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协同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组委会到访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本次《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的举办,正是对国家'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
2025年10月17日,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务乾、全球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会长、董事局主席陈顺初、浙江省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天鑫健康管理集团董事长李检军等一行,应邀到访浙江中医药大学,交流浙江中医药大学备赛第三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及浙江省赛区省赛筹备情况等相关事宜。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黄晨、社会合作处副处长陈立兵、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丁玮玮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会。教务处副处长黄晨主持了会议。
全国《黄帝内经》大赛组委会到访浙江中医药大学交流赛事
黄处长首先致欢迎词,重点介绍了学校参与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赛事和筹备浙江省赛区的情况,《黄帝内经》是构建中医思维的基础,学校历来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结合浙中医正在承办浙江省大学生中医药传承创新大赛,目前组织工作涉及长三角江浙沪等省份30多所高校,规模比较大。两个赛事时间正好一致,将全力组织好浙江省内院校、医院参与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现场比赛时间预计在11月7日至9日浙中医滨文校区举行。之前国务院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有领导特别强调:'要建立适应中医特点的教育模式,把经典教学放在突出位置。'浙江中医药大学将《黄帝内经》作为中医思维培养的核心课程,正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典范。"
浙江中医药大学与大赛组委会研讨浙江省赛区赛事
全国《黄帝内经》大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务乾,讲到浙中医是第一届全国内经大赛的冠军单位,感谢浙中医对于内经大赛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期望在本届大赛中,浙中医继续取得优异成绩。并详细询问了浙江省赛区组织情况,省赛比赛形式、流程及题目设计与组织工作情况。为赛区的承办工作,给出务实建议。要求赛题专家组构成要有一定的广泛和代表性,拟好的比赛流程及题目上报全国大赛组委会备案,以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给中医人搭建一个公平崇高、受人尊重的展示舞台。
浙中医社会合作处副处长陈立兵,向内经大赛访问团详细介绍了学校基金会、校友会及校企合作情况,欢迎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学校人才培养、产学研等方面展开合作,愿意在大赛的组织过程中,多支持赛事活动。
要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球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计划在博鳌举办中医药文化论坛,正是响应国家'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号召的创新举措。"全球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会长、董事局主席陈顺初先生,介绍了基金会成立背景、所开展的新冠疫情抗疫捐助公益行动等工作情况,表示愿意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和中华文化复兴方面,多做工作。未来将与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组委会及相关主办单位,以海南博鳌论坛为主战场,联合举办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生命健康为主题的,符合国家文化战略需要的中医药文化论坛活动,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浙江省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天鑫健康管理集团董事长李检军,介绍了企业自身业务,表示愿意多支持内经大赛等中医药文化传承赛事活动的举办,期待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在产品研发、课题合作等领域,多研讨合作可能性。
大赛组委会参观考察浙江省中医药博物馆
大赛组委会考察团还参观考察了浙中医校内的浙江省中医博物馆,感受了浙江省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厚重,了解和学习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举措。
据悉,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是在国家“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的精神指引下,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指导,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部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众多国家级机构联合主办,张伯礼院士为总顾问的权威赛事活动,目前已连续举办到第三期,400多家院校、3000多家医疗机构参赛、5亿以上人次关注,在全国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黄帝内经》经典学习热潮,极大推动了中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组委会授权全球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作为第三届内经大赛的协办单位,授权全球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会长、董事局主席、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陈顺初同志为大赛顾问委员会荣誉顾问,负责大赛组委会对外联络及招商工作,,将极大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中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贡献力量。
全球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是2006年10月19日经香港特区政府公司注册处批准成立,获得政府豁免税收的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是政府免税收的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在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