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来自心灵的洗礼

来源:《龙江警察》 作者:李德合

——韩秀媛散文作品赏读

2108ffed310226bdbc9457f2895b8b2_wps图片.jpg

读韩秀媛的散文,感觉她文字里散发着一种自然、清新的韵味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文思灵秀,词藻纯朴,笔触饱满,爱美情深,情态嫣然。

篇中无论写情感、写人生,还是写警察、写文化,都用她特有的唯美风格,善于从情景感触里或现实生活的感受中,提炼出蕴含其中的思想和哲思,她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悠闲。

她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她的行文一走到底。

《飞翔的花朵》是韩秀媛发表在《散文选刊》的一篇力作。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演绎了母亲、童年和向往梦想的多重变奏,文本中有对父母的感恩,有对过往日子的怀念,有对从警之初的记忆,对人生的感知,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在平淡的文字背后传承着哲理智慧,表达着自己关于生命、艺术、人性的感悟。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绵长,既体现了作者一贯的抒情风格,在外延和内涵的书写上又有新的突破。

母爱,一个亘古不变,平凡中折射出伟大的主题。在这个人世间,所有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甚至毁灭。但唯有母爱,它永远是那么伟大无私,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无论你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在天涯海角,母爱都在你身上紧紧缠绕。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重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母爱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是一双生活中的手,整日为我们而忙碌。母爱是太阳,献给我们光明;母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是一首深情牧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是一阵和煦春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无限春光。

秀媛的近期作品《朝圣的母亲》生动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透过质朴深情的文字,仿佛看到了那个年月里,母亲在那个缺衣少食的日子里,料理好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在她心里往往是天大的事情;仿佛看到小时候母亲拉着她的手到田野里采野花,挖野菜,一起看变幻无穷的云彩;仿佛看到母亲穿上那件散发着淡淡肥皂味道的碎花褂子,轻轻掸一掸裤子上的灰尘,再将双手洗净,在镜前用发卡将两鬓的碎发别在耳后,而后母亲要开始做活儿了,将针在发间抹一抹,再一针、一针的将布片缝合在一起,仅仅是为了絮一件棉衣,或是缝一条棉裤。

写这类亲情体裁的散文不乏其人,可因为秀媛那份发自内心的情真意切的爱,使得她笔墨饱满下笔生花,加上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纤毫必显的细节描述,不由让人跟着她忆、跟着她思、跟着她叹、跟着她垂泪两行。

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秀媛顺应时代的潮流,关注社会人生,坚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打动读者,坚持对人生的始终关怀,坚持文学应该有益于人心世道,应该净化、美化和慧化人心,艺术上坚持众美并具、雅俗共赏的原则,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品位的精神食粮。在她的笔下却凝聚成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精美文章,她把自己深埋于警察事业之中,在不断回味和反思中,写出了人民警察始终在追求,在坚守、在唤醒、在抗争。正如温暖的阳光,无论这个世界还有多少冷酷,他都温暖我们渐行渐远的灵魂。

秀媛在20年的公安工作中尽职尽责,18次立功受奖,12次被省市公安机关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公安纪检先进个人。她在《我爱警服的蓝》文中写道:“警服的蓝,在阳光下辉映着警察这个特有职业的庄严与正义,警服的蓝,在潮来潮去的人海中,凝聚着无数期待与嘱托的目光,拥有了它,生命中就承载了与众不同的光荣与梦想。我爱警服的蓝,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呵护这一抹纯净而厚重的深蓝。”抒发了一名公安民警对职业的敬仰。

英国哲学家、散文家博克说过:“磨难比享乐更容易使人产生崇高的理想。”裴多菲说:“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

”做警察苦,做警察累,做警察难,做警察险,可正是在这苦累难险中让我对警察有了更深的认识,正是在这苦累难险中让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也正是在这苦累难险中让我勇于克服各种困难,从而不断地成熟长大。警察,因乐于奉献而形象高大;警察,因敢于牺牲而步入神圣;也许对普通人来说,一次工作的失误影响的是一个月的工资奖金,而对一名警察来说,一次失误意味着疑犯的逃逸、战友的鲜血,更多的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也许还要面临法律的制裁。我们的工作平凡而琐碎,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们唯一获得的便是心中的无愧。她在“廉政与养生”、“一份珍藏在心中的感谢”等散文中可以看到:没有人民警察无私无畏的付出,没有他们流血流汗的奉献,就没有老百姓的安宁生活,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呢?

秀媛扎实稳健笔到意达的语言功夫就不说了,不但对丈夫儿子父母妹妹多情,还对同窗好友鲁二三学子多情,她不但对人多情,还对狗儿猫儿鸟儿花草树木多情,天上人间,没有她不爱恋不动情的事物。

这是她从事公安工作后的蜕变,据说,上大学时,她可是有名的三不“冷美人”,即从不主动与男同学说话,从不与男同学单独合影,从不与男同学单独吃饭,20多年繁杂的基层公安工作经历和多年的机关工作使她转变了,她认为男女之间接触是同事是战友是兄弟姐妹。
在她类似的颇多的散文文本中,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情意,坦诚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俏皮取代了穿透与悲悯,而同时又时不时地能带给读者猝不及防的精彩与撞击,她冷静地、素描型地展示了锦鲤,由此联想到生命的伟大和自然的力量来,然后用她那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

在她的笔下,山川草木无不含情,沧海桑田无不蕴含哲理,天地万物无不藏大美。她的文字语言优雅,口角波俏,行文练达,情深意浓,入木三分,老到娴熟,灼然可见,抵达灵魂的最深处,正如一位摇曳如风的北国女子,在云端,温情中款款地走来,让我们听到了一种源于生命本体的钟声,一种心灵之声。

一个人自身的审美水准高,她才可能创作出高水准的作品来。创作散文作品不能草率,要经得起嘴嚼、回味、欣赏。雅,要雅到极致。土,要土到极限。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等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等等,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正如王蒙老师所说:“散文就是渴望自由,自由的心灵,自由地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

秀媛作为一个70后女性作家,以其自然清雅的笔触,勾勒出生命家园中的风土习俗、人情世相,在清澈如溪的文字中,有遐想、有思考、有感悟,有淡雅透骨的故乡情结、儿女情长和家长里短。她的作品牵手春天、不变的忠诚、年味、撒满玫瑰花瓣的青春号列车、爱念“生意经”的儿子、把汉字写好、生命的奇迹、踏着月光走来、春风春雨警营行等作品都有不凡的展示,写平常人事显大眼光,写大关节于细微处出彩惊人,至于文彩,更是理趣神采穿行其间,读之赏心悦目,怦然心动。

纵观百余篇散文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在把内容转化为形式的过程中,着力在情与景有力地融合上。他把写景与抒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或借景抒怀,或融情于景,或触景生情地想起一些过往,或联想起一些古诗古词,神话传说,使情与景,景与思,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从而构成一个传情达意的艺术境界。在文本里,“虚与实”恰到好处的描写与叙述,在平静的叙事中饱含真情,在娓娓的诉说里闪烁着人性的悲悯和向善的情怀,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的创作已经步入了新陆,跨越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秀媛在与同学的微信回复中都很有散文气息:冰清玉洁勤耕耘,雅致文辞染淡妆。心曲几弦终未诉,人生何处不相逢。一支素笔访春秋,页页素笺记流年。顺风能闻百花香,登高才能望远方。让笔墨,挥就心中最珍贵的画卷,让指尖倾泻的友情在华夏渲染。在生命前进的路上,因为有着文字的倾听,让心灵有了最坚实的依傍。

剪一夕鲁院时光,牵一段悠悠深情,渲泄在字里行间,那跃然纸上淡淡的清香,从指尖飘向远方。

她在鲁院求学时的导师,在其上报的研讨作品时认为:小韩无疑像一个精神贵族,散文中不乏小情调、小哲理、小感悟、小傲气、小真诚,她的文本是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带有地域特色的小女子散文,可以想见她喜欢把丈夫、或孩子或家庭照顾的非常周到,打理的井井有条,文字是体现人心理的一种方式,表现的一种手法,她的散文有真情实感,优美动人,有流年碎影,有生活感悟,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让人感到亲切,小韩无疑是一个有思想,有发展前途的小女子散文家或小说家。

散文是诗歌的母体,在中国文化鼎盛的唐宋时期,诗歌才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散文写作有一个众多的话题,就是怎样在散文创作中超越自我,赢得自由,源于一种自由随意地抒发情感,而不能陷于各种流派的模式:杨溯、秦牧、朱自清及咏物抒怀,思亲、怀乡等模式中去,正如俗话所言:“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女性在散文创作上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女作家的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带给散文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

在秀媛彰显人格魅力的文字面前,我们比较容易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分享人生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不仅看到了文学能够让女人永远美丽着,收获了文学给予女人的富足

幸福家庭给予女人的双重馈赠。让我们更多的感知到了她那份冷暖幸福和美丽。

 

微信图片_20200429095214.jpg

 

作者简介:李德合,供职于南京市公安局,南京作家协会、全国公安文联、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3期高研班学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金陵警坛》执行主编。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