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从《三叉戟》看公安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来源:《中国作家》 作者:晓重

  由公安作家吕铮原著改编,他自己并担任编剧之一的同名长篇电视连续剧《三叉戟》在屏幕和网络上播出,网台联动好评如潮。守在电视机前追剧的,熬夜守候网络更新的人们,都把这个夏天火一样的热情倾注在这部公安经侦题材的剧集上,期间很多评论也从多个角度对该剧进行了赞誉,为公安题材更好的影视化提升了一个台阶。

  纵观《三叉戟》整部剧,除去带有浓郁的警察生活气息外,编剧和导演始终在以令观众信服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在设计人物和案件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言语间带有特质的流畅和俏皮,案件悄然跟随,不追求感官刺激。人物伴随着对案件的追寻逐渐完善自己的使命,案件在人物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柳暗花明,人物没有被案件裹挟变得苍白无力,而是在侦破案件的层层递进中站立了起来。三位老警察给观众展现的不是常规的气宇轩昂,也不是抛开人间烟火的崇高神圣,而是深深浸透在骨子里的执着和正义,真诚和互助,慷慨和直率,还有潜意识里的英雄主义与舍我其谁的霸气。这些品质正是观众期待看到的,也正是公安民警这个群体特有的文化体现。

  近十年来,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呈现出繁花似锦的态势。影视作品的视角也从对侦破过程的叙述,警匪智力的博弈,如幻如雾的情节,转变为更多的关注人物命运的展现。警察也是人,也生活在世俗的社会中,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好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伴随着开怀大笑,他们也有失败的痛苦转身无语凝噎,他们有获得认同时的微笑,他们也有不被理解时的一声叹息,他们有英雄的梦,也有凡人的苦。他们有面对罪恶时的挺身而出不避刀锋,也有愧对家人时的尴尬无奈束手无策。他们坚信有正义的存在,有情义的支撑,有法律的盾牌,他们崇尚正义必须有人伸张的信念。但他们也最痛恨和恐惧的是,谩骂与指责,出卖与背叛。《三叉戟》很好的以这个作为支点,平铺直叙的向观众叙述着三个老警察的过往,他们年轻过也冲动过,有过合作也有过分歧。他们有过荣耀也过有悲凉。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下降,各自职位的变换,他们有过为自己以后日子打算的小九九,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家庭,当然也有对同伴的误会和意见。这样的人物群体才是真实的,由此引发他们各自的表现才会吸引观众的视线,才会感觉他们可亲可爱灵动可感。虽然他们都是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大拿”他们也有资历和能力不去理会领导的敲打,但是只要工作需要,只要给他们认为的尊重,他们一定能老夫聊发少年狂,一门心思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操守,除恶务尽不遗余力,在搞好“传帮带”的同时和大家一起,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如果再发挥好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就是《三叉戟》结尾时的一幕,三位老警察抛开个人恩怨,私心杂念,以大局为重勇于担当和牺牲,勾勒出一幅西北望射天狼的图画。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安民警的文化价值。

  三位老警察在剧中岗位不同,有在一线派出所,有在后勤警保处,有在预审干业务。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对职业荣誉的追求,对职业的光荣与梦想,对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的意识的一致的,这就为他们在以后的剧情发展中铺陈下了很好的伏笔。《三叉戟》整部剧中贯穿着警队的分工与合作,新老交替的磨合和理解,有意见不统一时的争执和吵架,也有传统办案模式和新时期高科技办案的交汇与融合。传统有传统的强项,高科技有高科技的优势,各自发挥所长积极配合相得益彰,这也正好代表了警察的两个新老群体的交替。剧中的三位老警察有经验有睿智,新警察有文化有冲劲,老警察有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方式方法,新警察有科技的支撑和快速的行动力。他们可以是互相依赖互为犄角的完美结合,也可以是暗地较劲互不服气的两股道上的车。剧中的剧情发展,通过新老两代人物的分解结合,很好的展现出了警队的文化气息。那就是意见不同瞪眼吵架拍桌子,但是只要有任务还能在一起奔赴现场,还能是把我后背托付给你的兄弟。

  《三叉戟》最后收官的精彩一幕,不是三位老警察勇斗悍匪血溅当场,最终抓获要潜逃的犯罪团伙的首犯。因为按照剧情的发展此役是顺理成章的,也是观众预想中所期望的结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三位老警察和年轻警察的那场戏,三个人为了阻止年轻警察跟着他们执行任务,分别以口传心授的方式面授机宜,同时伴随着要饮尽这杯酒的仪式感。年轻警察认为理所当然的要和师父们冲锋陷阵,高兴的违反纪律喝下了一杯又一杯的壮行酒。就在他的抬不起头来的时候,三位老警察道出了初衷,不希望他跟着自己犯错误,不希望他跟着自己面对危险。而是让他留下来继续当个好警察,继续他们对职业的忠诚,对光荣与梦想的追寻。没有一句高大上的口号,也没有一句宣讲似的台词,有的只是临行前帮他披上衣服,默默地拍拍他的肩膀和头发。到此时为止,展现职业优良特质最珍贵的一条,也是公安民警文化中“传帮带”的体现被深刻的体现出来,形成了整部戏画龙点睛的一场。

  夏至过后子夜收官,凉风习习余热未消。《三叉戟》带来的不光是一部制作优良的剧集,它还是一部有着浓郁公安文化气息的无印良品。
 

  作者简介:晓重,小重,原名李晓重,天津人。供职于北京铁路公安局天津公安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十一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理事、作协全委、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公安文联首届全职签约作家。中国铁路文联会员理事、作协全委。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项目签约作家。业余从事写作达200多万字。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