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面向悲剧的终极思考

来源:微信公众号(琴心雅集) 作者:李 佳

——读东野圭吾小说《麒麟之翼》

微信图片_20190708100713.jpg

警察探案只为揭穿真相吗?侦探小说的目标只是找出凶手吗?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和侦探小说爱好者,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

在当代侦探小说界,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这位先后斩获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直木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吉川英治文学奖……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并拍摄成影视作品的著名侦探小说家,其创作的魅力究竟在哪?是什么让他的文字如此独树一帜呢?

曾读过不少东野圭吾的书,包括他最著名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等等。圣诞节前夕,当我在一家圣诞集市上看到《麒麟之翼》,及其封面上的一句“腰封上赞扬《麒麟之翼》为加贺探案集最高杰作。身为作者,我想补充一句:这句话说得没错。——东野圭吾”时,想都没想便将它买了下来。诚然,《麒麟之翼》不是东野圭吾最著名的小说,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可读性和感染力。我几乎是一气呵成读完的。

作为成书较晚的一部作品,在《麒麟之翼》中,东野圭吾对小说节奏和技巧的把握几乎炉火纯青。扣人心弦的开场,中年男子在东京最负盛名的日本桥下遇刺,忍痛走到桥中的麒麟柱下、倒地身亡;扑朔迷离的疑点,被害人遇刺为何不呼救?他为何会在与其毫无关联的日本桥附近活动?“答案”触手可及、却又似是而非:一名持被害人财物的青年男子,面对警察盘查仓皇逃跑,慌不择路撞上卡车,陷入重度昏迷。——此人是凶手吗?当然,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同时具备以上要素,且写得环环相接、丝丝入扣,几乎就是一部侦探小说成功的全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麒麟之翼》无疑又是一本“教科书式”范例。然而,在精彩的探案故事之外,此书至少还有三处深深打动着我。

其一,是人物之丰满和线索之巧妙。《麒麟之翼》在主体故事外分支出许多分故事、子故事,更难得的是,作者还埋了一条暗线,与明线交织。跟所有带“东野圭吾”标签的作品一样,全书始终把着眼点放在“人”和“生活”之上。作者假借主人公加贺的探案思路,把观众的视角一步步引向被害人青柳武明、第一犯罪嫌疑人八岛东树生前的生活轨迹,并对他们的身边人进行了真诚刻画,尤其是青柳之子悠人和八岛的女友香织。在作者笔下,两人不仅仅是案件的受波及者或警察面前的被询问人,更是活生生的人,具有鲜明的性格、真实的苦恼、自然的反应和发自心底的纠结、抗争。悠人典型的“叛逆期”少年形象、他与父亲的爱恨纠葛、和艰难的抉择,纱织青春的困苦、深情的单纯与母性的坚韧,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在无声中传达着这样的观点: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被尊重,都当得起大悲悯;生命,并非止于死亡,更不会因为死亡变得毫无意义。在这些观点背后,正是作者东野圭吾的人文情怀和人本主义精神。

在探案主线之外,还有一条暗线——虽然若隐若现、不易察觉,却并非可有可无,即:主人公加贺对于乃父逝世两周年追思会的纠结和取舍。虽说这条线着墨不多,却与青柳父子爱恨纠葛的情感间彼此呼应;两条线最终相通的走向,更不着痕迹地传达着作者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期待:爱,终将荡涤一切,使死者获得纪念、生者得到慰藉。而东野圭吾写作技巧的高超也表现于此,颇值得寻味。

其二,《麒麟之翼》对人性进行的深刻剖析。书中作者对个人的行为原因、思维模式、乃至个性生成等都有理性思考。多数侦探小说,将悲剧的成因归结于贪婪、怨恨、嫉妒、因爱生恨等几类,虽然大体不差、也都能自圆其说,但其人性发展脉络大多“单调”;但东野圭吾的书却常常给予人性“复调”描摹。在《麒麟之翼》中,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渐渐透过凶案“大幕”,看到“案中案”。原来,青柳的被害只是“衍生品”——为掩藏一场罪恶的又一场罪恶。而那场被隐藏的罪恶,结构更为复杂:它本来可以避免,却因为行为者的一念之差终至万劫不复;它有“吸附性”,几个角色和性格不同的人,或因偶发恶意、或因放任、或为一己之私,聚合在一处,共同生成并强化了恶果;它有机会被公之于众,却因为种种机缘而最终成迷。

被隐藏的罪恶并不会消失,只是埋藏在行为者的内心深处,它不断生长、恶化,也呼唤宣泄与救赎。在这朵“恶之花”上,曾有可能结出善果,比如青柳悠人及乃父武明的千纸鹤;而“恶之花”所结的恶果,也将是更大的罪恶。当善与恶不得不面对、碰撞时,人性的脆弱便猝然达到极点。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这“一念”,曾拷问过多少世间人?而在这“一念”背后,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当真相大白后,再回首,我们会发现:在那座古老的日本桥下,这“一念”曾化为纸鹤飘然而去,也最终变为一把利刃、当胸刺下。麒麟不语,人性中所有的恶,都随那一刺暴露无遗;而人性中最大的善和不屈,也最终凝结成青柳先生倒下前、迈向麒麟的每一个脚印。麒麟展翅,在东京一切路开始的地方(书中意指日本桥),一念成灰,空余着几声叹息。——这是发自灵魂最深处的回响。

而全书最触动我的,是作者借主人公加贺之口所表达的、他对探案价值的思考。当所有疑点都指向八岛,而八岛带着这样的嫌疑猝然离世时,新闻媒体、警局高层、甚至加贺的搭档,都觉得认定八岛是凶手、就此结案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加贺却说“这样不能救赎任何人”!是啊,每一场凶案,都是人间悲剧,而追寻真相,正是挖掘这悲剧的根源,它不是冰冷的逻辑推理或数学解题,而是一种使命,因为若没有真相,恶果将不能止息。正如加贺所说:“杀人案就像癌细胞一样,一旦被侵袭,痛苦就会向四周蔓延。”“如果不能查清青柳先生出入这片街区的原因,对那一家人——青柳先生的家人来说,这件事情就没有结束。”面对每一桩凶案,警察(或侦探)不应该只是由“1+1”推算到“2”的工匠,更应是从此岸到彼岸的摆渡人;而每次摆渡,都是救赎,被救赎的不仅是当事人,更是整个社会群体,包括探案者自己。——探寻真相,就是灵魂接受洗礼的过程。这不仅是东野圭吾作品中的终极理想,更值得我们每一名法律工作者深思。

透过作品来看东野圭吾,会发现,他也不仅仅是一位技法娴熟的侦探作家。在他笔下,被害人从来都不只是死者,更是一位曾经的生活者;其存在的价值——无论对于作品,还是对于生活本身——从来都不只是“他死了,死得很诡异”,更有他曾真切地活过,且活得有尊严。“东野圭吾式”探案是扎根于社会生活中的探索,是对每一个案件相关者的救赎;若离开这个基础,一切机械的、公式化的求解,都毫无意义。

这就不难解释,在东野圭吾的作品中,有的案件本身根本无解。比如《白夜行》,西本雪穗究竟是不是多起案件的策划者,全书最终也没有给出答案,桐元亮司到底有没有实施作案,也随着他本人的自杀而成谜,在这部书中,人性之暗仿佛是个无底洞,越探索越深邃,越追查越晦暗,以至最终将人的灵魂似也抽离而去,留下无尽悲凉。还有的作品,根本没有案件,比如《解忧杂货店》,当然说“没有案件”有些不确切,毕竟几位主人公进行过一场盗窃,但这发生在主体故事之前,也一目了然,虽说没有要“探”的案件,但主人公与几位过客间的超时空通信,在你来我往的问答中破解人世迷茫、追寻生命真谛、探讨生活真相,却正是东野在他所有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忧杂货店》与他任何一部侦探小说一样,都是带着“东野圭吾”标签的。而这些作品,都当得起“文学”二字。

文学,是现实的映照。现实生活中,犯罪从未止息;善与恶,是人性共生的两面,而人的罪恶,就像人的伟大一样,贯穿着整个人类历史。也许,在本性面前,个人渺小而无助;但东野圭吾一次又一次通过文字表达着无声的坚持:就算我们永远无法避免悲剧,却一刻也不能停下思考。

 

 

李佳.jpg 

作者简介:李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上海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上海公安作家协会公安分会会员,浦东公安分局文学社社长,浦东公安分局文学作品集《琴心雅集》、宣传册《浦警之窗》(双月刊)主编。多年来,她以报告文学、散文创作为主,近年开始创作小说,素材取自现实生活和公安工作土壤,从微观视角出发探讨某类群体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作品散见于诸报刊,累计15万余字,并曾多次获奖。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