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90 后对阅兵的记忆
99 年,我还是个小学生,因为早上了一年学,我妈妈总说我比班上的同学发育迟缓一些,我自然是不信的,但现在看来,有一些影像和留存下来的作业,处处成了证明我“迟缓”的证据。但或许正是如此,我对生活里某个细节或我感兴趣的事情,一定花了成倍的功夫去记忆,所幸,形成了一些画面,再多下点功夫,便连成了一片。
要说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历史感兴趣的,这个时间点怎么想也无法从我的记忆里翻找出答案,但 99 年对我来说,我能想起的画面偏偏都与国家大事有关,“北约”,“南斯拉夫”,“澳门回归”,“50 年阅兵”...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显然无法看透一个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只知道什么是开心的什么是不好的。总之,阅兵是让我很开心,想必是血脉觉醒的原因吧。但那年的阅兵,我只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姐妹花,我记得她们是“陆军女兵方队”,英姿飒爽,腰间配枪,喊着清亮的口号,还有那利落标准的军礼,脚下踏出的每一步,都掷地有声的响在了我的心里,“我也想当兵,我要穿军装”。当然,梦想总有磨灭的可能,没事,至少在 1999 年,我梦想过。
图·99 年阅兵的双胞胎姐妹花
至此后,我就对阅兵有了概念,十年一次,那么下一次就是 09 年了,那也是我离阅兵现场最近的一次,因为我考去北京上学了,小时候我以为北京的老百姓都可以去天安门看阅兵,长了十岁的我,就没那么好忽悠了,我跟我妈说,“国庆假我不回了啊,阅兵呢”,我妈回我,“阅兵邀请你去看啦,放假回来看电视”。瞧,我妈也不好忽悠。我无非想找个借口,让离弦的箭飞一阵,脱缰的鸟狂一次,也顺带想去感受一下首都的国庆氛围。然而,我还是乖乖地回家看高清电视了,这么说好像我能去现场似的。
图·09 年女兵方队,由海陆空三军组成
之后 15 年的阅兵,在记忆里翻找一下,想起了载着抗日老兵的汽车画面,我记得他们那依然标准的军礼和坚定的眼神,闪过的泪眼婆娑,是岁月无论如何都带不走的痕。
图·15 年抗日战争 70 周年阅兵
之后来到了 19 年阅兵,那次我可是激情澎湃,感动的泪流满面。尽管我面前的电视机又小又不是很清楚,但我所处的地方让我对祖国所有的感情成倍的迸发,因为我是在国外收看转播的。我记得自己激动万分的打开电视,从外国的电视上看到了熟悉的画面,听到了亲切的语言,从开始哭到结束。有时候流泪真不需要什么理由,难过开心好像都不是,那是一种好似复杂的情绪,但又无比单纯的情感。对!就是这种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谢谢艾青。
图·19 年在国外酒店里收看直播
昨天的 9.3 阅兵,把我所有关于阅兵的记忆又都勾了出来,从那巨龙抬头的 90 年代,到如今腾飞的新时代,不出所料,我又感动的天旋地转,泪流满面。朋友圈正好看到一个弟弟,正在沙特看着阅兵直播,不知道他是否跟当年的我一样,拥有相同的心境。还有一个朋友跟我发信息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开玩笑的问他,“那你得后悔一辈子了哦”,他说,“是啊,我也想当兵的”,这话我熟啊,99 年我也说过。
转念一想,家里的小外甥跟 99 年时的我差不多大,听说学校都组织看了,我想象了那些画面,不知道那些掷地有声的脚步踏进了多少少年的心中,又有多少画面停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多年后还会带给了他们怎样的回忆,如我此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