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品之窗

老公安徐启彬:收藏的乐趣

来源:鑫公文化 作者:杨蜀连

  四川收藏大家徐启彬,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书画收藏家。四十余年来,他以自己坚毅的执着,独到的眼光,历经岁月的浸润,收藏了数量惊人的丰富的名家之作,从而名闻遐迩。对于收藏,徐启彬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书画收藏,传承文明,回顾历史,展现未来。但是,收藏天地无限宽广,书画收藏乐在其中,富翁,我之一生,将乐此不疲。”

  四川省收藏家 徐启彬

  “收藏”二字,不见于常。据民间传说记载,最早的收藏源于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王谢。唐太宗李世民也喜爱收藏书画,尤其喜爱王羲之的诗书字画;还有后周世宗柴荣,百忙之中不忘收藏陶瓷,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位热爱丹青之人。

  当然,除了历代帝王将相,自古以来,民间也隐藏着、潜伏着很多收藏家。书画收藏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除了热爱以及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历经岁月的历练和磨砺。四川成都著名收藏家徐启彬,就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收藏大家。他收藏的作品,除了张大千、吴作人、李可染、陈子庄、李苦禅、黄永玉、李琼久等先生的作品之外,还有陆俨少、崔子范、华君武、范曾、关山月、李华生、程十发、谭昌镕、叶毓中、周春芽、沈道鸿等中国近现代几百位名家大家的作品。可以说,他对四川书画界名家之作进行了全网式系统化的收藏,数量之大,藏品之丰富,精品纷呈,令人赞叹不已。每一位收藏家的收藏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很可贵的是,徐启彬选择了坚持。过去的年代,大多数人工资低,生活水平也低,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拿出工资来买画,更何况还有买到赝品的风险。为了识别真假,热爱书画艺术的徐启彬决定拜师学习。他以自己的痴迷、踏实、真诚开始拜师学艺。从二十多岁开始,徐启彬跟随成都几位专门研究书画、信札、瓷器品鉴的专家学习,学习如何鉴赏书画的真伪、书画的水平以及收藏价值,他好学,诚恳,不断地在学习中摸索、实践、碰撞,靠着自身对艺术的热爱,走过了四十余载的艰辛之路,收藏了无数名家书画、印章、信札,其收藏的故事令人唏嘘,不胜枚举,充满传奇色彩。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中国的书画家还处于作品几乎不与市场与金钱相提并论的时代,因缘巧合,徐启彬初次触碰到了书画艺术。

  1987年,李琼久为徐启彬题字

  他至今依然记得,那是1977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徐启彬当选为四川省第五届人大代表。他在会议期间的一次小型笔会上,第一次接触到书画艺术作品。在那场笔会上,一位书画名家的后代,见二十多岁的徐启彬总是站在画家身边静静地认真观看书画作品,并表现出对书画的极大兴趣,这位书画名家的后代说:“你随便收藏一些拿回家耍嘛。”年轻的徐启彬当时并未懂得“收藏”二字的真正含义。他欣赏这些书画作品,只觉得这些书画作品赏心悦目,如果挂在家里一定很美,很好看。于是,这次笔会的一幅画就开启了未来四川书画界一位收藏大家的“收藏人生”。至此,徐启彬开始痴迷上中国书画艺术。他常常去成都著名的送仙桥古玩市场闲逛,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看画,逐渐在送仙桥认识了很多的画家朋友。他很有耐心地观看欣赏画家们作画,与他们喝茶聊天,在不断提升自己对书画鉴赏水平的同时,也收获了友情,收获了对书画笔墨的深刻认知,收获了一幅幅书画作品。这些经历,让他逐渐开启了四十余载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书画收藏之路。有一次,成都市区有一个人收了很多书画,听说徐启彬喜欢买,就抱了一大摞书画来给他看。他在仔细翻看时,发现一本书里掉出来一张小纸片,上面是一幅色彩淡雅的简笔山水,落款为:石壶。徐启彬看见这幅作品的色彩、构图、笔触与落款,善于捡漏的他内心一阵狂喜:天啊,是陈子庄先生的真迹。但是,卖画的人根本不知道石壶为何人,于是便把这幅陈子庄的精品山水小品画低价卖给了他。谈到这幅作品,徐启彬至今喜悦于心并颇有感慨:“从这幅山水作品,就能看出陈子庄先生画山水作品是采用三段式创作,近景、中景、远景表现突出,他笔墨的灵动与笃定,即使是小品山水,也画出了大山的气势。他早已把自己融入进了大自然之中,读之能忘我。”还有一个故事也挺有意思。很久以前的某一天,市区一个收破烂的师傅,把收破烂收到的一摞书画拿来找徐启彬,希望他能全部买下。徐启彬翻看着这一摞书画作品,发现其他书画都无收藏价值,唯有一封信札值得留下。他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发现写这封信札的主人如雷贯耳。但他不动声色对收破烂的师傅说:“你这些书画作品画得很一般,唯有这封私人信札的毛笔字写得还不错,我可以买回去让小孩临帖。”通过与收破烂的师傅讨价还价,这封一共四张纸的信札,徐启彬最后以两百元买下。“当我把信札带回家慢慢品读时,内心的激动不可言喻,这是陆俨少先生对艺术评论的一封书信,它的珍贵与研究价值,让我至今收藏着它们,阅知而欢喜。”“除了不断地淘宝收画买画,我还去求画。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即使是最有名的书画大家的作品,也可以不花一分钱求得的。即使去买,几块钱、十几块钱就可以买一幅画。哪怕后来几年,也可以只花五十元、八十元买上一幅现今早已成为名家大家的作品。”正是因为徐启彬收藏意识早,下手快,所以他在早期就积累了量多质优的名家书画。但是,书画收藏,除了要拥有相当专业的鉴赏知识与敏锐的眼力外,还需要毅力与耐性。有时候,收藏这种事情,就如同深山里隐藏的深潭,充满莫测的玄机与奥秘。在收藏的初期,徐启彬谨记收藏的四个原则:真、精、新、潜。首先要真品,就是作品最好从书画家手里直接得到,这样更能保证书画的真品品质;精,就是藏品要精到出处,精到来历,这些要点必须要一清二楚;新,藏品最好不要破碎,不要残缺,最好要完整;潜,就是要潜入民间市场,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民间深处的书画珍品。正如每一幅作品都有其来龙去脉的故事一样,徐启彬的人生经历也非同凡响。

  李琼久为徐启彬画观音像

  1952年12月,徐启彬出生于成都。自幼年时开始,他就一直是一位个性爽朗、谈吐直率之人。他身上具有的温和、热情、健谈、诚信的品格,呈现了一位典型成都人豁达开朗、世事通透的练达。他十七岁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年轻的警官,初衷估计是少年的他看了小说或者电影所以想当兵抓坏蛋。尽管没有当兵,但他进入了公安系统工作。

  多年来,他在交管局的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出色,一路从普通交警、副指导员一直干到分局长、分局政委。他多次当选四川省人大代表,1978年4月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1980年被授予“全国公安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1981年被中共成都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三次荣立三等功。工作和爱好两不误,在工作之余,徐启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收藏书画。他在收藏的同时,也喜欢撰写一些书画鉴赏文章。四十多年来,徐启彬先后为《陈子庄画集》《李琼久书画作品集》《四川收藏家》《大家画品》《四川省诗书画院选编》等专辑撰稿。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收藏专集《集古斋.徐启彬书画收藏集》《集古斋.徐启彬书画珍藏集》以及即将出版的《集古斋.徐启彬书画典藏集》,以专业的角度,给海内外无数热爱中国书画的人打开了鉴赏徐启彬藏品的一扇窗。不可否认,徐启彬在收藏的近当代国画家作品的质量与数量上是很有底蕴的。徐启彬说:“我从事收藏书画艺术作品至今已四十余载,从每一幅字画中不仅吸取了不同的文化养分,也提升了文化修养,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以至于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美满,丰富多彩。”他收藏的作品,数量之丰富,令人惊叹。因而,对于收藏徐启彬更有自己清晰的认知:“书画收藏,传承了文明,回顾了历史,展现了未来,收藏天地无限宽广,书画收藏让我成为精神富翁,我之一生,将乐此不疲。”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因工作压力而压抑、烦恼。但是,如果你有一种爱好,这种爱好会赋予你灵魂深处的舒朗与安宁,那么,我们为何不去寻找一种对身心有益的爱好并坚持把这种爱好变成精神的财富呢?对于徐启彬来说,在收藏的初期,也并未想到自己某一天会成为一名书画收藏家。他说:“我热爱书画,特别是传统国画,它们让我感觉到了美与韵味,我更喜欢与书画家交朋友,与他们在一起,我身心轻松,无比愉悦,充实而满足。”不知道是否可以用“老天爷让他很早就拥有一般人难以悟透的书画收藏的意识”来诠释今天的徐启彬对艺术热爱的天性与收藏成就。

  至少,在今日看来,这或许是他潜意识里对中国书画的真诚热爱,而上天终于在今天这个时代眷顾并回馈给他丰厚的精神享受与书画的市场价值。这些珍贵的宝贝大部分依然被他妥善地保管在箱底。也许在某一天阳光灿烂的时候,他会打开箱子拿出一卷书画来,品读摩挲其中的韵味与馨香。

  近日,原中央美院副院长、著名画家叶毓中为徐启彬题写了新书序言,其中那句“传奇人生,收藏大家”就是对他收藏成就的肯定。或许,我们在读到《集古斋.徐启彬书画典藏集》的精彩内容时,更愿意读到一位中国四川收藏大家的一些收藏故事与收藏足迹,这些故事将会给予我们某些启发。收藏品不仅仅是物的概念,也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收藏,已经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当今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收藏,其实已经渗透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也许,除了收藏的过程、收藏的知识和欣赏于一体、收藏活动自身的魅力外,收藏所蕴藏的最大乐趣,就是陶冶与欣赏。这种滋味,就如同我们点燃一支沉香,望着它永不重复的袅袅烟云,嗅着它自然芬芳的暗香,身心达到最大的满足与安逸舒缓的感觉,如同“禅”,空灵、通透、空无。多次与徐启彬聊天,他对书画藏品鉴赏的专业度显而易见。或许因为自己个性的执着以及对艺术的痴爱,随和健谈的徐启彬总是带着一种温文尔雅的态度,他把自己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放在收藏的品鉴与禅茶里。他随和、真诚、热情,这样的个性也让四川很多艺术家愿意与他交往,大家都是清茶一杯,粗茶淡饭,谈诗论画,不亦乐乎。这是岁月苍润里对一位收藏家的精神回馈,不仅仅关乎市场价值,更关乎在收藏的过程与乐趣里,让其灵魂丰厚、充盈。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