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警苑新作

不算读书人的读书体会

来源:网投 作者:丁洁芸

微信图片_20190218092801.jpg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戊戌除夕夜所有的希望与祝福,都在璀璨的烟花里落泥生根,成为了己亥年出发的风向。而远方,中年的我给了自己一个“沉淀、崇学、向善”的目标。

我喜爱读书,尤其喜欢经典国学。但如果按读书人的标准,我又不像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因小时候沉迷《射雕英雄传》的缘故,我内心深处始终住着一位少年侠客。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武术队,成为了那个闻鸡起舞的“假小子”,也因此文化功课一落千丈。幸好,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让我把习武的韧劲转换为学文的动力。

就这样,春去秋来,我在学文的路上渐渐走顺,念大学时还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时候,李清照、纳兰容若进入了我的视线。清照坎坷、容若惆怅的人生,于当时涉世未深的我来说,只注重他们文章的词藻声韵。有时候,我诵背多数地方需注音的《诗经》,其实内心是抗拒的。偶尔,我也“诗兴大发”,写几句“少年不知愁滋味”。现在看来,我当时的读书不是真读,填鸭式较多,肤浅较多,为学业成绩较多。

或许是经历了些人生的坎坷挫折,在三十岁那年,我豁然悟到了读书的意义。以前,人们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原来读书是有着神奇的能量。据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读书有三味,“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可见,读书从来都是教人向上、体会美好的。而这十多年,我坚持晨读,渐渐治愈了我做人的肤浅。尤其近学王阳明、曾国藩之后,我对他俩的治学、为人、克己深有感触,也立下“自律”之志。

世上书籍千千万,我觉得一些经典书需反复读,不同的人生阶段再温故知新。常有读书人说,一生熟读经典的几本,基本上能触类旁通。对于此说法,我的理解是熟读经典,能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明辨是非,是人生通达的必修课。而诸如一些天文地理、工程力学等学科,还是要下苦功夫。

或许,有人会诘问我:如果要下苦功夫,中年人有必要这么折腾吗?在这里,我说的下苦功夫,实质上它的内驱力是自发的、愉悦的。也就是说,中年人要保持对周围事物、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就像孩提时候那样。中年人虽说在生理上已成熟,可并不能说明在心理上也成熟了。所以,我们要以一颗好奇的求知心,才会探得读书的奥秘,才能聆听先知们的教诲,做一个善良的人。

但是,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成名、入仕?对于这一点,对于四五十岁的人来说,两者大致不相关。若要成名、入仕,那是青少年时期需努力的方向。所以,这时候的读书,多半是无功利的。恰恰因为无功利,反过来会对人类几千年文明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正因此,读书三味十足,读诗书、史、子,品人生滋味。

人活在世上几十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些人很在意,老拿过去的吃亏事当话匣。有些人却很恬淡,看看风云,往事的不开心也就随风飘散。我很喜欢这么一句话:有些人事,是来教会你成长的。既然是教会我们成长的人和事,就要学会接受。吃一堑,方能长一智。相信,往后余生再遇见此类人事,我们便有了观察力。

读书,也有如教会我们成长的人和事。在那些史海钩沉里,我们这些吃亏事与之相比压根不算什么。所以,读书让我们内心更有力量,也告诉我们一生短暂,不可辜负自己。追梦的路上,我们只管努力前行!

 

作者简介:丁洁芸,现在玉环市公安局工作。浙江省公安文联会员,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各媒体报刊。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苏莉莉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