车票钱也取了。”

陈义东犹豫了一下,说:“郑市长,这一百多号人下来得两万多块,又没有发票,这笔账到时候怎么走啊?”

“现在顾不上那么多,先把眼前的局面稳定住才是最重要的,经费的事以后再说吧。”

既然局长发话,陈义东自然不会再说什么,拿着银行卡取钱买盒饭去了。不过,从这件事上,他从心里开始对郑铁柱有了敬意。他参与过很多次群体上访事件,每次都是连哄带骗把人打发走就行了,还没见过哪个领导这么厚待访民。

老苏看到郑铁柱自掏腰包帮大家解决午饭和车票钱,不由得暗自点了点头,心里念叨,柱子果真说话算话,还是当年的柱子。

吃过午饭,大家各自领到了火车票的钱,坐在信访大厅里打牌聊天。郑铁柱走到老苏面前说:“老苏,你还得帮我个忙,帮我安抚一下大家,我想对大家说几句话。”

老苏说:“只要是我能做到的你尽管说,我看出来了,你和他们不一样,你不糊弄大家,但说实话,这件事你也不要太为难,毕竟这不是公安局能解决的事,何况你又是刚来,滨江的水啊,深着呢。”

郑铁柱问:“他们是指的谁?”老苏说市里的一些领导和环球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陆顶立,变着法哄骗糊弄我们,最后实在糊弄不了了就来硬的,这些上访户里不少都是半夜睡觉的时候被拖到荒郊野外,回来的时候房子就变成了一片废墟,一辈子的积蓄也全部被埋在房子里。

郑铁柱眉头紧皱了起来,咬牙问道:“竟有这种事?”

老苏说:“这样的事在滨江太正常不过了,也正因为是习惯了,他们也就麻木了。反正你也告不倒他们,他们有的是手段和靠山。”

郑铁柱问靠山是谁,问完又觉得后悔了。老苏只不过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对官场的事都是道听途说,自然也不会知道这背后的故事。

老苏说:“靠山是谁,我说不上来,反正老百姓想要在滨江把他们扳倒是不可能的事。换句话说,别说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了,就是市领导想要有点动作,结果都没落到好下场。就拿上届市委书记来说吧,想要动几个要害部门的一把手,触动了环球集团的利益,结果怎么样,进去了吧。还有你的前任局长,听说省里要求滨江净化社会环境,严查赌博犯罪,结果怎样,不一样是进去了吗?不过,他们确实有小辫子在人家手里,平时吃人家的、拿人家的,关键时候你就得替人家说话。你不听话,他们肯定会揪你的小辫子。你想想,他们自己都是黑的,非说自己是白的,还要把人家打成黑的,人家能乐意?

郑铁柱惊诧于老苏对滨江形势的认知程度,问这些都是哪里听来的。老苏说:“这些事在滨江都是家喻户晓的事,别说我这个老头子,就是三岁小孩儿都知道。柱子,你刚来很多情况你都不熟悉,凡事一定要慎重啊。不要到时候做了人家的替罪羊都不知道。”

郑铁柱沉思了一会儿,说:“老苏,你放心吧,我不但自己要好好的,还要还滨江一个晴朗的天。”

老苏点点头,说:“柱子,我相信你。”郑铁柱说:“在这个群体里,你威望比我高,你让大家先安静一下,我想对大家说几句话。”

老苏转过身来,对着人群喊道:“大伙先安静一下,郑市长有话要对大家说。”

在老苏的号召下,原本热闹的大厅顿时安静了下来。郑铁柱站在人群中,说:“大家集体上访肯定都是遇到了解决不了的事,但是大家要知道,即便大家到了上级部门,吃喝拉撒睡谁管你们?全国这么大,每天到国家信访局上访的人都把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你们几时能见到领导,即便真见到领导把问题反映上去了,国家也没有这个经费解决你们的问题,到头来还是要回到滨江解决。你们想想,你们要真把市领导告了,回来他们会给你们好脸子看?能痛快给你们解决问题?我不忽悠大家,老苏知道我的为人,当然,我也不糊弄大家。大家上访要解决的事情凭我个人的能力确实解决不了,但大家请放心,我会向市委董书记如实汇报,尽快给大家一个答复,大家看怎么样?

“每次都是尽快答复,我们听得都麻木了。”人群里有人嚷嚷道。

“就是,不解决问题不走。”有人跟着附和。

郑铁柱又为难起来,老苏见状过来解围说:“乡亲们,大家伙儿静一静,听我说两句。郑市长三十年前和我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他和我们一样都是穷苦出身,能理解大家的难处。刚才大家吃的饭,还有车票钱,都是郑市长自己掏腰包给大家解决的。咱们上访这么多年,有哪个领导管过饭?还报销车票?要我说啊,咱们先回去,给柱子点时间,毕竟他刚来滨江,对这里的行情都还不熟悉,他能解决的肯定不会放那不管,他解决不了的肯定会向上面汇报的,既然两年咱都等了,也不差这几天,还望大家看在我这张老脸的份上,先回去,大家伙看行不行?”

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老苏这时候给自己解了围,让郑铁柱感动不已。

人群里,大家纷纷议论,觉得老苏说得在理,既然去不了上级部门,与其干在这耗着,倒不如先回家歇着。

郑铁柱赶快趁热打铁,说:“大家也都累了一天了,先回去,等一有消息就让老苏通知大伙儿。”

百十号访民陆陆续续离开了信访局,郑铁柱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长长出了一口气。他紧紧握着老苏的手说:“老苏,今天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怎么收场。这样老苏,我先去市委找一下董书记,你把住址告诉我一下,我这边结束了去看你,咱俩都三十年没见了,可得好好聊聊。”

“这…… ”老苏显得有点难为情,说:“柱子,还是别去家里了。”

郑铁柱有点疑惑,问道:“这是为啥?”

老苏说:“柱子,不怕你笑话,家里实在是太乱了,下不去脚”。

郑铁柱拉着老苏的手说:“你怎么跟我这么见外,当年咱俩在工地上,宿舍里住那么多人,满屋子的臭鞋臭袜子我都能忍受,你家能比工地宿舍还乱?”

老苏说:“一个时候说一个时候的话,当年咱都是干苦力的,身份适合那种环境,现在……现在你毕竟是…… ”

郑铁柱明白了老苏的意思,他觉得自己现在是领导了,即便再亲民,再念旧情,但也是有底线的,自己家的条件距离领导的底线都差着十万八千里。

郑铁柱真诚地看着老苏说:“老苏,别说了,我知道你心里的想法,你要是真那么看我就错了,当年要不是你,哪有我的今天。咱啥也不说了,你听我的,我忙完就去找你,晚上就在你家,咱俩好好喝两盅。

看着柱子一脸的真诚,老苏竟然激动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在心里欣喜地说道,柱子一点也没变,还是当年的柱子。他撩起衣角擦了擦眼泪,又冲郑铁柱挥挥手,出门向家里走去。

郑铁柱来到董为民办公室,门虚掩着,他敲敲门,里面传来一声浑厚的声音:“进来。”

郑铁柱推门进去,喊了一声董书记。董为民正在看一份材料,见郑铁柱进来,放下文件,从桌子后面走出来,伸手和郑铁柱握手。郑铁柱伸出手,上前一步,两双手握在一起。

“铁柱同志,今天多亏了你,要是这件事真闹起来,可就麻烦了。”

“董书记,您言重了,这件事我也只是能暂时缓和一下,最终还是要董书记您来解决啊。”

“哎,都是前几年的遗留问题,解决起来没那么容易啊。铁柱同志,这件事你怎么看?”

“这……董书记,我刚来滨江,对这儿的一切都还不熟悉,不敢妄加猜测。”

董为民见郑铁柱说话有些吞吐,以不熟悉情况来搪塞自己的问题,其实不是真的对事情不了解,只是对自己不了解,不肯说心里话也只是对自己的一个试探。

郑铁柱确实是这个意思,自己不确切知道的事自然不敢随意下结论。虽然他能理解董为民此刻的处境,但这毕竟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凡事还是谨慎点好。

董为民走到门口,将半开着的门关上,回到座位上,伸手示意了一下说:“铁柱同志,坐下说吧。”

郑铁柱坐在董书记的对面,对他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打量。董为民身高约一米七五,体型略微有些发福,但不臃肿,三七分发型,国字脸,浓眉,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正义而有内涵。

“铁柱同志,有话我就直说了。” “董书记,你有什么,只管吩咐。” “今天把你叫来,并不是单纯因为上访的事,你来滨江也好几天了,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聊聊,但初来乍到事情太多,我想这点你也深有体会。”

“是啊,初来乍到,要尽快适应,尽早进入工作状态。” “你来这几天,感觉滨江的形势如何?” “怎么说呢,看起来很好。”郑铁柱特意把“看”字说得很重,有点一语双关。“你的意思说,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董书记理解得太深奥了,我来的时间短,只能看个表面,至于具体什么情况,还有待日后印证才是。”

董为民觉得郑铁柱说话分寸把握得很好,既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又没暴露自己的立场,看来城府也很深啊。他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聊天很累,干脆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比你早到滨江一个月,说实话,我也是临危受命。之前我虽没有在滨江任过职,但我是滨江人,对这里的情况略知一二,省委张书记找我谈话要派我到滨江来的时候,我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配一个靠得住的公安局长,当时王有坚省长也在。你能顺利到滨江来当公安局长,后来没有丝毫过渡就任命了副市长,有没有觉得有点太顺利了?我这么说,我想你应该懂什么意思?

郑铁柱自然明白了什么意思,毕竟他在公安局干了近三十年,此刻他又想起了王有坚的话,没想到在此得以再次印证。

郑铁柱注视着董为民,他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出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渴望,让他原本觉得孤军作战的那份脆弱瞬间强大起来。

“铁柱同志,组织派我们来滨江,不是让我们来安于享乐,而是要我们大刀阔斧在这里真抓实干,还老百姓一个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希望我们一起努力。”

董为民说得铿锵有力,从座位上站起来,郑重地向郑铁柱伸出手。郑铁柱也站了起来,伸手紧紧握住董为民的手。也正是这坚实的一握,让原本阴云笼罩的滨江上空,划出一道亮丽的闪电,让这座城市出现了久违的光明。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