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学形影不离
我曾经用形影这个笔名发表过一些小作品,当初取这个名字就是考虑到一种喻意,即我与文学形影不离,生命中不能没有文学。后来也确实这样,有时候工作忙了就忘了写小说,但是心里总惦记着,于是强迫自己要么看看小说,要么写写小说,不能丢弃自己的文学梦。
我的文学梦始于中学时代,在初中就参加过全县作文大赛并获奖,高中时参加过全县作文比赛,虽然没有拿到奖,但是点燃了我的文学梦,那时候正是八十年代中期,我就喜欢读路遥的《人生》、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蒋子龙的《燕赵悲歌》等,也尝试写一些小小说,偷偷给报纸刊物投稿,但都没有发表。
参加公安工作之后我在搞好公安交警宣传工作的同时,尝试着写一些诗歌、散文和小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记忆最深的是我的处女作是一个小小说,题目叫《牵线》,写了农村小两口为失去老伴的父亲牵线找老伴的故事,发表在《陕西农民报》,当时特别高兴,后来写作激情更加高涨,后来陆续有一些小说、散文、诗歌在报刊上发表,虽然略有成就感,但是总觉得这些只是小儿科,老是停留在这一步没有多大出息,总想找机会参加文学培训,提高写作水平。
2006年,在《小说选刊》上偶尔看到了鲁迅文学院文学函授班招生,我就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函授班学习,正式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2007年鲁迅文学院文学函授班结业之后,我算是正式走上了公安文学创作之路,先后创作出了《彩虹桥》、《编外警察》、《血祭》、《还债》和《守望死亡坡》等中短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血祭》和短篇小说《彩虹桥》在《交警时报》上连载,短篇小说《还债》参加《小说选刊》首届全国小说笔会荣获三等奖,中篇小说《守望死亡坡》荣获2012年《华文作家》中篇小说评选一等奖,并入选《2012中国中篇小说经典》。
在鲁迅文学院老师的指点下,虽然小有成就,但是与真正的作家相比自己还相差甚远。在公安文联网站上看到鲁迅文学院举办公安作家班学习,我觉得是难得良机,多次找省厅宣传处领导请求参加,2011年自己已经报名了,但没能参加,好在2013年10月赶上了鲁院公安作家第二期学习班,我觉得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次学习经历。
在为期四个月的鲁院学习中,通过课堂上听文学专家和教授的讲课,与同学们课后的交流,对我开阔文学视野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课是李敬泽老师讲的《小说与人情》和刘庆帮老师讲的《短篇小说的种子》,前者让我懂得了小说写作要讲究节奏感,即“走走停停”,不要一直是快节奏,要写人的日常生活,不要把人物写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英雄,后者则让我懂得如何寻找小说写作的素材,即找到一篇小说的种子,让这个种子酝酿发芽,最后成为一篇完成的小说。要说在鲁院最有趣的事情,还是我们班几个写小说的自发地举办了“木樨地同题小说大赛”,大家用相同的素材写出不同的小说,观察事物的视角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写出的作品就各有特色。虽然自己的小说《大山里的拯救》没有获得头名奖,但是自己能很快完成这样的小说,而且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觉得就是一种收获。还有,体会最深的是鲁院老师对我小说的点评:不要把小说写成宣传公安人物的通讯,小说要写人性,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纠结,不要编故事,故事只是小说的外壳,不是核心,核心是人物的灵魂,即人性。鲁院学习毕业之后,我立足基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先后创作了一些反映基层交警生活和基层交通民警生存处境、命运变化的中短篇小说,于2015年出版了交警题材小说集《血祭》。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自己在公安交警岗位上工作了十八年,虽然始终没有在一线基层中队待过,却一直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和公安宣传工作,间接地接触和了解了发生在基层交警大队的许多事,包括工作上、办案上和基层交通民警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常年和基层交通民警相处,头脑中对身边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交通民警就有了各自独特的印象,于是他们就顺其自然地一个个走到了我的笔下,走进了我的小说里,在小说中展示着他们的生活处境,诉说着他们的内心纠结与痛苦。这些反映交警生活的交警命运的小说都集中在我的第一部小说集《血祭》中。
初次尝试写长篇小说,是在2015年8月。那时,我写作激情十分高涨,半年多时间就洋洋洒洒写了四十万字,刹也刹不住,连我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写出这么长的篇幅,而最初的计划只有三十万字。我知道,干任何事情,如果仅仅靠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就这部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来讲,历时七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如果没有内在的动力和顽强的毅力,就会知难而退或者半途而废了,仅一路上那些大大小小的障碍和坎坷,就会把最初的那份激情消磨得一光二净。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坚持了七个多月,一口气写完这近四十万字的小说?我的感觉是一种对文学的热爱,对创作新作品的向往。
说实在的,第一次写长篇小说,自己心里也没有谱,对自己能不能克服写作中遇到的诸多困难,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写出来三十万字的东西一点把握都没有。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上了路,我就逼着自己埋头写作朝前赶,不要停止下来,更不能半途而废,要自己给自己施压,要与胆怯和惰性较量,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样,只要上了跑道,再艰难也要咬着牙关坚持下来,并用一句运动场上的口号鼓励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当厚厚的小说原稿摆放在我的桌面上时,我终于长长地出了口气,在经历了七个多月的辛勤写作后,总算完成了一部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这就像七月怀胎,一朝分娩一样,浑身都轻松了许多。看到这一尺多高厚厚的一摞书稿,就像看着自己刚生下的儿女一样亲切,不管他(她)是丑是俊,都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心头肉,都值得我百般呵护。回想起这七个多月奋战历程,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艰难的长途跋涉,期间有坎坷、有坦途,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半途而废、也有咬牙坚持,不管怎样总算坚持到底了,而且是提前一个多月为这部长篇小说画上了句号。
2016 年 3 月,在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沙苑人家》的书稿后,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按与全国公安文联签约的的创作计划,继续写中短篇小说,争取在年底完20 万字的小说集。自2016 年 4 月份开始,自己又开始埋头写作,用了两个月时间创作了中篇小说《无缝交接》,之后,又先后创作了短篇小说《生活平静如水》《丑女》《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等几个短篇,国庆节后,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写法,创作了中篇小说《错位人生》,同时,陆陆续续创作了十几篇小小说。觉得这些小小说虽然篇幅短,但其中一些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一点也不亚于中短篇小说,于是就把这些小小说也收集到要出版的小说集里面。2017年5月,收集了2个中篇、5个短篇、16个微小说的小说集《无缝交接》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给这部书写的推介词就是三句话:“以警察的视角审视社会。让大众的目光聚焦公安。用犀利的笔尖剖析社会”,表达我对公安文学的深层理解和深厚感悟。
岁月如水,生命珍贵。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文学,每天除了通过手机微信浏览文学平台作品和名家作品,还鼓励自己笔耕不辍,按照每月一个短篇小说的进度进行新的创作。十多年走过的文学路让我深深感到:文学是黑夜里的一盏灯,照亮了我的生活;文学是黎明前的一道曙光,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文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的生命属于文学,今后的日子里文学无疑将会与我形影不离。
作者简介:邢根民,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期公安作家研修班学员,全国公安文联首批签约作家,现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延河》《啄木鸟》《安徽文学》《东方剑》《小说选刊》等刊物发表有作品,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血祭》和《无缝交接》、长篇小说《沙苑人家》。中篇小说《守望死亡坡》荣获《华文作家》2012全国中篇小说评选一等奖,并入选《2012中篇小说经典》,中篇小说《血祭》曾获首届浩然文学奖中篇小说三等奖。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