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小站夫妻携手守护平安

来源:中国警察网 作者:郭红 夏志翔

  天边才泛出些微红,群山环绕的沪昆铁路桐木寨小站,还处于一片寂静之中。警务区里,民警高志成和巡防员杨召珍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桐木寨是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湾水镇的一个四等小站,今年46岁的高志成是贵阳铁路公安处凯里车站派出所驻桐木寨警务区的唯一一名民警,杨召珍是他的妻子。

  警务区四面环山,管辖线路近50公里,大多穿越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不便。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从2015年到桐木寨警务区担任警长起,高志成每天带着巡防员早出晚归,走村串寨,开展安全宣传、排查线路隐患、清理上道行人,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小站的治安一天比一天好,高志成的脸却一天比一天黝黑。

  那时,杨召珍在凯里市一个小工厂上班,工作不是太忙,隔三差五会做上几个拿手的菜肴,乘火车送到小站。每次来,看到高志成带着巡防员干得热火朝天,警务区里却总是冷锅冷灶。有时候去线路上、寨子里巡查宣传回来得晚了,来不及做饭,干脆就啃几个烤土豆、烤红薯应付了事。杨召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让高志成落下了胃病,腰椎间盘突出也时不时复发,身边好几个巡防员吃不下这份苦,相继辞职离开。

  杨召珍知道,高志成是个性格内向的工作狂,干起活来废寝忘食,谁也劝不住。警务区这些年没有发生过1起危及行车安全案事件,这背后高志成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磨破了多少双警用皮鞋,只有她最清楚。

  丈夫打拼着小站安全的一片天,而她能不能为他撑起身后的这片天呢?犹豫良久,她下定决心,辞了工作,放弃了城里的舒适生活,住到桐木寨小站,照料起警务区的日常生活。

  从那以后,高志成和巡防队员们随时都能喝上热水,吃上热菜热饭。高志成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巡防员们也都高兴地说:“嫂子在这里,警务区就像家了!”

  日升又月落,小站生活单调而清苦,但陪着丈夫,听着这些话,杨召珍却觉得分外踏实。

  为了更好支持丈夫工作,杨召珍找到派出所领导,请求加入铁路巡防队伍,与丈夫肩并肩站在维护铁路运输安全的行列。

  时光穿行如梭,转眼就是四年。每天一清早,杨召珍就和高志成一起,巡查线路、排查隐患、清理上道人员、整理业务台账。什么是隐患,该怎么宣传,怎样拍照登记,怎样填写台账,她都已经烂熟于心。

  桐木寨沿线居民大多是苗族,很少会说汉语,而夫妻俩都是汉族。为了更好交流,高志成开始跟着寨子里的乡亲们学说苗语,杨召珍也跟着他一起学。慢慢地,他们都能用简单的苗语和老乡交流了,沿线老百姓也把他们当成了亲人,好多人还自发当起了线路安全宣传员。

  大山里,湿冷阴寒。云层厚厚地堆积在天空,线路边的蜿蜒小道上,常横七竖八地横生着被风吹得弯下了腰的茅草荆棘。每当这时,高志成总会小心地护住杨召珍,不让她被刮绊摔倒;有列车呼啸而过,他也会本能地跨到杨召珍身前,为她遮挡寒风;车开过后,还会细心地帮她整理一下被风吹散的围巾。

  夫妻俩都不善言辞,彼此的关爱默契,就流淌在这携手相伴的细碎时光和温暖笑意里,融成岁月里最温情的华章。

  桐木寨站只有贵阳到玉屏的一趟列车往返停靠,却是周边9个村寨、5千多户人家外出务工、卖菜、求学的重要交通工具。每天,他们会一边开展安全检查,一边用苗语和乡亲们闲聊家常。目送列车离去,夫妻俩的眼神一样专注明亮。

  夜里,他们会整理一天的工作,把各类数据分门别类输入电脑里。小小警务区,一盏明灯透过红色窗花,掩映在茫茫夜色中,虽远离城市繁华,却温馨而宁静。

  大山孤灯静,小站岁月长,夫妻俩的平安故事还在继续……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刘娜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