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警一(医心警者崔燕平)
经过这一系列的发问,事实已经还原。在案发时,李某是想猥亵老人,但在过程中巧遇一辆汽车经过,所以将老人拖拽至案发地点,之后用木棍进行袭击,最后在未确定老人生死的情况下逃离现场。
在崔燕平结束测试的时候,李某已经精神崩溃了,还没等鉴定结论书出来,他就撂了。李某供述出了猥亵老人的手段和用木棍击打的部位,这些情况只有凶手才会知道,与法医的勘查结果也完全一致。经过深入走访,刑警们找到了那辆途径案发地的汽车,据司机回忆,当夜确实看到路旁有人影,而时间也正好与李某的供述对上。
案情大白于天下,凶手被绳之以法。崔燕平在离开时,默默地走到了死去的老人身边,深深地鞠了一躬。她用自己的能力,让死者得以瞑目。
给生者安慰,为死者昭雪。崔燕平无时无刻不牢记着刑警的责任与使命。多年之后,当崔燕平再次与昔日校友相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已经成为白衣飘飘的医生。大家谈论着医疗行业的无奈,回忆着上学时的点滴,而当年和她一起去国展面试的小郭,现在已经成了一家民营医院的人事主管。她拿着高于崔燕平数倍的薪酬,驾着宝马豪车,俨然已是人生赢家。但在交谈中,崔燕平却感到,他们的生活经历与自己相比,显得乏善可陈,与辨明真假、打击罪恶的刑警工作相比,甚至可称为乏味。崔燕平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刑警这个职业,让她经历了复杂的考验和艰辛的磨砺,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也让她看到了更高远的天空和更广阔的世界。
看山还是山后,才懂高远;看水还是水时,才懂宁静。这正是她想要的人生。
当然,崔燕平在心测工作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记得在刚参加工作后的一次测试中,一个被揭穿谎言的嫌疑人就曾指着崔燕平说,我恨你,等我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找你算账。显然,这种威胁动摇不了崔燕平对心测梦的执着追求,但作为一名女心测员,她除了要与男同事一样枕戈待旦、夙兴夜寐之外,还要承受身体、心理上的高强度压力。同为刑事技术人员,心测工作的强度是理化、电子物证等其他刑侦技术人员无法比拟的。测试动辄就要数个小时,每分每秒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头脑风暴不停运转,枯燥程度不可想象。同时测试人员为了全面熟悉案情,还要经常深入各种血腥现场,接触残肢断臂和变态嫌疑人,这对于女性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有学医经历的崔燕平,却懂得如何将自己的劣势变为优势,她用女性独有的温柔、平和与善良击溃了一道道畏罪的谎言,也拯救了一个个即将跌入悬崖的灵魂。
老陈在退休的时候告诉崔燕平,能踏实在这行做下来的很不容易,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甘于平凡、甘于寂寞、甘于奉献,忍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折磨。警察真正的价值,是用自己的生命将别人照亮。崔燕平铭记于心。
2009年的9月,崔燕平遇到了一起令她脱胎换骨的案件。那是她工作的第七个年头儿,总队领导派给她一个紧急任务,赴南方某省测试一个重要嫌疑人。案件是绝密,某保密单位丢失了一摞重要资料,经过专案组反复搜查,资料不见踪迹,但嫌疑人却人数众多。崔燕平毅然接受了任务,却没有告诉刚刚接替老陈成为主任的唐帅,自己已经生病了一周时间。她离京的时候状态非常不好,为了不拖累工作,她带的皮箱中足足装了半箱子中药。
案发地在南方某沿海城市,正值台风过境,崔燕平乘坐的飞机整整在高空盘旋了三圈,才在剧烈颠簸中勉强落地。她冒着倾盆暴雨,来不及休息,与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案发地已被封闭,存在嫌疑的人员竟然多达三百。由于办案单位缺乏经验,造成被封闭人员相互串供。丢了什么,什么时间丢的,办公室怎么被窃的……几乎尽人皆知。
面对异常不利的条件,崔燕平在详细熟悉案情之后便摆开阵仗,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测试。她没有按照办案单位提供的顺序进行,她知道巨大的工作量不但会拖延办案时间,还会将自己的敏感耗尽。她重新规划了测试顺序,从案情入手,由点到面地开展工作。连续几天的不眠不休,加重了她的病情,但她在工作时毫不表露。在办案的第三天,她由于患病加之水土不服,浑身长满了湿疹,无奈中只得抽出半天时间到医院治疗,但病情未愈又重新投入战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七天的努力,崔燕平将嫌疑人的范围从三百人缩小到八人,又从八人缩小到三人。
剩下的这三个嫌疑人,将是难啃的硬骨头。三人依次走进测试室,测试室昼夜通明。经过一天的奋战,最终留下的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女孩,蔡某。
蔡某是可能接触材料的人员之一,她身材瘦小,浑身颤抖,眼神闪烁,仅凭着状态就很容易被人怀疑,在来测试之前,就已经被办案人员“过了几堂”。崔燕平给她戴上测试仪器,各类信号直接跳到了异常。
崔燕平知道,要想保证测试结果的公正,在测试中必须让被测人保持心理稳定。她忍着病痛的煎熬,与蔡某推心置腹、促膝谈心,直到控制住她的情绪,才入了主题。
“东西丢失的时候你在现场吗?”
“没有。”
“你拿过丢失的材料吗?”
“没有。”
“你知道材料的去向吗?”
“没有。”
……
崔燕平连连发问,蔡某虽然矢口否认,但扭曲的表情和木僵的动作均显示她有重大嫌疑,甚至连门外的办案单位都已经做好了拘捕准备。但在测试结束后,崔燕平却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蔡某不是犯罪嫌疑人,她被排除了。
排除了?办案单位不干了。他们认为崔燕平的测试不准,提出要继续加大对蔡某的审查力度。但崔燕平却坚持己见,认为蔡某的紧张是由于自身性格引起的,测试的结果证明,她绝不是犯罪嫌疑人。
双方争执不下,办案单位开始质疑崔燕平的能力。案件也处在了僵持状态,连唐帅都打来电话询问情况。但崔燕平还是那个意见,错的永远对不了,心测是科学,不容臆测和武断。
不欢而散后,崔燕平至今都忘不了那个夜晚。她拒绝了办案单位礼节性的晚上聚餐,一个人回到宾馆。窗外的台风野兽般地呼啸,浑身的湿疹奇痒难忍,她只得将空调开到最冷,才能盖着厚被勉强入睡。在那天夜里,崔燕平流泪了,她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心测人员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案件本身,还来自对真相的公正和真理的坚持。
但次日一早,崔燕平又恢复到最佳状态,主动同办案单位人员一起,重新排兵布阵。她就凭着这样一股执拗的韧劲,成功地将真正的嫌疑人从三百人中重新揪了出来。
嫌疑人姓孙,之前由于称病未参加测试。在面对测试仪的时候,他显现出了异常的冷静。但在崔燕平的眼里,他的行为是最典型的故作镇定,与多年前自己第一次给老陈做复测时的对象,一模一样。谎言,总是禁不起推敲。
崔燕平与他简单交谈,便开始了心测进程。时间、地点、手段,孙某的信号呈现阳性,崔燕平果断调整问题,加大了对他的刺激力度。
“这些材料你怎么处理了?”
“是藏起来了吗?”
“是寄给别人了吗?”
“是扔了吗?”
“是烧了吗?”
崔燕平连连发问。
在孙某的心测图谱上,阳性指标集中在“烧了”和“藏起来了”上。
崔燕平乘胜追击。
“你藏在什么地方了?在院里吗?”
“在屋里吗?”
“在宿舍吗?”
“在亲戚家吗?”
“在朋友家吗?”
一系列的发问,藏匿的地点集中在“屋里”。
崔燕平将测试结果转给办案单位,让他们立即进行搜查。果不其然,办案人员从孙某家床下的鞋盒里找到了被烧毁了的一部分资料。孙某原本是因为好奇窃取了资料,后在办案单位调查中想私自烧毁,但烧到一半又心存畏惧,将余下部分保留了下来。
案件真相大白,在庆功宴上,办案单位的最高领导亲自给崔燕平敬酒,向北京的心测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但崔燕平却苦笑着放下了酒杯,她告诉领导,此时她最想做的,就是回家,抱抱自己的猫咪,好好睡上一觉。
经过那次历练,崔燕平在日后的工作中无论再遇到什么难题,都能迎刃而解。越是经历艰难复杂的环境,人的韧性就会越大,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就越强。崔燕平笑着说要感谢那股凶猛的台风、潮湿的雨夜和奇痒的湿疹,每个艰难困苦都能帮她加速成长,而每次战胜困难也都会令她自信爆棚。她喜欢直面挑战,那是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时间回到了现在,镜头也回到了崔燕平和唐帅测试嫌疑人庞某的测试室。随着崔燕平的不断发问,电脑屏幕上跌宕起伏的图谱信息,已经让嫌疑人的谎言不攻自破。崔燕平语气温和,循序渐进,那样子更像一个医生。
经过三个小时的测试,结果出来了,外省刑警欣喜异常,停滞许久的案件终于得到重启。崔燕平和唐帅拒绝了他们“一起坐坐”的邀请,满心的成就感令满身的疲惫一扫而空。崔燕平关上心测室的门,和唐帅一起回到办公室,同事们为他们打来了食堂中午的饺子。虽然饺子已经坨了、凉了,但在崔燕平的口中却异常美味。
为警者,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为医者,救死扶伤,仁术仁心。从医学院高才生到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崔燕平将这两者融于一身,让心测工作成为利刃和尖刀,在刑侦战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警十六年来,崔燕平在心测战线上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昼夜,一个电话就立即奔赴现场,一个命令就立即投入战斗。她没觉得测谎工作有多苦多累,反而觉得自己异常幸运。能在毕业时从一百多人中脱颖而出,被刑侦总队录取;能有幸分到心测室,与这些可爱可敬的同事并肩战斗;能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从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此生还有什么奢求。
在“北京榜样最美警察”活动的颁奖礼上,崔燕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刑警是我心中的至高荣誉,人生中的选择永远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自己的方向、执着向前,每次选择都将无比正确。”而在她的朋友圈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喜欢COSTA,喜欢金枪鱼,喜欢每一个开心的瞬间,过好每一个当下,就是幸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崔燕平在生活中有着与工作中截然不同的另一面。她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大学开始,便利用工作之余的假期,将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生活中她活得自由洒脱,无拘无束,喜欢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到陌生的地方看沧海桑田、云卷云舒,用心去感受风景、体验生活,探索陌生的未知,保持心中的宁静。她在从警之初,曾给自己立下几个规矩:不被别人的想法左右,坚持自己所想;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职业;生活要与工作分开,体验另一层面的幸福……直到今天,回首往昔,她立下的目标似乎都实现了。
做大事者,高瞻远瞩,坚韧不拔;做小事者,积累跬步,身体力行。做大事须从小事做起,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会对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选择负责,都会对自己的每一刻生命负责。在和平年代,正是有千千万万如崔燕平一样的普通警察,才构筑了平安和谐的中国梦,他们不忘初心,无怨无悔,用青春谱写忠诚的华章。
崔燕平清晰地记得自己警察生涯中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在一次出现场的凌晨,车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远山冒着青烟,车内寒冷无比。她被冻得浑身颤抖,不由得打开收音机,里面跃然而出一首熟悉的歌曲,正是《少年壮志不言愁》。顿时,崔燕平心中涌出暖意,她对着车窗外的黑暗默念,一定要为弱者伸张正义,做一个刑警该做的事情。另一个是她到青海湖自驾游的时候,车行到一处开阔的山顶,望着远方蔚蓝的湖面,她打开车里的音响,播放闫月的《敦煌》。乐曲与面前的盛景融为一体,神圣、庄严、开阔、磅礴,传统与现代的律动交相呼应,仿佛诉说着沧海桑田、前世今生。崔燕平顿时觉得自己特别渺小,但心中又异常广阔,所有烦恼一扫而空。她庆幸,此生是真的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活,同时为大我而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