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中国侦探推理文学在路上

来源:网约稿 作者:武忞

中国侦探推理文学创作座谈会侧记

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到松本清张,再到如今的畅销书作者东野圭吾,他们创作的侦探推理小说以其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变幻莫测的悬疑气氛、抽丝剥茧的案件推理吸引了诸多读者的喜爱,渐渐在文学领域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学样式。

而在我国,警察一直以来都是侦探推理文学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这也使中国的侦探推理文学在继承传统公案小说特点、借鉴西方侦探推理小说模式后,扎根本土,不断开拓,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创作之路。

当下的中国侦探推理文学现状如何?面对哪些挑战?面临哪些问题?5月11日,由全国公安文联和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主办的中国侦探推理文学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者以繁荣侦探推理文学为中心,就推动侦探推理文学创作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针对中国侦探推理文学目前存在的创作瓶颈问题,与会者从侦探人物形象、文学语言特色、故事题材选择、作家发现培养、作品研讨批评、发表园地建设、评选奖励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设意见。

 

1创作现状:数量多,精品少

 

“大侦探们不是在犯罪现场,就是在赶往现场的路上。”曾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侦探推理文学的火热和受欢迎程度。

从程小青先生的《霍桑探案集》问世的那天起,中国的侦探推理文学就根植于现实生活,通过这一独特的文学创作形式展示中国社会的林林总总、人性的千姿百态,展现罪与罚、情与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而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侦探推理文学同样没有停止书写当下现实生活、展现真善美的脚步,涌现出了很多新的作品和作者。当下,《赎罪无门》《心理罪》《法医秦明》等由公安作家创作的作品将宣传法制、普及科技、弘扬正义融为一体,以设谜、解谜为推动情节发展锁钥,以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特色,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警探林楠”“刑警方木”“法医秦明”等带有新时代特色的警察形象愈加深入人心。

“尽管如今侦探推理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但目前的侦探推理文学还存在数量多、精品少的问题,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许多作品过于展示离奇巧妙的故事悬念和情节,缺乏质感和深度,形浅神散,人物符号化,见案不见人。”在座谈会上,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会长武和平这样评价中国侦探推理文学的现状。

与会专家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还缺少能在世界侦探推理文学界叫得响的经典作品,这说明中国侦探推理文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创作要求:既要满足推理逻辑,又要感动心灵

 

一直以来,侦探推理文学被认为是最容易商业化的文学类型,无论是在各地的图书销量排行榜还是文学的影视化改编上,侦探推理文学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也由于商业因素的日益深入,市面上充斥着大量急功近利、用刻板机械的固定技巧和因素创作出的低质量的侦探推理文学作品。著名学者朱光潜在《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一文中早已指出:单靠寻常侦探故事的一点离奇巧妙地穿插绝不能成为文学作品。

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名誉会长苏叔阳更关注侦探推理文学中人物的创作。“以往的侦探推理文学作品中,大部分注重了悬疑、推理等情节是否引人入胜,但在人物创作上缺少对于英雄个体的展现。在如今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同样呼唤有个性化的破案英雄。希望我们的侦探推理文学在今后的发展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人物性格、带有独特的作家品味的作品。”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著名评论家包明德则认为,侦探推理文学要成就文学经典,必须强调侦探推理文学的文学性,加强作品的文本要素。“除了通过悬念设置、矛盾冲突,给读者惊险震撼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外,侦探推理文学还要在创作中呈现真实广阔的生活背景,清晰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以及专业的精神,从而表现人物内在的正能量,作品的主题不能放弃追求真善美的本性。”

在与会专家看来,侦探推理文学不仅要在悬念设置、层层推理、逻辑完善上下功夫,保持这种文学模式的文学属性也非常重要。

如此,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当前我国以人民警察为主角的侦探推理文学与公安题材文学有什么区别?

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张策在发言中就这一问题做了专门解读。“公安题材小说,是以公安人员和公安机关的工作生活情感为主题,并由此深入更深更广的社会层面,其中涉及的案件一般只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一个背景和舞台,对于案件侦破中的细节,特别是分析推理过程不涉过多的笔墨,作者更不会在其中进行更多更精巧的设计。而侦探推理小说作者注重的则是故事的设计、悬念的组织、神秘氛围的营造。换句不完全准确的话说,公安题材小说是事件跟着人物走,而侦探推理小说更多的是人物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发展。”

说到底,侦探推理文学追求的不仅仅是在抽丝剥茧的分析、推理中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和“穷究到底,豁然贯通”的快感,还要写出具体的境界、生动的人物和深刻的情致,即不仅要满足推理逻辑,还要感动心灵。

3面对挑战:要在没有路的地方找到路

传统的侦探推理文学,要么讲究技巧,注重诡计的设置,一招一式精妙华丽,以解谜为终极目标;要么把案件放到真实的社会背景中,探究人性和犯罪心理,揭示社会深层次问题。其通过扑朔迷离的布局、充满疑虑的人物、迷雾重重的假象,以一个令读者恍然大悟的结局来收尾。而随着现代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在如今的公安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应的,对于侦探推理文学来说,曾经在刑事科学技术不发达情况下屡屡奏效的障眼法便成了浮云,同时,随着科技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入,犯罪手法和方式也突破了原本的局限,想要构思一个逻辑严密、引人入胜的“不可能犯罪”越来越难。这也给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侦探推理文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朝全认为,作为弘扬正义和法制建设的有效引导方式,中国的侦探推理文学要紧密与现实相结合,与今天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相结合。“创作者必须细致地体验观察公安生活,研究积累素材,合理运用艺术技巧创作出切合时代背景的侦探推理文学作品。”

对于这一问题,长期从事侦探推理文学创作的作家李迪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生活中挖掘故事。“要在没有路的地方找到路,每一个真实的案件都是一次侦破推理的过程,案件虽然有共性,但各自有独特之处,每一个案件都不可复制,在我们的生活中挖掘故事,破案的过程就是找路的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便捷,人们的写作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发表文字的高度自主化、阅读的碎片化成为当下社会文化形态中的重要现象。如何把握好网络侦探推理文学创作空间,如何在创作中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专家们的又一个关注点。专家们认为,对这些新现象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适应、去掌握,夺取和占领文学领域的主动权,传播正能量。

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中国侦探推理文学的创新之路还在艰难探索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侦探推理文学那些吸引读者的因素从未过时。

如同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在《简单的谋杀艺术》中所说:“那个主人公的领带可能有些老式了,那个探长老头儿可能是坐双轮马车而不是警笛嘶鸣的流线型汽车来的,但是他到了现场以后,所做的事仍是像过去那样核对时间,寻找烧焦的纸片,研究是谁踩踏了书房窗户下长得好好的草莓花圃……”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苏莉莉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