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心理
周六的午后友人相约闲聊。两杯茶喝下去,友人很认真地望着我:“徐睿,我劝你不要再致力于心理学研究了……”
“为什么?”友人的话让我诧异,认真地神情也让我格外重视起来。“你没看到最近很多APP的推送吗?——‘一半的心理学经典实验结果无法重复’,这很难让人接受心理学是科学,是不是?”
望着友人,我总算清晰了那些全职在传播伪科学人的厉害,我们这些正儿八经做学问的心理人,此时此刻也只能愤然承担起兼职辟谣的艰巨任务。
“人们经常以偏概全,那是不得已,因为真实信息的费用很高。这句话不是心理学家说的,是著名经济学者薛兆丰说的……”我笑嘻嘻地加了一句:“看在你是我朋友的份上,我会对你提供真实信息,不收取费用”。
先讲个故事。听说过著名心理学实验“自我耗竭效应”吗?最初提出“自我耗竭效应”的研究者发现,当被试面对巧克力的诱惑执行困难任务时比直接执行困难任务坚持地时间要短,从而得出结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会随着过度使用而减少,就如同肌肉锻炼后会产生疲劳一样。现在重复实验发现,通过一系列消耗意志力的任务后,自我耗竭效应并不明显,很难找到支持它的证据,也就是说这个曾经的著名心理学的实验结果没有被重复出来。
结果如果没有重复出来,该实验的结果就一定不正确吗?警方进行人质谈判的时候,开始劫持者和警方对抗的意志力极强,谈判专家也会引导劫持者关注到其他多方面的事情从而消耗他的精神能量,也就是所谓意志力,最终减少他对警方的对抗。对吧?这实际上就是鲜活的‘自我耗竭效应’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被实践证明有效。所以,与其轻易相信某个经典心理学实验的发现是‘假阳性’,不如先探讨哪些实验条件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巧克力在60年代是稀缺物,对人们自然能够产生极大诱惑,在00年代,如果还把巧克力当做消耗意志力的诱惑物,实验结果当然呵呵。
人的生理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由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对人心理的影响越来越大,至少目前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人的心理存在变数,那就是全世界罹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生理实验结果容易重复,但心理实验的结果确实有可能不稳定,尤其选择观察的是受文化、经济影响的心理指标。试想,如果将60年代和00年代的青少年作为被试,去进行同性恋的相关研究,那么研究结果肯定不同。当然,重复性研究是有意义的,无论结果可重复或者不可重复,都可帮助人们对前人的研究工作作出修正,更好地审视、批评以及用更多证据来检验批评的可行性。所以,可以这么说,当我们认识到心理学实验重复性研究的意义后,我们就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实验重复性研究是为了让心理学研究更具有科学性。
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曾在爱因斯坦五十寿辰时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把爱因斯坦称为“你这个幸运儿”,这一称呼使爱因斯坦觉得纳闷。他于1929年3月22日从柏林写了这样一封回信:
尊敬的大师:
非常感谢你还念及于我。你为什么要强调我的“运气”呢?你对很多人——甚至整个人类——都洞若观火,但你却没有机会来了解我这个人。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
弗洛伊德在回信中解释说,他之所以将爱因斯坦看成一个幸运儿,是因为没有哪个不精通物理学的人胆敢评判他的理论,而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可以评判弗洛伊德的理论,不管他们是否懂得心理学。
100年前大师的困惑至今犹在。心理学有三大使命:研究消极心理,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患;致力于使人类生活得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以及鉴别和培养有天赋的人。它不但可以提供全面识别和判断人的标准,包括正常人、天才和各种心理疾病,还提供人全面发展的努力方向、路径、策略和方法等。随着人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认识问题的深化,可能会存在一些标准需要重新修订;会存在人的价值观念的调整,涉及人的发展方向、路径、策略和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但这也正是心理学的魅力之处——实践 ,认识,再实践和再认识。
作者简介:徐睿,上海市公安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