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深埋在泥土中的根,生机勃勃

来源: 朝花时文 作者:李佳

微信图片_20200508104726.jpg

路遥是陕北人,他的文字也像陕北黄米面馍,乍看平常无奇,一口咬下去,却扎扎实实,吃几个便饱,仔细咂摸,还有一股高原黄土哺育出的特别甜香。吃习惯的人,不觉得什么,但若有一段时间没吃了,便会心生念想。

正如,我忽然想念起《平凡的世界》。

再次翻开《平凡的世界》,仿佛生活的书也翻过许多章节;而在几十个人物整十年间的故事、如此多悲欢离合的表象下,作者深邃的思想亦露出冰山一角。这“一角”有太多触动人心的地方,而最直击人心的是关于“命运”的解读。

这本书里的“平凡的世界”,是真的平凡。

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如同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庄稼,根深埋在土壤里,被动地接受风吹雨打和命运安排。命运,不曾真正优待过谁,命运中,充满了偶然与不确定性;面对命运的考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在人的命运中,有些地方无法解释、亦没有道理,因为它们“与生俱来”。书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出生在贫寒的农民家庭,少安聪慧、学业好,却不得不为支撑整个家,在初中毕业后辍学,成了农民,终身离不开黄土地,他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就是因为身份的差别;少平同哥哥一样优秀,甚至心气儿更高,却也只能在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纵使后来他走出了双水村,也只得从“揽工汉”做起,就连自己读过书的事,也不敢告诉别人。

在《平凡的世界》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路遥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深情。但他更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认同理想、赞颂理想,却并不理想化,在他冷峻的笔下,我们看到:有时,身份的限制那么难以跨越。人如庄稼,向往蓝天,却必须扎根黄土,最终也必将回归黄土。

微信图片_20200508104731.jpg

然而,人就只能甘于平凡吗?路遥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何谓不凡、如何造就不凡呢?主人公孙少平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不难看出,路遥偏爱这个人物,并在他的身上投注了许多心力。孙少平的故事,不仅折射出那个年代,一部分渴望走出黄土地的农村青年的痛苦、彷徨和挣扎,更渗透了路遥对人生的思考。其中,最让人触动的,莫过于对“苦难”的反思。

苦难之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如何处理与苦难的关系?对于很多人而言,这问题也许不是“必答题”,终其一生,他们都躲避、回避苦难。只有真正理解苦难的人,才会有此反思;而少平正是路遥“苦难观”的代言人。少平的故事是由苦难和对抗苦难组合而成的,他的可敬、可爱亦来自于此种组合。他出身贫寒,读书时,连最差的“丙菜”也买不起,他初恋受挫,考不上大学;走出双水村后,很长一段时间,是黄原城一个可怜的“揽工汉”,光着脊背、流着汗、牛马般地干活;后来通过自身努力被正式招工,但也只是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挖煤小子”。这样的孙少平,有没有感觉卑微乃至低人一等呢?没有。无论是人物自身、还是读者,都没有这样的感觉。他让人觉得可敬、与众不同;他自信、不卑不亢,他的生活道路充满了希望。

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少平写道:“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这不仅是少平的苦难观,更是作者路遥的。

凡人皆苦,正是对待苦难的方式决定了人的不同。是以,这位接受命运,并能够直面苦难、在苦难中汲取养分的年轻人,才能在一次次打击下,站起来,重返生活大道。诚然,人的出身和命运千差万别,但试问谁的一生能够一帆风顺?苦难面前,人人平等;而我们的态度、选择和作为,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归根结底,人的不凡,在于人格的伟大。

微信图片_20200508104739.jpg

苦难造就的孙少平,可以拼死从洪水里救出同学,可以从无良包工头手中救走落难女孩,可以在师父遇难后默默担负起照顾其家庭的重任,可以在痛失晓霞和毁容之后重新振作;他从双水村“出走”,并非好高骛远,而是为了更广阔的世界……这样的少平,足以骄傲地面对任何人;哪怕在暗无天日的煤矿井下,真正可贵的人格,依然能够闪耀光芒。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路遥是深刻的,更是深情的,相信其中包含了他自己的人生回望。

是的,思考苦难令人深刻;而只有真正理解苦难,才能在这平凡而艰辛的世界上,饱含深情地生活。

还有一种观点,虽不及“苦难观”展开得全面,但也有很强的启发性,即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也是借少平之口阐述的,又通过哥哥少安的行为部分实践。在《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四十九章,少安随胡永州去黄原投资拍电视剧的途中,绕道大亚湾煤矿探望少平。当晚,兄弟俩彻夜长谈时,少平说:“钱来自社会,到一定的时候,就有必要将一部分钱再给予社会……我们既要活得富足,又应该活得有意义。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我们生活的一种途径。”少安听从了少平的建议,放弃投资拍戏的念头,回到双水村用开砖厂赚的钱重修小学校园。

书中的这种“奉献观”既有时代性,也是超越时代的价值观。对个人生命而言,奉献可以是一种依托、一个出口,它引导我们超出物质之外、去追求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归根结底,人生的维度如何打开、深度如何拓展,所依靠的不是“利己”这种向内之力,而是“利他”这般向外之力。而关于奉献的思考,对于人生也是必需的。否则生命容易陷于仅满足个人欲求的泥淖里,难以自拔。

在淳朴如黄米面馍的《平凡的世界》里,每个人物都十分普通,身上都有普通人的弱点、欲求和局限;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形象才格外亲切,他们的奋斗与超越,才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更加显得宝贵、令人震撼。这些承载着路遥“苦难观”和“奉献观”的人物,平凡而深刻。

透过他们朴素、艰辛的脚步,我们似能感到他们深埋在泥土中、充满生机的根。

作者简介:李佳,现供职于任浦东公安分局宣传科,是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上海微型小说学会理事,浦东公安分局文学社社长。多年来,她以报告文学、散文创作为主,近年开始创作小说,素材取自现实生活和公安工作土壤,从微观视角出发探讨某类群体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作品散见于诸报刊,累计20万余字,并曾多次获奖。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