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1下

新居住证制度争议声中待产 暂难实现同城同权

来源: 中青报 作者:

新居住证制度争议声中待产

新居住证制度争议声中待产

  

居住证管理办法》结束了29天的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从内容看,其许诺的9项基本公共服务、6项便利无疑是进步。但居住证能否改变中国2.45亿流动人口的生存现状,尚有地方、部门利益要协调。

  夜晚7点,北京四环边上的一家小店。

  老板赵大明正倚着冰柜看电视,边上,一道帘子将10平方米的店铺与生活空间隔开。听闻一种新的居住证或将推出,符合居住半年、有稳定住所等条件即可办理,他并不相信:“真有这样的证,全国的人不都跑来北京了?”

  这一天,12,国务院法制办结束对《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历时29天。

  介于户口与暂住证之间的居住证制度,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多年前早已自发探索。征求意见稿的一大突破在于,试图将该制度推广到“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全国285个地级市中,仅4个没有设区。

  赵大明难以置信的逻辑,也是某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的做法。在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的思维中,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加以限制是常用手段。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11月发布的报告,到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45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多位受访学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征求意见稿许诺的9项基本公共服务、6项便利无疑是进步。但居住证能否改变2.45亿流动人口的生存现状,尚有地方、部门利益要协调。

  “它其实是希望在户籍之外找到一个新的载体,用来承载流动人口的权利和福利。”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彭希哲认为,这是朝逐渐剥离户籍福利的方向走,“就中国目前来说,这是正确又相对容易实现的事情。”

  令人担忧的隐形限制

  根据这份由公安部起草的征求意见稿,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只需符合“有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就读”3个条件之一即可申领居住证。

  赵大明对如此低的申领条件不敢相信。他从北方某省来京谋生已15年,2004年前后开了一家食品店。那时,北京已经推行《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持证者可享受京籍居民才有的部分待遇,如购房、上车牌。

  该证申领十分严格,不仅本人须有学士以上学位,须提交社保、纳税等资料,连所在单位也要具备一定资格。“我没有缴社保。”赵大明没申领到工作居住证。

  在全国范围内,居住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吸引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