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中国刑警一(“十八般武艺”大师黄柽林)

来源:群众出版社 作者:农秀红

从警十五年,他以精干、血性、搏命著称,集法医、痕检、侦查、抓捕、审讯、擒拿格斗、开锁、心理咨询师等“十八般武艺”于一身。

从警十五年,他出各类现场7014起,尸体检验1120具(含协助交警、安监部门尸检)、活体检验4270人次,出具鉴定文书2884份,鉴定结论无任何差错,均被法院采纳。

从警十五年,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刑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获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五次。

他,就是广西崇左市公安局江州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黄柽林。

当法医是不是做警察?有警服穿吗?2003年崇左市公安局欲招一名法医,黄柽林仅问了两个问题。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的一颗心狂跳不已。

也难怪,十年前高考报考警察院校因为体能测试未合格,黄柽林不得不与从警梦失之交臂,可做警察的念头却从没有放下。

这次招录法医,机遇难得。年近三十的他虽已在崇左县人民医院做到了中层,领导赏识,患者追崇,年轻有为,春风得意,但他还是难忘初心,果决地报考了法医。

结果被顺利录取。

可是,警服刚上身,第一次出警就给了黄柽林一个下马威。

“就是入警那年,2003年10月22日下午,江州区驮卢镇灶瓦村水口屯附近的龟背岭发现一具女尸。”死者李某,六十八岁,水口屯村民;被发现时尸身覆盖树枝,下身裸露。

解剖,鉴定。黄柽林判定被害人死于钝器伤,并从创口形成及颅骨骨折现象,判定凶器是木棒、石块。而从死者阴道内提取擦拭物送检,检出一男性DNA基因型。从临床医学到法医学,从医经历让黄柽林自信、沉稳、睿智,他借来抽水机,抽干鱼塘,打捞出黏附着头发的白枣树干和石块。

“新来的法医得啵!”群众的眼睛雪亮,战友们也心服口服。

此案被定性为“10·22”强奸杀人案。排查重点放在特殊人群上:二十至六十岁,当地农村鳏居者及外地流浪汉、有性犯罪前科的单身男性,甚至聋哑、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残疾男性等。

“一开始都想着案子应该不难破。毕竟找到嫌疑人,比对DNA就会中。”黄柽林说。

驮卢镇是江州区第一大镇,灶瓦村是驮卢镇第一大村,但符合上述条件的人终究是极少数。江州分局动起来了,大批警力配合专案组进行地毯式出击,先圈定一百多人,又从中筛选确定了二十多名重点嫌疑对象。除了讯问核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取DNA检材化验比对。

崇左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当时尚不具备遗传基因检验的高端技术和设备,检材得集中送自治区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检测。第一批送检,一来一回花了不少时间。好不容易等到的结果,却是送检检材的DNA图谱无一对上号!

“一把尺子量下去,是或不是很明显。如无DNA早破了,但破的可能是冤假错案。”黄柽林记得当时有个六十多岁的嫌疑人,一直跟办案民警对着干,大家都以为他就是嫌疑人,直到验过他的DNA,才证明实非此人所为。

几次案情分析会,黄柽林都不请自到,听发言,记要点。但接连比对三批都没中,破案期限一延再延。

案子悬着,就管不住有人说风凉话,有人看笑话;死者家族也状告公安机关不作为,甚至有公安机关“包庇罪犯”一说。要不怎么说破案才是硬道理呢?

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

此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间,分局长、刑侦大队长换了几任。经过十年发展,崇左市公安刑侦技术装备已今非昔比,DNA检测可以在本市完成了。2004年3月,为更好适应工作需要,黄柽林到中山医科大学进修法医专业。2005年至2007年,他又参加了中国刑警学院侦查专业函授,系统学习侦查学和犯罪心理学。十年磨一剑,黄柽林在刑侦口表现突出,独当一面,当上了副大队长。

对一件已被湮没得无影无踪的积案来说,一般很难有破获的希望了。可黄柽林一直对“10·22”案耿耿于怀。他说:“在第一个案就倒下,我不服。”

案子已悬了十年,又是命案,想想简直就是刑侦人的耻辱。这里是自己的家乡,守护安宁、终结罪恶是警察的天职,决不能让行凶者逍遥法外,这种执着的信念驱使着黄柽林不断找寻着真相。

那份写着崇左县公安局的案卷材料,黄柽林会时常拿出来翻阅,摸来摸去,都摸旧了。

随着DNA技术的不断成熟,黄柽林敏锐地意识到此案的转机来了。

他首先质疑“10·22”案侦查之初关于“强奸杀人”的定性。他认为,准确的提法应是“杀人强奸”或“杀人后奸尸”。虽说在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上,两种提法无本质区别,但就刑事侦查学而言,导向可不一样。“强奸杀人”导致侦查走进死胡同,另辟蹊径从“杀人后奸尸”入手,或许就会柳暗花明呢?

黄柽林打开尸检记录,现场勘查照片历历在目:死者致命伤集中在头部,共七处,全部为钝器伤,均为近距离甚至贴身打击形成。

他慢慢地翻阅案卷,仿佛回到那年,又走进了那个触目惊心的现场……

从小在农村长大,黄柽林深知,因为一句话、一只鸡、一棵菜引发矛盾造成流血冲突的事,在农村并不少见。虽说深仇大恨是故意杀人的重要诱因,但决非唯一。被害人个性强,邻里关系不融洽,此易激化矛盾。从凶手就地取材行凶看,符合偶发、突发的特征。死者躺卧的位置下方约两米为鱼塘,上方约十米为贯通龟背岭的小径。小径上有新鲜血渍,至尸体处有一道约十米的拖痕,可认定此为杀人第一现场。凶手欲沉尸鱼塘灭迹,因无法跨越鱼塘四周高出地面近一米的堤坝,不得已就地掩尸?被害人系农村老年妇女,习惯不着内衣裤,仅穿对襟单衣及松紧带单裤,拖曳间死者衣裤脱落,引发凶手邪念……

黄柽林开始大胆采用家族排查法侦办此案。

他把全村村民按姓氏男性Y染色体家族排列。无数次比对DNA样本,一组一组来,一件一件过,过程枯燥无味。

但他坚信,真相也许就在下一个!

都说破案讲究机缘。在提取交通事故当事人吴某的DNA样本时,黄柽林发现这份检材与“10·22”案精斑DNA有部分重合。一看登记表,吴某籍贯赫然为驮卢镇灶瓦村水口屯,与被害人同村!电话打到驮卢派出所,反馈说,吴氏家族兄弟多,仅同胞兄弟就有四人。

仔细翻阅案卷,黄柽林发现,吴家四兄弟除当时尚未成年的老四外,都曾被列入审查范围,却因不属于重点对象,无作案时间,未进行DNA比对。同一家族男性Y染色体是一致的,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亲属成员间男性Y染色体相当稳定。

科学不会说谎。黄柽林认定:嫌疑人就在吴某同胞兄弟及同一家族的叔伯兄弟甚至父辈间。

2014年年初,黄柽林主动申请到驮卢镇灶瓦村当驻村民警,结合警务工作为该案建Y库。

专案组秘密启动,重要信息越来越集中:吴某兄弟中的老四吴某朋,性格孤僻,行为怪异,常偷看色情网页,曾偷窥女生洗澡;初中未毕业即辍学,外出打工,至今未回;目前在福建厦门某电子厂打工。

崇左警方急赴厦门,抓捕吴某朋。

“崇左老乡来看你啦!”黄柽林与犯罪嫌疑人一见面,便拍其肩膀,叫他名字。

“唉,到底还是来了。”吴某朋唯有无奈叹气。

黄柽林一眼就认出他来。有印象的,当年去吴家,见那少年坐在床铺上,问他的是:“你老爸在家吗?”

十年后,黄柽林又问他:“怎么不结婚呢?”

这时的吴某朋,已在电子厂当上班长,分到一房一厅,月入四千,不乏女员工追求。

“我也想结婚啊,就怕结婚那天,新郎不在。”原来,一个人内心深处有多大的秘密,就有多大的担忧。

犯罪嫌疑人吴某朋供认:2003年10月22日下午三时,自己在龟背岭小道与被害人相遇。因路面狭窄,擦肩碰撞。她差点儿摔倒,随即大骂他不长眼睛,诅咒吴家人不得好死。他气极,从路边柴堆抽出一根木棒,紧追几步,从背后狠击其后脑勺一棒。被害人倒地后更是大骂,威胁说回家召集七个儿子教训他。他再次举起木棒……

上机检测结果显示:吴某朋的DNA基因型与被害人体内提取精斑的基因型完全一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