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野火春风斗古城》诞生记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作者:

微信图片_20191113101941.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央宣传部组织的主题出版活动评选出了70年来70部优秀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岩》等一批红色经典作品赫然在列,李英儒创作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也名列其中。

  第一次读《野火春风斗古城》时,我正在读小学,一天中午,我发现同学们正争相阅读一本小人书,好不容易轮到我,自己一下便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一口气读完,只觉酣畅淋漓。

  后来,《野火春风斗古城》被搬上银幕,得知邻村要放映这部电影时,我和小伙伴们跑了好几里路前去观看,那次的观影经历也令我终生难忘:打谷场上挂起的屏幕前后两面,周围挤满了观众,人们随着剧情时而感叹,时而惊呼,时而落泪,时而鼓掌……王心刚饰演的杨晓冬和王晓棠饰演的金环、银环,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和追捧的偶像。

 

  李英儒的革命岁月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典型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它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深深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没有那段革命经历,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

  这里,我们就要谈起李英儒的革命经历。1937年春天,他以河北省高级中学会考第1名的成绩,被保送到燕京大学读书。七七事变后,当他背着行装风尘仆仆赶到学校时,这里已经人去楼空。原来,由于日寇的入侵,北京城里人心惶惶,偌大的京城,已“容不下一张学生的课桌”了。燕京大学的学生们有的南下去做抗日宣传,有的干脆打好铺盖回了乡。李英儒见此情状,只好也回到了家乡。1938年春,他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游击队办了一份《火星报》,领导见他有文学功底,便安排他去当记者和编辑。后来,由于新闻敏感度强、工作成绩出色,李英儒被提拔为主编。不久,党组织找到他,传达了上级派他回家乡河北省清苑县组织抗日武装的通知。

  那个时候,冀中大平原上拉起了很多打着抗日旗号的队伍,队伍林立,司令自然也多如牛毛。回到家乡的李英儒很快组织起一支游击队,这支队伍后来成为晋察冀军区北上抗日先遣支队独立团,是一支正宗的八路军抗日队伍。在与日、伪军的殊死搏斗中,李英儒由一介书生成长为抗日独立团的团长。

  1942年,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五一大扫荡”,抗战环境变得极其严酷,活跃在这一带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重创,独立团也伤亡惨重。为了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冀中区党委计划派遣得力干部,深入敌人心脏,开展情报工作,以赢得战事主动。区党委领导最后选定了李英儒,决定派遣他潜入平汉线上的重镇——河北省省城保定,并开辟一条由冀中通往山区也就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那时的平汉铁路已被日军严密封锁,要穿过平汉线就要冒着生命危险,不少人为此血洒战场……领导对他说:“抗战初期你就是我们八路军独立团的团长了,有打仗的经验,又有文化。你在保定上过学,对那里也比较熟悉,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相信你能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到了那里,要做到随机应变、险中求胜……”

  这对于李英儒来说,是一项十分陌生又非常特殊的任务。地下工作的危险程度,他当然清楚,但他二话没说就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并动员妻子张淑文和他一起去保定“谋职”。说来的确传奇,为了尽早进入保定开展工作,组织上还没来得及给他弄到一张“合法”证件,只是从敌占区找来一份没有相片的证明信。这份证明经过处理,填上了李英儒的名字,并加盖了手印。就这样,凭着一张伪造的证明信,李英儒“混”进了保定城,又通过一家粮店的老板(地下党员)联系上了伪河北省公署的经理科科长,很快,他便在经理科谋到了一份职员的工作。从此,李英儒开始了“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地下工作生涯。

  不久,李英儒千方百计弄到一批保定城内敌人动向的情报,并通过妻子张淑文成功转送了出去,给城外的同志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信息。他们的家逐渐成为八路军的秘密交通站,李英儒也被任命为保定工作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

  一段时间后,李英儒开始以保定师范国文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与保定城里各方人士交游,慢慢建立起一个人际关系网络,完成了打通秘密交通线的任务,这对冀中区军民粉碎敌人的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交通站的同志还冒着生命危险,设法给城外的同志购买及运送急需的药品和枪支弹药,妻子张淑文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员。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李英儒又把重点转移到瓦解伪军的工作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争取有良知、不想当汉奸的人为我们工作,最后成功策动守城部队的一个警卫连举行起义,投入到革命阵营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中央局成立平汉线工作委员会,李英儒在其中负责北平、保定、石家庄等平汉线沿线城市的敌军工作。在解放保定、天津和北平的战役中,李英儒始终战斗在敌工工作第一线,特别是在争取傅作义起义时,他驻扎在十渡,利用敌新二军中的内线,与新二军军长李士林多次接头,促使他带头把队伍拉出城外,接受我军改编,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重大贡献。

  几易其稿塑人物

  随着共和国的诞生,我国很快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耳畔没有了枪炮声,夜深人静时,李英儒总是回忆起那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在保定城内见到的人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传奇故事,不停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让他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他对妻子说,一定要把艰苦的日子里的人和事,要把那些牺牲的英雄写出来!这种创作冲动,促使他一鼓作气写出了长篇小说《战斗在滹沱河上》。小说一经发表便广受好评,这对李英儒来说是鼓舞,也是鞭策。

  “最想写的,还是自己和战友们在保定城开展地下斗争的经历。”于是,李英儒开始构思创作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李英儒在谈及这部小说的创作经过时曾说,由于比较熟悉这段历史,他一直想把内线斗争的人物和事件全面地记录下来,想到党的内线工作是一条隐蔽战线,多少人曾在这条战线上流血牺牲,所以,他一度想把小说命名为《另一条战线》。“我有意识地想表现党在这一战线上的胜利。我以野火比作敌人的凶焰,以春风比作党的力量,任你敌人的凶焰再高,也烧不尽中国人民革命的有生力量,经过党的春风化雨,终究会取得斗争的胜利,被蹂躏的中国大地,终将云散烟消,晴空万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于有着深厚的生活积累,李英儒的写作可谓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他把自己做地下工作的传奇经历写在了男主人公杨晓冬身上,把妻子张淑文做交通员时的一些故事写在了女主人公银环身上,把策反伪军的经历用在了关敬陶身上……

  我们常说,小说创作要形象思维,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李英儒等经过革命战争考验的作家,虽然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但是如果仅仅把他们自身的战斗经历原原本本表述出来,那么还只属于回忆录性质的文字,要创作成小说、塑造好人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李英儒在谈到《野火春风斗古城》几易其稿时说,写杨晓冬的母亲这个人物时,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自他离开家乡参加革命以后,母亲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殉国,小说的许多细节,都真实发生在母亲身上。为了写好杨母这个角色,他还研究了一些中外文学作品中母亲的形象,把她们做了分析比较,受到不少启发。但李英儒仍然觉得学习别人只是换一种思路,最重要的还是依据现实生活进行创造,于是他又在自己母亲的基础上回忆想象了很多农村母亲的形象,比如回民支队马本斋的母亲马老太太,以及冀中“五一大扫荡”前后掩护过他的几位房东老大娘。

  在修改过程中,李英儒还把自己手边保存的四辑《冀中一日》拿来重读了一遍。这是冀中区军民反“扫荡”结束以后,为记录与日寇殊死搏斗的经历开展的一次征文活动。在这些征文中,有不少英雄母亲的感人故事,李英儒仔细翻阅,以求找寻人物灵感和写作素材。就这样反复琢磨、精雕细琢,杨老太太这样一个献身革命的伟大母亲形象才高高树立起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人物典型化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191113101644.jpg

  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搬上银幕的前前后后

  由于是业余创作,《野火春风斗古城》从1955年动笔,一直写到了1958年的夏天,其间几经删改重写,原拟20万字的小说,脱稿时已成为34万字的大部头。1958年6月,这部作品在上海的《收获》杂志首次发表,同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作品问世以后,立即引起轰动,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争相购买阅读。主流媒体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可谓好评如潮:这部作品题材新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饱满,鲜活生动,简洁有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叶圣陶先生一口气读完了此书,称赞其为一部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这本书很快引起了电影界的关注,先后有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与李英儒联系,希望能将小说搬上银幕。最后,在军委总政治部的协调下,决定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承担这部电影的拍摄任务,并由李英儒、李天、严寄洲三人共同完成电影剧本的创作。小说与电影是不同的艺术形式,剧本的创作十分不易。他们三人先是在八一厂、后又“转战”西山八大处,对剧本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前前后后写了近3年时间,直到1962年10月才在八大处长安寺定稿。

  导演严寄洲选定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王心刚饰演杨晓冬,王晓棠一人分饰两角出演谍报双姝金环、银环。王心刚倒是痛快答应了,王晓棠却没有马上表态。回忆这件事时,王晓棠曾经说过:“当时我有犹豫,说实话内心很想演,但因为这部小说太火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金环和银环,我怕演不好。”经过深思熟虑,王晓棠还是舍不得放弃如此有挑战性又如此有魅力的角色,欣然出演。

  电影主角确定人选之后,剧组开始了“二次创作”。当时影片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在谈爱色变的年代,处理好他们的爱情关系的确不容易。经过反复商量,便有了那一段名垂影史的表演——杨晓冬母亲被捕后,通过银环将留给儿媳的戒指转交给儿子。后来,一对相爱的年轻人在古城外道别,杨晓冬对银环说:“好,走了,这儿的工作就全交给你了。”说完将一个布包塞给银环,银环展开一看里面是那枚戒指,顷刻,爱情的甜蜜在她心头荡漾开来。远望,杨晓冬的身影越走越远,银环的眼神却愈发明亮……从此,王心刚和王晓棠被公认为“最佳银幕情侣”,成为几代中国观众心中的偶像。

后来,《野火春风斗古城》又被改编为同名歌剧,久演不衰。1995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还拍摄了11集同名电视连续剧,此剧一经播出,又燃起了一股“隐蔽战线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重读《野火春风斗古城》,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温度,感受到这部红色经典永恒的艺术魅力。

aaa11785-1f40-4c80-954b-b200af798625-d.jpg

作者简介董保存, 解放军(解放军文艺、昆仑)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大校军衔。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一九七五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小说,报告文学十六部,二百多万字。近年来在传记文学、纪实文学领域著述颇丰。

      作品曾数十次在军内外、国内外获奖,其中纪实文学《毛泽东与蒙哥马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授衔怀仁堂"获解放军文艺奖新作品奖。被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等单位评为"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