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中国刑警一(骨语探秘)

来源:群众出版社 作者:许丽晴

在全国刑事技术物证鉴定尤其是陈旧尸骨DNA鉴定领域,贾东涛被视为国内极少数能读懂“骨语”的人。他能让陈旧尸骨开口“说话”,准确无误地指认受害对象,使真凶无所遁形。

——作者题记

2011年4月,上海的春日依然寒风料峭,微弱的阳光透过围墙外高大的枝干星星点点地闪烁着。被誉为“司法鉴定最高殿堂”的司法科学技术研究所报告厅里,贾东涛这位来自南通的刑侦专家已和大家交流《陈旧尸骨的鉴定方法》长达四个多小时。现场反响热烈,掌声不时响起。研究所DNA实验室负责同志感慨地说:“我进所工作快三十年了,听一位基层的公安法医来所作学术报告,这还是第一次。”

1998年以来,贾东涛和他的团队检验各类案件三万余起,破获刑事案件七千余起,帮助全国公安机关检验疑难案件八百余起,在中国刑事科学技术领域擦亮了南通公安“命案必破”的金字招牌。

若干年后,贾东涛所在的南通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的仪器设备和检案水平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司法鉴定重点专业实验室”、“全国公安机关一级DNA实验室”。

一、海安陈尸案

那年的腊月,苏北的田野一片孤寒寂寥。海安县角斜镇来南村村头的姜大星家又吵起来了。“李家又来要人了!”熟悉的邻居都这么说。姜大星的妻子李萍四年前失踪了。姜大星当时说老婆是跟自己吵架之后赌气出走的。谁都知道李萍性格倔强,身强力壮。他这么一解释,大家也都信了。可是半年过去了,一年也过去了,老婆离家,姜大星却一点儿没有着急心焦的意思。更让人费解的是,姜大星为何从不外出找人?

那天的雾好大,外面什么也看不见。还有两天就要过元旦了,两个孩子一早就乖乖上了学。姜大星仍像往常一样赖在床上,顺手点上一支烟。突然,棉被上火星“滋滋”直闪,棉花冒出了焦煳味。姜大星吓了一跳,立马手忙脚乱地扑起火来。“死人啊!”闻到焦煳味的李萍火冒三丈地跳将起来,劈头就骂。“你才死人呢!”姜大星恼火地回骂。两人互相推扯着。毕竟是女人,李萍很快居于下风。打不过,从来要强的她干脆直奔厨房,抓起菜刀就砍了过来。简直是疯了!姜大星惊呆了。他先是闪身让开,接着扯起棉被将李萍扑倒在地,夺下菜刀,死死卡住李萍的脖子。李萍很快就没气儿了。等他反应过来,他一下子傻了。

如今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转眼间四年了,悲伤、焦虑之下的李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姜大星要人!

接到举报,派出所民警立即开始突审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姜大星。测谎仪前,精神早已濒临崩溃的姜大星很快就坦白了一切。可是案件诉讼过程中,却遇到了麻烦。法院指出,该案缺少证据链中关键的一环:证明尸骨是李萍的。

贾东涛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阴雨惨淡的下午,警方在姜大星家屋后猪圈旁的一棵泡桐树边挖出了那具已经发黑的尸骨。

当时贾东涛正在集中精力攻克一项基因型的课题。海安杀妻案的难度他知道。尸骨先是送到省厅,后又被送往北京进行线粒体测序鉴定,结果仍然失败而归。

为什么?骨骼中的DNA含量本来就少,又深埋地下四年,钙化非常严重,检验失败自然是预料之中的事。

案件移送检察院后,尸骨是谁很快成为争议热点。

法院刑庭的庭长明确表态:“99%可以肯定是死者,但还有1%,必须靠DNA鉴定。要不然就无罪放人!”

案件很快被退回补充侦查。此案的侦破一时陷入了僵局。

尸源查找,在命案侦破中极其重要。确认了尸源,就预示着侦破案件已成功了一半。2005年公安部公布的四起重大错案之一的“佘祥林”案件,就因无尸源的DNA鉴定,导致佘祥林冤枉入狱十一年。此后,死者通过DNA鉴定结果认定尸源,便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一着。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骨骼,是确证尸源的常见物证,但骨骼中DNA含量低,降解严重,其DNA鉴定一直是横亘在刑侦科研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多少年来,一直无法成功破译。

现在,这只烫手的山芋交到了贾东涛手中。

几经交涉,法院的态度十分坚决,寸步不让。

那些日子,贾东涛满脑子都是那堆枯黑、沉默的尸骨。他似乎看到了李萍那双凄苦、无助的眼睛。他决意全力破译其中的密码。

检验,失败。再检验,再失败。

他一次次调整方案,结果仍是一次次检验的失败。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冷静下来,贾东涛觉得不能全部按照书本上来做,不能按照老方法来做,要跳出固定思维,要找到一种新的方法。

看着面前的人骨,贾东涛陷入思考:这不是一根骨头,是整个骨架。骨头在哪里,DNA就在哪里。小单位基因少,附集到一起就多。06ml的滴管不够,就15ml,最后用到10ml……

与此同时,他上网查遍各类资料,检索到美国一起交通事故沉尸十八年的案例,终于查到一种改良提取骨骼DNA的方法和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提取方法两篇重要文献。他不禁惊喜万分,又一遍遍重新调整方案。

二十天后,尸骨十六个位点的基因型终于被成功扩增出来,确定尸骨与被害人李萍父母血样的基因型符合亲子关系。

原本断了的证据链条,因为贾东涛而实现了无缝对接。

海安陈尸案侦结后,贾东涛冷静地思考了很多很多。现在南通刑警明确提出“命案必破”的要求,全力打造队伍战斗力,可怎么样才能让刑事科研技术在破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陈旧尸骨的研究鉴定,在命案侦破中占有一定比例,也一直是困扰刑技人员多年的难题。这次海安陈尸案虽然破了,不等于下次陈尸案能破,必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此,他迷上了“骨语”。

破译陈旧尸骨的“骨语”,成为贾东涛科研攻关的一项重要课题。他搜集了足够多的检材反复检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海量数据,以固化“海安尸骸”成功检验方法的可重复性和检出率。

耗时四年,贾东涛终于完成了《陈旧尸骨DNA提取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他用改良硅珠法首创了陈旧尸骨DNA检测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将国内陈旧骨骼、牙齿检验成功率从70%提高到95%以上。

2007年1月,贾东涛在《中国法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在国内法医界引起轰动。有了这种鉴定方法,佘祥林案、赵作海案中被忽略的最关键、最困难的DNA检测就不再成为问题。

2009年,贾东涛获得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个人也成为了全国刑事技术物证鉴定尤其是陈旧尸骨鉴定领域的领军人物。

贾东涛“骨语神探”的美誉不胫而走。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