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年度精选

抵达

来源:群众出版社 作者: 韩秀媛

  初冬的夜里,窗户被风吹得呼呼响。老邹睡不着觉了,他转到书房,从书柜里拎出一捆笔记本,抽出最下面的一本,在台灯下翻看起来。

  那些笔记本是他37年的从警日记,是他全部的工作经历,也记录着他的大半个人生轨迹。

  “1981年1月4日,大雪。我们顶着风雪,踩着大雪壳子,沿着铁道线走了很久。穿过一大片乱蓬蓬的柳树茅子后,看到雪地上有一抹红,很刺眼。”

  这是老邹成为警察后的第一本日记,纸张泛黄,字迹浸洇,红色本皮依然散发着塑料的味道,这让他觉得,37年前第一次抵达命案现场的情景还在眼前。那时,他刚刚24岁,大家都叫他“小邹”。

  “穿红色羽绒服的年轻女人仰面倒在雪地上,冻僵的双手深深地抠进雪地里,仿佛要抓住什么,又什么都没抓住。不远处,有一块沾着血迹的石块和一串插向树林深处的脚印。”

  小邹呆住了,但很快又回过神来。他还记得,在他第一天穿上警服时,父亲什么都没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笑着,朝他肩膀使劲儿地擂了一拳。那一刻,小邹长大了。

  “我们轮流扛着尸体往回走,僵硬的尸体硌得肩膀生疼,女人头发上的雪块滑进我的脖领,透骨的寒冷让人瑟瑟发抖。很快,跋涉的疲惫赶走了恐惧。”

  老邹摘下眼镜,透过窗子望着不远处的灯光。退休后,他就像一台正常运转的机器,突然被闲置起来,有一段时期是彷徨的。

  夜色,有些沉重,要下雪了。

  “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女人的身份成为一个谜。

  技术民警在女人兜角发现一张被洗成一小团的电影票。凭借着这个线索,小邹和战友们辗转两省多日,费尽周折地抓捕到杀死女人的凶手。

  恨源于爱,杀机始于纠缠。

  老邹还记得,那个高大帅气的男人在被执行死刑前,让他转告妻子尽快改嫁时的绝望眼神。不晚吗?千百句忏悔的语言也难以让这个罪恶的灵魂抵达彼岸。

  欲望是前进的催化剂,有时,欲望有毒,让人恶念丛生。那些案件,让老邹看到了在各种欲望支配下的狰狞人性。与那些欲望逆行,便还原了一个又一个真相。

  那根捆笔记本的塑料绳垂在桌边,这让他想起和绳子有关的一起命案。

  1997年,已经成为刑警中队中队长的小邹步入了不惑之年,成了刑警队的中坚力量。

  那本日记的字迹不多,有些潦草,是在工作间隙记的几笔。他一下就翻到那件少女被杀的案件,发生在那年冰天雪地的隆冬。

  “1997年12月20日,阴。失踪的13岁少女。荒野。一只棉鞋。丢弃的自行车。稻田地。水井。食杂店。糖果。归乡的中年男人。”

  这些片断的词语并不能阻挡老邹脑中连贯的回忆,毕竟,那起案件让他再一次验证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1997年的最后一天,一边审讯,一边输液。那个奸杀13岁少女的男人终于低下了丑陋的头颅。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念头,让他用绳子再系一个勒死少女的绳扣。”

  让老邹意想不到的是,在他面前很快交代罪行的嫌疑人,在法庭上翻供了。恰恰正是那张特殊绳扣系法的照片,成为法庭定死罪的铁证。注重证据,不留尾巴,将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都办成铁案,是老邹的办案原则。

  老邹打开窗户,一股冷风吹来,几片雪花飘了进来,化了。

  谁都是这个世界的迷路者,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而公安民警就是一团火焰,照亮道路,让人迷途知返。

  老邹49岁时,当上了特警支队支队长。这个岗位,让他更加繁忙劳碌了。就在那些年里,在绥化,很多人都知道公安局有个老邹。在无数个危急现场,总能看到老邹那身洗得发白的警用作训服和微驼的背影。汶川支援、抗洪救灾、群体事件,哪里有求助,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他和他的民警们。

  “当三兄弟将八十多岁的老娘放在又湿又凉的台阶上时,我想起了我那早逝的、可怜的娘。我喊了一声:‘娘,跟我回家!’我忍着腰痛,把老太太背了起来,放到警车里。”

  没有了娘,家的半边天就塌了。作为这个家的长子,他得和老爹共同撑起来。正是爱操心、爱管事的习惯,让他无形中为群众多做了许多事,也收获了更多的感激和信任。在他眼中,那些流血的伤口,颤抖的双手,劫后重生的眼神,都是郑重的嘱托,责任感和使命感催促他去保护他们,就像保护自己的亲人不被侵犯。

  那些近乎奔跑的岁月里,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正义和善良他都做到了,老邹可以歇一歇了。

  那年,在蓬莱的海边,老邹第一次看到了渤海和黄海的交界。

  “有时,有一种清,消失在浊里;有一种浊,消失在清中。做到清浊分明,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

  2009年,老邹成为市公安局纪委书记。

  “那几个焦急的,从县里来的人并没有投诉的意思,他们只想知道,谁能帮助他们找寻消失了一天一夜的单亲妈妈。”

  女人失踪当天,没有拿走手机充电器,没有安排别人接放学的孩子,许多迹象表明,她并没有夜不归宿的打算,也许……搞了30年刑事侦查的纪委书记,心里划过一丝不好的预感。

  女人失踪前的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一个男人的。男人的通话记录杂乱,在这些手机号码中,老邹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号码。顺着这个手机号码查找,老邹发现了嫌疑人的栖身之所。

  当老邹和刑警们打开建筑工地工棚的木门时,男人还在酣睡。男人做梦没有想到,他的罪恶面具就此揭开。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这个因强奸罪入狱17年的男人,把自家的平房变成了杀戮厂和藏尸场,在出狱后的三年中,报复般杀害了五名女性,连16岁的女中学生都不放过……如果,如果在第一名女性失踪后就发现犯罪,那么,还会有接下来的无辜吗?”

  沉重的叹息在暗黑中渐渐散去。黑夜隐藏了一切,包括罪恶和良知,欲念和善良。黑夜却不负责包庇,曙光终要来临。

  他仍有梦想,他要把那些无言的痛楚和无奈抛弃在无眠的夜里。

  现在,他有更多的时间散步观景,他最喜欢小区里的忍冬树,尽管叶子褪尽,枝头仍有一串串红玛瑙般的果实在阳光下晶莹,严寒和朔风也不能让它枯萎。

  老邹打开最上面的一本笔记本,他决定继续整理案件,将那些多年的办案经验传下去。

  脱下了警服,却不能抛弃初心,时而,它仍像年轻的鸟儿一样,在风中曼舞,眺望永恒。

  更何况,还有远方等待抵达。

  注:老邹,本名邹德顺,1957年出生,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人,中共党员。1981年加入公安队伍,历任派出所民警、侦查员、刑警中队中队长、巡警大队大队长、特警支队支队长、公安纪委书记。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双十佳”破案能手、全省优秀领导干部、全市侦破命案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