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与平凡英雄
凡成规模的书店,都会设有传记文学专柜,可见传记文学的受欢迎程度。浏览这些专柜,会发现所谓传记文学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伟人传记,凡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印迹者,都会被详细记录下其一生的辉煌,为后人树立起人生榜样;另一种是现实社会里所谓的成功人士,做金融的,搞创业的,玩文艺的,练体育的,获取了财富,积累了人气,也就由别人或是由自己写本传记,期望流芳后世。传记文学的兴盛,大概就是因为迎合了当下人们出人头地的梦想,某种意义上也就变成了“心灵鸡汤”式的励志。
总觉得,这里面缺少了些什么。
最近参加一个作品研讨会,突然想明白了缺少的是什么。研讨的作品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曰《沧海英雄》,主人公是首届“八一勋章”获得者、“八·六海战”钢铁战士麦贤得。他既不是做出惊天伟业的时代伟人,也不是站立潮头的成功人士,他只是一名战士,在祖国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刻,他毫不退缩地站了出来。在成为英雄之后,他战胜伤痛,乐观生活,在平凡的岁月里保持了英雄本色。在研讨会的会场,我想,我们固然需要在伟人的业绩里汲取生命的哲理与营养,也需要在成功人士走过的道路上借鉴他们的经验,但在每个人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向那些和麦贤得一样的劳动者、战斗者学习?
而在书店的传记文学作品专柜里,缺少的就是像《沧海英雄》这样为平凡英雄树碑立传的作品,缺少为我们、特别是为年轻人提供的“接地气”的学习榜样。
在研讨会上大家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文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反映出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文化在倡导什么、推崇什么的问题。它反映出的是一个文学向何处去的问题。
一本著名主持人的“语录”成了畅销书,一个发了财的IT人士写的书法也能卖出大价钱,一个好像没演过主要角色的“小鲜肉”张口就是几千万元的片酬。更有甚者,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传记竟然出了好几个版本。这些不正常的现象,说明我们的文化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可能很多人不记得“八·六海战”了,更不晓得钢铁战士麦贤得的事迹。《沧海英雄》这部传记,将这个普通士兵不普通的事迹详尽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更难得的是,这部书将最大笔墨落在英雄负伤致残之后的漫长岁月,落在他从英雄的神坛上落回民间后的生活、爱情、家庭等琐碎故事中。就是这些看上去零零碎碎的小事,却塑造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可供人们学习的榜样。当我读到英雄到驻港部队看望当兵的儿子、艰难地吐出“祖国”两个字的时候,心情不仅仅是感动,更是责任在肩的沉重。
希望有更多像《沧海英雄》这样的作品问世。希望我们的文学可以塑造出更多这样的英雄。他们的人生,是闪烁着难以磨灭的光芒的。
作者简介:张策,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全国公安文联影视专业委员会主任(主席)。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苏莉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