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警界马良

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纪实) 作者:李动

2018年10月21日清晨,接到同事蓓蓓微信,打开一看,顿时惊呆,原来画友张欣积劳成疾,倏忽离世,掐指一算才58岁。我与他两周前还通过话,相约聚会,没想到像熊猫一样的国宝级人才没了,太可惜了,禁不住泪眼朦胧。这位警界马良,我曾持续多年采访他20多次。他记忆惊人,全凭口述,我先后记录了3本笔记。张欣为了感激我的辛苦,精心绘制一幅国画和写了几幅书法作品相送,我视为珍宝收藏。

我们从小就看过神笔马良的故事,马良这个穷孩子,天生聪敏,从小喜欢画画。可因家里穷困潦倒,他连买一支笔的钱也没有。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山坡上画;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着河水在河边画;回到家里,就拿一块木炭在院子里画。

马良坚持不懈地画画,从没有间断过一天。但他常常想,如果自己能有一支画笔,那该有多好呀。一天晚上,马良恍惚中感到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这时出现了一个白胡子老人,老人送给他一支金光灿灿的神笔。马良高兴地惊醒过来,原来是个梦!可他看着自己的手,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自己手里确实有一枝笔。他马上用笔画了一只鸟,鸟竟活了过来,展翅飞翔;他又画了一条鱼,鱼也活了起来,活蹦乱跳。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子里穷苦善良的人家画画,谁家缺什么,马良就给他们画什么。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上海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刑侦专家张欣却将神话变为现实,他手上的那支神笔,不是白胡子老爷爷送给他的,而是坚持不懈苦练出来的。

如痴如醉

1.jpg

1999年金秋,公安部隆重举行聘任特邀刑侦专家仪式,公安部部长贾春旺为8位共和国刑侦专家颁发聘书,当他给张欣递上聘书时,望着白皮细肉的英俊小生,惊讶地感叹:“你这么年轻就成了专家!“白副部长介绍说:“这个30多岁的小伙子来自上海,被誉为警界神笔,专门画案犯模拟像,在全国多起大案侦破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谓是功勋卓著。”

是的,公安部首次聘任的刑侦专家大多已年过半百,惟有张欣39岁最年轻,他参与侦破的几起轰动全国的大案所起的独特作用,给白副部长和公安部刑侦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欣拿着那支神笔,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出犯罪嫌疑人的肖像。他所画的模拟像已臻出神入化之境,但其神功绝技并非一日之功,他像天资聪敏的马良一样,坚持不懈地画画,从没间断过一天。

张欣走上画模拟像之路缘于孩提时代爱好绘画,在上海松江县读小学时,他从画《西游记》《列宁在1918》等连环画开始绘画,1977年春天,张欣参军后的第二年,在海军司令部大院举办的一次黑板报比赛中,他精心设计了黑板报,评比结果得了二等奖,由此初露才华。不久,他被送到海军俱乐部去培训。上课的老师都是北京著名画家,其中有中央美院的教授李可染、中央工艺美院的教授范增、军艺画家高泉、海军画家吕恩谊等名震画坛的大师。

当时这些老师不计报酬,从素描等基本功教起。学员们坐在灯光下,从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画起,反复练线条和明暗对比,然后画解剖石膏头像,画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肌肉块面图,再后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卫、拉奥孔、奴隶等著名雕塑头像。

三个月后又学人物写生。张欣每天下课回到连队,利用晚上业余时间给战士们写生肖像。战士们都好奇地排队等候,全连队的人都让张欣画了个遍。老师们还教速写和色彩,半年时间,张欣绘画技艺进步神速,可谓是质的飞跃。                        

1982年金秋,张欣复员回到了家乡上海。因从小就喜欢看《秘密图纸》、《铁道卫士》等侦探电影,在部队又看了爱伦坡的《黑猫》、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惨案》等侦探小说,心里有着当侦探的梦想和情结。

因母亲是县公安局政工办主任,感到儿子在县公安局不合适,但从小就有着警察情结的张欣义无反顾地报名进了松江铁路公安局,两年时间里,黑脸所长对这个白皮细肉、能写会画的“小布尔乔亚”并不感兴趣,张欣只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

1984年夏季,张欣根据派出所在“严打”斗争中的事迹,写了篇通讯稿投给《人民警察》,未料被采纳发表了。上海铁路公安处的金处长翻阅杂志时偶然看到了张欣写的文章,欣喜不已,办公室正巧缺个写手,何不调来写东西,很快张欣被调到铁路公安处。

1986年夏天,上海老北站行李房被冒领走一台彩电,当时张欣的工资只有36元,一台彩电价值1000多元,可谓是大案。金处长带着笔杆子张欣来到发案现场了解案情,张欣在边上仔细倾听,他根据行李员叙述案犯的面貌特征,随手涂鸦了下来。站在边上的北站派出所周副所长见了画像后笑曰:“这不是刚被开除的搬运工徐小林吗?”他立刻骑自行车赶到该搬运工家里,只见自行车上面的彩电还没有卸下来呢。冒领彩电大案就这样简单地破了。

金处长惊讶不已。他对张欣说:“我看,你别干秘书了,还是去刑侦队技术组发挥你的画画特长吧。”张欣欣然,正中下怀。

从此,张欣专门从事画犯罪模拟像,虽说他过去在部队学过素描,战友们都说像,但那毕竟是写生,有参照物,都是“依照葫芦画瓢”。如今在没有见过案犯的情况下,默写人像,可不是闹着玩的。许多连见过对象的目击者都描述不清,何况没有见过人要画出头像,谈何容易。

模拟画像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活,以前全国刑侦领域也没有专人从事过这项工作,张欣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摸索期间的艰辛没有亲历者无法体会,张欣事后计算了一下,他为案件制作了数万张模拟像后,才渐渐摸到了路子,才有了其他画家所不具备的第三只眼。

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张欣每天利用乘火车从松江到老北站来回上下班的时间,拿出画笔画身边形形色色乘客的面貌特征,回家后也是见缝插针地画,上班时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给自己下了硬指标,每天必须完成30张画。一年下来,竟然画了1万余张头像,数字总是抽象的,且看一下张欣狠下苦功换来了小试牛刀的成功例子。

1989年9月15日晚上,上海铁路公安处接到报案电话,杨浦货物站一辆货车机头第一节车厢里发现了一具小男孩尸体。侦查员以车找人,开车的司机见过有个瘸子在车厢里,他对张欣描述了他的特征,长方脸、尖下巴,硬头发,最主要的特征是腿瘸,穿一双解放鞋,拄一副木头双拐。这些特征比较明显,张欣根据这些特征画了一幅肖像和一幅全身像。

第二天印出协查后沿途发了下去,10天以后,苏州西站派出所民警查车时,发现有个拄着拐杖的瘸子,仔细核对脸,像!于是,将其叫到值班室。

民警将协查上的照片给他看,神色冷峻地问:“知道是谁吗?”

瘸子一看,顿时吓得脸色苍白,精神防线一下子崩溃了,喃喃地说:“是我。”民警追问:“知道为什么找你?”

瘸子承认:“我杀人了。”

随后,细心的民警在其拐杖上发现了五道刀刻的印子,追问:“这是什么意思?”

瘸子沉默了片刻,供认:“我杀了5个孩子,这是杀人的标记。”

经查,这些男孩都是逃学逃夜的流浪儿。张欣的画像为破案起了关键作用,为此荣立三等功。

画像破案的成功,张欣兴趣大增,坚持每天习画不辍。那天,负责破案的王副处长来到张欣的办公室,见墙上、桌子上到处是画像,便笑曰:“张欣,你最好去上美校,把基础打扎实,正规一点。学费处里来给你报销。这也是业务投资嘛,值得!”

为了能上美术大学,张欣开始恶补文化知识。经过一年的复习,1990年夏天,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美术系。张欣边工作、边读书,还要顾及嗷嗷待哺孩子,忙得焦头烂额。三年苦读,张欣系统地学了素描、色彩和理论知识。毕业后,他又一鼓作气地考上了华师大美术系,更加牢固地打下了绘画基础,为今后的模拟画像的深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试牛刀的成功,嗅觉灵敏的记者采写了几篇新闻报道,使张欣的名字不胫而走。许多分局的刑警慕名而来,请神笔为他们指点迷津,拨开乌云,为他们降妖擒魔,张欣是来者不拒,细心描摹。1991年至1994年这段时间里,他应约画了200多张模拟画,但基本上都是遭遇滑铁卢。之前的几起案件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嫌疑人特征比较明显,有点瞎猫碰到死老鼠的巧合因素,张欣却屡败屡战,这段时间可谓是张欣画模拟像走入了低迷期。

虹口区公安分局刑警队长郭建新先后请张欣画过多起案件的模拟像,结果都像石沉大海,没有为破案出彩。善于琢磨的郭队长将张欣所画的三张模拟像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他霍然发现这三张模拟像似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五官都是三庭五眼,大同小异,太标准了,就像招贴画的模特一样,都是涂脂抹粉的美男靓女,虽好看,但千人一面,没有个性。

不久,郭队长又请张欣画像,他看着模拟像开玩笑曰:“张欣,你上几次画的模拟像,和这次画的模拟像好像都是一个人啊。”郭队长一针见血地点到了张欣毛病的穴位,使自我感觉良好的张欣幡然醒悟。这一句调侃的话,对张欣刺激甚大,促使他反思过去重复的老套,开始求新求变。

张欣静下心来,开始重新探索,令他苦恼的是不知从何处突破。是的,过去只知道反复临摹各种肖像,要达到形似毕竟不难,因为有参照物,但要画出从来没见过的人,必须摸出一套独特的技巧来。

他上班画、回家画、路上画,一有空就画,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就像小学生默写单词一样,每天“默画”不辍。画后让妻子看、让同事看、让亲友看,在反反复复的像与不像之间徘徊。春去秋来,通过反复实践,终于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抓住面部和五官特征的绝技来,即模拟画像三步曲。

第一步,钻研了人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广泛收集各种脸型和五官的照片资料,仔细研究、分析、辨别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人群的特有的体貌特征,尤其是脸型特征,并注意比对出互相之间的异同。

第二步,他在探索中感悟到应抓住两个重点来突破。先从大型上解决人脸的基本类型。比如圆脸、方脸、尖脸、长脸、上方下尖等各式各样的脸型,尤其是精心刻画眼睛,眼睛是重点部位,也是像不像的关键所在。

第三步,根据目击者对脸型和五官特征的描述,最后拼出整体肖像。

长期的默画实践,锻炼了张欣的对口述人物形象的理解力和各种脸型的表现力。他刚开始制作一张模拟像需要两天至三天时间,甚至更长时间,经过反复实践,不断地加快了绘画的速度,最后,画一张模拟像仅需半个小时,终于将马良的神功绝技变为现实。

初露锋芒

2.jpg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的苦练,张欣终于走出了瓶颈,开始走向成熟。张欣帮助甘肃兰州画模拟像,成功侦破了一起系列杀人案,标志着他的模拟画像走出了低迷期,使其信心大振。

1995年,对于张欣来说,冥冥之中似有神助,他一连参与了公安部督办的4起惊动中央的大案,每次画像皆出神入化。张欣善于捕捉模拟人物可供辨认的特点和细节,并加以夸张放大。比如,脸部会有什么明显的痣,有无特别的疤痕和缺陷等,嫌疑人面部有什么特别表情、动作,有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张欣不负众望,为侦破4起大案的嫌疑人画像起到了关键作用,立下了战功。

1995年张欣办的第一起公安部督办大案是发生在昆明百货大楼里的爆炸案。1月14日,昆明市商贸中心昆明百货大楼发生一起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恶性爆炸案件,造成1人死亡、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危害,更大的危害是给市民心理造成了恐惧,影响恶劣,震动全国,朝野关注。

爆炸案件发生后,公安部立即派出了以乌国庆为首的专家组赶往昆明,张欣作为画像人才也接到公安部指令。张欣跟随乌国庆一行来到爆炸现场,其爆炸点有两个地方,一个在一楼,一个在二楼。有位女营业员发现服装部有一个男子放过一个包,几分钟后就发生了爆炸。

商店里的顾客听到爆炸声后,震惊之余纷纷向大门外奔跑,大楼里的秩序一下子乱了套,滚滚人流洪水般涌向大门,导致许多人被挤倒压伤。经现场勘查,收集到几块洗衣机用的定时器碎片,由此公安部爆炸专家将案件定性为定时爆炸案件;与此同时,技术员在现场还发现了一把铁锤,其把手是自来水管子做的。

专家组召开的分析会上,可谓是各路高手云集,华山论剑,各显神通。专家们在分析案情时,都认为是以抢劫为目的进行的爆炸,他们分析案犯的心理想法是本想炸开银箱后趁乱抢钱。最后,张欣给放包的嫌疑人画模拟像,他根据女营业员似是而非的描述,东鳞西爪地拼凑了一幅肖画。

模拟画像张贴出去后的第三天,昆明军区的一位司务长来到昆明市公安局,向专案组反映,他的表弟在一家私人的石料加工厂打工,与他一起打工的一个东北人曾问其表弟:“这样打工太辛苦了,钱也太少。咱们去搞爆炸,弄点钱去不去?”但因其表弟胆小怕事没敢去,结果那个东北人和河南人几天后不辞而别。

专家们立刻赶到那家石料加工厂,找到了一根被锯断的水管,水管的据口有点倾斜,与百货大楼现场发现的铁锤一比对,正好吻合,就这样对象被锁定了。

第二天大早,张欣又重新给那两个嫌犯画像,因厂里有50多个人见过这两人,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描述对象,张欣耐着兴致一张张地分别画像。反复琢磨,昼夜画像,两天时间共画了52张模拟像。因为目击者从不同的角度颇为详细地描述了两个同事的面貌特征,张欣根据他们的各自描述,抓住其共同特征,经过反复修改,最后画出了两个定型的头像,目击者看模拟像时,不约而同地点头惊叹:“像!”最后,常州老板娘找出了河南人的身份证照片,一核对简直是惟妙惟肖。

张欣画像时听一位同寝室的民工描述了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兴趣,那个东北人临别前的一天曾问他:“在昆明赚钱太少了,听说广州赚钱比较容易,我们一起去吗?”张欣立刻反应过来,这两个嫌犯可能去广州了。

通缉令上配发了河南人的照片和东北人的画像,以最快的速度在电视台播放,同时发往全省各地。

临别的那天晚上,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和昆明市公安局局长一起为张欣饯行。老厅长站起来,恭敬地对张欣敬酒道:“马上就要过年了,北京的专家也回去了,唯有你还留在这里安心地画像,真令我们感动。这一杯是我代表云南全体公安民警敬你的。”两人一饮而尽。

酒酣耳热之际,张欣便谈了自己的想法:“我在给嫌犯画像时,有个同寝室的民工讲了一个细节,他说那个东北人临走时问过他是否愿意一起去广州去赚钱,故此,可以推断他们可能去了广州;另外,老板娘向我描述他们的相貌时,她说几天前刚给大家发了100来元工资,所以这点钱他们不可能坐飞机和快车,我估计他俩坐慢车去广州了,我查了一下列车时刻表,又推算了一下,如果他们坐最近一趟慢车的话,明天下午1时23分到广州,我建议分两个小组,赶快坐飞机赶往广州,于火车抵达之前堵住他们。”他俩听张欣说得颇有道理,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第二天,离大年三十还有一天,张欣赶到单位准备去丈母娘家过年。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黄总队长来电,他在电话里高兴地报捷:“张老师,你真是料事如神啊!我们派去的两个小组坐飞机到广州,刚赶到了火车站十几分钟慢车就进站了,那两个小子摇摇晃晃地走出站台,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我们刑警分头抱住,“哗啦”上铐擒获。

张欣笑着说:“那我们都可以回家安心过年了。哈哈!”

张欣初次尝试到了福尔摩斯那样分析推理的甜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此案的侦破,不仅提高了张欣对模拟画像的自信心,也使他萌生了猜测嫌疑人身份和心理的兴趣。张欣没有只顾画像,甘当画匠,而是在制作模拟像同时,对目击者进行详细盘问,从中发现线索和细节,为侦破案件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号大案

3.jpg

正月十五过去没几天,求助的电话又打到了张欣的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处长说他是通过上海市公安局张声华总队长介绍来的,恳求张欣协助他们侦破一起专门盗窃高级大宅院的系列大案,被公安部定为一号大案。

张欣一听说侦破大案就来了兴致,他就是喜欢挑战疑难大案,越是有难度的案件,他越是兴奋。张欣答应当晚就坐特快列车赶赴首都。刑侦处长激动地说,定派两位队长来火车站接张老师。

莺飞草长的初春,上海马路上的悬铃木悄然冒出了绿芽,北京还是冰天雪地,春寒料峭。清晨,列车准时抵达北京,张欣提着箱子随着拥挤的人群出了出站口,却不见有人来接,他便自己打的直奔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另一头,来接张欣的两位侦查员早早进入了车站,恭候着上海专家的到来。当广播里播出上海列车到达后,两位机敏的侦查员眼不错珠地寻觅老专家。然而,全车厢的旅客差不多走完了,还是不见戴眼镜、白头发的上海专家。他们焦急地上车问乘警:“有位上海铁路公安局的画像老专家是否坐这趟车?”乘警笑着说:“有啊,早就走了。他不是老专家,是个小青年。”一听是小青年,两位侦查员面面相觑,哈哈大笑。

案情讨论会上,张欣凝神倾听了侦查员们的分析,案件从1994年至1995年清明期间,有个飞贼专门偷盗四合院,这些地方都是高墙深院,此贼怀有飞檐走壁特殊功能,每次作案都是翻过高墙潜入内室进行作案,来无踪,去无影,有点似传说中燕子李三的功夫,至目前已发生了22起。

刑侦处长在会上说,开始对守候的民警反映盗贼飞越上墙的情况感到有点玄乎,让技术员专门丈量了一下围墙的高度,2.5米。他们请来了身怀少林武功、李连杰的师兄弟,请他飞身上墙,但他试了几下却上不去,又请来了防暴队身怀绝技的特警,捣腾了半天还是上不去,最后请来了一位专门练习上高墙的消防队武警,终于一跃飞上了高墙,此刻,大家才相信飞贼的绝技。

第二天上午,侦查员带来了5位目击者,张欣根据他们的口述开始进入了角色。5个目击者中,有一个是被盗者家的保姆。她边描述对象,边说起了那天看到案犯的情景。那天晚上,50多岁的保姆到院子里倒垃圾,突然发现有个黑影翻墙而入,她警觉地问:“谁?”她初看还以为是他家的二小子,模样有点像,但仔细一看却不像,二小子比他长得周正。守候在大院内的两位侦查员听到保姆一喊,立马反应是飞贼光顾了,赶紧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上去。但见飞贼一运气,一个“旱地拔葱”飞上了高墙,转眼烟消人散。两位侦查员没有如此绝技,但反应还算敏捷,迅疾追出门外。

飞贼跳下墙后,飞也似地消失在夜幕里。两位侦查员一前一后紧追不舍,飞贼跑至桥上时,正巧有一位工程师带着他读小学的女儿路过。父女俩见前面有人逃,后面有人追,有一人还手持木棍,她以为是打架了。父女同时见飞贼从身边跑过,一会儿就消失在黑幕里。后面气喘吁吁追来的便衣警察来到桥上,黑影已销声匿迹了。

保姆描述飞贼的特征是:长脸、细眼、但没有二小子那样胖,30出头,身高1.74米左右。目击者小女孩是仰脸往上看的,恰好是正面,说这个人眼睛小小的、长长的,鼻子尖尖的,嘴唇扁扁的。工程师朝下看到的特征是:头发不多,但又不是谢顶。保姆说是长脸,小女孩讲出五官,工程师描述头发,三个不同角度,都齐全了。张欣先根据三个人讲述的不同角度,半天时间画出了模拟像。目击者都说像。

刑侦处长疑惑地问:“你有把握吗?”

张欣自信地说:“画像的要素都齐全了,我有把握。”

他郑重地说:“那我可印啦,我们每天有8000个民警扑在这个案子上,日夜守候蹲点,加一天班就是每人10元人民币。万一搞砸了,咱们可担当不起啊!”

张欣郑重地回答:“就这样的画像条件,我认为没问题。”

画好模拟像,张欣就匆匆回到了上海。

第二天下午,刑侦处长打来了电话,里面传来了兴奋的声音:“张老师,你的画像太成功了,发下协查的第二天就抓到对象了。”

张欣好奇地问:“飞贼是怎么抓到的?”

他眉飞色舞地介绍开了,模拟像的协查送到各地守候的民警手里。第二天上午,公交分局的反扒民警在公交车上发现了一对象,与画像上的头像非常相似,于是,他通过对讲机向领导汇报。值班队长带上警校实习民警发动摩托车直飞西华门,待公交车一到车站,他俩赶紧上车,队长不由分说地一把抱住了对象。

此飞贼叫曹延奇,确实有点奇。最后到他家里搜查时,他家的墙上挂着各种兵器,十八般兵器,样样齐全。飞贼招认,祖上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传下来许多神功绝技,故平时天天练功习武。因武艺高强,却无用武之地,便干起了专盗高墙深院来显示武艺,他以为警察对他没办法,即使看到自己也上不了高墙,只能望尘莫及,想不到高强的武艺栽倒在高强的画技手里。                                

刑侦处长来电感谢了一番张欣的鼎力支持破案后,又盛情地邀请张欣再来北京一趟,也没说有什么事。张欣以为是奖励自己,兴致勃勃地赶到北京,刑侦处长盛情请张欣吃了一顿饭。

酒酣耳热之际,刑侦处长端着酒杯诚心诚意地对张欣道:“张老师,上次那个大宅院楼系列盗窃案多亏你的绝活,你的模拟像画得非常像,非常成功,帮助我们顺利破了案。这次请您来还是恳求您帮个忙。”

张欣本有侠骨之义,加上酒精的点燃更是热情如火。他举起满满的酒杯与处长碰杯后说:“你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只要我能出力的,兄弟一定尽心尽力!”说罢,两人猛地碰杯,一饮而尽。

处长见火候已到,便为难地对张欣说:“我们北京还有一个更大的案件悬着没破。”

张欣好奇地问:“什么案子?”

刑侦处长介绍案情说:“比一号大案影响更恶劣,是系列强奸幼女案,大多是跨年度的案件,全市共发生几十起,再不破案实在是无法向那些受害的孩子和家长交待啊!”

说罢,他放下酒杯叹苦经道:“现在许多学校女孩的家长都接送孩子上下课,弄得人心惶惶,草木皆兵。这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首都的安宁。”

张欣担忧地说:“我可以尽力而为,但大多是跨年度的案件,又是孩子,我担心她们回忆起来有困难,要么你找一个最近发生案件的被害人,我试试。”

第二天一大早,侦查员就带来了一位小女孩,天真漂亮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坐在张欣面前,瞪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不停地玩张欣小皮包里的铅笔和橡皮,其父母却坐在边上直抹泪。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