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女卡夫卡”伊泽尔·艾兴格:从终点开始,通往终点的写作

来源:文学报 作者:

  “不要相信到达,离别才是真实的。”这是奥地利女作家伊尔泽·艾兴格留给世界的忠告。

  提起战后德语文学,伊尔泽·艾兴格是其中的代表作家,她与巴赫曼、迈吕克、耶利内克被并称为奥地利现当代文学最重要的四位女作家,同时她也是战后最重要的德语文学团体“四七社”的一员。“四七社”以里希特和安德施为召集人,成员中有海因里希·伯尔、君特·格拉斯、马丁·瓦尔泽、马克斯·弗里施、保罗·策兰和英格伯格·巴赫曼,也有艾兴格尔后来的丈夫,诗人和汉学家君特·艾希。

  1

  2

  3

  4

  5

  6

  “四七社”重要成员:海因里希·伯尔(1)、君特·格拉斯(2)、马丁·瓦尔泽(3)、马克斯·弗里施(4)、保罗·策兰(5)、英格伯格·巴赫曼(6)

  1921年,伊尔泽·艾兴格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裔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医生,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赫尔嘉。随着纳粹势力扩张,伊尔泽的父亲为了自保,决定和犹太裔妻子离婚。婚姻破裂后,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从林茨返回维也纳生活,在此期间,伊尔泽主要住在犹太裔外祖母家或教会学校里。

  1933年,伊尔泽的犹太血统被纳粹种族法案划归为“一级混血儿”。1938年,奥地利和德国合并,全家人面临着被跟踪和被迫害的危险。为了掩护和照顾母亲,伊尔泽把妹妹送去了伦敦,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和母亲、外祖母留在维也纳。

  战争期间,伊尔泽的生活完全与公众隔绝,维也纳的大学拒绝接受带有犹太血统的学生进入大学,她的家庭更是时时受到盖世太保的监视与迫害。1942年,伊尔泽亲眼目睹外祖母和姨妈被送往明斯克附近的灭绝营,从此再无音讯。

  伊尔泽·艾兴格和她的胞妹赫尔嘉

  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对伊尔泽后来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她在战后发表的作品多以社会批评为题材,批评战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历史健忘症以及社会上的虚假和谐。

  1945年,战争刚结束,她发表小说《第四道门》,刊登在1945年9月1日的《维也纳信使报》上,题名所指的门是位于维也纳中央墓园尽头的通往犹太人墓地的一道门。这是奥地利首部以集中营为题材的小说。

  伊泽尔近期被引进国内的长篇小说《更大的希望》创作于1948年,其中很多情节都源自这段人生经历。这是她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她在战争期间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她吁请和平社会中的人们有勇气“怀疑自己”——“怀疑我们目的的纯净,怀疑我们思想的深度,怀疑我们行为的善意!”

  1951年伊尔泽加入“四七社”,并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德国作家君特·艾希。1952年,她发表短篇小说《镜中故事》,以逆时序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女人在坟墓中出生,然后一步步倒退回娘胎,最终归于无的故事。她扭转小说中的时间,一个寻常的堕胎故事由此变成了一个探究语言尽头和时间终极意义的寓言。这部轰动德语文坛的小说为她赢得无数荣誉,包括四七社文学奖与奥地利国家进步奖。

  翌年,伊尔泽把写作于1948年至1952年的《镜中故事》《被缚之人》《被拆开的军令》等12部短篇小说结集,由著名的费舍尔出版社出版,书名“被缚之人”寓指人的生存状态,即处于恐惧、压力、梦想、虚妄和幻想束缚下的人生,该短篇集获得巨大成功,为她赢得了“女卡夫卡”的赞誉。同年,她的重要讲稿《绞刑架下的演说》发表,她认为,战后文学这个特定时期的写作是死后重生的写作,是“从终点开始,又面向终点的写作”。

  伊尔泽与丈夫君特·艾希

  从某种意义上说,《被缚之人》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更大的希望》被遮蔽了,当时的许多读者惯于接受“废墟文学”的写作手法,对于伊尔泽在《更大的希望》中运用的诗性、梦境、超现实等全新视角无法接受,以至于这部作品在很长时间里遭到冷落。

  《更大的希望》用碎片化的手法讲述了小女孩埃伦在法西斯统治时期的一系列创伤体验,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犹太裔儿童的生活图景。埃伦的母亲孤身流亡美国,父亲成了纳粹党卫队成员,祖母因绝望服毒自杀,埃伦在自己的家乡里成了被侮辱、被迫害的陌生人。和其他拥有“错误的父母”的孩子一道,她踏上了寻找圣地、寻找慰藉、寻找“更大的希望”的旅程,最终却逃脱不了恐惧与死亡的厄运。

  《更大的希望》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带有历史线索的词语,随着伊尔泽的叙述,读者直接进入了一系列梦和符号的漩涡之中,各种感官印象和回忆碎片交错配列地组织在一起,伊尔泽颠覆了日常用语的逻辑原则,语言被切割重组、神秘化、模糊化,并且和种种隐喻相结合,平常的用语和词汇被转化成一串串陌生符号,各种似是而非的场景、虚妄的幻觉和失控的情节相结合,彻底模糊了虚实界线。在伊尔泽的故事里,真实不再重要,文本意义和读者的主动诠释则占据了重要地位。

  《更大的希望》书影

  出版四十年后,读者与评论界才真正意识到《更大的希望》的划时代意义。饱受战争创伤但仍笃定坚忍,追求希望的埃伦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1988年,《更大的希望》被授予由青年学生票选产生的魏尔海姆文学奖。

  1953年,伊尔泽和君特·艾希结婚,广播剧处女作《纽扣》发表。1956年她加入柏林文学艺术学院。1970年代开始,她的写作重点从生存批判、社会批判转入语言批判,散文《破败的语言》《我的语言和我》记录了这一转向。1972年艾希去世,九年后母亲去世,以语言为工具的伊尔泽陷入写作的悖论,作品越来越少,且惜字如金,多为短篇小说、广播剧和诗歌。1991年费舍尔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八卷本的《伊尔莎 艾兴格文集》,囊括了她最重要的作品长篇小说《更大的希望》、中短篇小说集《被缚之人》《艾丽泽,艾丽泽》、广播剧《奥克兰》等。

  1990年代,伊尔泽在维也纳过着隐士生活,延续旧时的习惯和爱好:光顾米夏埃尔广场上的德默咖啡馆,以及去电影院看电影。1996年,《时代周刊》为了庆祝她75周岁生日,为她做了一次访谈,她说她最喜欢的状态是“消失”,消失在人群中,消失在电影院的黑暗里。她认为,没有经历过灾难的时代要比战争岁月更加糟糕,因为战争时代怀揣希望,而现在的时代是一个虚弱的时代,虚弱得失去了清晰的意义和秩序。现在的作家只能做个观看者,观察和记录细节,而不是虚构情节和意义。

  伊尔莎·艾兴格晚年在维也纳的咖啡馆接受采访

  2016年11月11日,庆祝完95岁生日不久后,伊泽尔·艾兴格在维也纳去世。

  尽管晚年的作品越来越少,篇幅也越来越短,伊尔泽却赢得了几乎所有的奥地利文学大奖,还有数不胜数的德国文学奖,2004年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她获得的荣誉包括奈丽·萨克斯文学奖、维也纳城市文学奖、罗丝维塔文学奖、特拉克尔诗歌奖、卡夫卡文学奖、M.L.卡什尼茨文学奖、艾希诗歌奖、欧共体欧洲最佳文学作品奖、魏尔海姆文学奖、巴伐利亚艺术学院文学奖、傅立特诗歌奖、还有最重要的奥地利国家文学奖。

 

  《更大的希望》

  伊尔泽·艾兴格

  庄亦男/译

  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版

 

  更大的希望

  作品选读

  1

  绕过好望角,海水的颜色就变深了。一条条海上航线垂死挣扎般地闪现之后,就湮没在了黑暗里。飞机航线也纷纷沉入海中,仿佛源于一次失误的测绘。成群的小岛战战兢兢地挤作一团。昏暗的海水漫过所有的经线、所有的纬线,它对世界上所有确定的知识露出了嘲讽的表情,然后像重磅丝绸一样在靠近浅色陆地的地方鼓起一层层褶皱,使得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成了渐浓的暮色中最后一丝清醒的亮光。它还让海岸线下的基座失去了踪影,断裂和撕扯就不再显得那么刺眼。

  黑暗落下来了,缓缓向北方漫延。像一支长长的驼队,在沙漠中绵延着向上行进,不可阻挡。埃伦把快要挡住视线的水手帽往上抬了抬,扬起眉毛,皱起额头。突然,她把有些发烫的小手摁在了地中海上。不过这毫不管用。黑暗已经潜进了欧洲的各个港口。

  白色的窗框投下浓重的黑影。庭院里的喷泉潺潺作响。不知何处传来渐渐消散的笑声。一只苍蝇从多佛尔爬向加来。

  埃伦感觉冷。她把地图从墙上撕了下来,铺在地板上,然后用旧车票折了一只白色的小纸船,船身上还立着宽宽的风帆。

  2

  船离开了汉堡港口,向大洋深处驶去。乘客都是小孩子,都是些不同寻常的小孩子。这艘已经载得满满的船,沿着西海岸航行,沿途仍旧不断地接收着小乘客。孩子们穿着长大衣,背着小背包。他们必须逃离。他们之中没有人获准停留,也没有人被允许离开。

  他们有着错误的祖父母,他们没有护照,没有签证,他们找不到人为自己做担保。所以他们只能在夜里航行,避开所有人的耳目。他们躲避所有的灯塔,他们远远绕开远洋轮船;要是遇到渔船,便乞求几块面包。但他们从不乞求怜悯。在汪洋的中心,他们把小脑袋伸出船舷外,开始歌唱。“嗡嗡嗡,小蜜蜂到处飞……”“在很远的地方,有个蒂珀雷里……”“陷阱里的小白兔……”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儿歌。月亮在海面上洒下了一条装饰圣诞树的银白色链子。它知道,这些孩子缺少一位舵手。风吹动着船帆,助他们一臂之力。它与他们感同身受,因为它同样无法为自己找到担保人。还有一条鲨鱼在他们周围游来游去。它自告奋勇,要来保护孩子们免受那些人的伤害。一旦它饿了,孩子们就会把面包扔给它。所以它总是时不时地饿。当然,这世上也没有人能为它做担保。

  它告诉孩子们,有人想要抓它;孩子们也告诉它,同样有人要抓走他们,他们是悄悄到这儿来的,一路上都特别刺激。他们既没有护照也没有签证。但是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走出去。

  鲨鱼安慰他们,当然只能以鲨鱼的方式。于是它始终陪伴在他们身边。

  一艘潜艇突然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把他们吓坏了。但是当水手们看到有些孩子也戴着水手帽,就只是丢了一些橙子给他们,并没有对他们做任何事情。

  正当鲨鱼要给孩子们讲个笑话,好让他们抛开那些痛苦的思绪时,海面上突然掀起了风暴。可怜的鲨鱼顿时被一个巨浪甩得远远的。月亮也惊恐地收回了圣诞树上的银链子。煤黑色的海水溅湿了小船。孩子们大声呼救。没有人为他们做担保。也没有人向他们抛出一根救命的绳索。

  雄伟的、明亮的、不可企及的自由女神像从无边的恐惧中显现出来。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