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写作到文学创作
我的文学之路是从新闻写作开始的,而新闻写作的时间,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那时我还在部队。写作影响了我的人生,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命运。
1985年10月,我退伍回到慈溪长河镇。当看到镇长等人在清理道路堆积物,就进行了采访。文章发表后,引起了镇党委书记的重视,将我招入镇政府。
我给新闻界老前辈、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明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我的工作情况,并说偶尔写点文章充实业余生活。
几天后,他给我回信鼓励,还附赠一本他的著作。我下决心要以他为榜样,今后不管在何处工作,绝不能放下手中的笔。后来,我无论当工人、任企业领导,还是从事警察职业,一直坚持写作。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感悟到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语言文字等为工具反映客观现实。不同点就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而文学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1993年,我开始向《慈溪报》副刊投稿。散文《钢铁长虹贯大江》竟上了头条,这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随着阅历慢慢丰富,我把那些“旧闻”串联起来,写成纪实文学、随笔、散文等,或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构思成小说。
1995年,我考入公安机关后,先后在内勤、综合室主任等岗位工作。通过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机结合,我的笔下诞生了一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警察形象,其中一人还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接见。
慈溪重视文化兴市工作,是《人民文学》双年奖的终生颁奖地,因此,韩作荣、莫言、贾平凹等一批文学大师相继到过慈溪领奖或讲课,我也有幸向大师当面请教。时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的韩作荣向我传授了写作技巧和诗与做人的内在联系,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向我传授写小说的技巧……由此我也领悟了许多文学创作与人生的哲理。文学与人生密不可分,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深入实际积累素材,才能写出接地气的作品。
我在看守所工作时,看到民警们改造在押人员的思想,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正。一些在押人员回归社会后,对民警表示感谢而民警拒贿的事例较多。我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小小说《真情》。此小小说在媒体和杂志发表后,向读者展现了廉洁奉公的看守民警形象,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总编辑马卫东的重视,他加了我的微信,鼓励我多创作。
我调入交警大队工作后,依然笔耕不辍。2013年除夕值班时,我发现同班的民警陆泉良捧着一张小孩的照片出神,问其原因,他说这孩子是13年前一起车祸死者的女儿,即将年满18岁,他受委托保管了13年的两份保单要交给她。我深受感动,写下纪实《两份保单珍藏13年警民情》,投往中国作家网,此文发表后,《都市快报》和人民网、江苏卫视等百余家媒体以多种文体宣传,各大官方微博转发并评论,多位领导作出批示,号召向陆泉良学习。后来,陆泉良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并记个人二等功。
我还关注外地民警的工作、生活等情况。从外地招入的民警有不少娶本地女孩为妻,但由于地方小,人脉关系复杂,给这些民警执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为此,我创作了小小说《王老板找女婿》,讲述一名外地青年民警成了王老板的女婿后,在禁酒驾行动时查获了王老板的一位客户,王老板和客户对此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此小小说在中国作家网、《北方文学》等发表后,有多家媒体转载,还被评为中国散文网等主办的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从新闻写作到文学创作,我仍在路上。我将坚守警营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利用手中的笔,继续写好那些充满正能量的警营故事。
作者简介:杜跃清,供职于浙江省慈溪市公安局,一级警督,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全国公安作家协会等会员。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