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笔触展现生活之美—评申瑞瑾散文创作
《到哪里寻找心中的海》《花事于人渐有涯》,警营作家申瑞瑾的两本散文集摆在案头,沉甸甸,如秋天的谷穗,又像颗粒饱满的向日葵。这是她在工作之余对生活的记录,是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也是她和文字间的一种际遇。
申瑞瑾的文字,笔端流淌的多是当下点滴,日常生活:家族渊源,工作往事,品茶之感,赏花之思;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既有柔婉含蓄之作,又有大气酣畅篇章。行文不强调高深莫测,只把热爱执著嫁接在芙蓉莲荷上,把怀人远事埋在茶香嫩芽之中;虽在俗世、红尘、故人、旧事里翻滚,却又以清水、明月、雅韵、高情为伴。其文干净清新,灵动多变,不煽情不做作,呈现的是散文的本质与原理,而不是散文的规则与藩篱;表现的是个性十足的生活,而不是简单粗糙的复制。
申瑞瑾对写作,是满怀敬意的,更是求真务实的。她擅长以细腻笔触、敏锐的情感、独特的审美视角、具有诗性的表达以及强烈的语言自觉来写作,无论是写乡情、友情,还是亲情、爱情,都浸润着饱满的挚情。无论是美丽的莲花还是袅袅的茶香,无论是祖母的爱意还是父亲的眷恋,无论是发小的遭遇还是同道的命运,她都会以真爱铺底,真心描绘,抒发真切,话说真言,呈现真实带来的美好,强调对真、善、美的追求,让读者在平凡人生中感受到生活的丰盈之美,引发强烈的共鸣。
《碣滩一号》里猝死的扶贫队长,“人家扶贫扶一年,他扎根基层三年”;《水蓝印》中意气风发的同学,突发脑梗,“保住一条命,成了植物人”;《老挝生普》中,“那个少年时被称作阿福的欧阳,在中年,在他事业正红火得让人嫉妒羡慕的时候,命运骤然跟他,跟他家人,跟同学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都是至亲好友,平常人等,她剪裁下寻常日子中的真相,以平凡甚至平庸的生活为引,以普通的茶为媒介,白描勾画,细节动人,寄托幽思,传递缅怀。在真实记载的同时,也将人们带进深沉的思考;在悲天悯人的同时,更从内心发出深深感叹,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启迪人们更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多年的南北游走,东西游历,除了尽览沿途无尽的风景之外,这个像莲一样生长的女人,把自己当作一片浸润温暖的茶叶,以温厚善意、阳光明亮的心态,从懵懂到顿悟,从成长到成熟,从隔膜到喜爱,从苍白到灿烂,努力执着,坚守不懈。其中,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对五湖四海的向往,对山水人情的赞颂,对名胜古迹的遐思以及对来往人们的印象。《荷为贵》里,那个大眼、高鼻、瓜子脸的新灵娃娃,灵动俊俏,精明活泼;鲁院里叫做海嫫的同窗好友,古典雅致、才识过人;家乡溆浦的青山绿水以及屈原留下的故事传说,茶马古道、龙潭花瑶梯田,均在铺陈叙述的背后,饱含丰富的意蕴。细品其文,一种人与自然、与天地万物的和谐之美扑面而来。
《父亲的故乡》等篇章就是一部极具时代特色的家族史,一本长长的家谱动态图表。为了让冷峻的历史活泛起来,有趣有情又有穿越感,她从邵东申氏的移住始末开始追溯,考证姓氏源流、世系谱表。“家谱”既是主线串联,也是主旨所在;既是追溯姓氏、家族史的因由,也是寻根问祖、追本溯源的过程。在《千年屋》系列篇章,她把对祖辈先人的回忆穿插其中,摹写了一个个旧闻旧事,勾勒了一个个普通人物的轮廓:祖母、伯伯、父亲、阿公阿婆;娥、严老师、白莲、腊梅;内容庞杂,寓意深邃,时间跨度长,空间转换多;语调时而豁达,时而悲悯,时而无奈;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对世事沧桑的感喟,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歌颂,通过彼此矛盾又互为补充的生命观碰撞,吟诵了一首唱给先人祖辈的挽歌赞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祖辈们经历的时代变迁,一个世纪来中国复杂的社会生活。
这种以私人化独语方式对日常生活逼真的展示,以顿悟、直觉、想象与联想的表达手法,给人以想象思索的天地,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这种以独特视角阐述了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道出人在大自然中沧海一粟的思考,使得作者有了属于自己的、辨识度较高的写作特点。
(注:申瑞瑾系湖南省溆浦县森林公安局民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散文分会副主席)
作者简介:高丽君,宁夏西海固人。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高级研修班(文学评论)学员。有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散文选刊》《飞天》《青年文学》《朔方》《黄河文学》《散文诗》等发表。有文字被译为英文。出版散文集《让心灵摇曳如风》《在低处在云端》《你看你看苹果的脸》《一路断想惟有时光》《秋高雁声声》、随笔评论集《剪灯书语》、长篇小说《疼痛的课桌》。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各种奖项。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