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王二林:心账不能欠

来源: 啄木鸟杂志社 作者:王二林

  2020年7月27日上午10点半,正在下乡扶贫的我,突然接到《啄木鸟》编辑老师的微信,编辑部要我就自己的“共和国刑警”栏目《无言的战友》写一篇创作谈。顿时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认识李同斌早了,就如作品里写的是上世纪92年。那时候他有点儿青涩,我也是懵懵懂懂不太谙世事。李同斌有一个好爷爷,通情达理,并且十分喜欢这个虎头虎脑的孙子。李同斌后来能干成事,成就心中的梦想,一半都是他爷爷的功劳。同斌为人低调,做事认真执着,这些作品中都有体现,就不再一一赘述。那时候我就想好好为他写篇东西。当时确也真为他写过不少宣传稿,但总觉得好像缺少什么。所以就一直欠着心账。

  很多年后,我自己养过一只狗,该叫它亲人什么的。对,在这里干脆就叫它“亲人”吧!尽管不知道前辈子和它是什么关系:兄弟还是父子,抑或是别的什么,但一定是很近很亲的那种关系。“亲人”没有名字,什么名字也没有,但它对我的一个眼神,一声咳嗽,一句哼哼,包括我身上的气味,自始至终都能心领神会。我过去有一辆“80”摩托车,只要周末从县城回来,距家还有一里地的时候,“亲人”就能感知出来,如果这时候它被妻子拴着,就会使劲儿地挣扯着铁链子,欲出门迎接。如果此时正好在院子里放着,就会猛然间竖起耳朵,继而两只前爪疯狂地挠着门,拼命扒开一条缝挤出来,撒开四蹄狂奔到巷口来,围着我蹦呀跳呀亲呀,我只怕摩托车轮碾着它,一边喝喊着,一边亲昵地骂着:“去,去……”

  越是这样,“亲人”越粘我,没有半个小时是完全消停不下来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家在村子的老北边,孩子去学校时天还黑着,农村里没有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一说。每天清晨女儿一个人出门时,“亲人”都会屁颠颠地摇晃着尾巴护其左右,一直跟到学校门口才扭头返回来,风雨无阻。还有一次我和妻子因琐事吵嘴,“亲人”立刻表现得很不安,“汪、汪……”地朝我吠叫起来,我冷静下来不再言语的时候,它就立刻跑过来在我的腿上温柔地蹭着,用舌头在我脸上舔着,似乎在安慰我。那时候就在心里忍不住奇怪地想,这家伙是不是我某个故去的亲人。

  再往后因为孩子要上初中,举家要迁往县城,城里的单元楼无论如何是不能养这么大的“亲人”了,毕竟它不是宠物犬。为此提前半年就开始发愁,最终在搬迁的时候不得不把它送给同村离我家不远的小妹。那天离别的时候,一点也不亚于亲人之间的分别。坐车走的时候,“亲人”一直跟在车后,我们不得不几次停下车赶它回去,可它就是和我兜圈子不肯离去。最后小妹只好用铁链子把它拴住,真是一步一回头呀!

  进城里后我不放心还回老家看过“亲人”几次。每次小妹都告我说:“哥哥,你家的狗真是贼精,每次在我家吃过就会跑出去卧在你家门口,不管我怎么唤,都不跟我回来……”

  妹妹是笑着说的,我的眼泪却不由地湿了眼眶。我能想象到“亲人”见不到我的时候是多么孤独、无奈而哀愁,它多想听到那“突突突”的“80”摩托车的声音,多想看到主人一家突然回来的身影……但每次都是失望再失望。但还是一直不离不弃忠诚地守卫着人去楼空的宅院,一天一天地守着。

  有三个月吧,因为工作忙,我差不多把“亲人”忘记了,也许是心里想着有小妹一家养着它吧!可是,等我出差回来的第二天,突然接到小妹从老家打来的电话:“二哥,狗死了……是饿死了!”

  “什么?”我的心“咯噔”一下坠入谷底。顾不得跟妻子打招呼,跨上摩托车就往老家奔。我不相信小妹说的话。摩托车快到村口的时候,我还异想天开地想,“亲人”一定还会跑到村口迎接接我,会对我撒欢,向我诉说思念的痛苦,而我也会立刻放下摩托车,带它去田野里撒欢奔跑……然而,没有,我没有看到“亲人”黑箭般飞奔而来的影子,我的心整个被掏空了,难过后悔心疼几种滋味紧紧地缠绕着。摩托车骑进巷子,老远就看到“亲人”伸展四肢,斜躺在我家门坡上,它是死也不肯离开自己的阵地,已经消瘦地只剩一把骨头了,嘴里流着哈喇子……全身已经发硬了。

  妹妹流着泪告诉我,“亲人”大半个月都不好好进食了,每天跑到村头、巷口呆呆地卧半天,然后又回到家门口,嘴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她和妹夫、外甥怎么叫都叫不回去,就是把肉骨头放在嘴边,“亲人”也连闻都不闻一下。后来就越来越瘦……妹妹还在说着话,我一个大男人,突然就忍不住“呜呜”哭出声来了。哭了一阵后,我突然想起已故母亲很早时候说过的话。我打开自家屋门,从屋里找出一顶破草帽,一根木棍,一把铁锨,用摩托车把“亲人”载到一条荒沟里埋了,然后将草帽和木棍扔在“亲人”的坟头。因为母亲说过,只有这样,那些死去狗狗下辈子才会投胎变人。

  这件事对我打击太大,好多次都想为“亲人”写一篇文章,但每次都因痛彻心扉放弃了,但我坚信我一定会为“亲人”写出来的。直到后来遇到采访写作李同斌这个任务。因为很早就和李同斌认识,多次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当然,早些年他的成绩没有这么辉煌。如今的他已经不是92年年初识时的李同斌了,他和他无言的战友驰骋三晋大地,侦破了大量的大案难案,屡建奇功,2018年荣获全国百佳刑警殊荣,在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联合举办的表彰大会上捧回来一个闪闪发光的奖杯,成了全县家喻户晓的名人,而我也离开老家20多年了。

  缘分这东西就是这么奇怪,不管你跑多远,不管相隔多少年,该是你的拐着弯也会回头来找你。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李同斌就是老天爷专门推到我跟前来的,这辈子我和他相遇就是为了成就这篇作品,逃也逃不掉。记得当初在接受这份委托的时候,因为不是自己所在单位的任务,加之自己身在基层,外出采访和创作根本没有时间保障,全要靠牺牲个人节假日来完成。而这个“大活”非同小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宣传局,全国公安文联、群众出版社几家联合组织的一次重大的特殊的创作活动,采写的对象是从全国公安系统16万刑警队伍里精中选优出的“百佳刑警”。作家方阵也是高手云集,自己懵懵懂懂闯进去弄不好会掉链子。所以颇多顾虑,几度推辞,后终究还是被李同斌和他那些无言的战友所震撼,那些警犬也让我想起了早已逝去的“亲人”。我接受了这个沉甸甸的写作任务。尽管后来在采访写作中遇到很多困难不便,但我还是告诉自己一定要把任务完成好,给自己一个交代,给李同斌和那些个无言的战友,包括“亲人”一个交代。

  从进入公安的第一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刑警,不乏生活素材和情感体验。后来在动起笔的时候,贮存在心底的记忆和情感闸门源源不断地喷泻出来,让我一次次激动昂扬,泪眼婆娑……

  作者简介:王二林,男,汉族,山西省稷山县人。万荣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供职。,著有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500余万字。作品先后被《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公安报》、《警务保障》、《蓝盾》、《正气》、《山西日报》、《三晋都市报》、《山西法制报》、《山西青年报》、《山西妇女报》等刊登。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