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张策:期盼公安散文的突破

来源: 人民公安报 作者: 张策



  这里所说的公安散文,是指由公安作家创作的散文。公安散文近年来创作非常活跃,这与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当然,存在的问题也相同。有专家认为:“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写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同质化写作越来越严重,老老实实、中规中矩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少作者在重复(模仿)别人的同时也在重复自己,很多作者在迎合读者而不是引领读者。”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公安散文的创作之中。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公安散文创作始终吸引着我的目光,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虽有模模糊糊的感觉,但症结何在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直到最近拜读了两位著名评论家的文章,才逐渐对散文创作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有意思的是,这两位评论家针对中国散文目前的状况提出的看法是相反的。李敬泽先生认为:“小说和诗,充分地完成了现代转型,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的转型还没有完成。”而徐可先生则认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但不管两位的观点有什么样的差异,他们对目前散文创作的状况同样是不满意的。李敬泽先生尖锐指出:“我们还不习惯在散文中表达我们的复杂经验,袒露真实的自我。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而去,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是,是假的。”而徐可先生则忧心忡忡地表示,现在“我们很难读到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惊又一喜的‘冒犯之作’。”

  确实,散文创作似乎进入了一个“滑梯”,作者们欢笑着俯冲而下,一路顺畅地滑到底,然后是周而复始地攀缘、再滑行,却不自知每一次的终点都是在原地踏步。这种问题的出现,原因是什么?徐可先生认为,主要是自媒体写作带来的新的发表与阅读形式,“瓦解作家的斗志,使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李敬泽先生则认为,是“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束缚着散文作者的思想。如果归纳、总结一下两位的观点,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散文创作,既没能很好地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完成吐故纳新的任务,又在科技带给文学的强大冲击面前迷失了方向。

  当然,并不是否认近年来散文创作的成绩,特别是公安散文创作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散文的繁荣其实是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的一个缩影。201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公安文联组织公安散文作者沿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采访基层公安民警,就采写了一批优秀的公安散文作品。这批优秀作品的价值,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引人注目。但是,如果仅仅沉浸于少数优秀作品带来的阅读喜悦之中,不正视散文创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的散文创作进步的脚步将会迟缓,甚至停滞下来。

  具体到公安散文的创作,有一个始终争议的问题,那就是散文要不要表现公安火热的斗争生活?应该如何表现?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与散文整体状况中存在的问题相关联的,甚至可以说是整体存在的问题在公安文学这个特殊行业文学中的独特表现。这种独特其实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因为公安生活已经提供给作者那么丰富的素材和那么充沛的情感,因循守旧也好,不适应自媒体时代也好,都不应是借口,不应是作者惯性思维的理由。

  公安散文理应有所作为。我们在为公安散文近年来的繁荣而喝彩的同时,也期盼公安散文迎来更大的突破和创新。目前最关键的是,我们要真正认清公安散文创作的状况和它的地位、作用,找准我们突破的方向。更准确地说,我们并不是强求一个作者要写什么,而是在更深的文学意义上,希望公安散文有更大的作为,希望公安散文百花齐放的时代更早来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