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破晓,致黑夜里最耀眼的“光”
隔离点一次意外的停电,让我看到了从不曾注意到的风景。
入夜,点点灯光从住户家透出来,温馨而静谧。
清寒的秋风摇晃着人行道边洋槐树瘦削的叶片,叶子萌发的清香混杂着消毒水的味道,漫在雨后发潮的空气里。
偶尔,绰约的光影穿过华美的琉璃装饰,折射出城市静谧的另一面。
初秋的月光,又清又冷,淡淡的,柔柔的,如流水一般,穿过窗户静静地泻在房间里,将地板点缀得斑驳陆离。
天上,有薄云,也有星光闪烁。
站在窗口向下望。
雨后升腾的水雾在轻柔月光和路灯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
月光下,路上没行人,也没车,像极了节目间隙的舞台,空洞而宽敞。
路灯杆上的红灯笼与国旗,高楼外墙上的霓虹灯,凝神看过去,是一副绚丽、安静、又层次分明的画轴。
我相信,那些楼房的窗台和阳台的上,许多双眼睛正打量着自己的城市。
还有许多人跟我一样,滋味绵长的眺望着城市的街头。
然后,我看到了他们。
夜色渐浓,凌晨1点。
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快递小哥、社区服务人员、蔬果店小贩还在马路上奔波,抢抓时间,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要将蔬菜赶在天亮前送到小区门口。
一台台电动车上堆满着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一蔬一饭。
在那小山一样移动的购物袋里,装着工作人员为服务新疆居民而付出的最大努力。
孤城之中,当不熟悉的你和你们,为人们送来生活物资,带走生活垃圾,温柔关切居民的所求所需时,我们的心中满是最真挚的感激。
此刻,原本在寻常人群中不起眼的他们,如同一束温暖的光。
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保证着城市的正常运行,守护着数以万计的居民。
曾经以为,英雄离我们很远。
直到当“新冠病毒”再次抬头,随时可能大面积感染的危急时刻,隐匿在辽阔疆土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他们如脱兔般箭射而出。
每天在新闻上看着一批批人民警察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疫区;一个个在千里之外的菜农驾车将万斤蔬菜捐献运送疫区;一张张爱美年轻护士因长时间的封闭工作显得疲惫不堪,脸上被压出深深的印痕,有的甚至已经破损的面颊,却仍然冲锋在前、恪尽职守……
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英雄,就是与我们擦肩而过的芸芸众生,就是那些如此平常的普通人。
历史总会在一个不经意的转角,露出一星温柔、一丝微光、一点峰回路转的余温,提醒着我们,哦,原来英雄,一直都在,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医护人员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他们,是一群“面目清晰”的人,在周严的口罩、密实的防护服包裹下,连他们自己都只能通过背后的标记分清彼此。他们,又是一群辨识度最高的人,不用特意去找到谁,他们每一位,都是身披白甲、冲在最前线的“战士”。
人民警察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感动着我们的公安干警,总是一批接着一批。有的,我们逐步知道了;更多的,我们依旧不知道。疫情发生后,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干部民警纷纷递交“请战书”,厚厚的一叠纸彰显着人民警察的初心。民警说:“作为人民警察,抗击肺炎疫情,我们责无旁贷。”
奋不顾身的请战背后,他们或许面临着疫情时期害怕失去亲人的痛苦。
库尔勒公安处库尔勒站派出所副所长刘大军已经七十多岁的父母目前正居住在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两位老人生活用品全靠社区采购,刘大军患癌的母亲原定于七月初要去自治区肿瘤医院复查,本来刘大军是准备请假陪同的,却因为防疫工作暂时无法尽孝在生病的母亲身边,只能每日通话父亲照看母亲按时吃药,每日在悄无声息中全力做好民警的后勤保障,缓解一线民警的防疫“热度”,物理降温的同时也给民警进行心理降温的他,却无法降低自己内心的歉疚感。电话中,他对母亲说:“待儿子完成人民警察的职责再来完成为人儿子的职责!”
他们或许正在承担幼儿生病却无法照顾时内心的煎熬。
杨帅是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乘警支队的民警,在连续值乘三万五千余公里的昼夜里,杨帅告诉我他内心最煎熬的一次是得知孩子突然腹泻,一直哭闹不止的时候。他说:“那时候我是最为无力的,因为我在列车上,内心里面干着急,但知道自己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滋味太难熬了。”但是尽管这样,杨帅依然继续正常开展工作,就连警组的同事们也没有发现他的异常。
他们或许正在承担连续在岗多日身体的极限。
K453次列车乘警周春阳连续执行乘务工作已经有31天了。绿皮车车厢闷热,乘车安全、防疫知识宣传来回一趟车厢走下来,前胸后背,满是汗渍,护目镜和口罩勒得额头和面颊上都是压纹。“人们管这个,叫天使印记。”周春阳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我们能听到他笑声背后的倦怠感。
有许许多多人民警察或许早将自身安危抛在脑后。
虽然穿戴着配发的口罩、防护镜、手套,但是不得不承认旅客列车依然是感染风险极高的地方。执乘K454次列车的乘警赵虎告诉笔者:“到过疫区执勤的乘警按规定需要医学隔离,无法正常上岗,导致现在列车执勤警力非常紧张。”因此,本该休息的赵虎就从7月下旬就主动留在车上连续执乘至今,他笑着说:“我们每个岗位都很重要,只有坚守岗位才能保障旅客乘车平安。”
在这场防控疫情的战争中,无数医护人员奋不顾身、义无反顾、毫无怨言、毫不退缩,真是使人肃然起敬。还有日日夜夜坚守岗位的人民警察以身殉职,令人痛惜!
对生活于这座城市的人民来说,此刻,他们皆是英雄。
灾难尤如一面镜子,照出美与丑,善与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每个人都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对家园的热爱和坚守时刻都在!
乌鲁木齐新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防控斗争十分复杂、防控任务非常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响应,投入疫情防控一线,深入各族群众中间,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他们或在医疗卫生战线全力救治患者,争分夺秒开展流调与核酸检测工作;或在各个社区做好群众工作,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跑腿代购等服务;或带头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工作,普及科学防疫知识,疏导群众情绪……他们以实际行动将初心镌刻在战疫一线,为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作出生动注脚。
在这场战役中,我看到新疆儿子娃娃的感恩。
在乌鲁木齐市大湾南社区核酸检测现场,5岁的依克山江·麦麦提敏做完检测后,向医护人员鞠躬致敬。
我们看见的新疆儿子娃娃的无畏。
社区工作人员田亚丽负责核酸检测的登记工作,从早上到晚上10多个小时一直穿着防护服,连贴身衣物都湿的能拧出水来。
我们看见了新疆儿子娃娃的担当。
乌拉泊公安检查站,民警张雨桐换岗脱下防护服,全身湿透,衣服可以拧出水来,敞开袖子后汗水径直往外流。
我们看见新疆儿子娃娃的守护。
疫情发生以来,乌鲁木齐市21万名志愿者投身“爱在传递”防疫志愿者服务370万人次。
我们看见新疆儿子娃娃的坚守。
各社区采样点,核酸采样人员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认真对每一位居民进行检测,刻不容缓,争分夺秒。
我们看见新疆儿子娃娃的冲锋。
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在检验检测室,核酸检测人员争分夺秒、夜以继日,24小时进行核酸检测。
我们看见儿子娃娃的逆行。
乌鲁木齐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最长的民警连续在岗70余天,很多民警工作地离家基本都在一千余公里以上,正常情况下一个多月才能回家一次。如今突发疫情,原本应该回家调休的民警却自愿留在岗位,大多数的民警们都经历了从警以来最长的在岗工作时间。
这中间,有太多的瞬间值得铭记,有太多的感动值得珍藏,有太多的故事需要书写。
在疫情期间,常常会被许多普通人的善良大爱所感动。
专门为医学观察点小朋友餐食中增加的炖鸡蛋,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的无糖餐,还有医护人员采集咽拭子后温柔的关切......
一个周期的医学观察后,谁爱喝酸奶,谁不吃羊肉,谁喜欢喝饮料,工作人员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宛如家长。
他们的举动或许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他们一心为民的赤诚之心却灼灼其华,闪闪发光。
还有志愿者,还有更多平凡普通的劳动者。在我们眼里,他们个个都是“小星辰”,个个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疫情中的英雄们,有大爱无疆舍家弃小的逆行者,他们或是医务人员,以白衣为战衣,以生命护佑生命;他们或是公安交警,以路口为战地,以使命肩负起担当;他们或是社区干部,以党旗为战旗,以责任为生命值守...也有闪闪发光的普通人,他们或是志愿者、或是出租车司机、或是快递小哥、或是菜商...他们为后方群众的生命安全,搭起了“安全线”、筑牢了“堡垒墙”。
这是一场全民的战疫。“病毒”无情,它带来恐惧,但带不走信念;城市“隔离”,隔绝得了病毒,但无法隔绝爱。
漫漫长夜已将破晓,目前的黑暗一过,天就要明了。
路上飞驰而过的生活保障车,远远地暖过来,熨得心里一片敞亮,看着车渐行渐远,那尾灯一点一点变得模糊,最终融进整片暖黄的路灯中。
作者简介:武陇慧,供职于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塔河金盾”文学创作基地会员。热爱文学,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文学作品《我与祖国同成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和工人时报社联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梦·劳动美·新疆好”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中篇小说《出山》和感言《对祖国母亲说》在铁路公安局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比赛中被分别评选为优秀作品。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