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中国刑警一(中国刑警的福尔摩斯方程式)

来源:群众出版社 作者:冯锐

X4:面对荣誉他坚持功成不必在我

刘忠义说:“生活简单化,衣食住行够了就行。减少欲望,坚守初心,荣誉既是光环也是紧箍咒,永远都要沉下心来、静下心来。”

最初的“荣誉关”和“荣誉观”

刘忠义刚当警察的时候,是鹤岗市铁西派出所最年轻的。一个夜晚,他跟着老民警一起巡逻。当他们来到一个楼道门口时,清楚地听到了一声女人的惨叫,惨叫声过后是死一般的寂静。两人驻足,辨听声音传来的具体方向。接下来,又传来第二声惨叫,刘忠义毫不犹豫冲进楼道,老民警动作当然没有他快。两个人上楼时速度虽快,脚步却很轻。

那是刘忠义记忆深处非常恐怖的一个夜晚。女人的喊叫不是那种连续的,而是每一次独立的惨叫与随后的寂静交替着。转眼间,刘忠义来到四楼,发现一户人家开着门缝,声音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此时,刘忠义耳边除了惨叫和寂静,又额外增加了一个声响:咔、咔、咔……

这种“咔咔咔”不是连续的,也是响了一下之后停顿一会儿,然后又接着响起。但,每一次咔声过后,女人的惨叫就会响彻一次——那是女人的丈夫用菜刀砍她脑部的声音,是刀刃碰到头骨后发出的声音。

刘忠义出现在门前时,疯狂的男人直接举刀朝他砍来。他虽然年轻,却异常冷静,就在菜刀即将砍到自己的一刹那,他看准时机扭住对方手腕,将刀夺下扔进水池,又在老民警的帮助下将其制服。

带血的菜刀,将水池里的一池子水染得鲜红,女人得救了。时至今日,那个女人生命里最为感谢的人就是那个年轻警察——刘忠义。

那是刘忠义从警后第一次与歹徒面对面交锋,印象尤为深刻。那一次事件后,立三等功的奖章却给了老民警。年轻的刘忠义不干了,他去找所长理论。所长却对他说:“当好警察,要过很多关,这次过的是‘荣誉关’,你抓人表现优秀,但在‘荣誉’面前不过关!”

刘忠义不好意思地道歉:“所长,我懂了,我差远了……”

不久后,刘忠义又和所长一起夜巡。当路过一排平房时,突然看到一户人家人影绰绰,像是有争斗。两个人立即走进院子,打开房门一刹那,眼前是一个令人惊呆的情景:一个浑身捆满炸药的人,正要引爆导火索!

见警察突然而至,那人加速了引爆动作。用于引爆的两节电池已清晰呈现,其却没想到眼前的警察闪电一般冲到身边,瞬间控制了他即将点燃导火索的手,连整个人也被这小警察控制得一动不能动了。

当弄清歹徒身上的五公斤炸药,不仅可以把这个房间里的十多个人炸得灰飞烟灭,还会把周围一排平房炸平时,老所长和现场十多个人的汗水一下子把衣服全湿透了。

这一次,所长要给刘忠义申报三等功。但他坚辞不就:“不要不要,我得过‘荣誉关’。”

老所长告诉他:“这一次必须要!因为——事儿,太大了!”

随后的几十年,刘忠义接连在“太大”的事儿里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指纹是凯里十八年积案最关键的突破口

1998年10月17日深夜,贵州省凯里市公安局大十字派出所原副所长安坤在租住地楼梯间转弯平台处被人用钝器击头、用匕首刺穿胸膛遇难,配枪丢失。四十四天后的12月1日中午,惊魂未定的小城再发命案,时任中国银行凯里分行行长乐贵建和妻子房晓远、十四岁的女儿乐雅娴以及邻居刘巧云被他人持枪射击和用锐器捅刺致死,案发现场被大面积翻动,弹痕检验结果显示,子弹来自安坤丢失的六四式手枪,两案遂并案侦查。

该案曾由公安部督办,黔东南州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先后选派五百余名警力参与侦破,调查相关人员一万余人,形成卷宗七十八卷。调查显示,嫌疑人对受害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作案动机是寻仇还是谋财,十几年来内部一直有争议。

刘忠义接手这起案件以后,重新分析了现场的痕迹物证,判断犯罪分子与被害人之间并无私人关系,其抢枪的目的就是侵财。

一起案件的侦破工作,案件定性是最起码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最为考验侦查员及指挥员水平、智慧的课题。

对刘忠义的果断定性,有人认可,有人怀疑,但是大家沿着他的思维开展工作却是坚定不移的。

凯里案件,由于被害人身份特殊,当地对案件性质一直有不同认识,对案件性质的把握成为核心问题,也一度成为难题。以往的侦办,始终考虑被害人与其他人的矛盾点,希望通过找到矛盾点来突破案件。同时,十八年来案发现场一直保留着,不断被重新勘查。

刘忠义的观点是这样的:“如果跟个人有矛盾,如果要杀这个行长,在门口、在其他隐蔽地方,犯罪分子很容易动手找到他,不用枪就能杀了他。干吗非得进屋,冒这么大的风险,还是在大中午?这都是不合常理的。”

2016年6月23日,封存十八年的案发现场被再次打开,刘忠义率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对现场又一次重新勘查。

在案发现场,警方曾提取到四枚连贯的指纹,这四枚指纹均系斗形纹。

除了案件定性问题,以往的侦查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系外地人作案,而且这种观点已经基本占据了上风。

针对斗形纹特点,刘忠义说:“一个人一只手上连着四个斗形纹,这个特征很特殊,但恰恰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特点,还到外地找什么?”

对于一起案件,刘忠义总会比别人做更多功课。

从案件定性,到嫌疑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刘忠义的理由拿到台面上时,表面看起来既简单又有力,似乎也没有多少神奇,但就是这样一次次看似平常的判断和分析,决定了一起又一起疑难案件走向。至于刘忠义在幕后花费了多少工夫和精力,往往是人们所不知道的。

刘忠义提出的斗形纹代表当地少数民族特征,让工作组找到了突破口,明确了立足本地、以指纹找人的主攻方向,采集所有33岁至63岁男性指纹开展比对。

然而,此项工作6月份布置,8月份却还没动。两个月没动的原因是:“很多警力都用在旅游安保上,没有警力。”

刘忠义十分清楚,这项工作的确耗时耗力。假设还有其他办法,也不用下如此大力气。他鼓励大家:“嫌疑人就在这个空间,还活着,但跑不出去。”

有魄力,也得有智慧、有方法。刘忠义没有发脾气,他保持了对基层公安机关的理解。

他进一步指出:“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警力没有,你们有什么?”

凯里方面答复:“有计划生育干部,还有转业待分配军人。”

刘忠义对此很满意:“好!由民警培训这部分人一个月,而且每采集一枚指纹,给予一定奖励,提高积极性!”

采集指纹的工作量极大,但这一次的效率很好,总共采集了当地48万枚指纹。

正是由于刘忠义的坚持和有力度的要求,营造了一种有效压力和氛围。否则,就不会有想要的效果。案件破获后,有人这样总结: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工作安排不细致,功亏一篑。

最终,看守所在押人员、原凯里市棚户区改造办副主任黄德坤的指纹与案发现场指纹成功比中。而此前,这名案犯的指纹迟迟没有采集,是因为该犯系职务犯罪,检察院不让采集的目的是为了隐瞒身份。

11月25日,专案组对黄德坤进行审讯,黄德坤交代出同案犯潘凯平。专案组顺线于12月2日将潘凯平抓获。二人对1998年因欠下赌债杀害民警安坤,抢其手枪,后持枪抢劫杀害乐贵建等四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017年年初,两人作案后丢到江中的枪支被打捞上岸,悬了近二十年的命案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

凯里积案嫌犯落网后,两人的代理律师一度在网上宣战:按照目前的证据状况,难以判处二人死刑……律师这一次显然低估了警方的力量。

由于两个人交代将作案枪支扔进了江水中,刘忠义决定把这支老枪打捞出水。

“抽刀断水”捞枪,这样的魄力和决心令大家惊讶。打捞枪支?这么多年过去了,无异于大海捞针。

刘忠义鼓励自己也鼓励大家:我们再挑战一下我们工作能力的极限,看看这个极限能否突破!

嫌犯当年扔枪的大致区域被划定,然后设置围堰。军方对此予以大力支持,而且在用探测装置进行第一轮搜寻没有结果的时候,专门为警方这起案件重金购买了更为精密的探测设备,最终将作案用枪找到。

抽刀断水水更流,“抽刀断水”捞枪则成为了两名嫌犯的“致命伤”。刘忠义和他的团队不仅挑战工作能力的极限获得成功,也获得了将两名嫌犯送上断头台的铁证。

把握犯罪嫌疑人心理“脉搏”发现细节

依据作案现场和犯罪嫌疑人行为,探查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脉搏”,进而作出精准判断,是刘忠义全身心静观现场后,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细节的不二秘密。

2015年3月,某省的一个县城发生特大杀人案,犯罪分子持枪杀死四人。经专案组缜密侦查,确定当地居民姚某具有重大嫌疑,但姚某杳无踪影,故请求公安部予以指导。在此之前,专案组已经穷尽一切手段,若干种可能查来查去都查进了死胡同。山穷水尽之时,专案组向公安部发出求助:如果再找不到,我们就要发A级通缉令。

专案组的山穷水尽,是否会成为刘忠义的山重水复?

刘忠义到达现场后,在认真勘查现场、充分了解犯罪嫌疑人详细情况的基础上,认为该人虽然事先有所准备,但作案当天应系临时起意,对杀人的后果预见不足。

“滥杀无辜,是心乱。姚某,心乱了……”

刘忠义认真研究了嫌疑人姚某的最近遭遇:家庭正处于矛盾的旋涡中,情绪很不稳定。刘忠义对嫌疑人的判断很特别。

姚某,心乱了?这个时候,参与办案的民警,心也乱得不行。

刘忠义接着给姚某画像。姚某作案后回家,换了一条裤子,裤兜里有八百元现金,在逃跑时并没有带走。除了这八百元现金,姚某家里还有三千元现金也没有带走。作案用枪一直没有找到,说明他是带枪逃走的。

春节前,姚某从银行取了四万元现金,这是已经调查清楚的。看来,这些钱都是姚某没花完剩余的。此前,大家理解为姚某杀人后慌忙逃窜,甚至忘记了带钱离开。

忘记带钱离开?刘忠义先在这里画了一个问号。

刘忠义又调取了姚某病例。四十九岁的姚某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现场勘查民警在姚某家里并没有提取到什么有价值的物证,但刘忠义却发现了很多“宝贝”。除了遗落的金钱,还有很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以及胰岛素等。

这些原本没有谁在意的东西,刘忠义却非常感兴趣。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姚某遗落在家里的这些东西上。

刘忠义说:“姚某,做好了作案准备,却没有做好逃跑准备。”

大家面面相觑:“没做好逃跑的准备,现如今也逃跑了,而且还带着枪,逃得无影无踪。”

刘忠义指出:“大家不要着急,他自杀的可能性很大。现场勘查不能马虎,分析判断也不能仅停留在痕迹物证的表面现象上,要研究犯罪心理。四十五岁以上的人把怨气发出去以后,往往会选择自杀,尤其是身体有疾病的。”

他接着说:“姚某病重,可该随身携带的那些药物都没带,钱也没带,这些都很反常。没带的原因,是他根本不打算带了,没必要带了,因为他不想活了……即使野外羊倌也要发动起来,即使旮旯胡同隐蔽处也要找个遍。我们警察找人是点对点,依靠社会力量才是大面积找人。再这样工作几天,如果还没找到,再发A级通缉令也不迟。”

指令发出,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开始寻找,结果当天下午两点就找到了——姚某在一个山沟上吊了,枪在一旁。

刘忠义喜欢复杂现场,尤其喜欢伪造的复杂现场。他总是会在复杂之中最终发现突破全案的关键要素。

2003年9月1日上午9点40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称,建华区萨拉伯尔酒店的三楼平台上发现一枚炸弹。接到报警后,由消防、防暴等组成的拆弹队伍到达现场,可却束手无策。时任建华公安分局治安科民警于尚清徒手上阵,在距离炸弹定时还差三分钟的时候将炸弹从天然气管道上拆下来。炸弹为两个小饮料瓶并排捆绑在一起,内装汽油,旁边设一雷管,与一个改装成定时器的小闹钟相连,闹钟指向中午11点15分。接下来,四楼平台上又发现一枚同样安放在天然气管道上的炸弹,这枚炸弹在下午2点10分左右被于尚清拆除。不久,警方又在酒店内相继发现八个爆炸装置。在萨拉伯尔现场发现的爆炸装置制作手法相当老到,十一枚“炸弹”有真有假,除少部分用闹钟作定时器外,其他均采用传呼机定时。所有炸弹,均被于尚清拆除。转业军人于尚清并没有拆弹知识,一切仅仅是靠着勇气和细致。3日凌晨,于尚清成功拆除最后一个爆炸装置,这个爆炸装置被一个饮料箱包裹,一度被现场的很多人传来传去。时任局长要求在酒店地下室将这个爆炸装置进一步拆解,并称:这个炸弹多存在一秒钟,对人民群众的威胁就多一秒……这是一个明显错误的决策。最起码应把炸弹移除至野外空旷地带射击引爆,至少不应该对一个没有专业排爆队伍的公安机关下达命令——在地下室拆解“不拆就不会炸”的炸弹。于尚清被错误的命令推上前台。优秀军人出身的于尚清有着坚决执行命令的勇气,但这勇气和他特有的细致没有保全他。拆解爆炸装置时发生爆炸,于尚清被严重炸伤,若干年后因为这次爆炸旧伤失去了生命。

案件发生不久,加之于尚清重伤,警方的力量和工作节奏明显加大了,而结论是:案件性质系熟人报复老板。市公安局开展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工作,最初确定这是一起有预谋、有准备的爆炸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十分熟悉现场情况并与酒店店主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矛盾,报复恐吓酒店店主的可能性很大,复杂的排查工作随即展开。

时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的刘忠义到达现场后,指出:这是侵财案件。当然,作案人必是熟人,报复和恐吓都是表象,现场伪装炸弹和真实炸弹的本质是“侵财目的”。

刘忠义的这个观点和大多数人相左,而且引发了激烈争论。但他独自反复勘查现场二十多遍后,愈发坚持自己的观点。

此前,案件真凶谷树坤被办案人员简单询问审查后,便解除嫌疑释放了。但最终按照刘忠义的观点,他又被抓了回来。

以侵财为目的的侦查,远比以报复为目的的侦查要做更多的工作。谷树坤被成功挖了出来。

落网后的谷树坤和贺景新坦白:一直在该酒店当领班的谷树坤,以敲诈六十万元现金为目的,组织策划安装了系列炸弹。

案件发生后的9月1日上午九点,谷曾给酒店打电话索要钱财,却因酒店员工开会没有人接电话。上午十一点,二人想再次打电话时,公安机关已经进驻现场,二人最终没有得手。正因为索要钱财的电话一直没有拨通,一度显得无声无息的嫌疑人,给公安机关造成了一个单纯是报复滋事的假象。

没想到这个假象却被视角独到的刘忠义拆穿了。

该案的成功侦破,给了所有人一个答案,同时也给了身负重伤并最终为此失去生命的优秀民警于尚清一个交代。

有些犯罪现场是没有痕迹的,没有痕迹如何发现细节?

在刘忠义看来,没有痕迹也是痕迹,要从“没有”中发现“有”。

2002年10月31日,双鸭山矿业集团双阳煤矿被盗,丢失雷管十箱,共计一万发。当时正值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时任副总队长的刘忠义临危受命,当夜即驱车赶到双阳煤矿。

双阳煤矿火药库距市区四点五公里,四周有高压电网防护。库房只有通风窗户上的19厘米×22厘米铁栅栏孔与外界相通。在这个铁栅栏外有攀爬的痕迹,其他门窗则完好无损。现场试验这个铁栅栏孔任何人都钻不进去,但是迹象表明盗雷管的人就是从这地方钻进去的。由于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侦查工作一时找不到突破口,连久经沙场的刘忠义也觉得很棘手。

刘忠义在现场来回踱步,反复思考:能把现场处理得这么干净的人,肯定不是第一次作案。别人钻不进去,他能钻进去,这种特殊技能就是侦查工作的方向。

刘忠义指示把近年来发生的钻爬盗窃案都收集起来,逐个研究,归类分析。

很快警方就发现,八个月前该矿二采区曾发生一起钻窗盗窃案,犯罪嫌疑人从一个篮球般大小的暖气管道孔钻入库房,盗走价值一千元的锚杆(一种矿用金属品)。此案至今没破。另外,侦查员在调查中获得一个线索,另一个采区的管库员提供,有一天他到库房取材料,打开门发现屋里有一个人。问他是怎么进来的,他说是从暖气管道钻进来的,动机是好奇,想试试是否能钻进来。该人名叫毛铁汉,本矿区人。

综合这些线索,刘忠义下令就查这个毛铁汉。

侦查员围绕锚杆被盗案进行工作,很快获得了证据。当年11月4日,毛铁汉被传讯到案,他很快就交代了盗窃锚杆案的犯罪事实,并供出了两个同伙。但当侦查员问及雷管案时,毛却极力否认,并信誓旦旦地表示:第一,双鸭山刚刚破获“8·28”炸药被盗案,作案人被判了重刑,绝不敢再干这样的事。第二,我们几个就是小偷小摸,维持生活,从没偷过雷管炸药。第三,半月前有一人找我弄雷管,我没答应,我怀疑这个案子是他干的。为了让侦查员进一步相信他说的是实话,毛铁汉表示,如果放他出去,两天内他就能把雷管找回来。

“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案子不是他干的,他上哪儿去找一万发雷管?这个案子就是毛铁汉干的!”刘忠义肯定地说。

经过调查得知,毛铁汉所说的找他弄雷管的人是一个多年的在逃犯,根本不在双鸭山。毛的谎话,意在转移警方侦查视线。

在刘忠义指挥下,专案组调整计划,由双鸭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领导亲自主审毛铁汉。经过四个小时的斗智斗勇,毛铁汉终于败下阵来,交代了伙同他人盗窃双阳煤矿火药库一万发雷管的犯罪事实。

筋骨柔软、善于钻爬作案的毛铁汉后来反思才明白过来:过分显示自己的作案技能以及那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白话,在刘忠义面前是十分愚蠢的。

毛铁汉把雷管埋在了山上的一片坟地里。他在带领侦查员起雷管时,仍不甘心地与刘忠义斗小智。

他指着眼前的一大片坟地,狡黠地问刘忠义:“刘总,听说你是刑侦专家,考考你,你看看我把雷管埋在哪个墓穴里了?”

刘忠义略加扫视,指着一座坟头,语气坚定地说:“就是这座。”

毛铁汉惊讶而又敬佩:“真行!你猜对了。为什么?”

刘忠义不屑一笑:“小儿科常识,别的坟头雪下长有蒿草,这座没有,证明有人新动过。”

案子告破时,距离党的十六大召开还有三天,刘忠义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既坚持独特视角又信奉集体智慧

刘忠义分管的公安部刑侦局一、二、三处接的都是急活儿。

三百六十五天每分每秒都是一部侦探大片,怎样才能做到急而不躁?怎样才能在不同案件交错而至的工作状态下,又立足不同案件做到急中生智?

从事刑侦工作三十多年来,刘忠义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破案”这一件事上。他当年在黑龙江省公安厅当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的五年时间里,公安厅大院能把刘忠义的人和名字对上号的并不多。原因很简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有多半时间在出差办案。

刘忠义的作息时间毫无规律可言。吃饭、睡觉都跟着案情走,车上是他睡觉最多的地方。他的理论是在车上睡觉不耽误赶路,一举两得。对此,他的司机小房最有感触,为了让刘总睡得踏实一点儿,他总是尽量把车开得稳一些,但是遇上颠簸的路他也没辙了。记得有一次到农垦地区办案,三天跑了两千多公里,小房几乎把骨头都快累散架了,但刘总下车就研究案子去了,后半夜才回来。

2003年冬天,侦破肇东市一派出所所长全家被枪杀案时,刘忠义在案发地一住就是八十多天,元旦、春节、元宵节都在现场度过,其中三天三夜没合眼。

这起案件,最初的观点大多认为是报复或侵财。刘忠义却提出嫌疑人激情杀人的想法,而且是熟人作案。

当时,刘忠义刚刚侦办完惊动全国的齐齐哈尔大小地主涉黑案件,直接从齐齐哈尔赶赴肇东。

这个现场,刘忠义累计去了一百多次。一次次身处犯罪现场,刘忠义认真观察着三名死者的倒地位置,结合弹道走向认真分析,发现嫌疑人应该是站在门框处射击的。其中,一名死者的旁边有一台电风扇。就是在这台电风扇底下,刘忠义发现了又一枚弹头,而此前总共发现五枚。

刘忠义认真感悟着现场的一切,一点点复原案件发生时的现场情节——嫌疑人跟被害人一家很熟,他当时是倚在门框子上,跟坐在电风扇底下玩儿电脑的所长聊了很久,而且聊得很不愉快。被害人一家三口对其很轻视,自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情,丝毫不知道倚在门框子上的人已经动了杀机。他瞅准了所长挂在衣帽架上的配枪,之后朝毫无防备的三名家庭成员开了枪……

沿着这个思路,排查与所长家有矛盾的亲属、朋友,很快排查出一名嫌疑人,后来证明该人就是凶手。作案起因及现场行凶过程与刘忠义的判断完全一致。杀人的动机是因一些旧纠葛临时起意。

出任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后,刘忠义分管危害公共安全案件侦查处、涉枪绑架案件侦查处、侵犯人身案件侦查处,负责组织侦破全国重大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他依旧是案件一发生,拎包就走。他总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以独特视角还原现场。

2014年1月,河北省发生炸药运输途中丢失案件。一辆运送炸药的危险品货车停留在服务区时部分炸药莫名消失。监控视频由于受雾气的干扰什么线索也提供不了。

刘忠义到达现场后,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和对话了解,直觉敏锐地将该案定性为普通盗窃案。

他判断:嫌疑人看到是炸药,可能要抛掉。

发动群众找!

果然,丢失的炸药在次日中午被找到了,案犯也抓到了。

2014年1月15日晚上九点,崇左市一个夜市发生爆炸,当场炸死六人。嫌疑人很快查清,但他也在这次爆炸中殒命。

嫌疑人从一个自然村辗转到爆炸发生地,自己却被炸死了,其动机是什么?

刘忠义综合判断后,认定:系误碰,嫌犯自己酿造的事故!

后来警方在嫌疑人住处找到了其制作录像的视频,证实了刘忠义的判断。

关键时刻,是刘忠义的拍板定性,扭转、把正了工作走向。否则,就会虚耗许多的人力、财力、物力。

2016年,山东省某县一村民给刑侦局发来一封涉黑举报信,反映该县在打击一个涉黑团伙过程中将小喽啰抓了,主犯一直不处理,涉案村主任也是抓了就放。信中列举了这个团伙主犯帮助无良开发商介入拆迁,组织流氓带着枪、开着车浩浩荡荡在拆迁现场胡作非为等行径。

刘忠义收到信件后,非常重视,部署警力开展侦查,发现情节的确恶劣,随后成立专案组深入调查,最终将所有主犯抓捕归案。

这一次,被抓的人再也没有被放出来。可有一次,刘忠义却将别人抓了就放的人“永远放出去”了。

2002年,黑龙江省某县发生一起杀人案,一对母子被杀害。当地公安机关经侦查,认定死者的前夫千某具有作案嫌疑,但缺乏直接证据,未能进入诉讼程序。嫌疑人抓了又放。被害人家属因此上访。2007年十七大前夕,被害人家属放言:“你再抓了放,我去天安门……”

当地公安机关希望刘忠义能够帮忙找到铁证。当时的省厅领导则不赞成刘忠义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本着对命案高度负责的态度,刘忠义觉得应该研究一下,于是前往案发地。

最初,刘忠义一声不响,察看了当地警方提供的各种现场物证。他拿起一件嫌疑人遗留的衬衫,把前后左右和领口看得异常仔细。随后,他又认真翻阅了案卷。

最后,刘忠义说:“放了千某是对的,以后也永远放了他吧……”

“放?那边都要到天安门告状了,还要放?邀请您是来帮我们,不是帮助千某。”

刘忠义指出:“你们提取的现场物证,这件衬衫,嫌疑人一米七,千某一米七六,谁整天穿着小号衬衣?被害女子是裸体死的,离婚两年了,矛盾很大,还能发生关系?”

就这样,刘忠义接手案件的第一天,就否定了千某作案的嫌疑。

接下来,刘忠义发现案件中遗留的唯一有价值的物证是半枚血指纹。但因为血指纹模糊不清,五年来对案件侦查一直没有发挥作用。多家权威鉴定机构检验得出的是“指印特征少,不具备认定条件”的结论。

特征少并不等于完全没有。刘忠义向痕迹专家崔道植求助。

2007年9月2日,指纹被送到崔道植案台前。崔老研究了整整一夜,成功地对指纹进行了修复处理。经过反复观察检验,发现有七点比较稳定的特征。崔老的认定,进一步确定了原嫌疑对象千某作案证据不足。

刘忠义再翻阅五年来的调查材料,均反映被害女子非常本分。但他重新组织侦查后,却发现了很多不同的情况。而后他前前后后调查筛选出四十二名可疑男子,并把四十二名犯罪嫌疑人的指纹提供给崔道植。

崔老利用两天两夜的时间把这四十二枚指纹全部看完了,其中崔某的左拇指印在种类、个别特征的数量、位置、相互关系上均符合。但一向严谨的崔道植并没有过早下结论,他让刘忠义陪着他来到案发当地,重新捺印此人指纹。

在计算机上看了大约有一个小时左右,崔老认定,杀人现场报纸上留下的血手印,就是此人的左手拇指外侧留下来的。

案件侦破后,刘忠义始终强调着崔老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淡化了其他因素。

可以肯定的是,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是他们师徒二人的合力杰作。

刘忠义说:“很多疑难案件,分析研究再对再准,没有技术、没有法医不行。各方面信息都是专家经验汇总后,才形成了你的判断。所以,有很多案件的突破,都是信奉集体智慧的结果。”

同样,九起疑难命案攻坚案件均为严重恶性案件,犯罪手段均十分残忍,在案发地乃至全国影响极大。虽然案发地公安机关连年攻关,但都久侦未破,案件侦破长期陷入僵局。攻坚行动工作组接手后,如何在前人的积累上寻找新突破,成为破案的关键。

其中一起案件,警方掌握的唯一线索,就是一枚变了形的指纹。因为作案的时候,犯罪嫌疑人在动。这枚指纹怎么用?刘忠义请来多名专家进行重新标注和研判。

经过十一名专家两周时间的反复研究,2016年7月28日,指纹被重新标注。7月29日进入全国指纹库提交比对,当天就成功比中了犯罪嫌疑人。7月30日上午,嫌疑人被抓获。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九起案件中的又一起被成功破获。

这就是刘忠义一向坚持的侦查理念和专家结合的侦查思路。

指纹还是原来的指纹,DNA还是原来的DNA。完全看怎么再拓展应用。

有的现场什么东西都没有,但是现场给警方的信息是什么?这个人离现场到底有多远?反映出的一些综合信息如何应用?按照怎样的方向才能找到犯罪嫌疑人?

由内而外的静气,加之信奉集体智慧的成熟理念,使得刘忠义总会有特殊的视角。

荣誉是光环更是紧箍咒

虽然近年来侦破了很多世纪悬案和数不清的大大小小案件,刘忠义却这样定论——有些别人破不了的案子,我虽然组织侦破了,但并不意味着我能力强,咱们不算是能力最好的,有能力比我们强的,却没机会干这个活儿。我的底线是,工作和生活都得努力做好,既然有机会从事侦查破案工作,就需要不断、细致地积累经验。从政治站位角度来说,要对国家和人民担起这份责任,对得起这份信任。

刑侦局柳佳处长坦言:刘局这个人,凡事总会尽量缩小自己突出别人,从来都是把立功机会让给同事。刘局爱学习,懂得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尤其尊重技术干部。比如乌老那边,他会定期买些水果,他没时间就让局里年轻同事帮忙送过去。

2017年10月,公安部举行第二届全国“公安楷模”发布活动,刘忠义光荣当选。

对此,刘忠义说:“要能够懂得感恩,要有满足感,否则就会焦虑。搞案件,干工作,一定要沉下心来,不该得的决不要。荣誉对我来说是光环,更是紧箍咒。”

有人说,在刘忠义的手里,没有破不了的悬案。

刘忠义却说:“任何人都不敢夸下这个海口。我只是赶上了好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研究工作。那些未破案件,只要拿上来,就是在我们的视线中。只要犯罪分子作了案件,不管多狡猾,作得多么天衣无缝,到最后都会被战胜。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攻坚克难,侦查破案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