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警苑新作

长姊如父

来源:网投 作者:金升

大姐出生在五十年代的初期,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我们之间差了一代人,在她生活的历程里,保留着那个年代里的特殊记忆。每一次见面,聆听她对过去的讲述,那种苦涩辛酸的滋味是一本书,每到闲暇,翻翻就是感慨万千!

北方的农村, 正月十五前,耍龙舞狮,花灯闪闪,十六就要送灯神,欢欢乐乐的年就这样瞬息即逝,一年的农活也就开始了。把往年里粉碎过的冻粪用镐头刨开,再用马车牛车庄稼的粪肥运送到一片片的田地里。再暖和些,就接着开始用犁驊翻开土地,它沉睡了一个冬天;四月的艳阳照在新鲜的沃土上,种子一把把地撒播在无边田野里,不管是天灾人祸还是风调雨顺,心里满满都是秋天丰收的喜悦,那画面到底有多少诗情画意,可是,那时的是很多情况是青黄不接,柴米吃紧,那些日子,劳累伴随着饥饿。

从她那遥远的记忆里有个时代特有的一些名词“增量法”“瓜菜代”。“三月三,苦麻菜钻天”,这时就是把面粉和野菜放在一起,蒸成大大的馍,煮成粥,现在叫粗粮,那时是保住小命的主食,来填充没营养贫困如洗的肠胃。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正在青春期,长身体,女孩也是如此。

家里孩子多,加上年迈的奶奶,全家老小加一共九口,每一张嘴都要吃饭。就这样,大姐就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伙子,和父母一起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那个特除的时代,谁有什么办法!

端午节之后,北方田地里的小苗长出来了,要用锄用锄草,松土,施肥最好三次,拔草,这些最好要在毒辣烈日下干,可以保证除下来的稗草不再复活,庄稼能茁壮成长。如果风调雨顺,没有大的灾害的话,秋天到了,全生产队可以把一年的辛苦劳动成果堆的像座座金山晾晒在宽阔打谷场上,等待分配。那年代,生产队施行按工记分的分配制度,年到头之后要凭着一年出工而记载的工分多少来领取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可是家里吃饭的人多,能挣工分的人少,能够挣到满分的必须是个成年男性劳力,按规定,女人能记全工的是半数,农村种地的活绝对是个力气活,为了一家人的温饱,大姐这个一个一米五多的女孩子就这样拧着和男人们比试力量,比公分,和命运较劲,别人能扛起的重量她也要挑的起来,男人能挣到的工分她也一定要不打折扣地给拿回家来。到现在她的老腰老腿就变成了精准的天气预报员,落下一身的痨伤都一点一点地找了回到身上来了。

姐夫是本村里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共同的语言和品质就是劳动,吃苦流汗,两个人自由恋爱走到一起。两人纯洁的感情永远像五月的阳光下,灼热的黄土上长出幼苗,摇曳在四季里。两人一起分担起家里更多劳累的一些农活,这样就减轻了父母的负担,身下的几个姐妹兄弟们才有了去上学和就业的可能。

为了这个家庭,大姐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她根本不识字。这是我们永远内心的痛,又能什么办法? 每次我看见大姐洗脚时,看到脚底板的厚厚的脚垫,我都静静地看她的双脚,脚掌和脚心之间扁平成一条直线,几乎没有足弓,和我的脚相比下显得形状夸张,浸在盆子清澈的水里显得异常平静。这双脚,用踏实地走过筚路蓝缕的岁月,走过艰难的坎坷。

父母生病住院床之后,大姐牵头,姐妹们把伺候父母的繁琐的工作都承担过来。一家的老大吗,为了家里的幸福,把辛苦老早都己经超额地支付出来了,至今只有敬重,再也不能去介意,去攀靠她了!

在中国的北方,有个过年正月里是家里接姑奶子们回娘家的习俗。一首儿歌的就是是这样唱的:“拉大锯,掣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唤女婿,小外甥,哭着闹着也要去。”这时候,不分老幼把老少姑爷姑奶子,外男外女郑重召唤回来,虽然老人已经不在世了,可是家庭里,温暖的团圆是一团火,坚决不能散逸,一家人热闹地坐在一桌,举起酒杯,谈谈老天是怎么被感动得涕泪长流,谈谈怎么把日子捋顺的心服口服。你是家里的老大,长姊该尊汝如父,须以长辈之礼,您就坐至主位之上!

 

[CropImg]赵金升.jpg

 作者简介:金升,姓名赵金升,供职于北京铁路公安。全国公安文联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一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学员。诗歌散文小说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歌月刊》、《中国诗人》、《承德日报》、《人民铁道》、《人民公安》等报刊和网络媒体,多次获得省地市级奖励。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