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刑警故事”专栏(七)
智 擒 盗 牛 贼
一九八三年,中秋时节。
全国第一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打一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人民战争史称“严打”。声势之浩大,措施之严厉,效果之好,可谓前所未有,空前绝后……
刚刚从警校毕业的小林,即投入到热火朝天的严打斗争中。
八月十三日到平安县公安局报到,正式参加公安工作,行囊尚未放稳,八月十四日,参加平安县第一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誓师大会。初生牛犊,热血沸腾,生正逢时,大显身手,英雄有用武之地。
大庙口地处平安县的西南角,与广西全州县的文桥、干卢、调元接壤,舜帝“南巡”途经大庙口,娥皇女英二妃不远万里寻夫至此,其意真真,其情切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后人为纪念舜帝“南巡”,在此修建一座大庙,大庙建在舜皇山入口处,因此,得名大庙口。
杨江河从全州县天湖顺势而下,流经大坳小坳,出舜皇工区,过陈家村一路狂奔而下,千万年河水冲刷的石头,千奇百怪,千姿百态,耸立河中的磐石,岿然不动,四角无棱,圆圆胖胖,堆积如山大小各异的鹅卵石,有如气球挤满河心,奔腾不息的河水穿石而过,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山鸣谷应,蔚为壮观。
只可惜,这无弦的万年流水古琴,再也弹不出万古琴声了,引水发电,筑坝漂流,炸毁河中巨石,打造人文景观,彻底破坏了杨江河的原始风貌,河水干涸,巨石暴晒,爆燃开裂,石靠水养,水靠石冲,浑然天成的美景一去不返,子孙后代再也不见到这壮观场景了。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吃子孙饭,赚后代钱,崽买爷田不心痛啊!
陈家村到舜皇山口一马平川,被杨江河坝拦腰截断,桀骜不驯的江水缓缓回流,形成一个天然湖泊,绿油油的湖水泛着蓝光,白鹭野鸭栖息湖中,自然成趣,湖中倒影,浑然天成,两岸陡峭的山上,树木参天,高耸的杉树,绿色的楠竹,遮天蔽日,倒映湖中,犹如一幅天然水墨画,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报告!”小林来到胡所长的办公室门前大声说道。
“你就是小林吧!欢迎!欢迎!”胡所长起身和小林握手。他高大单瘦的身躯,已经有点含胸,无情的岁月在他长长的脸上留下沧桑的印迹,高高的鼻梁呈黄褐色,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满含严肃,说起话来温文尔雅,略带沙哑的嗓子,声音带有磁性,看上去五十四五岁,却是一位有着三十五年警龄的老警察,老所长。
“所里目前共有六名干警,二名联防队员,管辖大庙、塘夫、白沙、紫云三乡一镇,户籍人口四点五万五千六百三十六人。重点人口六十六人,尤以塘夫乡的社会治安最复杂、最乱、最差……”胡所长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派出所没有住处,你先在大庙口供销社旅行社安顿下来。明天一早,随村民们到紫云塘旁边去挑山蛙。”……
第二天,天还没亮,联防队员小邓就来敲门。“赶快起床,吃碗米粉就出发。”
小林来到大庙口派出所,小邓已经准备好了一担箩筐。他挑起箩筐跟在队伍的后面,挑山蛙的人足足有二十人之多,队伍蜿蜒曲折地行走在山间小道。
山里风大潮湿,湿气重,小路两旁草上、叶上满是露水,挂满草尖叶尖,大小各异,含笑如珠,稍有促动,珠破露残,大珠小珠落玉盘,打湿你的裤腿,弄湿了你的鞋袜没商量。
一路上,欢声笑语,幽默风趣,谈笑风生,时不时地讲一些黄色段子……
小林还从未听说挑山蛙,世上只有捉蛙,哪有挑蛙,真是奇了怪了,带着疑问一路前行。
山蛙是两栖动物,生长在深山老林,以蚱蜢、螳螂和小虫为食,肚小腿长,个头不大,全身长约10Cm到15Cm,腿长占身长的三分之二,每只重约二到三两,两条细细的长腿,肌肉发达,皮肤呈褐黄色,长长的双腿一蹦一跳达一二米高,四五米远,肉质鲜嫩,味美可口,可作汤,可红烧,可腌制,是人间美味佳肴,上等的山珍。重阳节前后,成群结队的山蛙走出深山密林,来到已经收割的稻田里,交媾交配,繁殖后代,因此,山蛙又名重阳蛙。
来到塘旁边,已是中午时分,只见满田的山蛙咕咕咕直鸣,长的短的,大的小的,黄压压的一片。小林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奇特壮观的场景。村民们告诉他:这时的山蛙是不怕人的,既不怕人,也不逃跑,你尽管选大个的捡就是,小的不要捡,留待来年长大再说。你能挑多少,就捡多少?
小林脱下鞋子,圈起裤腿,来到山蛙中间,果不其然,山蛙尽情交配,享受传宗接代的乐趣,根本不把人放在眼里,他专挑大个的捡。一会儿功夫,就捡了四五十斤。箩筐里面的山蛙咕咕咕直鸣,互相拥挤,叫过不停,不知什么原因,那一蹦一跳二三米高的功夫不知道哪里去了?……
回到所里已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胡所长还等着尝鲜呢?往返五十五公里的山路,五十斤重的担子,压得他全身酸痛,双肩红扑扑的,双腿有如灌铅似的不听使唤,疲惫不堪,早早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咚咚咚咚,一阵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惊醒,他睁开眼睛一看,已经日上三竿。
“小林,胡所长叫你马上到所里去,有急事。”联防队员小邓说。
“好的,你先回所里,我即刻就到。”派出所距供销社旅社仅一河之隔,相距不到200米。小林来到所里,只见一个年约四十二三岁的中年男子,在派出所值班室来回踱步,焦躁不安,满脸的急躁无奈,口中喃喃自语:“这如何是好?这如何是好?这是我们全家的命啊!没有了耕牛,田怎么耕呀……”
昨晚他家的一头耕牛被盗了。
“你也看到了,他是大庙口镇早禾田村的,他家一头水字牛,昨晚被盗了,价值一千五百余元。你科班出身,所里没有其他人了,你和小邓去吧!一切看你的了。”
当时,盗窃案件的刑事立案标准是:
农村被盗现金二十五元,被盗物资价值二十五元;城市被盗现金五十元,被盗物资价值五十元即为刑事案件。被盗现金物资价值二百五十元即为重大刑事案件;被盗现金物资价值五百元即为特别重大刑事案件。可想而知,一头牛价值一千五百余元,是要判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盗现金物资价值一万元是要被判死刑的。可见,当时的环境和物资之匮乏。
小林迅速拿起黄色背包与小邓、失主奔赴现场。刚刚跨出派出所的大门,就被胡所长叫住:“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要注意安全啊!把我的配枪带上,以防万一。”
于是,胡所长解下配枪交给小林,他接过配枪一看,原来是一支五四式手枪,五发子弹,他把枪系在腰间,三人快速前行。
早禾田村背靠舜皇山,大黄公路从村后穿过,村前是大庙口大田洞,一望无际,是平安县三大产粮区之一,杨江河坝的右干渠犹如一条巨龙纵卧在村前,水流急湍,波光粼粼,碧波荡漾。
一路上,小林边走边向失主张良民了解耕牛被盗情况。
张家紧靠大黄公路,是一座南向北的六排五间的红砖瓦房,牛栏在房子的西边。早上,他准备牵牛犁田时,发现牛栏门开着,牛不见了,他认为是牛打栏了。于是,就到周边田间地头,山上山下找了过遍,结果什么都没有?他这才想起来,牛被盗了,于是,到派出所报案。
来到张家已是上午十点半钟,牛栏由四根杉木柱子撑起,冬茅杆子盖的茅屋,四周有一米五高的栅栏,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小林从警校毕业,第一次接触刑事案件,而且是特别重大盗窃刑事案件,有如天狗吃月,老虎吃刺猬,无从下手。从现场情况看,牛栏门有门闩,牛不会开门闩,如果牛打栏,牛栏门的门闩是不会开的,只有人,才能开门闩,由此可见,牛是肯定被盗了。
被盗的是一头刚满三岁的黑色字牛(母牛),腹中怀有一头小牛,十一月份即将生产……
小林冷静下来,想起老师的教导和书本上关于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一是现场勘查尽可能地寻找发现提取痕迹物证;二是控制销赃;三是设卡查缉;四是通缉通报……
他想这起案件破案的关键是控制销赃找到被盗耕牛。一是顺牛蹄足迹追踪,二是控制销赃。管他三七二十一,先追再说,毕竟人比牛走得快,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行动是最好的方法。
于是,他请小邓回所,向胡所长汇报情况和下步工作安排。他和张良民二人顺牛蹄足迹追踪,并请张良民背了一袋熟红薯,路上充饥。这时,他的肚子咕噜咕噜地直响,这才想起尚未吃早餐,顺手拿起一个黄心红薯大口大口吃。俗话说得好:鸡好吃,肉咽饭,饥时什么都好吃。
他将黄色军用布包斜挎在肩上,沿着牛栏出口的牛蹄足迹一路追踪,追到大黄乡村公路。突然迷失踪迹,不见了牛蹄足迹。于是,他让张良民沿大黄公路往东追,他往西追。
大黄公路是大庙口镇到广西全州黄沙河镇的通省公路,因为,涉及二省区,资金匮乏,所以,还是一条土茅路的乡村公路,路中坎坎洼洼,路旁杂草丛生,路上时不时地见到一二堆蛋糕似的牛粪。
小林沿大黄公路往西追踪一千五百米时,又发现了牛蹄痕迹,清晰可见。老张往东追踪二千米,没有发现牛蹄印,就往西跟了上来,二人共同觅迹寻踪。
原来,狡猾的盗贼为防觅迹寻踪,牵着牛一跨上大黄公路就掩盖了牛的蹄迹,以致找牛人失去方向,赢得逃跑的时间。追踪方向确定下来后,关键是要和时间赛跑。
时间已到下午三点半,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从西路岭工区到鸭塘村,五公里的路只用了不到一小时,沿途小跑。进入鸭塘村,公路两旁时不时地出现一些小卖部。于是,一边追踪,一边访问,看看昨天晚上,有没有发现牵一头黑色水字牛经过门前的,并进行悬赏,寻找线索,告诉沿途村民,凡发现昨天晚上牵牛的熟悉人,提供线索破案的奖励现金一百元。
追出鸭塘村,太阳已经西斜,落日余晖点亮大地,小林信心满满,不破此案,誓不罢休。心想失主一家老小七口人,耕种三十五亩沃田,全靠这头耕牛,犁田打耙,样样皆能。如果,失去了耕牛,明年春耕春种将无从下手,困难重重,如此一来,一家人的生计,将大打折扣,怎么不急?怎能不急?一定要抓住盗贼,牵回被盗耕牛,以解张良民的心头之痛,心腹之患,来一个开门红,破案大吉。
小林信心百倍,破案心切,初生牛犊不畏虎,一往无前,就是一个字:追,追,追,追。
从鸭塘村追至白旗村,路越来越窄,山越来越陡,白旗村与全州县干卢乡干山村接壤,两村之交就是两省之交,白旗村没有发现可供破案有任何价值的线索,而牛蹄痕迹依然若隐若现,追出白旗村进入干山村已是午夜时分,路上已有零星的牛贩子牵牛赶路,上前一看不是张家被盗的耕牛。
原来,牛贩子是到文桥牛圩去赶圩卖牛的。于是就与他一同前往文桥牛圩,守株待兔,张网以待。
文桥牛圩赶二四八,黄沙河牛圩赶三六九,所以,他们赶完文桥牛圩,再赶黄沙河牛圩。黄沙河牛圩远远大于文桥牛圩,是清朝江南的三大牛圩之一,市场覆盖了湘桂黔滇四省区二十五个县市,满地耕牛,买的卖的,贩牛的云集于此,不一而足。
由于,天黑已经看不清蹄印了,只能沿大黄公路摸黑走大路。穿过干卢已是月朗星稀,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天快亮了。于是就加快步伐尽快赶到文桥牛圩,守株待兔,张网以待。
追到文桥牛圩,天已大亮,圩场上已有四五十头牛挤在狭长的圩场,水字牛、水古牛、黄牛、老牛、小牛,宛如牛魔聚会。唵唵的牛叫声,牛贩子的叫卖声,看牛龄声,人声牛声混杂一遍,热闹非凡。小林和老张转了一圈,没有发现自己的牛。
一夜追踪未眠,已是饥肠辘辘,于是,两人来到圩场边的桂林卤粉店,一人买了一碗三两的米粉,另加两个鸡蛋。二两一碗一角五分钱,多加一两多加五分钱,鸡蛋五分钱一个。两碗三两米粉,另加两个鸡蛋共计五角钱,闻着卤香,看着卤粉,垂涎欲滴,五片卤肉十粒花生米盖在粉上,再加一点小米椒,那个叫爽,一会儿工夫,小林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桂林米粉发源地在广西兴安县,秦始皇灭六国,为一统天下,消灭南粤诸国,统一全国。打通湘江漓江,连通长江珠江水系,而兴修灵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军多为长江以北的北方人,面食为主食,食不惯南方的米饭,所以,胃口大减,干事有气无力。
江南气候湿润潮湿,湿气重,又有瘴气,北方将士水土不服,伤的伤,病的病,以致工程进展非常缓慢,于是秦始皇撤掉前任带兵将领,另派将领前来指挥开挖灵渠。新将领到阵后发现,将士们一边吃米饭,一边喝汤药,汤药预防疾病。聪明的将领发现,与其让将士们吃不喜欢吃的米饭,还不如将米磨成粉,做成北方的面条一样的米粉,这样迎合了北方将士们的胃口,再把熬好的汤药掺进米粉里,汤药米粉一齐吃下,既爽口,又防病,这就是最早的桂林卤粉。从此,将士们身强力壮,干劲倍增,不时修好了灵渠,打通了湘江漓江,连通了长江珠江水系,大兵顺利南下,一举统一南粤诸国。这就是桂林卤粉的渊源。
吃完米粉,两人来到牛圩市场,来回反复寻找未果。于是,小林叫老张去寻找,他来到牛圩交易所,向老牛人,老牛贩子和工作人员请教牛的生老病死、牛的生长发育、牛龄、牛蹄足迹和牛的成长知识,从中发现破案线索。
原来,牛一出生,从牛犊子到老牛,生命周期最多不过十二三年,牛犊子出生后长出一口八个乳牙,有下牙无上牙,长到两岁后开始乳牙换恒牙,两岁前只有乳牙,没有恒牙,三岁时长出两颗恒牙,四到五岁有四颗恒牙,六到七岁长出六颗恒牙,也叫齐口牙或者满口牙,以后再无恒牙长出。齐口牙的牛已经是老牛了,所以,辨别牛龄是靠牛的恒牙来分辨。三岁的牛是最好的牛,所以,古有三岁古牛,十八汉之说。
母牛两岁开始怀孕生产小牛,一年一孕,七岁以上的牛再无生育能力。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牛的身上蕴藏这么多的知识,真是吃得老,学不老,学无止境。
日已近午,骄阳似火,秋老虎不减往日威风,顶不住太阳的牛人、牛贩子、牛,还不到下午一点钟就纷纷离场散圩了,准备下一场更大的牛圩一一黄沙牛圩,讨个好价钱。
于是,小林和老张西出文桥,穿庙头,过湘江黄沙河古渡,跨湘桂铁路,越过322国道来到广西全州黄沙河镇。
黄沙河是古兵家必争之地,是云南、贵州、广西北进中原的门户,南来北往的要冲,商贾云集,人文历史底蕴深厚。黄沙河牛圩是清朝江南的三大牛市之一,覆盖了湘、黔、滇、桂四省二十五个县市,四面八方的牛人牛贩到此看牛,卖牛买牛贩牛,圩场位于湘江河湾的沙滩上,偌大的市场,足足上百亩,场面蔚为壮观,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遍,牛群一堆一堆,一圈一圈,人在其中宛如一个小黑点。
他俩来到黄沙河已是黄昏时分,口袋的红薯仅剩二根,于是在靠近牛圩市场边上找一伙铺(旅社)住下,两天一夜的奔波劳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天未亮,站在二楼往牛圩望去,圩场里已挤满了牛群,黑压压的一遍,足足有六七百头之多,小林心里一惊,他还从未见过如此浩大壮观的场景,这如何是好?
冷静下来,小林安排老张马上去寻找,只看黑色水字牛,其他牛一概不看,他则蹲守圩场交易所,守株待兔。因为,所有买卖成交的牛,都必须到交易所打价、开票、盖公章,不准私自交易,而且,交易所的几十号人守在出入口,不断地在圩场来回巡查,牛圩虽大,但秩序井然,混而不乱。
小林来到圩场交易所,找到刘所长,说明来意,并请他们协助支持,刘所长态度和蔼可亲,明确表示全力以赴支持警察破案抓贼找牛。
老张在圩场绕了一圈,天已经大亮,没有发现自家的黑牛,一脸沮丧的来到圩场交易所,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于是,两人又去找,找来找去依然杳无踪影,老张失去了信心,想打退堂鼓,打道回府,小林鼓励他,再等等吧,不急不急,好事多磨嘛。恰在此时,一个年约五十多岁,身高一米六五的老年男子牵着一头黑色水字牛朝圩场走来,老张定睛一看,眼放蓝光,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前方,好像自家的牛,精神为之一振。但是,他一时半晌又吃不准,模棱两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林附在老张的耳边,如是如是,老张心领神会。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来到圩场入口,张网以待。
当黑色水字牛经过老张跟前时,突然,“唵唵,嗷嗷。”地二声长叫,真是神了,古有老马识途,今有家牛认主。老张扯了一下小林的衣角,轻轻地说:“没错,没错,就是我家的牛。”
说着说着,准备上前牵牛,小林示意他别急,好戏还在后头,煮熟的鸭子绝对飞不了,你放心吧,一切看我的。
于是,小林走上前去说:“请问老板贵姓?”
“姓刘。”
“哦,姓牛啊!牛老板好。”
“不姓牛,文刀刘。”凶神恶煞地。
“不好意思啊!刘老板,你这牛是卖的还是买的啊?”
“卖的,卖的,你这人哪有这么多话。”刘老板有点不耐烦,牵着牛边走边抱怨。
小林跟在他身后仔细观察牛的特征,并让老张仔细观看,认真辨认。
“别烦吗?刘老板。生意是谈出来的,和气生财,发这么大的火干吗?”
“我发火了吗?”
“你说呢?”刘老板尴尬一笑。
“你这头牛几岁了?”
“大概五六岁吧。”
“产仔了吗?”
“不晓得哦!”
“你开个价吧。”
“三千元如何?”
“上天了,这牛能值三千元,一千五元卖不卖啊?”
“实话告诉你,低于一千八百元,少一分钱,钱是你的,牛是我的。”
“不过牛是我姑姑委托我买的,牛是头好牛,她家住大庙口,不知水土服不服?”
“我是干卢的,和大庙白旗村搭水连山,有什么水土不服?”
“你熟悉白旗村和大庙口?”
“那还用问,不瞒你说我在大庙囗还有一个妈子呢?”一脸的淫笑。
“这把年纪了,还找妈子?”
“小伙子,我是人一个卵一条人走卵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一人穿暖全家不冷,找个妈子怎么了?”
“那是那是。一千八就一千八,你这头牛我要定了。咱们去圩场交易所打价,开票吧。”
“好嘞。”他哼着小曲,迈着方步,贼眉鼠眼,满脸的麻子,活脱脱的娄阿鼠一个。
来到圩场交易所,小林示意刘所长配合,他心领神会。
老张走上前去扶住耕牛,突然,放声大哭,“牛啊牛,总算找到你了。”
刘老板被这突如其来的哭声吓住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毕竟是做贼心虚?“这…这,这是唱的哪一曲啊,我的牛,怎么变成你的牛了?”
“不要胡说八道,你认错牛了。”两人相互争执,差点大打出手……
“你说牛是你的,刘老板说是他的,刘老板的牛五六岁。请问,你家的牛几岁啊?”小林故意问老张。
“我家牛刚满三岁,牙口已经长出二颗恒牙,不信请交易所的工作人员撬开牛嘴看看,不是我的我不要。”
“请问刘所长,五六岁的牛长几颗牙?”小林故意问刘所长。
“五六岁的牛是齐口牙,六颗恒牙。”
“刘老板你家的牛是五六岁?是吧!”
“是的,没错。”他肯定地说。
“这样吧,你俩争执不清,还是请刘所长撬开牛的牙口定输赢好吗?”
“好的!”老张和刘老板异口同声地答道。
刘所长撬开牛嘴,果然是二颗恒牙,而刘老板声称他的牛五六岁,应该是齐口牙,六颗恒牙。
“不对啊,刘老板这牛有猫腻啊!不是你的吧?”
“什么猫腻不猫腻?不是我的,是你的,我不管他几颗牙,我不懂,反正牛是我的。”……
戏已进入高潮,小林走上前去一个抱摔把刘老板放倒在地,双手锁喉,大声说:“我是平安县公安局的,放老实点。”
刘老板被压在地下喘不过气来,嚎嚎乱叫。
“牛还是你的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是前天晚上在大庙口偷来的吧!”
“是偷来的,是偷来的!我是贼遇到强盗了。”
“谁是贼?谁是强盗?”
“我,我,是我。”
小林喊老张解下牵牛绳子,将他五花大绑,绑得个严严实实。
……
老张牵着牛走前面,小林押着刘麻子走在后面,沿大黄公路原路返回。
一路上,刘麻子变着花样想方设法逃跑,一会儿拉尿了,一会儿拉屎了,企图打拉屎主意,变着花样寻机逃跑。小林死死地盯着他,就是拉屎也站在他身边,捆绑的绳子始终不离手,拉屎是最容易出事逃跑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话他牢牢地记在心中,不然,煮熟的鸭子真的会飞,那才叫功亏一篑,失望透顶……
掌灯时分,小林押着刘麻子回到大庙口派出所。
“报告胡所长,您的指示落实到位,人抓回来了,牛也物归原主了。请您指示。”
胡所长快步走上前去握小林的双手:“你这个拼命三郎,三天二夜,你杳无音信,我寝食难安啊!回来了好!回来了好!真不愧为科班出身。你为人民警察争了光添了彩,辛苦了。”
刘麻子全州县干卢乡人氏,五十二岁,光棍一个,打小好逸恶劳,嗜赌成性,偷鸡摸狗,样样精通,经常出没于大黄公路沿线村庄,昼伏夜出,从事盗窃活动。还在大庙口街上有一情妇,两人勾搭成奸,苟且偷生。老张家耕牛被盗的当晚,他在大庙口街上参赌,身上仅有的五十五元钱输得精光,饥肠辘辘的他来到陈寡妇家敲门,以图解决温饱问题。岂料陈寡妇贪财绝情,听说他赌博输了,身无分文,想来打秋风,始终不开门。
“老陈开门呀!”他站在陈寡妇门前轻轻地说。
“老刘,这么晚啊!”
“莫讲了,输得精光,饿得要死。”
“哦,是来打秋风的。”
“开门啊!陈婆。”
“开什么开?不开!”
“看在我俩多年的情分上,求求你了。”
“什么情分?身无分文想来占老娘的便宜。啍,气声(气味)都没得你闻,赶快走!刘麻子。”
“陈婆,你不要这么绝情吗?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你穿起裤子不认人?”
“刘麻子,谁跟你是夫妻?老娘不吃那一套,滚,快滚。”
“滚就滚,谁怕谁?”
“信不信陈寡婆,三天后,我要你脱得卵打灵光,赤条条地侍候我。”
“周瑜黄盖愿打愿挨,有钱再来。老娘我就是不开门。赶快滚回你老家去,别吵着老娘睡觉。”
“唉,金窝银窝不如我家狗窝啊!”他喃喃自语,悻悻地离开了陈寡妇家。
无奈之下,打道回府,昼伏夜出是他的拿手好戏。途经早禾田村时,见张家灯亮着,想去讨点东西吃,结果发现牛栏里的大牛,于是就蹑手蹑脚地拉开牛栏门闩,打开牛栏门,牵出耕牛,来到大黄公路上,向干卢方向狂奔,还不忘掩盖牛蹄足迹。穿过西岭工区,离开鸭塘村,进入白石村,他认为危险已经消除。于是在地里偷了两根生红薯充饥,然后,骑在牛背上,优哉游哉地往家走。
天亮时分回到家里,把牛吊在山上,倒头就睡,第二天凌晨,牵着牛到黄沙河赶牛圩,准备卖掉盗来的耕牛,拿着赃款到陈寡妇家显摆,让她脱得卵打灵光地服侍他。他哪曾想到: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作者简介:沈林松,笔名:木木。职业警察,毕生从警。警校毕业后,从事刑事侦查四十二年,是老刑警。他把他从警生涯中所指挥、参与、直接侦破的重特大疑难刑事案件和意外事件以及安全防范知识,以老刑警说故事的方式与大家分享。简洁明了,雅俗共赏,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编辑:刘娜
热门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