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中国刑警一(中国刑警的福尔摩斯方程式)

来源:群众出版社 作者:冯锐

X3:刘忠义的“执着”与独一无二的“细节发现能力”

二处副处长刘景杰说:“刘局到了公安部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没日没夜追击周克华。他在2011年1月调入公安部时,肝部血管瘤直径18cm,当年6月手术时直径52cm,但手术完毕仅仅二十天,他便开始继续追击周克华——从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14日周克华被击毙,长达一年半的专案侦查过程中一直马不停蹄。”

《江湖情》、《英雄好汉》、《喋血街头》、《喋血双雄》、《英雄本色》……这些香港电影,早年的周克华看了一遍又一遍。屏幕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他的视线顺着放映室小窗的光束前行,那个世界近在咫尺。周克华喜欢把自己沉浸在黝黑的剧场之中,仿佛这样现实的平庸和渺小就会渐渐远离他,他会觉得自己就是一部部影片中提着手枪四处大开杀戒的人,而枪的弹夹里永远有着用不尽的子弹。每当那时,周克华就会觉得自己异常强大,天下无敌。但当那个光束熄灭,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一切又回到现实,一切幻觉破灭。如此反复交替,令作为一名力工的周克华更加沉默寡言。

改革开放初期,香港电影绝对是当时内地观众的犯罪“教学片”,很多60后、70后歹徒劫匪都曾坦言受这些片子影响很深。回顾中国刑事案件高发期,轻易就会发现60后、70后犯罪分子制造的涉枪案件与暴力火拼案件绝对是一个高峰。这些影片令香港的影业公司爆赚,也成就了一批巨星,但作为犯罪“教学片”,其对内地的不良影响也客观存在。与很多人不同,周克华除了观看《江湖情》这类影片,也会观看《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等,尤其是《沉默的羔羊》,他都数不清自己看了多少遍。

也许是周克华的欣赏水平真的很高,也许是他的变态思维使然,他对《沉默的羔羊》的兴趣远远大于《汉尼拔》,作为续作,《汉尼拔》显然没有超越《沉默的羔羊》的高度。但与众不同的是电影《汉尼拔》并不再单是一部惊悚悬疑片,爱情成为了其独具匠心的一笔,而对汉尼拔这一情感充沛的高雅变态罪犯的塑造,使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演技在此作里得到了更为出色的迸发。当人们解开那变态食人手法的外衣,更为深层次地感受到了一种不寒而栗,一种“恐”由心生的恐惧。很显然,周克华只喜欢惊悚悬疑,却对爱情戏码的独具匠心不屑一顾——因为他的目标是比汉尼拔更加变态,他注定要“主导”一部更加使人不寒而栗的“恐怖电影”。

在周克华自己“导演”的“恐怖电影”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兄弟情,他只留下了自己和“羔羊”。

周克华的家庭,自其幼年开始便另类而压抑:其父亲周正喜本是“城里人”,做会计,20世纪60年代因生活作风问题被下放农村劳动;其母陈世珍则是一名离异有两个孩子的妇女。婚后,周正喜夫妻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争吵。1970年大年初一,周克华就出生在这个穷困而嘈杂的家庭。周家的房子在村边狮子山接近山顶处。至今,这栋房子附近仍没有邻居,孤零零的。这也正是周家一直以来的交际状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周正喜一家在当地毫无地位。村里的红白喜事,周家几乎从不参与。而周正喜结婚、生子,以及周克华自己结婚、生子,也都未摆酒宴请客。

“沉默寡言”是邻居和亲人对周克华最大的印象。周克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平时没事就喜欢抱着本书看,尤其爱看侦探小说。沉默的少年在成为杀手之前,有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1986年,未考上高中的周克华闲了一年后,来到了渝中区牛角沱江家友巴渝建筑公司打工。同年3月,他因调戏妇女被治安拘留十四天。1987年,回到家乡后,周克华在井口江边码头给货车上河沙,每天能获得二十多元的报酬,如此持续了四年相对平静的生活。

1991年9月,周克华在沙坪坝井口半边街蒋云波家盗窃现金一百二十元、粮票一百余斤、猎枪一支。两年后,他携枪跑到武汉,被巡警发现后拒绝缴枪,朝地上射击并逃跑,后被抓获,因妨碍公务在武汉汉南劳教所被劳教两年。

1995年劳教结束后,周克华回到重庆在火车东站当搬运工。次年,周克华与前妻结婚。在即将步入庸常的婚姻生活时,他1997年又跑到云南边境,在文山购买五四式手枪时被抓,处罚后被释放。后来,周克华回到重庆的集装箱公司当叉车司机,随后又与妻子共同经营中巴车。2001年年底的一场车祸,使周克华面临巨额赔偿。2002年春节与妻子离婚未遂后,周克华选择了离家出走。

周克华是个欲望超强的人,可现实却让他过着平庸的生活,他不甘于就此认命。因为他的心中还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恐怖电影”,他会在那部电影里“天下无敌”。

可惜,高调的杀手周克华遇到了低调的警察刘忠义,他不再是“天下无敌”。

没人知道系列血案元凶叫“周克华”

2011年,初到公安部担任副巡视员的刘忠义,奉命成为“苏渝湘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专案组负责人。

2011年之前,反侦查能力极强的周克华已多次从警方眼皮下脱逃,甚至当时的情况是——没有人知道“苏渝湘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元凶是一个叫作“周克华”的人。

后来当人们回头看那起案件,大多会有一连串的疑问:在侦办此案一年半的时间里,刘忠义率领的团队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锁定周克华的?周克华的内心密码又是如何被刘忠义团队一一破解的?

2004年4月22日,重庆市某公司职工赵某到江北区五黄路分理处取款后,被持枪歹徒开枪打死,并抢走现金七万元;接着,歹徒又打伤一人后逃逸。歹徒的抢劫方式是——上来直接杀人抢钱。

一年后的2005年5月16日9时30分,重庆市沙坪坝汉渝路附近再次响起了枪声。一对刚刚走出银行的夫妇被射杀死亡,劫匪当场抢走现金十七万元,并将一名路人击伤。

这起案件可以确定,嫌疑人是单独作案。可画面上的男子一直困扰着警方。他到底是谁?从哪里来?藏身何处?

而接下来的时间,这个人却突然从人间蒸发了。

这是一个很棘手的对手,其作案手法嚣张,却又极其谨慎,如果意识到危险就一定会放弃。这又是一个永远不会心存侥幸的对手。这样的平静持续了四年,2009年10月到2012年8月,长沙、南京、重庆再次陆续响起了罪恶的枪声。

系列案件发生之后,被串并侦查。公安部将此系列案件列为全国第一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恶性案件”挂牌督办。刘忠义2011年1月到公安部任职,3月1日奉命成为该系列案件的专案组负责人。

那时,虽然距离2004年4月22日那起案件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但具体嫌疑人一直没有锁定。而与之相伴随的是,犯罪嫌疑人频繁作案,气焰嚣张。网民给他起名叫“爆头哥”。还有人传言说他在境外当过雇佣兵。

接手案件时,刘忠义感觉到这个对手的目的就是要制造社会恐慌,对方有着一种强烈的反社会心理和挑衅心理。

2009年3月19日晚7点42分,周克华身穿浅色风衣,头戴黑色线帽,将成都军区驻渝部队十七团营房门口的哨兵开枪打死,抢走81-1自动步枪一支。监控录像显示,周克华随后徒步穿过石桥铺社区,在距现场约三百米远处乘坐一辆等候多时的出租车逃逸。

当重庆为哨兵遇袭案层层设卡时,周克华已来到湖南长沙。接下来他在此生活了两年之久。同年10月14日下午两点,周克华在南郊公园“黑松口”处枪杀了五十六岁的李某。李某是一名刚到长沙一个星期,给女儿带小孩的农民,身上仅仅二十元钱。这是周克华所犯十案中唯一未以钱财或枪支为目的的,且他并未对其一枪毙命,而是开枪七次,使李某身中六弹而亡。对此次作案流传甚广的一个推测是,凶手要练枪。如果细细分析,结合周克华的性格特点,这个案子可以展现他的N种动机,这里暂不赘述。

五十天后,周克华又犯下“12·4”案,在铁道学院西门外的农业银行门口,打死一名取钱者,抢走现金四万五千元。此处距离南郊公园仅两公里之遥。南郊公园紧邻高架桥与湘江,其内里其实就是一座山林,四周仅有低矮围墙环绕,一旦躲藏其中极难寻找。

发生在2010年的长沙“10·25”血案中,周克华选择了在树木岭立交桥下的一溜平房门面下手,枪杀了“环城经贸公司”经理,抢走笔记本电脑。此血案集中展现了周克华对理想中作案地点的挑选。距现场五十米处有一条隶属长沙重型机器厂的货运铁路通过,东边是一大片老旧小区,道路狭小到两车难以错开,西面则是一座高架桥,十分嘈杂,多位目击者在听到枪响后,最初都以为是爆胎。

血案发生的当天,长沙警方除了设卡盘查围堵外,出动警力对1690家无证中小旅馆进行大规模清查,其依据是“多起重案犯罪嫌疑人都曾在无证小旅馆落脚藏身”,但最终一无所获。

周克华,不是一般的重案嫌疑人。他在等待,等待一个更加高深的对手与其较量。

其实,在2009年的一个案发现场附近,监控设备曾拍到过嫌疑人的影像。但很遗憾,几段关于嫌疑人的监控录像,清晰度都很低。也正是由于连长相都无法确定,所以在2011年之前,警方只能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向社会发布模拟画像,进行悬赏通缉。

长沙警方曾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对周克华做过模拟画像。前一次画像上的周克华方脸平头、戴着墨镜,与重庆警方在2005年做出的模拟画像极为相似。周克华“平头男”的绰号也正源于此。但在后一次的画像上,周克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戴着棒球帽、露着刘海的尖下巴男子。

模拟画像的大相径庭,给抓捕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长沙市民广泛怀疑周克华整过容。当地一家美容机构的老总在对比了2005年和2009年画像后,怀疑周克华进行过鼻子整形和脸部磨骨手术。

破案前期工作可以说是穷尽手段,耗费了数不清的人力、物力、财力。画像不逼真,嫌疑人如何能够找到?刘忠义会使出什么高招攻破系列疑难问题?

面对这道疑难的“福尔摩斯命题”,刘忠义以他特有的细心,对现有材料进行重新梳理。

刘忠义认真研究了已发案件所有细节,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反复甄别,提出了二十四个字的侦查思路:抓住不变特征,回头观看视频;去除外在伪装,发现正面图像。

发现正面图像?怎么发现?当这二十四个字的侦查思路最初摆在人们面前时,并没有瞬间激发大家的热情。

二十四个字的侦查思路会成为破解凶手密码的良方吗?

第一个问题首先来了——视频已经看了N遍,伪装也试图去除N遍,但是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

后来人们回忆起刘忠义在这起案件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刘忠义所谓的指挥和言语少之又少,沉默寡言的他即使是处置这样一起棘手案件,依然惜言如金,以至于他几次关键性的表态,都让大家记忆如此清晰;而每一次关键表态,又都会对案件侦办起到“质变”的推动作用,彻底改变了这起案件的侦查格局和走向。

一个瞬间决策使敌我力量对比和成败翻转

围绕2009年10月25日长沙案件嫌疑人一段作案踩点视频,专案组组织近百名民警,昼夜轮班对近3500T视频资料全面进行回看、甄别。

在这段作案前踩点过程中呈现的905路公共汽车乘车的视频里,嫌疑人在岳麓区某公交站下车后便消失了。

他不是走下905路公共汽车后消失的吗?以那辆公共汽车各个站点为圆心延伸二百米去看。刘忠义的这个决策,就像给大家打了鸡血,破案的希望被重新燃起。

参战人员采用人工方式,一帧一帧地审视着每一段视频,每个人都预备了滴眼液,累了就往眼睛上滴点儿药水,而后接着看视频。

3月29日,嫌疑人的无伪装视频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工作方式被发现的!

那是一段嫌疑人2010年10月18日6时15分在长沙市岳麓区购买早点的无伪装视频。画面中嫌疑人步态轻松,不慌不忙,但民警见了这段视频却血脉贲张。

这段小视频是3500T中最为珍贵的一段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有意义的图像。当大家为此发现兴奋不已时,所有的线索却又戛然而止。

这仅仅是一段孤立的视频,虽然无伪装,但依然无法清晰地辨认嫌疑人的面部特征,无法精准地确定嫌疑人的面容,也找不到与嫌疑人活动规律、性格特点等有关的细节。

很显然,嫌疑人的一切都是有备而来的,偶尔的“春光乍泄”似乎无碍于他的隐蔽生涯。这个对手,果然厉害。

这段视频,就像一条断头路,给人以希望却又瞬间让人走进死胡同。

一定会发现他!刘忠义来到了嫌疑人买早点的位置,将自己置身于嫌疑人出现的点位,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此时的刘忠义,感觉自己距离未名的元凶是如此之近。正义与邪恶,两种意念力在隔空激烈地交锋缠斗。

但当时,没人从神色安静从容的刘忠义脸上发现什么。更没想到,这个早点的位置,就是一个决战决胜的位置。刘忠义站在那个点位扫视的时候,仅一瞬间,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成败翻转已经悄然而至。

在点位旁边,刘忠义发现了一个银行,于是问:“那个银行,门前有摄像头吗?”

最初的答复是“没有”。刘忠义不死心,前往银行附近踏勘,终于发现了一个摄像头。调取这个摄像头所记录的图像,再一次发现了嫌疑人一闪而过的身影。侦查员沿着这个转瞬而过的身影继续向前查看,发现有人进了一个网吧——帅帅网吧!

所有新闻报道对这个过程都没有过多关注,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事实上,没有刘忠义和他带领团队的细心和执着,就很难发现这个网吧。细之又细,亲力亲为,才能发现这个网吧与周克华的必然联系。

刘忠义很清楚对手,既然他喜欢挑衅,必定会关注他“导演”的一部部“恐怖剧”,看警方的动静,看自己如何高明,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何才能知道警方的动静,清楚每部“剧情”的社会影响?他是不便找人去打听的。而到网吧,他不但可以知晓自己的影响力,还能陶醉在自己所设置的迷局中,看网民自以为是的分析和评判。

刘忠义果断决策:还原网吧场景,还原每一台机子的上网记录,核实清楚上网人员身份。

专案组的精气神瞬间再次爆棚。结合视频推理出嫌疑人进出网吧的时间,排查上网人员信息,警方很快发现了一个持周波身份证的人与上网人员身份不符。经核查,周波是一名摩的司机,从未去过网吧,身份证曾被人骗走。此后嫌疑人又使用周波的身份证多次在网吧上网。据网管回忆,这个男人每次上网前都会有意无意地将摄像头挪开,极为谨慎。

通过嫌疑人的上网机位,网安民警终于成功找到了嫌疑人两张面部清晰的照片,并通过旁边临近电脑的摄像头同样发现了其清晰的面部照片——这是专案组开展工作以来,第一次确定嫌疑人的真实面貌。虽然由于视频角度原因,使得嫌疑人的面部有些变形,但是熟悉的人已经能够认出来了。这是七年来警方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破案线索。

周克华很喜欢看军事网站的特点,此时已经被发现。同时很明显,他是想从影视作品里学习作案方法。调阅周克华的上网记录,《沉默的羔羊》与《汉尼拔》,他看了十遍!

七年,经过长达七年的较量,终于发现了他的清晰照片,见到了嫌疑人的庐山真面目。可是,照片上的人具体是谁?

获取犯罪嫌疑人的样貌信息只是第一步。此时刘忠义还不知道他叫周克华。接下来该如何确认嫌疑人的身份呢?

以两张清晰照片为依据,在全国公安机关内部开展了大范围排查,重点是大四川地区。这时候的工作突破,取决于群众发动情况以及民警排查工作质量两个方面。

刘忠义开始耐心等待。

2011年6月初,就在侦查工作刚有了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刘忠义却因为肝脏区域严重不适,不得不住院了。

肝脏大手术二十天后重新踏上追捕路

此刻,刘忠义的腰椎疾病已经不轻。腰椎的疼痛,无论多么剧烈都可以忍耐,实在忍受不了,还可以借助药物止痛,可肝脏的问题却无法忍耐。

刘忠义在2011年1月调入公安部时,肝部血管瘤直径是18cm,当年6月直径已达52cm,肝功能已经出现严重问题。一向头脑清晰的刘忠义有时会感觉浑身无力、视线模糊,甚至偶有的模糊意识已经开始影响意志力与情绪了。医生说只要手术成功,一切就可以缓解。

这次手术不是微创,而是胸部“大揭盖”那种手术模式。可手术完毕仅仅二十天,刘忠义没有在病床上休息,便直接奔赴长沙……

医生惊呆了,家人流泪了,但没有人能够阻拦他。也没人知道沉默寡言的刘忠义在接受手术时都在思考自己的对手,直到麻药发挥效力。当手术完后思维意识恢复的第一秒,系列案件的画面又重新呈现在他的眼前。

周克华是一个亡命徒,却不知道警察刘忠义在缉捕要犯时,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就在刘忠义手术期间的2011年6月28日9点37分,周克华在长沙市黑梨路选择一处与“10·25”案地理特点极为接近的门面门口,再次枪击伤人。当天正午,长沙天降暴雨,两小时降雨量达140毫米,交通大规模瘫痪。除周克华案外,长沙还接到53起交通事故报警。这给长沙警方布防带来极大困难,周克华在暴雨中再次逃脱。

刘忠义获知这一消息时,刚能够从病床上坐起来。

去长沙!他豁出去了。

妻子和儿子知道他的性格特点,拦也拦不住,劝说也没有用,因为这样的工作状态就是刘忠义的生命方式,没有人能够改变他。

犯罪嫌疑人光天化日之下在闹市区开枪杀人,公然挑战社会公共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舆论反响强烈,警方压力巨大。此刻,刘忠义的内心是郁闷和惋惜的。那些被害人在现场的惨状频繁在刘忠义脑海中浮现。

身份的隐藏,成为周克华最后一道护身符。

暴雨中作案完毕后的2011年8月、9月间,周克华因父亲去世回家服丧、守灵。他之所以能够安然来去,是因为他的身份信息还未暴露。

此刻的周克华不知道刘忠义已经在向他步步逼近。

他的名字最终被摆上台面,仅仅是时间问题。周克华最为关键的一张底牌——身份信息,即将被警方侦破。

2012年1月6日9时54分,南京市下关区和燕路东门街2号的中国农业银行门口,江苏某建筑公司员工程某取款后走出银行大门,周克华对其头部开枪,后捡起装有1999万元现金的纸袋逃离。

枪击案发生后,南京方面出动全城警力排查。周克华则再一次展示了他所具备的反侦查技能。在南京街头的监控中,周克华在逃跑中途经一处上坡前,好像预先知道正面设有监控,刻意压低了棒球帽,用手和帽檐挡住整张脸。作案前踩点过程中,周克华也用帽子、口罩严密地包裹着自己的脸部,从不显露真容。

他的伪装,还不仅仅是遮挡面部。在此案作案前的视频中,周克华走路时外八字非常厉害,而且以非常夸张的幅度左右摇晃肩膀。“外八字”这一特征也出现在通缉令中。而作案后,周克华走路时肩膀竟然纹丝不动。

但这一次,周克华仅仅是暂时躲开了警方搜捕,却栽在了公安机关为他编织的更大的法网当中。因为他不知道他的相貌已经被刘忠义团队清晰掌握。

总结了2011年6月长沙案件的教训,刘忠义通过多种方法组织了更大范围的群众发动工作。长沙警方在悬赏,南京警方在悬赏……从帅帅网吧获取的两张照片被贴满苏湘渝地区的大街小巷,以及所有网吧的每一台电脑桌面。

照片比对和DNA样本比对确定“周克华”真身

如何持续保持民警的信心与激情?确保群众发动工作高效有力?这是刘忠义心中紧绷的一根弦。

拖着尚未痊愈的躯体,刘忠义频繁地往来于苏湘渝地区,给大家鼓劲儿,确保每一座曾经发生案件的城市始终处于全城发动状态。

南京警方的工作力度是空前的。2012年1月13日中午十二点,南京栖霞区农场山上一处坟墓群中,五十二岁的刘某发现一棵松树大约有二十多条树枝被砍断。顺着踪迹刘某来到一块长三米高七十厘米的大石头边,见有许多松树枝将石头下方盖了起来。因为与朋友约好打麻将,他当时只是看了看,也没掀开,就下山了。

下午三点左右,刘某在山脚下遇到邻居关某,说了在山上看到的一幕。三十二岁的关某是一名户外爱好者,当时正好准备上山砍竹子搭菜园架,便随后上山查看。他发现那是一个乱坟堆,坟堆左前方十米处有一个人,约四十岁左右,身穿黄格子西服,戴着一顶黑皮帽,帽檐压得很低。

难道是扫墓的?两人对视一眼后,关某继续前行。在前面一平坡处他看见地上有个鼓鼓囊囊的黑色尼龙袋,打开一看是睡袋。怎么会有睡袋?此人会不会是警方通报抓捕的那个人?关某有些纳闷儿,当天晚上约了几个人打算第二天上午一起去看。

14日上午,他们在那个松树枝条盖起来的地方,又看到一个牛皮纸袋、一副白纱手套、一袋五香牛肉、一张1月10日的《参考消息》及一本《轻兵器》,以及几个空娃哈哈矿泉水瓶和一个迷彩双肩包。这些不寻常的物品引起他们的不安和怀疑,于是报了警。

大批警察赶到,当晚便进行封山,并搜山至15日傍晚。搜山警力虽未发现周克华,却在现场遗留物中发现了超市购物袋和位于瑞金路的金润发超市购物小票。警方随后调取了该超市监控资料,掌握了嫌犯的正面图像,并将这些图像通过视频截图制成了照片,特征和先前发现的两张照片一致。此外,警方还发现了被掩埋的粪便,及周克华吃剩的食物。通过这些生活垃圾,周克华的DNA被发现。

刘忠义站在周克华选择的这个藏身地,仔细打量周围的环境,分析其生活习性:山间乱坟岗,人迹罕至,更易于藏身;随身带《参考消息》、《轻兵器》;会把遗留的矿泉水瓶上的编码都划掉,掩埋生活垃圾……这的确是刘忠义近年来遇到的反侦查能力较强的一个人,而且是一个自命清高的职业犯罪人。刘忠义坚信:在长沙,他也一定有这样的“生活区”。

刘忠义指令专案组向苏湘渝警方发布搜山命令,立足山区公墓与乱坟岗交界地带,搜寻嫌疑人藏身地。

刘忠义的想法之一,就是立足对手的藏身地寻求突破。

重庆、长沙警方均派民警赶赴南京。重庆警方还提供了多个可疑人员的名单供比对。原来,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分局井口派出所在排查中,发现辖区有过贩卖枪支前科的嫌疑人员周克华长期不在家,便拿着比对照片与获取的周克华照片认真研究,越看越像,于是将其列为重要嫌疑人之一。而后当地警方提取了周克华父母的DNA样本,并与南京警方所获的DNA样本进行比对,结果相符——就此确定嫌犯是“周克华”。

周克华,这个名字最终彻彻底底地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此刻,长沙警方在长沙岳麓区周围的山区坟地进行搜索时,在天马山一大片荆棘丛中发现了一小块平地,此处遗留了周克华的排泄物等痕迹。

这些证据与周克华前妻徐蓉的证词得到了匹配。徐蓉承认,周克华所劫赃款大部分都给了家里,其中他在长沙期间曾多次使用徐蓉本人的银行卡进行转账。

徐蓉告诉警方,周克华曾透露其近几年在外逃亡期间不管春夏秋冬,都靠睡袋睡在坟地中,并且平时还会坚持做俯卧撑、越野跑等体育锻炼。周围群众介绍,该坟地并非公墓,只是附近居民死后偶有埋葬在此,平时人迹罕至。从该坟地南面的一条蜿蜒小路下山,左拐经天马路即可进入帅帅网吧。

案件调查工作又重新回到帅帅网吧。网吧老板回忆,周克华每次上网吃盒饭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带走,从不遗漏。

刘忠义已经逐渐看清了周克华的底牌。此时,周克华所有的行动特征与身份信息已全部被掌握。

2012年6月,公安部工作组和重庆市公安局开始全速运作。刘忠义主持研究了两个预案:第一个预案是怎么查控?第二是枪响了怎么办?

2012年7月,刘忠义召集全国相关的刑侦专家,冒着暴雨,顶着40多度高温酷暑,赴长沙、南京、安徽、重庆等地,把嫌疑人去过的每个地方都逐一重新踏勘。上过的网吧,进过的小食部,去过的洗澡堂子,经过的小卖部、商店、商场,住过的坟圈,上过的山,挨个儿都走一圈。不仅如此,专案组还围绕周克华的知情人和关系人,一一开展深入调查工作。刘忠义认真研究了周克华所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包括他扔在家的日记都找到并认真研读。

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8月9日,专案组对“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形成了一个有针对性的查控缉捕方案。

2012年8月10日早晨,刘忠义正在重庆布置怎么在全国缉捕周克华的时候,案件又发生了。

以往都是周克华作案后,警方跟在后边侦查追击,而这一次周克华在重庆作案,是双方的直接遭遇,真正的面对面较量。

8月10日9点34分,周克华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国银行储蓄所门口,持手枪打死两人打伤一人,抢走现金七万元。9点45分,周克华在逃跑途中遇到铁路民警朱某,连开三枪将朱某打死。通过“8·10”案现场提取的弹壳和弹痕确认,确定与三年前重庆“3·19”哨兵被枪杀案中的作案用枪一致。自此,并案过程中最后的一个难题也被解开:周克华被判定共开二十四枪,打死十一人,抢走半自动步枪一支,现金五十余万元。

此刻,公安机关发动的群众攻势再一次见效:8月11日,群众举报有疑似周克华的人在重庆大融城商场出现。

最为关键的一次争论

2012年7月1日,刘忠义带着专案组会合到重庆,准备在重庆围绕周克华集中火力清场。同样也是在7月1日,周克华领着女友张某从宜宾回到重庆,研究再次作案。

刘忠义通过对周克华作案一年的研究发现,周克华从来不会有侥幸心理,不是万无一失决不出手。那么多视频找不到一张脸部照片,若不是在帅帅网吧发现其真容,后续的困难不知还有多大。同时,周克华不用手机,不和任何人交往,其孤僻的行为方式增加了发现难度。

结合周克华的作案规律、活动轨迹,判断其可能出现和再次作案的重点区域,刘忠义决定采取“双保险”的办法,在重点地区的山边路口、所有银行网点,投放大量便衣民警化装蹲守,并根据周克华早起活动的规律,精心布阵,张网以待。

对于8月11日大融城商场获取视频中出现的男子是不是周克华,研判时产生了激烈的争论。重庆警方个别领导列出七条意见予以否定。而刘忠义根据自己对周克华的研究,提出八条意见予以肯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大融城商场出现的这个人,走路特征与此前对周克华的步态特点判断一致。

争论的结果,刘忠义的意见占据主导。因为他已经把周克华研究得很透彻,熟知了周克华身体及心理的所有特征:走路时呈明显的外八字脚,下电梯先迈左脚。同时断定,周克华作案以后不会立即出逃,因为他知道案件一发,公安机关就会在主要路口设置盘查点。

这是一次十分关键的争论,最终使大家坚信周克华没有离开重庆。

接下来,大兵压境很快有了结果——2012年8月14日6点54分,震惊全国八年之久的“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案犯周克华因拒捕,被警方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一带当场击毙。随后,经法医验明正身,确系周克华本人。

“走错了。”这是周克华毙命前的最后一句话。

2012年8月14日凌晨6点50分,周克华被两名便衣民警跟踪已有五分钟。他不徐不疾走过一条国道,加速向东,折入一条叫莴笋沟的死胡同。前进三十米至一根电线杆旁,他突然转身,掏枪,射击;便衣民警躲避,还击。枪战持续时间很短,周克华三枪未中,警察还击,周克华倒地,抽搐,死去。

沿着莴笋沟这条全长五十米的小巷走了三十米,返身,嘟哝了一句“走错了”,周克华迅即抬手向民警开枪。在此之前,四十二岁的沙坪坝公安分局微电子园派出所民警周瑨还并不肯定眼前的人就是周克华。他看上去比通缉令上的照片要瘦些,戴了眼镜,并且全程都在讲话。三个多小时前,专案组的全城布控刚刚结束,他和同事王晓渝接到上级指令在覃家岗街道的邮政储蓄所蹲守。

周克华向周瑨和王晓渝各开一枪,分别击在电线杆和距离王晓渝腿边一厘米的地上;开第三枪时,周瑨和王晓渝同时还击,各开两枪。过后,周克华中枪倒地。

两把枪和六十二发子弹,是周克华的遗物,另外还有两张电影票,分别是11日和12日上午十点多的《听风者》和《太空一号》,一部谍战片和一部逃狱片。此前四天,他刚刚射杀两人,伤两人,抢走现金七万。大部分人都认为他逃向了歌乐山或更远的地方。

讽刺的是,周克华在现实中的“谍战”和逃亡中一命呜呼。

8月11日下午3点38分,有市民看到他出没在江北区大融城。接着在8月13日晚,警方根据周克华的特点,制订了详细工作方案。

枪击、蛰伏、折返、现身闹市,这一套动作多么熟悉。过去八年里,周克华如是反复接连犯下大案,不仅以凶残闻名,更以其犯案后近乎愚弄公众的从容而令公众恐慌。

从容的周克华,遇到了更为从容的对手——刘忠义。

一次次与众不同的决策来自骨子里的从容静气

身处疑难案件现场,最需要的就是“静气”。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刑侦专家,乌国庆选徒弟的标准就是“能够静下心来一心搞案件”。崔道植评价一名刑警优秀与否的标准是“技术+精神境界”。乌老和崔老对刘忠义的评价如出一辙:他能静下心来,他能始终保持不言败的精神!

2012年8月14日早晨七点前击毙周克华的巷战,外行看的是热闹,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热闹。很少有人知道,这次巷战完全是由刘忠义和他的团队一起导演的。

与电影导演导一出影片完全不同,影片是按照有形的剧本表演出来,而对于一起大要案的指挥员来说,他所导演的一切要玄妙得多。表面看起来似乎有着那么多一系列的方案,而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却是在无形中演绎。事发一定有因,但指挥员的导演却是在无形中推波助澜。

刘忠义脑海中无形的剧本与周克华心中有形的剧本隔空交锋,也许刘忠义会出现战术上的暂时挫折,但把握大势的胜算能力却是周克华无法望其项背的。

街头枪击、从容逃走、坟地蛰伏、闹市与山间折返……周克华身上有着一种邪恶的静气。他会因这种静气而感到自己天下无双,无人能够与己匹敌,他还曾怀着傲慢向自己的女人吹嘘。但是,周克华不知道他的背后这一次出现了一个比他更加有静气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刘忠义。

隔空较量当中,刘忠义摸清了周克华很多很多特点,其中就包括周克华早起的习惯。

8月14日早晨那次统一行动,重庆警方原定八点统一上岗开展查缉工作。刘忠义说:“不行,必须六点,因为他早起。”

“不行,必须六点,因为他早起。”——正是这又一次掷地有声的决策,改变了周克华的命运,也决定了那个早晨的巷战。

周克华于当天6点54分被击毙,如果是八点开始行动,后果不知会怎样。

刘忠义骨子里的从容静气,让他作出了一次次与众不同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又一次次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本,刘忠义9日正在重庆研究发布多媒体通缉令,第二天就要向全国发通报,结果10日发案了。

对于大范围发布通缉令和公布嫌疑人的每一个特征,有一种观点坚持认为不妥当:“发这样的通缉令,会引起恐慌,是不讲政治!”

刘忠义的观点则十分明确:“我的政治,就是破案!破了案,老百姓才能支持你,所有特征一个不留,都发老百姓!”

刘忠义已经把周克华这个人吃透了,他对原来的现场组织专家们一遍遍复勘,把周克华的特征习性等每一个动作都印在脑海里。海量的举报线索,都是由刘忠义最后确定是或不是。刘忠义每次在“是”与“不是”间进行决策时,都是一瞬间完毕——既快又准。

11日在商场发现嫌疑人周克华的,是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先是跟着周克华一路前行,但越跟越害怕,于是打电话报警。

警方这边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可能,昨天杀人今天来商场?其时,歌乐山正被三万人包围着。

面对商场提供的视频,正在指挥部吃午饭的刘忠义端着饭碗说:“11日白天,周克华不在山上,逛商场这人就是他。”

别人看了看,没人敢吱声。

刘忠义端着饭碗接着看,不由自主地说:“就是他!”

有人小声建议:“这么模糊,你说是他?搜山任务这么紧张,如果不是,那不就扰乱军心了?”

刘忠义说:“我下去核实一下,再调视频,再找那个女孩,情况就清楚了。”

这样的时刻,民主的研讨是有利于案件分析的。刘忠义指着视频说:“他在南京干完案子也是第三天去商场,你看看这个视频,同样是嫌疑人下电梯先迈出左脚,走十五步就回头。”

又有人提出:“作案现场视频,和商场这个走路姿势不对,这应该是最基本的经验吧?”

刘忠义说:“要说姿势,作案时的运动是高度紧张的,和生活里不一样,去商场恰恰是他的原态特征。走十五步左右回头,是他的本质行为特征。你们说的是正常经验,是在拿作案时不正常的状态和他的正常状态比较,这样不科学。我们追了一年多,既要关注这个人的不正常,也要关注研究他正常的一面。”

刘忠义累计驳回的七条反对意见,决定了接下来三天的工作走向。

这一次,指挥权在公安部,压力则全在刘忠义一个人身上。决策的瞬间偏差,将会导致与周克华失之交臂。

事实证明,刘忠义在坚持个人观点方面敢于碰硬,没让侦查工作走进死角。

沿着刘忠义的决策向前工作,更为细致的内容出现了。警方通过视频侦查进一步发现,周克华在商场三楼打过电话,很快查明是打给他女友的。周克华打完电话,就把手机关了。

此时,有种意见说:“晚上,等他手机开机,抓人!”

刘忠义清楚,周克华不会因为手机犯低级错误。他说:“不能等!围绕进山和出山做文章,重点是寻找周克华在歌乐山上的墓地落脚点。”事后证明,周克华打完电话,就把手机扔了。

便衣人员开始在歌乐山上展开大范围行动,找到若干公墓和私人墓地的交接地方,四百个便衣布置上去。

13日的夜晚,是寂静的。刘忠义坚持说:“歌乐山,他会从山上下来,这是没问题的。”

于是,才会有次日早晨的统一行动,才会有原定八点开始的行动被刘忠义提前至六点;才会有六点上岗警力发现周克华走下山,才会有警方沿着周克华当天早晨的行走路线接力式发现周克华;才会有周克华走进死胡同,才会有周克华在6点54分被击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