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横屏中剧《禾下有良方》新闻发布会在海宁召开

来源: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作者:尹师卫

  2025年8月2日,精品横屏中剧《禾下有良方》新闻发布会在浙江省海宁市碧云酒店如期举行 。该剧指导单位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影视工作委员会、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华语电影创作发展委员会,由火星人厨具有限公司、浙江积派服饰有限公司出品,由浙江潮之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苏州月亮海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禾下有良方》通过讲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故事,深刻诠释了“传承不息,振兴有道”的发展理念,展现了“传统智慧的现代新生”力量。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常务副会长、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编审易孟林;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书记、副会长兼法定代表人,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兼影视管委会主任,中国电影报社原社长、总编辑,国家广电总局剧本中心规划策划部原主任、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中国电影“华表奖”“夏衍电影文学奖”评委、中影艺术家系列丛书执行主编王迎庆;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影视工作委员会主席、全国公安文联影视戏剧曲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影视编剧王仲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特约作家,河南省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李昱姝;宁波市社会科学院二级调研员沈留春;海宁文旅体局四级调研员刘景舵;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嘉兴市八届人大代表、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卫斌;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文联副主席、海宁市总商会副会长、道乙书院院长、许行彬研究会会长、浙江潮之魂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明荣;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商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培年;北京御明堂中医技术院院长丁海宁;著名青年导演、本剧导演杨文君等。

  易孟林常务副会长致辞

  易孟林常务副会长在致辞中,就为什么要拍摄精品剧,怎样才能拍摄出精品剧,与到场的80位嘉宾进行了探讨。他说,为什么要拍摄精品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个方面,拍摄精品剧,是国家影视政策的要求。

  微短剧要更上一层楼,关键在于内容质量的提升。

  近几年来,观众已经把刷视频当成了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方式。这已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表明,对视频优质内容的需求,将长期存在。“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可是,微短剧在内容方面存在同质化与低俗化问题,降低了用户的观感,使微短剧沦为了“文化快餐”的代名词。

  于是,国家开始干预了。

  2020年2月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广电发【2020】10号),其核心是三点:

  1、影视剧在拍摄制作备案时,立项制作机构要承诺已完成剧本创作,同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统战、民族、宗教、司法、公安、反腐等敏感内容的申报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前须征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方面的书面同意意见。

  这就从源头上加强了把控。以前制作机构是拿5000字到10000字的故事大纲,去进行拍摄立项备案。而前置审批,则已经执行了很多年。这个源头一断,只有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才愿意留下来专心做内容。这其实是有对行业有一定的帮助的。如果对内容的判断力不强,或者不是做内容出身的中小型影视公司,只得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2、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

  剧集太长一直是观众垢病的,越来越多的观众诟病中国的电视剧越来越拖沓,动不动就是60集或者70集。这是制作机构被收入与成本两头的造价倒逼的。因为多剪一集,就是多个几百万的收入,而成本却还是固定的。

  从制作机构的成本制作来说,按目前中国观众可接受的4集一个序列的常规变化来看,3个序列一个转折,三个转折就是36集,这样的集数规定足以推动剧情发展,能让情节更紧凑。

  3、电视剧网络剧完成片审阶段,制作机构须将制作成本决算配置比例情况报告、演员片酬合同复印件,提交至有关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备案。每部电视剧网络剧全部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由国家来宣布演员片酬的限制,当然非常有利于制作机构把科学分配拍摄资金,促使精品影视剧的产生。

  2024年2月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要求落实“分类分层审核”制度,网络视听平台不得上线传播未标注许可证或备案号的微短剧,也不得为其引流、推送。

  这就促使微短剧必须摒弃俗套的狗血的剧情,向更有深度、有温度、有角度的方向进行创作。只有那些能够打动人心,让人产生灵魂震撼和思想启迪的微短剧作品,才具有核心竞争力。而“微短剧+赋能”模式,则实现了微短剧与不同领域的有机结合,如文旅、普法、品牌等。

  目前,在国家影视政策的引导下,微短剧行业开始朝着精品化方向探索。作品聚焦民生百态,展现邻里生活、打工人的奋斗与困境,寓教于乐,传递着真善美的主流价值。曾经霸屏的“豪门风云”等,正在被乡村振兴、非遗传承、职场奋斗等的正能量故事取而代之。微短剧不断加强作品中的价值观引领,通过镜头和故事,传递真情、正确价值观与优秀人文精神,在作品的文化底蕴中,突出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价值。总之,微短剧的内容务必精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

  第二个方面,拍摄精品剧,是出品人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自身形象传播的内在需要

  24集横版网络精品中剧《禾下有良方》,是由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积派服饰有限公司出品的。

  作为出品人,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促使它进军影视领域?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原来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创建后,才花了2年时间,到2012年3月,火星人X7集成灶就上市了。同年11月,火星人X7集成灶斩获中国“最成功设计奖”。2013年2月,火星人X7集成灶又斩获德国IF设计金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厨电品牌。同年7月,火星人X7集成灶获得德国红点奖。十年后,2023年7月,火星人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同年11月,火星人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同年12月,火星人牵头的“个性化膳食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还有着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它的使命是,“让厨房生活更健康”。它的愿景是,“成为让人自豪的卓越企业”。它的工作总方针是,“持续创新 行业领先”。它的核心价值观是,“厚德向善、开放、坦诚、担当、科学理性、用户至上”。该公司明确倡导“德治、德行、德艺”的三德文化,以文化育人,以文化立企。

  由此可见,火星人集成灶,作为一家多年来始终专注高端集成厨电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始终坚守“致力于解决厨房油烟问题”的初衷,为用户提供高端、智能、简约集成的品质产品,无疑是高端集成灶的领导者。

  这样一家追求高端和卓越的优秀企业,就自然要求它的合作伙伴,也是追求高端和精品的同仁。现在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进军影视领域,也就必然要求出品的影视剧作品,一定要是精品。这既是火星人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火星人作为影视出品人的自身形象传播的内在需要。

  那么,怎么才能拍摄出影视剧精品?

  易孟林常务副会长耐心地解说道,我们可以从中外优秀的影视作品制作的历史中找到答案。

  国内外拍摄出优秀影视作品的通用办法,大多是从已出版的小说或纪实文学作品中,找到可开发成影视的精品素材。

  我们先来看看国内电影、电视剧创作情况。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拍摄的电影《平原游击队》,就是由李晓明与韩安庆合著的小说《平原枪声》改编的。电影公映后,“李向阳”双枪斗敌的英雄形象蜚声大江南北。这部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故事影片,深刻地影响和教育了中国几代人。

  就在电影《平原游击队》大红大紫的时候,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由刘知侠创作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改编的同名电影。该长篇小说在1954年年初时一上架就售罄,火遍了大江南北;不少艺术家把它改编为京剧、评书、连环画等。1956年拍成电影放映后,得过不少大奖,并出口到国外。该影片中的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成为传唱度极广的经典电影插曲。二十多年后,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征得作家刘知侠同意,将长篇小说精心改编并拍摄成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再度获得社会好评。

  到了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英雄儿女》,则是根据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巴金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两次赴朝鲜前线生活和采访了近一年,直至1961年才将小说《团圆》发表在《上海文学》第8期上。时任文化部主管电影的副部长夏衍看到该小说后,将它推荐给了电影局长陈荒煤。影片摄制完成送审,中宣部和中央军委一致建议将片名《团圆》改为《英雄儿女》。该片在1965年元旦正式上映,引起巨大轰动,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观影群众都给予高度赞誉,至今仍然是部队和地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影片。

  而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则是根据李心田创作的小说《战斗的童年》改编。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74年10月拍摄完成并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巨大轰动,并带火了三首经典歌曲《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和《红星歌》。一般来说,一部经典电影带火一首插曲属于正常现象,带火两首插曲已属于凤毛麟角,而该电影一口气带火三首插曲实属罕见。2022年9月14日晚,在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为习近平总书记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两国元首在总统府共同观看演出,该国歌剧演员玛依拉用中文演唱的歌曲就是《映山红》。可以说,《闪闪的红星》作为一部红色经典儿童电影,是20世纪70年代罕见的故事片,整部电影制作精良,到现在看依然有很多亮点,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经典标杆的地位。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首播的电视剧《亮剑》,则是根据都梁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该剧是近些年来观众公认的最经典战争军旅题材电视剧之一,给许许多多的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新时代影视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的巨大精神动力。

  2015年9月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首播的电视剧《琅琊榜》,则是根据女作家海宴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该剧荣获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2019年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电影《流浪地球》,票房收入高达46.87亿;该片则是根据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电影、电视剧创作的情况。

  比如,电影《基督山伯爵》,则是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同名小说。小说被公认为世界通俗小说中的扛鼎之作,出版之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次被拍成电影。

  电影《悲惨世界》,改编自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长篇小说。这部脍炙人口的名著,先后多次被搬上银幕。

  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是由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该小说在19世纪世界文坛堪称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以其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和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历来受到人们交口赞誉。曾有许多名导演和名演员参与了这部名著的改编,并屡次将其搬上银幕。经典的如1948年费雯·丽的版本和1997年苏菲·玛索的版本以及前苏联拍过的诸多版本等。

  而人们熟悉的电影《百万英镑》,则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该影片以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马克·吐温小说中的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电影《乱世佳人》,是由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飘》改编而成。小说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该影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十项大奖,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称道的影片。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

  可见,在世界电影史上,把文学名著搬到银幕上,绝对是影坛一大壮举。文学名著赋予了电影较高起点的故事、鲜明的主题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此类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

  与此同时,将文学畅销书改编为影视,也为世界影视发展史增添了极为靓丽的风景。

  比如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是由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侦探小说改编的,获1979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为全球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约有50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电影《神探夏洛克》,则改编自英国侦探小说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柯南·道尔约有20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还有,风靡一时的电影《追捕》,是由日本推理作家西村寿行的侦探小说《涉过愤怒的河》而成的。高仓健演的杜丘与真由美的爱情至纯至美,让观众记忆犹深。那首电影插曲《杜丘之歌》一直传唱至今。

  电影《人证》,则改编自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森村诚一的小说《人性的证明》。该影片的主题曲《草帽歌》,在当年创造了卖出超过五十万张的纪录。

  据统计,日本的侦探小说畅销书,约有上百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尤其是1981年由上海电视台译制、中国大陆引进的首部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播出时竟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该剧是根据富田常雄(1904—1967)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这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中国,而电影《姿三四郎》则促成了一代电影大师黑泽明的诞生。电影《姿三四郎》是他的处女作,同样改编自富田常雄的同名小说。黑泽明是无意中看到富田常雄的《姿三四郎》这本书,看完就决定把它作为自己又编剧又导演的电影的第一炮。

  美国导演协会会长泰勒·哈克福德在参加2013年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时候,曾说过美国拍电影的情况。他说:美国是“制片人一般要负责开发材料,比如找到一个主题或者一本书,然后雇作家进行改编,随后再请导演,这是美国的工作方式……”

  综上所述,国内外拍出好影视的通用办法,几乎大都是从已出版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寻找到可开发成优秀影视的材料。

  这可以说,是中外影视人寻找到的一条创作精品的捷径,值得我们今天的影视创作者深思。

  易孟林常务副会长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他非常期待24集横版网络精品中剧《禾下有良方》主创团队能够在创作中融入家国情怀,扎根现实,为“乡村振兴”赋能,反映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真正拍摄成一部鼓舞人们奋勇前进的精品力作。

  王迎庆会长致辞

  王仲刚主席致辞

  沈明荣会长致辞

  王迎庆副会长、王仲刚主席、沈明荣会长分别就精品短剧的发展前景、社会责任与现场嘉宾进行了研讨和分享。

  黄卫斌董事长致辞

  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黄卫斌董事长代表出品方致辞。他阐述了《禾下有良方》创作里的思考。他说,精品短剧的魅力,不仅在于鲜活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紧张的情节,更在于能否在有限的篇幅里,为观众打开一扇触摸文化根脉、感受时代温度的窗口。

  他指出,将中医的“辨证施治”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深度融合,是能照进现实的思想火炬,是对生命与自然平衡的深刻洞察;而乡村振兴的内核,正是让这些智慧落地生根,转化为滋养生活、点亮希望的实践力量。而对“平衡”与“共生”的追求,在火星人集团的理念里,同样有着生动的体现。厨房本是家里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却常因油烟的侵扰打破这份美好。火星人集成灶采用最新的领先科技,在油烟刚产生时便快速吸净,让厨房回归清爽平衡。它守护的不仅是厨房的洁净,更是每个家庭的健康,让下厨的人能在无油烟的环境里安心享受烹饪的乐趣。可以说,火星人集成灶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现代科技与生活智慧的结合,能让“守护健康”从理念变成日常,让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在平衡与舒适中,感受生活的温度与力量。

  他最后深情地表示,愿我们都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护中前行,让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健康与希望。

  《禾下有良方》导演杨文君最后致辞。他表示一定不辜负大家期望,力争将这部剧打造成一部真实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

  同日,《禾下有良方》指导单位和外地嘉宾的主要负责人还参观了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

  大家实地参观后,完全被火星人这个充满自信和自豪的“未来工厂”试点企业的现实景象震撼了,同时深深感受到了火星人厨具有限公司科技+德治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力量。

  左起:王迎庆、王仲刚、黄卫斌、易孟林

  了解火星人企业文化及产品

  编辑:刘娜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