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中国刑警二(破案!破案!)

来源:群众出版社 作者:崔楸立

皮鞋·电扇·抖手腕

2004年3月25日,固安县马庄村村民吴某一家三口被杀,王金忠带队到院子后一进现场发现,院子被狡猾的凶手打扫了一遍,屋里没有搏斗迹象,现场未留下任何有价值的指纹及DNA物证。由于现场血足迹遗留条件较差,不具备检验鉴定条件,使案子的侦破陷入相当大的困难。

勘查过程中,民警惊奇地发现,在案发现场院外的砖垛上放着一双黑色的皮鞋。但是鞋底花纹与现场血足迹花纹类型不符。同时,也排除了受害人一家穿这双鞋的可能性。这双皮鞋到底是谁放到这里的?又是谁的?和案件有什么特别关联?

王金忠将这双皮鞋放在眼前,双手捧着,目不转睛,像古玩专家鉴赏一件文物那样看着。

他对皮鞋的特征仔细地研究推敲,将鞋与现场足迹反复比较,最后认定鞋底磨损特征与现场足迹压力反映相似,确定此鞋与犯罪嫌疑人存在联系,可以认定这双鞋就是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这双莫名其妙的皮鞋,就这样成了侦破这起特大案件的重要依据。

经过对受害人一家的矛盾分析,仇杀的概率最大。可这老两口平时也没有得罪什么人,走访了村里百姓都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派出所包片儿的是位老民警,他猛然想起个事情来。

他找到王金忠,提供了一个线索:本村的张某曾经犯故意伤害罪坐过牢,刚被释放出来,而且当年的张案,就是吴某一家做的证。

这个情况来得太及时了。张某有重大嫌疑,提取张某的足迹是锁定案件的关键。

王金忠马上派得力人员对张某进行传唤。

可是为时已晚,张某在案发当天不知去向,侦查员几次到张某家中搜查都没结果。

王金忠对技术民警们说,人抓不到,要在他家找到相同的足印。技术人员去了一趟,回来反馈说,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王金忠有些不放心,就亲自上阵到张某家里去比对鞋印。

他在院子屋里几番搜索,确实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王金忠有些失落,站立在院子中间。他猛一抬头,发现院子角落有个茅厕。

顿时,王金忠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那样,瞳孔中放射出一道锋利的光芒。

他轻轻走过去,睁大眼睛盯着地面。一步、两步,在茅厕入口的地方,一枚皮鞋足印静静地呈现在那里,鞋底纹路与现场皮鞋非常相似。

王金忠喜上眉梢。当时已经到了夜间9点多钟。他趴在地上打光,对茅厕入口足迹进行反复研究。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大家都和王金忠一样,又期待又忐忑。

两个小时后,王金忠直起身子,对大家说,这枚足迹,就是现场提取的皮鞋所留。

大家纷纷鼓掌。足迹的确定,为案件嫌疑人的认定提供了铁证。

张某落网后,坦白交代了作案过程:他在监狱的这些年,时时刻刻准备出来报复吴某一家。出狱后,他精心准备了两双鞋,一双作案,一双作案后换上逃离。一切都按照他事先计划的那样,翻墙,杀人,毁灭痕迹。可仓皇作案后,他错将皮鞋遗落在砖垛上。他跑到半路,也想过返回去将鞋子拿走,但又担心被人发现。他把作案时的衣服和鞋子全部烧毁,如果不是这双遗留在现场的鞋子,案件侦破将难上加难。

王金忠说,任何案件,作案分子再如何狡猾,都会为我们留下破绽和证据。只是有的案件我们能够及时寻找到,有的因为我们自身原因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破获。再迷离的案件,终究有一天能够解密。

张某遗落的一双皮鞋,让王金忠抓住了破案的证据。可有的案件,犯罪分子故意留下线索,王金忠和他的技术民警们又如何是好呢?

老尤50多岁,说他老,是因为这家伙伪装得非常老到,看到谁都是笑眯眯的,连看到个小学生他都能身子矮一截。村里修学校,修这儿修那儿,老尤都会捐款,有什么活动都捐,人都说他有大善。他宰杀出身,见到同乡的过来买肉,他还会多往秤里切上几两肉。老尤的刀法利索,杀牛杀羊利索。可老尤手黑、心狠、好色。他喜欢女人,属于色胆包天的那种,看中谁,想方设法得搞到手。村里大姑娘、小媳妇远远见到他,都绕着老远走。

这次老尤看上了同村王老憨的闺女。看上了,他就三番五次地想接近王老憨。老尤心里的花里胡哨,王老憨虽憨但不傻,他防着呢。可有句话:防不胜防。

夏天的气温燥热难当,老尤的身体又开始蠢蠢欲动。他熬不住了,又暴打了自己的女人后,他披上衣服,推门遁入了充满暴虐血腥的夜色。

一开始接到香河警方的电话,说死亡一人。

王金忠和技术人员乘车向香河进发。走到半路上,香河那边又来电话,变成五个了。“五”这个数字一出来,整个车里的气氛就和刚才不一样了。

先不说这数字说明案件的特别重大性,关键是有个不可言喻的说法,横亘在每个廊坊刑警的心头。1988年大城县王范村一家五口被杀案,1996年大城县东阜村一家五口被杀案,文安某村五口被杀案,“五”字当头的几起案件,至今都没有破案,成了积案和死案。

廊坊刑警有句自嘲的话,就是:“逢五必死。”

香河这个案子发在2007年8月25日,这个日期与“五”字关联相当多。虽说这个“五”字之说,压根儿没有什么道理,但在王金忠一班人的心里,还是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

大家在车上就商量好,一定要用物理方法进行勘查,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化学方法。

为什么说不到最后不使用化学方法?因为化学方法用过后,这个物证再也不能提取了。不采用化学方法,就是我们将这个破案的机会留给后来人,或者留给将来新的科学侦查技术,不要因为我们的冒失和急进,将案件线索全部毁掉。

王金忠打开电脑,看着现场勘查图片,对我说:这是当时的案发现场,这个尸体是女孩儿的,乳头被咬掉,裤子被褪下,脚底下有蹬踩的痕迹,说明有性侵的迹象。地上都是鸡爪子、鸭爪子的印儿,鸡鸭鹅狗等家畜家禽跑得屋里院子到处是。我们到达现场后,县里刑警先是把鸡鸭轰出去了,已经提取不了任何有价值的足迹。这是屋里卧柜,两个柜盖被撬开放到地上,卧柜里有翻动的痕迹,不是特别乱,给人感觉不是在仔细寻找物品,地上的衣服也是从柜里拿出来的,其他的地方没有动。结合现场分析,初步判断,犯罪分子主要是冲着女孩儿去的。这是那个媳妇,这个媳妇不是多灵,这个女孩儿是抱养要来的,这个小男孩儿是媳妇亲生的。这是那个男人,死在院子西南角,尸体旁拴着一条狗。应该是这个男人想跑,犯罪分子追过去将人扎死的,他的尸体旁发现一只黑色布鞋。这是那个老太太,死在院里头,一进院门就可以看到。这是从东向西拍的照,都是用刀子杀死的。

进了院子,看到现场条件,更加重了王金忠的压力。

那真是血流遍地,不忍直视。此时正是暑期三伏天,动物的粪便混杂着人血的腥臭味儿,熏得人喘不过气来,里里外外根本没有下脚的地儿。

这家乱到什么程度?地上的血和外间屋锅台上的血,做DNA都做不出血型来。

问题在哪儿?太脏了。

这个案子难就难在,民警们每天都在观察,却都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印迹,整个勘查十五天,到最终取到指纹,非常地艰难。

看着警察进了村,老尤没有准备逃跑。

杀了五个人,他清楚公安不会善罢甘休。他要给王金忠做个大局。他不是那种自以为是的小角色罪犯,他凶残不等于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相反,他会穷尽一切手段来编织逃避法律制裁的“网”。

对现场的勘查周密有序,王金忠等人经过认真研判,发现院里女人尸体上有盒北戴河香烟,男死者旁边有一只布鞋,这两件物品与现场脏乱的环境格格不入。男死者穿的是拖鞋,并且身上沾着烂绳子。

王金忠分析,男死者没有当场死亡,身上的绳子是自己翻滚挣扎所致。更多的勘验迹象表明,男死者被害前和犯罪分子进行了一番追杀打斗。这只布鞋,还有这盒香烟,不是男死者的。那么极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打斗时,在慌乱中遗失的物品。

指挥部围绕这只布鞋和这盒香烟论证推敲,说法不一。在村头另一角的老尤诡异地笑了。

“8·25香河特大杀人案”专案组,从死者家庭成员关系、社会关系入手,从内到外进行摸排,老尤多次被列入嫌疑人名单,又都被排除掉。

王金忠没有妥协。他跑北京,去上海,对提取的检材进行物证检测,满心以为能够得到有价值的线索。可结论一出来,仍是大失所望。

案件陷入僵局。嫌疑人翻动柜子,以造成个谋财害命、流窜作案的假象,这个难不倒办案人员。可是,如何寻找出确定嫌疑人的物证罪证,是最大的难题。

王金忠陷入了沉思,夜不能寐。

真相到底是什么?

侵财?仇杀?色杀?

难道真的又是个“五”字魔咒吗?

王金忠不信邪!所有的办案民警,心里焦急,但表面还要保持镇定。

真相就在死者身上,就在这个院子里。凭多年办案经验,王金忠坚信,犯罪分子一定会留下破绽,留下蛛丝马迹。

如何拨开团团云雾,寻找破案的关键?只有重新再来。

王金忠打定主意,对现场重新进行勘查梳理。

为找寻有价值的物证,所有技术人员将这几百平方米的现场又扒一遍。就这样蹲在地上,一点点地移动,蹲累了就跪着,跪不住了就趴着,这一蹲一跪就是十天半月。

这时,大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不断寻找物证的过程中,在地上或者物品上,眼瞅着这一个小点,那一个小点,一眨眼,小点换了个位置。

大家以为眼花了,揉揉眼,定睛再看,哎哟!哪是什么小点呀,是最令人讨厌的跳蚤。

王金忠解释,这跳蚤为什么开始不咬人呢?因为一开始院里到处是鸡鸭狗牛羊驴的,供这些跳蚤吸血,它们不会去侵扰现场民警。等家禽牲口被转移走了,这些千军万马的小子们就只能逮谁吸谁的血了。

大腿下面,一层黑点跳上来先是扁的,吸你几口血就鼓鼓的了。侦查员们浑身上下被咬得全是疙瘩,那种痒痛的难受滋味简直不可言喻。

一名侦查员感染化脓,高烧了一个礼拜。

这哪行?决不能被这点儿困难阻挡。民警们群策群力,制作了简易防护服,就是找来最大的塑料垃圾袋,分别套在两条腿上。跳蚤的蹦跳高度超不过膝盖。回到住所,大家立即去洗澡,衣服则往池子里一泡,先淹死这群小崽子。

跳蚤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塑料袋也把双腿给捂得“浮囊”了。

第一次提取物证失败后,王金忠邀请了二所的顶级专家来到现场,对现场物证进一步细化。

在现场研判时,有的侦查员根据现场立柜柜盖被移动,柜里有翻动的迹象提出,应该是流窜作案。

王金忠则不以为然。他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和工作经验推理认定:通过对被害人家庭关系一系列地排除,应该是熟人作案。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女孩儿的裤子都褪到了会阴处,该人停止了性侵?我们大家都认同这个人是冲着这个女孩儿来的,那是什么让犯罪分子停止了他的意图?或许是什么生理原因,或者是某些风俗理念影响了他?而女孩儿恰好正处于生理期。

随后,王金忠展开了他更加不俗的一面。

他拿着现场拍摄的照片,对大家说,在衣柜上这个台扇,它最下面是VCD,上面是书。大家想想,谁会把台扇放到这个地方?发案的时候,风扇如果是开着的,那么就是主人放到那里的;如果是停止的,我们就怀疑了,台扇不应该放到这个位置。主人为了降温,应该把台扇放到立柜上,那里最稳当也最为合适。我反复琢磨,分析犯罪分子是不是动过这个东西,否则你提取物证的时候就没有信心和动机。随便提取个指纹,显然你不会下这么大的决心。通过分析论证,把作案过程彻底研究透了,哪个东西动过,哪个是先动的,哪个是后动的,论证后,这个信心就不一样了。现场这个立柜盖有人为搬动的痕迹,说明嫌疑人的犯罪过程应该是这样:先是把台扇放到这个上面,再挪动柜盖,翻动里面的衣物,再随后……我认为,这个台扇上面必定留存了他的指纹。

专家们说:“那你们提了没有?”

王金忠说:“看了,物理方法取出来的手印有一层油污,条件非常差。三个手印结合,都凑不成一个有效物证。”

随后,专家们对这个台扇下足了功夫,最终在上面提取到了两枚指纹。这指纹条件仍不是多么完全,但比上次用物理方法提取的清晰很多。几个条件合成后,足以揭开犯罪分子的面纱了。

王金忠继续说:“还有柜子下面的这盆水,我们做实验了,是血水。这个桌子挡着这个盆,作案分子先在盆里洗完手,然后挪动了这个桌子。我们对这个桌子用物理方法勘查,没有发现指纹。我们分析,这个桌子必然存有潜血指纹。”

专家们开始对桌子精心取证,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桌子角上面的左手拇指指纹显影。这枚指纹特征相对多一些,终于有了收获。

王金忠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杀人犯老尤下地狱之前,他压根儿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绳之以法。他偷了别人的鞋子,拿了别人家的一盒烟,洗干净了手,杀人的时候都没有让对方看到他的脸,就这么一刀一个将老王家人送走了,就像割断那些牛羊气管一样。他以为能够瞒天过海,可还是被警察破解了。

王金忠说:“沿着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可以把案件还原。分析犯罪分子作案细节,还原犯罪分子的动作、行动顺序,你才能在现场勘查中,确定犯罪分子动过哪里,如何移动手指、脚步。这样,才能有足够信心、更好地发现犯罪分子的破绽。”

2016年11月16日,万佳商场金店被盗,失窃黄金饰品价值巨大。

王金忠带着视频大队的几个人风尘仆仆地赶到案发地。当天气温洒水成冰。现场县局和派出所的民警已经先期调取了录像,案发时间点、嫌疑人怎么走的,县局的侦查员向王金忠作了简要汇报。

王金忠从来不当调度员。他当时看监控录像条件不太好,就楼上楼下地又转了转,有了个初步了解。随即他在现场开了个小会,将参战民警分成了两个查控小组,开始按照路口分布的一个个点往下追。

查了大约一个小时后,一组发现了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当时嫌疑人活动得非常特殊,感觉是个老手,在公路上来回串,故意让你确定不了他的运动规律。

王金忠沉住气,一个路段不落地分析。可后来“人”在一家小宾馆的监控点出现后,再往下“溜”,就再找不到踪迹了。

侦查员赶紧向领导汇报。

王金忠指示:重新往回看。

侦查员又按路段往回找,还是没有进展,怎么也确定不了嫌疑人的下一个行动图像。

王金忠也比较着急,就从案发现场开车过来了。他问民警,嫌疑人最后消失在哪个路段?侦查员说,就在津保路那家小宾馆。

王金忠就亲自去看小宾馆的视频资料。经过多次重复播放嫌疑人走路的视频,他发现这个嫌疑人在走路过程中,有个极其微小的抖手腕的动作。

几名侦查员几乎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或者说注意到了,但没留心这个动作能说明什么。就是那么细微的动作,放到谁的眼里都会忽略过去,恰恰被王金忠识破了天机。

他说,再回放一下。视频又连续回放了几次,嫌疑人那个小动作也就是08秒。

王金忠最后指着屏幕说,马上到这个嫌疑人出现的地方,扩大搜索范围,那个小动作绝不是嫌疑人的自然行为,他极有可能是在扔什么东西。

果不出王金忠所料,民警们到达这个半径十多米的地段进行地毯式的排查,一根草、一块土坷垃都不放过,最后在草棵子里发现一柄螺丝刀和一副白色手套。

可王金忠依旧没有收兵的意思。他非常清楚,这两个物品起不到佐证嫌疑人的作用,还要细心再细心,不能局限于这个路面,再扩大搜索半径。从嫌疑人的行动路线来看,这个家伙绝对是个反侦查老手。

当时王金忠没有和民警说要找什么,只有他自己明白。

半个小时后,当民警们又在二十米外找到作案用的微型手电筒时,王金忠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

刘某,吉林人。刘某的父亲姓蔡,他却姓刘。我们不必去深究他的个人经历,有一句至理名言:凡是坏人,背后必然会有相当坏的成长轨迹。刘某亦如是。

在违法犯罪信息系统查询刘某的前科,以及后来据他个人交代,其犯罪简历一目了然:2004年6月犯抢劫罪,被吉林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2007年3月犯抢劫罪,被吉林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2014年10月犯盗窃罪,被苏州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2016年8月释放。

从罗列的这些犯罪简历不难看出,刘某是个“屡战屡败”的家伙。可能他读了那则清朝名臣“屡败屡战”的故事,觉得自己也在“屡败屡战”,8月初才被释放出来,稍作休整即继续作案。一次次锒铛入狱,让刘某的反侦查经验逐步提高,每一次被捕的教训都使他愈发变得老练和狡诈。

2016年11月16日下午2点,刘某携带好钢丝钳、螺丝刀、小手电、口罩、手套、背包就上了路。他上了南下的客车,到了大城县城,下车找了辆电动三轮车。

他清楚这些三轮车司机掌握着一座城市所有的信息。

哪里最热闹?

三轮车司机将他拉到了大城县城最繁华的地方——“平舒市场”街。刘某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转了两圈后,选好了那家临街的“万佳商场”。等到夜深人静,刘某撬开商铺的卷帘门,先用尺长的木棍将门旁的监控探头捅到一侧,然后戴上一次性口罩,蒙着头,套上手套,确认万无一失后,进入了商场。半小时的过程,盗窃成功。之后刘某在逃跑路线上故布疑阵,在省道上来回穿插行走,打了两次三轮车,下车徒步到车站,又找了一辆黑出租车,连夜回到了胜芳。盆丰钵满的刘某美美地睡了。

第二天,他的睡觉地点就被挪到了看守所。

当负责现场勘查的技术人员告诉王金忠,嫌疑人没有留下任何指纹足迹时,王金忠心如油烹,面如止水。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录像。犯罪分子戴着白色的手套,用螺丝刀稳稳地撬开柜台,将金银饰品一件不落地装进背包。模糊的视频中,那支小手电叼在嫌疑人的嘴里发出微弱的光线。

王金忠没有说话,一动不动的双眼紧紧咬住对方的身影,任何细微的动作都印入眼底。

没人清楚王金忠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所有参战民警都有个特别的感觉,就是有了这位刑侦专家亲临一线,这个看似没有线索的案子,一定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机。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刘某落网了,他以为作案现场没有留下他的一切,公安便很难落实嫌疑人。他将作案工具沥沥拉拉地抛了两三公里,东一个北一个的,真没想到,公安竟然能够全部找到。

警察怎么就能确定是他?他显然不了解生物检材。“生物”俩字蕴含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更没有听说过。

刘某作案,是随机选择了一个游戏。他随机选择了作案地大城,也随机选择了身经百战、明察秋毫的王金忠。但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在“屡败屡战”中,又遇到了一位屡战屡胜的刑事警察,所以他只能再次身陷囹圄。

王金忠用一种叫速度的破案方式,终结了刘某的游戏。

希望刘某能够悔过自新。

否则,他的下一场游戏,任他设置多么复杂的关口玄机,最终都会被像王金忠那样足智多谋又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刑警破解。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