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中国刑警一(暖心刑警宋金福)

来源:群众出版社 作者:库玉祥

宋金福个儿不高,敦实。1997年开始从事刑事侦查工作,距今已二十一个年头。

2013年,牡丹江市公安局成立了专门打击侵财犯罪的队伍——专案侦查二大队,宋金福出任大队长。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及研究分析,他提出了一段时期内打击侵财犯罪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打击重点区域的系列团伙性、流窜性职业犯罪;并在市局支持下,在全省率先成立刑侦研判中心,由“五侦”部门每日对前日全市发生的侵财案件逐一进行研判。近年来,在全市侵财案件发案量逐年下降的大趋势下,破案率依旧稳步上升,打掉了贵州、河南、江西、湖北等多个被公安部列为重点整治地区的职业犯罪团伙。

尤其是在2014年,宋金福带领大队侦查员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破获了一起俄罗斯跨国诈骗案,追回被骗赃物玉石原料价值1600余万元,为牡丹江市打击跨国犯罪提供了宝贵经验。

宋金福先后荣立过十次个人三等功,获得十余个“优秀人民警察”等省、市级荣誉,侦破各类命案一百余起,破获抢劫、盗窃、诈骗等各类刑事案件两千余起。

我不能去深圳

1973年1月,宋金福出生在牡丹江市郊区磨刀石镇转心湖村。他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在家里的儿女中,他排行老大,下边有三个妹妹。

家境贫困,使宋金福自小便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十余岁起,他就开始帮父母做这干那。他做事有板有眼,家里活儿尽力干,学习也没落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当班长,直至高中。

宋金福当警察的愿望,纯粹来自偶然。高中一年级寒假,临近年根儿,村子里有几家被盗,案子一时没破。一天上午,宋金福见磨刀石派出所的片儿警喊一名疾步行走的男子站下,那男子没站,竟跑了起来。片儿警飞步而上将男子按倒在地。

男子问片儿警,凭啥抓我?片儿警说,你偷东西,我能不抓你?男子乍开始还抵赖几句。片儿警从男子身上搜出大剪子、螺丝刀等作案工具,并有根有据地说出对方都偷过什么。那男子顿时耷拉下了脑袋。接着,村民家被窃的猪肉、大米等年货被派出所送了回来,村民们充满了对片儿警的感激和敬佩。

宋金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底里禁不住悄然萌生了当警察的志向。

1993年高考,宋金福没作第二选择,填报的唯一志愿是黑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

考入警校后,宋金福在警校学习刻苦,乐于助人。他的组织能力也得以进一步发挥,成为学生会的活跃分子。

毕业那年,警校老师给宋金福带来了好消息:“你学习成绩优异,深圳市公安局到警校招警,对方了解了你的情况,同意招录你。”

“我不能去深圳。”宋金福脱口而出。

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去深圳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老师诧异地看着他。

“其实我也想到深圳有更好的发展。”宋金福解释,“可是我家在农村,父母身体不好,我妹妹又多,我还是回家乡吧。”

老师带着既惋惜又赞许的神情点了点头。

1995年8月,从警校毕业的宋金福被分配到牡丹江市公安局长安派出所,当了一名片儿警。

当时要求每个片儿警包500户,而宋金福则分管了当时最大的人员较密集的绿苑小区,计1345户,人口3700多人。

宋金福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但他个性扎实。他一头扎进管区,一边熟悉辖区居民,一边处理邻里纠纷。很快,辖区居民都与他熟悉起来,大家亲切地叫他“小宋”。

谁家有了难处都愿意找他唠一唠。进百家门,知百家事,短短一年时间,他就对辖区居民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辖区有个住户叫吴老二,脑梗,言语不清。病人往往孤独,吴老二身边的小狗是他的伴,小狗被娇惯得见外人就吠,引得邻居不满。因狗的事,邻居指责吴老二,让他看好自己的狗。吴老二明知理亏,可他装聋作哑。

自从宋金福当了片儿警,常与一句话说半天的吴老二唠嗑,吴老二犹如遇到知己般兴奋得不得了。宋金福借机劝吴老二管好狗,吴老二心悦诚服,小狗从此不再乱吠。

那年夏天,全国人大有关领导到牡丹江市考察,并到绿苑小区进行调研,宋金福随行其后。当问及小区的人口管理时,宋金福自有一番见解地滔滔不绝。考察的同志望着满脸稚气的宋金福,半信半疑,随机抽查了几家户籍底册询问住户情况,他都对答如流。

当时,吴老二家的小狗跑了过来。考察人员当即询问狗是谁家的,宋金福立即说出吴老二的情况。考察人员到吴老二家核实后,与宋金福所说的情况完全一致。负责考察的领导竖起大拇指称赞其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同年,宋金福被评为全市最佳户籍民警。

宋金福的表现,受到了东安分局领导的青睐。1997年8月,他被调到东安分局刑侦大队。

宋金福在警校学的是刑侦专业。他想:干刑警,我应当干得更好些。

公平对待每一起案件

宋金福在刑侦大队,既破大案,也关注小案,总是心怀公平地对待每一起案件。近十年的光景,他从侦查员晋升为副大队长,带领责任区中队创建了全国一级责任区刑警中队。

一个星期天,宋金福值班,接到一个姓刘的女子报案。刘女士三十余岁,领着个三四岁的男孩,称在百货大楼门前给孩子买冰糕时,挎包里的钱包丢了,钱包里有二百元钱。刘女士一看就是很拮据的人。她脸上透着焦虑,并埋怨孩子不应该买冰糕,否则钱包就不会丢。

20世纪90年代末,扒窃案件频发,那时侦查手段滞后,也没有天眼工程什么的,案件发生后难以破案。即使案件破了,被窃的钱财也难以追回。

宋金福给刘女士做完笔录,说:“你回去吧,有消息我们会告诉你。”

刘女士迫切地问:“我丢的钱现在找不回来吗?”

宋金福回答:“不好找。”

听了宋金福的话,刘女士的表情很是失望。她只得说:“我兜里一分钱也没有了,警察麻烦你借我一元钱,我坐公交车回家。”

考虑到刘女士领着孩子,家还住郊区黄花镇,坐公交车也得走挺远的路,宋金福说,我开车送你回家。

路途中,宋金福得知,刘女士家住农村,她到牡丹江是和丈夫出来打工的。丈夫身体不好,干不了重体力活儿,收入刚刚能维持生活。生活虽然困顿,可刘女士眼中带着希冀地说,待孩子大了,我就能干点儿什么贴补家用了。

把刘女士送到家,宋金福拿出二百元钱塞到她的挎包里说:“钱丢了别上火儿,这钱给孩子买点儿什么。”

刘女士推脱不要,将钱扔回车里,说:“我从小家里就教育我,不属于我的东西坚决不能要。我还年轻,将来日子一定会好的。谢谢你!”

从刘女士的身上,宋金福看到了低收入者的窘境,更看到了其维护人格尊严的家庭教养。同时他也思考着一个问题,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受到了侵害来报案,领导常打电话关照说,你们搞这起案件一定要上心,力争让当事人满意。其实,像刘女士这样默默无闻的百姓受到了侵害,比起那些有头有脸的人来,内心的痛苦要深重得多。

于是,宋金福给自己定了个准则:要公平地对待每一起案件。这是一个执法者最基本的道义!

2007年9月,东安区一家歌厅发生一起伤害致死案。因由是两个包厢的客人为了争夺坐台小姐起了争执,动起手来,一男子被打死。见死了人,打人的一方作鸟兽散,没了踪影。

那时宋金福刚提职副大队长。在案情分析会上,他把摸上来的线索摆在桌面上,说:“打人一方是以钱某为首的六个人,现在还没有完全摸清这六个人的情况。我们得先把钱某抓到,才能查清整个案情。”

钱某是房地产开发商,交际广泛。宋金福话音刚落,分局某领导说:“我可以让钱某投案自首。”

没过两个小时,钱某真的来投案了。可他说是来投案,唠的却全是检举他人的话。他表述的意思只有一个,这起案件跟他没关系。

在宋金福看来,钱某跟案件难脱干系。他通过分局领导主动投案只是个策略,他有企业,无法像其他人似的躲藏。

几个小时过去后,某领导找到宋金福,说:“情况了解完了,是不是人该放了?”

宋金福清楚,若把为首的嫌疑人钱某放了,那么这起案件或许再也难以查清,无法还被害者一个公道。

“对不起,钱某虽没交代问题,但也不能放。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他的确参与了案件。”宋金福十分肯定地说。

某领导恼怒地说:“我等着,看你能否凑足证据起诉他。”

把钱某押进看守所之后,宋金福开始铆足劲儿搜捕其他嫌疑人。不久,因照顾有病的父亲没有逃逸的嫌疑人马某到案。

宋金福通过马某的供述,领人在天津、佳木斯等地将其他嫌疑人抓获。

六名嫌疑人悉数到案后,在主犯钱某零口供的情况下,法庭依据对其他证据的审查和认定,依法对其进行了有罪判决。

宋金福说,公平地对待每一起案件,有时很难;但我们做到了,才会心安。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