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110在行动(一)

来源:网投 作者:董新建

目录前言  / 001

1986年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开展110报警服务工作。1989年5月16日,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成立110指挥调度室,用的是镇江有线电厂制作的“110盗警调度台”,又称为匪警电话。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报警电话开启了,从此拉开了110接处警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大批刑事案件从这里被侦破……

第1章傻女,和她的“四个丈夫”  / 003

2章追捕,19年最后一名主犯落网  / 012

3章报警,在毁尸灭迹之后  / 022

4章“双抢”,多警联动精准打击  / 031

5章绑架,丈夫持枪劫持妻子  / 042

6章博弈,不断翻新的猫鼠大战  / 048

7章对决,新型的网络诈骗犯罪  / 060

8章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 067

9章暗礁,在“麻将潮”中  / 074

1996年8月公安部在全国号召向福建省漳州110学习,向社会承诺“四有四必”,即:“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执法为民”的理念在公安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演变过程中得到彰显,110架起了警民的“连心线”,报警电话如潮水般涌入,为民服务的承诺在负重践行……

第10章救急,坚守在车祸发生的前沿  / 085

11章救危,刀架在女孩脖子上  / 096

12章救命,21次回拨不言弃  / 103

13章救险,“武疯子”在挥刀砍人  / 109

14章救灾,地震发生之后  / 116

15章救援,托起落水者生的希望  / 125

16章救护,留守老人的慰藉  / 132

17章救助,迷途中的不归者  / 142

18章救生,自杀者命悬一线  / 152

110报警服务台从无到有,从设立到完善,从单一接警到多警联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如今的110,已经成长为维护稳定的龙头力量,快速接处警、可视化指挥,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强大接处警网络。在探索中建设,在建设中完善,在完善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110干警们在平凡又不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付出,书写着平凡而又灿烂的人生华章……

第19章见证,一位老“110”的回忆  / 163

20章匠心,慧眼破解犯罪密码  / 173

21章坚守,接警员的独特名片  / 182

22章研判,大数据利剑出鞘  / 200

23章承诺,为民服务忠诚不变  / 209后记  / 221

附录  / 225前言

 

前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社会治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犯罪活动也呈现突发性、暴力性、集团性、流动性等特征。犯罪手段多样,一些新型犯罪的不断发生,对沿袭数十年的旧的公安体制形成了挑战,旧的打击犯罪方式和对治安的静态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组织和统一指挥处置紧急情况,以动制动、以快制快,更好地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人民、服务大局,建立起一个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快速反应机制,成为公安工作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1986年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设立110报警台。1987年6月9日,公安部下发《关于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的通知》,要求各大中城市公安局在两年内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110报警服务台的建设,成为带动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乃至推动整个公安警务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30多年来,110接处警工作从无名到知名,从单纯接受报警到集报警、求助、投诉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110接处警网络。如今,110是公安机关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成为一面旗帜、一个品牌、一种精神,更成为百姓心目中警察的代名词、安全的符号。

当一名歹徒手持利刃架在受害者的脖子上;

当一个居民刚进门就撞见小偷在家中盗窃;

当一群人正互不相让地打架斗殴;

当一辆车与迎面疾驶而来的汽车相撞;

当一名儿童转眼间被陌生人带走;

当一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的养老金被骗;

当一个人站在高高的楼顶正想寻短见;

当一名儿童不小心滑入湍急的河水;

当一条疯狗四处流窜乱咬行人;

当一枚火花四溅的爆竹突然破窗而入;

当一辆车在小区里占了业主的车位;

当一把门锁被阻塞无法开启;

当一名醉汉上了出租车却不肯下车;

当一个女子与丈夫吵架离家出走;

甚至

当一只宠物猫上了树不肯下来;

当一只壁虎爬到了卧室的墙上;

当一位孤寡老人想和人聊聊天;

当一名男子失恋后想发发牢骚;

……

当这一切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时,人们的脑海里就会闪出那三个最重要的数字,并拨打同一个电话号码——110。

说实在的,110是中国利用率最高的电话号码,人们对110已经有太多的依赖,患上了严重的“110依赖症”。一年有365天,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秒,人们已经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她, 110——是一个永不停歇的电波。

我从事检察工作30年,经办过上千件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而这些刑事案件绝大多数是由公安110接处警后侦破的。说实在的我对公安110工作真的不陌生,然而,不陌生不等于熟悉,而熟悉也不一定就能洞察其中的奥秘。

请问您拨打过110吗?如果您没有打过,您的亲朋好友一定打过。您对110了解吗?您知道她的前世今生吗?您知道她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宁付出怎样的艰辛吗?我渴望知道,我也迫切需要知道,太想揭开她神秘而美丽的面纱。

来,你们跟着我,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走进警徽高悬的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楼。

镜头之一

走进110指挥调度中心,听到的是清脆的键盘敲击声和轻声细语、此起彼伏的对讲机问答声。大厅正中央,是一面由24块显示屏拼接而成的巨型电视幕墙,画面监控着市区的大街小巷,工作人员正根据警情不断切换着画面,查看当前接处警地段的路面监控图像。刑事、治安、事故、举报、求助、寻人、纠纷……110接警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有上千个电话打进来,在这里,你能看到在这座城市发生的各色真实故事,体会到世态万千。

镜头之二

我到乡镇、街道的派出所采访在一线接处警的民警:他们之中有荣获全国公安英模、先进民警称号的代表,也有默默无闻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普通民警;有刚进警营不久的90后,也有30年守着一部电话,干了一辈子的老110;有冲锋在一线的刑侦人员,也有在幕后让沉默数据说话的技术人才;有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领导,也有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

镜头之三

在街头巷尾我采访了近百名群众:有儿童,有老人;有男人,有女人;有企业白领,有机关干部,有卖买菜的,有扫大街的,甚至还有乞丐……我逢人便问,知道110吗?众人都用异样的目光望着我,这个问题还要问吗?110报警电话哎,哪个不知道啊?不知道的是傻子!你知道什么事情打110吗?有事就找110,反正你有难,就打110,她会帮助你解决的。

用老百姓的话说,110 是个什么都能装的“筐”,装着所有被社会遗忘,不能管也不愿管的事情;110是一口无所不容的“缸”,容纳和化解所有社会怨气的缸; 110是一扇展示形象的“窗”,展示着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满意度;110是一张时刻绷紧的“弓”,让所有公安干警忘我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110是一根始终运转的“轴”,承担着上传下达的神圣使命;110是一把永远撑开的“伞”,为广大的老百姓撑起一片安宁祥和的天空。

“危难见真情,请拨110”。与110的零距离接触,让我感动,震撼。我沉浸在创作的冲动和激情中,和着键盘的嘀嗒声,借着《人民警察之歌》的旋律,眼前的文字带着我的体温和情感,内心深处飞扬着这样一种声音:110,我要为你们书写,记下你们30年的成长、30年的历练、30年的风雨兼程,记下你们的不易和艰辛,记下你们的忠诚与坚守。

见微知著,透过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透过一缕阳光可以洞见整个宇宙。本书以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110为蓝本,书中提及的人和事,是千千万万个事件中的典型代表,是全国公安110的一个缩影。从中你会发现,生活的真实远比文学更加精彩,更加震撼。看故事,听故事,你会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因为故事就是百姓自己身边的事,天天都在发生。

 

上篇平安的“神经中枢”

——警情就是命令历史不会忘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公安机关即设立了110匪警电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面对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需要,1986年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开展110报警服务工作,归集内部的无线对讲机、总机等设备,成立了指挥室,建立起接警处警一体化的雏形。1987年6月,公安部下发《关于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的通知》。各地公安机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因地制宜,不等不靠,边建设、边完善。

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前身是110指挥调度室,设立于1989年5月16日,同年6月1日正式开通使用110报警服务台。没有仪式,没有挂牌,一台无线电寻呼机、五部无线固定台、12名民警,建立了与四县(市)二区相通的通信联络网。镇江市公安局赋予110指挥中心调度室前期处置权、直接处置权和执行监督权,下属各警种、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每个民警对110发出的指令都必须无条件执行,拒不执行的视情通报直至以违纪处理。至此,拉开了110接处警惊心动魄的一幕。

起步期的110,接警的90%以上是刑事(治安)案件。请看一组数据:1999年镇江市110报警服务台全年共接报警7189起,破获刑事案件1626起,治安案件5012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70名。刑事(治安)案件占报警数的92%以上。

110在行动,撒下了无形法网,一大批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

110在行动,警情就是命令,一大批刑事案件从这里被侦破……110在行动

 

上篇

平安的“神经中枢”——警情就是命令

1章傻女,和她的“四个丈夫”

1998年冬,在金山附近的一个小渔村,打更的张老汉从草堆中拖出了一个赤身裸体的傻女,还拖出一个强奸案。张老汉随即向 110报警……

1998年冬天的一天,在城市最西边的一个小渔村,几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正在家门口跳橡皮筋,口里念着:一二三四五六七,

马兰花开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女孩们一遍一遍地念着歌谣,手里的皮筋随着歌谣一段一段地升高,从膝盖到腰,到肩膀,到头顶,每一个新的高度都在冲刺着筋骨柔韧度的极限。这时,一个20多岁的女人一下子跳了进来,却由于用力太猛而失去了平衡,一个趔趄坐到了地上。女孩们前仰后合地笑成了一团。她很窘,嘴角一瘪不知是要哭,还是要笑。

她是个傻子,快跑!女孩们一哄而散。

傻女浑身灰土,长得还算俊俏,见人一个劲地傻笑。嘴里不停地说:我的丈夫他回来了,我去接他。白天,她走东家串西家,大伙看她可怜给她一口饭吃吃,晚上谁家也不肯留她。她只得钻到草堆里过夜。

狂风肆无忌惮,凉飕飕的,直灌入人的衣襟,令人彻骨生寒。打更的张老汉害怕傻女被冻死在荒野,出了人命可不好办。他东找西寻,终于在一个草堆中发现了傻女露在外面的两条腿,往外一拖,拖出了一个赤身裸体的傻女。从她那挺起的小腹看出,她怀有身孕。张老汉发现草堆里还有两条腿在动,就势往外一拖,拖出一个赤身裸体的打鱼汉李水根。

张老汉指着李水根:“好啊,你这个没出息的水根,出狱才几天?又干这伤天害理的事,遭天打雷劈。”

李水根一边穿衣服一边说:“我没有什么伤天害理,是她自己愿意的。两相情愿,我没有强迫她。不相信你去问她。”

傻女上前推了张老汉一把,“我和我丈夫在一起,关你们什么事?”

张老汉一边脱下自己的棉衣披在傻女裸露的身上一边说:“傻孩子,他欺负你,他不是你的丈夫,他是一个坏东西。”

“我说她愿意的就是她愿意的,对不对?”李水根边穿衣服边说,显然还很理直气壮。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