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初上青藏线  文/ 王仲刚  从格尔木开车的时候,天还没有亮。  这是2006年10月中旬的一天。若在内地,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放眼望去,柿子红了,枣儿红了,菊花笑了[详细]

2025-08-23

  三月的风,吹进山谷,苏典的棠梨花开了。这个季节,我注定有一场与棠梨花的约会。  棠梨花,是春天里的一抹洁白,是春天的使者,洁白如雪,清雅脱俗。她们似乎懂得春[详细]

2025-08-11

一  贾岛是第一个用诗歌穿越到我身边的古人,他的《寻隐者不遇》让我看到了一个人间烟火之外的隐身之人。  贾岛诗里的隐者,是一个面目模糊的男人,是一个没有留下姓名[详细]

2025-07-31

  我有一组特别的“宝贝”,那是一块块戍边石——来自喀喇昆仑高原上的珍贵礼物。  画着巡边路上招展的五星红旗的,画着胜利山上高耸的纪念丰碑的[详细]

2025-07-31

  7月,稻田翠绿的季节,我来到长沙。  每次到长沙,有一个朋友是必定要见的,他是朱戊扬。我在电话里向他通报我来到了长沙,他说要请我吃饭。尽管路程有点远,他也要赶[详细]

2025-07-31

  从不辜负季节,植物的根须拼命扎根厚实的土地,尽情酿造赤橙黄绿青蓝紫。  山野的气息越发浓郁,漫山遍野蒸腾散发,走着走着,人就成了一粒发酵的酒酿。  山林中不[详细]

2025-06-21

  七月。汀州。  “香港作家闽西行”的日程表上,这一天安排了参观“瞿秋白烈士牺牲地”。  到长汀,瞻仰瞿秋白死难遗址,自是题中之义。对于瞿[详细]

2025-06-17

  我写故我在,过程即结果  游板樟山(20220116) 熟悉的地方无风景。  20多年来,每年至少出游一次,到别的地方看风景。很多人像我一样,如果一年到头都待在本地,会感[详细]

2025-06-06

  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无不渴望自己的居所中能有一个单独的空间作为书房,在那里读书写作,驰骋思绪。初唐诗人王勃的诗句“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即彰显了文[详细]

2025-06-03

  我母亲姓冯。除此之外,我对冯家所知甚少。小时候无意听到母亲和外婆的言谈,隐约知道外公是“老四”。后来长大了,才想明白,伯仲叔季,外公应该是曾外祖父[详细]

2025-05-14

  黑崩筋儿  黑崩筋儿是一种西瓜,长圆形,黑皮上有一道道鼓起的筋脉,切开,红瓤黑籽,颜色鲜亮,很是分明。  如今,这种西瓜早就没有了。从黑崩筋儿,到早花、京欣[详细]

2025-05-13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海宁,正巧赶上陈浩在海宁市体育馆举办“潮韵当歌——陈浩榜书展”,本来可容纳几千人的体育馆,如今变成了盛大的笔墨专场,[详细]

2025-05-12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