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以法治财税文化筑基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法治文化网 作者:伍龙山

  在2025年11月15日在长沙举办的中国法治文网湖湘法治文化创新研讨会上,湖南省法务会计研究基地主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法务会计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中国法治文化网华中工作部副主任兼法治财税服务指导室主任董仁周以《建设法治财税文化 高质发展实体经济》为题作主旨发言。笔者认为,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法治财税文化,不仅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法治财税文化,作为法治精神在财税领域的具体化与生动实践,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权力受约束、权利有保障、运行讲规则、社会共参与的财税治理新生态。

  一、法治财税文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财税环境。法治财税文化强调“财税法定”原则,通过完善的财税法律体系,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与个人的财税权利义务关系,能够有效防止税费政策的随意性,减少行政干预的不确定性,从而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预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信心与活力。

  二、法治财税文化是市场公平竞争的护航员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法治财税文化所倡导的“公平正义”、“权责对等”价值理念,要求财税执法一碗水端平,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通过规范财税执法行为,严格约束自由裁量权,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与公开,能够有效遏制选择性执法、人情执法,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营造公平、统一、高效的税收营商环境,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企业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三、法治财税文化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挥棒

  法治化的财税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税制设计、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精准有效的财政支出,引导生产要素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集聚。预算法定要求全口径预算管理和硬约束,确保公共资金用在刀刃上,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税收法定的落实,有助于形成导向明确、激励相容的税收政策体系,推动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

  四、法治财税文化是激发内生活力的助推剂

  健全的权利救济机制是法治财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便捷高效的行政复议、专业公正的行政诉讼、多元灵活的纠纷调解,为市场主体提供了畅通的权利救济渠道,确保其在财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这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安全感和获得感,更能倒逼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提升治理效能,从而形成政企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建设法治财税文化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应坚持“一个核心”(财税法定),协同推进“硬制度”完善与“软文化”培育,分阶段、有重点地健全财税法律体系、规范财税执法行为、培育全民财税法治意识、强化全方位监督机制、优化权利救济途径。尤其要加快剩余税种立法进程,补齐法律短板;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执法监管精准度,减少人为干预;加强财税普法教育,使依法纳税、诚信经营成为社会风尚。

  归根结底,建设法治财税文化的最终落脚点,是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法治精神深植于财税实践的沃土,以法治力量护航实体经济行稳致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刘娜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