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除恶 不如远离
几年前,曾经在部队的一位老战友找我借钱,我借给了他。当时我想,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我听说他妻子因病去世。在他来还钱时,我说嫂子去世了你也不说,这钱就算是我给嫂子买花圈办后事的份子钱了。他说,那不行,一码是一码,这钱必须还你。我说真的不用了,但他执意把钱塞给我,我有些惴惴不安。事后,另一位战友悄悄告诉我,他还会找你借钱的。我问为什么?他说 这个人曾经向许多人借钱,亲戚朋友、单位同事、咱们一起的战友等等,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并且拖欠不还。我说,我借给他的钱还给我了。战友说,肯定找你借钱是第一次,是试探,以后还会找你借的,不信你等着瞧。过后不久,果不其然他又来找我借钱,一开口就是五千元。因为有其他战友事先“打了预防针”,我借口装修房子,拿不出这么多。他立刻把脸拉下来,说没有五千,一千也行。我最终还是借给了他一千元,果然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我想都是战友,也就算了,只是觉得奇怪,他老伴儿走了多年,怎么还是到处借钱不还?去年战友聚会时得到消息,他的三十岁儿子病逝了。由于几乎向所有的战友借过钱,他从来不参加战友聚会。他的儿子我也见过,健康、敦实的一个小伙子,也结婚成家,还有孩子。怎么就病逝了?后来才知道他儿子吸毒,严重摧残了身体健康。这位战友到处借钱,就是为了满足儿子吸食毒品。白发人送黑发人,也确实令人唏嘘。孩子走了倒痛快,却给家庭和父亲留下了一大笔债务。
最近电视台播放的《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电视连续剧,讲述的是公安机关打击贩毒集团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我曾经当过公安局的预审员,参与审理不少吸毒和贩毒的案件。印象最深的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受理了当时在社会上很有名气的摇滚乐手吸毒案件。这是一群染上毒瘾却热爱摇滚音乐、很有才华的年轻人,有队长、主唱、贝斯手、键盘手等等。有的人至今仍然活跃在摇滚乐的舞台上。那时候,他们主要是吸食大麻,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为了提高音乐质感,消除疲劳,寻求刺激,追求幻像。
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吸毒的动因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追求人生境界的“完满”。认为人的一生短暂,酸甜苦辣的滋味都要尝一遍。在人生的舞台上,不仅要有掌声和赞美,还要铤而走险,哪怕是违法犯罪进了公安局,也算是人生的“完满”。有的是寻求刺激。国外有一些艺术家和年轻人吸毒,寻求创作上的灵感和精神上的刺激,他们为什么不可以?有的是与父母不睦,反目成仇。有一个主唱兼吉他手,他喜欢留长发,穿奇装异服,追求另类生活。他的父亲是老八路,部队的军级干部,压根就看不惯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经常发生语言冲突,遭至冷暴力,最终孩子出走。为了减轻精神压力,他主动吸毒麻痹自己,醉生梦死。有的是被坏人勾引。有一名主唱,他的父亲是国家某电影乐团的指挥,工作忙得很少回家;母亲在美国讲学,姐姐又留学加拿大,平时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由于耐不住寂寞,他除了去摇滚乐队训练演出,就是找其他朋友喝酒聊天。有一次夏季演出之后,他疲乏得要命,浑身像散了架。一位名叫汤姆的香港朋友递给他一支烟,说消消乏。他说不想吸烟,只想喝冰镇啤酒。汤姆向他挤挤眼,说这烟比冰镇啤酒还过瘾,不信你就尝尝。他点燃了猛吸一口,顿时觉得一股凉气直奔脑门,接着又通到脚底,四肢松软似飘在空中,惬意极了。他奇怪地说,你这烟怎么不一样?汤姆说,烟里有大麻。他听后猛地一惊,虽然知道不妙,却又想沉浸在这种效果中。从此,他或者找汤姆要大麻,或者演出后找外国人索取。直到有人举报,这些年轻的摇滚艺人吸毒案发,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了及时的教育和戒毒,否则一直发展下去,会走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说到“家破人亡”,我想起另一个吸毒案例。这是一起卖淫嫖娼案件,卖淫妇女叫米青[注],不到五十岁。她曾是一个有着上千万资产的女企业家,年轻,漂亮,能干。过去,米青在一家央企工作,改革开放后主动辞职“下海”,搞个体经商。十年下来,米青的经营业绩越来越好,资产积累到上千万。她买了高级轿车、商品房、别墅等等,并开始结交权贵,高档消费,出入商会和夜总会。有一次在夜总会尽兴时,有个不怀好意的“小白脸儿”偷偷在米青的饮料里兑了稀释的摇头丸,让她跳舞时疯狂不已,最终烂醉如泥。“小白脸儿”乘机将米青带到附近的酒店占了便宜。第二天米青醒来,想不起昨晚的事情,“小白脸儿”假作好人,说她喝酒醉了躺在地上没人管,还是他扶她到酒店休息。米青觉得这个“小白脸儿”长得好看,心眼儿也好,想留在身边当个帮手。她哪里知道这个“小白脸儿”是个毒贩子,已经观察她好久了,知道她有钱,让她染上吸毒,逐步把她的钱弄到手。米青自从喝了兑有摇头丸的饮料,渐渐上瘾,在“小白脸儿”的诱骗下又开始吸食海洛因,陷入泥淖不能自拔。“小白脸儿”用提供毒品的方式,让米青的钱源源不断地流进他的腰包。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米青卖了别墅,卖了房子,卖了汽车,甚至连自己经营的店铺也卖掉换钱,最终她身无分文,开始向“小白脸儿”借钱。“小白脸儿”知道米青的油水被榨干了,不仅不借钱给她,反而逼她去卖淫。米青为了能继续买到毒品,果然忍气吞声去卖淫,最终被公安机关查获。
像“小白脸儿”这样的毒贩子,既有上线,又有下线。他的上线将毒品卖给他,他又把毒品加价卖给下线或吸毒者,这种层层扒皮的行为,按他们的行话叫“雨过地皮湿”。
在公安机关预审办案,我见多了这样的吸毒案例。吸毒的危害有很多,除了对本人的健康有严重的损害以外,还会对吸毒者的家庭带来严重的损害,而且吸毒还会导致连带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吸毒的人,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除此之外,为了挽救吸毒人员,国家法律还规定,政府要对吸毒成瘾的人员进行戒除毒瘾和戒毒治疗。对拒绝和反抗戒毒治疗的,政府还要采取强制措施隔离戒毒。
从法律后果来说,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已经涉及到犯罪,必须追究刑事责任。案例中的“小白脸儿”就是触犯了刑律,必须接受刑罚处罚。而米青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除了接受行政处罚,还必须强制戒毒。一个好端端的、令人羡慕的人生,最终因吸毒成瘾而毁掉了一切。
为什么人们一旦吸毒就会上瘾,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呢?这就要简单的介绍一下毒品的分类以及对人体中枢神经的作用。毒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品,如鸦片类,其中有海洛因等。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如苯丙胺类,其中有大麻等。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酊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一般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是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神经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我国歌舞娱乐场所中秘密流行。
根据《中国新闻网》2015年11月26日报道,中国在册吸毒人数超过三百万,而没有在册登记的大约有一千万。这个数字很大,而且还是三年前的数字,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最大限度地打击毒品犯罪,最大限度地挽救吸毒人员,这是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还有强制戒毒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些国家例如英国对吸毒采取放纵的态度,政府和法律不再干预。他们甚至认为吸毒是年轻人选择生活的一种方式,既然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自己就要承担后果。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的身心健康是国家和政府最应该重视和关心的问题。要通过法律和医疗的手段,挽救那些误入歧途的吸毒青年,使他们摆脱毒品的损害,给个人以健康向上,给家庭以健全温暖,给社会以安定祥和。
结合本文的标题,我只是想说,与其年轻人吸食毒品以后再去戒毒,不如事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其严厉打击制毒贩毒的行为,不如彻底根除吸毒市场。只有消灭了吸食毒品的需求,除恶才没有必要。但是,现实社会往往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制毒、贩毒的行为仍然会发生,被拉下水的青少年也依然会存在,只要他们没有远离毒品,我们就必须毫不留情、除恶务尽。
[注] 米青为化名。
作者简介:张明,中国少数民族文艺促进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作家协会理事。199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出版散文集《写意人生》、军旅小说散文选《我的青春我的歌》、探案文学集《报案的女人》等。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张国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