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三尺窗台里的坚守

来源: 平安镇江 作者:马媛

  上个月,我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许久不见的同学们纷纷聊起各自的近况,有的子承父业做起了生意,有的在事业单位上班,还有的正忙着出国深造,但是说的最多的,还是抱怨生活的不易,想多换几个工作,当他们听说我已经当了几年的人民警察后,有人就问了,警察的工作那么辛苦,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份职业?我想,这就要从我的师父说起了。

  我的师父——徐进,是镇江市公安局丹徒分局城区派出所的一名辅警,1997年从镇江市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被招录至当时的丹徒县公安局西麓派出所,从此,师父在户籍窗口的岗位一干就是22年,年仅41岁的他也成了丹徒公安户政条线上工作时间最长、业务最精的“老同志”。

  “小徐,这个报出生的申请怎么填啊?”一名老人正在为孙子办户口,拿着《出生登记入户申请表》有些不知所措。听到有人向自己求助,师父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站立起身,指着表格,细致地告诉老人如何填写,5分钟后,老人的孙子上好了户口。

  老人名叫吴良喜,今年65岁。“在咱们这块儿,老百姓可能不认识一些领导,但十有八九都晓得小徐,小徐很早就在这边做户籍了,人特别好,还热心肠,百问不烦!”老吴笑着对我们说道。这让我不由想起自己来到户籍窗口第一天时,师父对我说过的话:户籍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一扇窗口,群众满意就是对咱最大的褒奖,方便群众办事、同群众有效沟通、让群众满意,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目标。

  身为公安窗口工作人员,精通业务知识是工作中必须具备的技能。为此,师父常教导我们要在工作之余,多看书看报了解新政策、新条例。“大人想改名字,怎么办理?”“农村地区家庭分户可以办吗?”“身份证件丢了还好购买车票吗”……辖区居民前来咨询户籍业务,师父总是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同样一个问题即便回答了上千遍,他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让群众感觉很温暖。除户政服务外,治安管理、法律咨询……只要是群众问到的,他都能一一解答,辖区群众亲切称他为派出所里的“活百度”。

  城区派出所辖区实有人口十万余人,户籍窗口每年办理户口业务量达5000余人次,办理二代证10000余张,其他的服务接待更是多达5000余人次。“户籍工作普通而又平淡,当初跟您一道参加工作的辅警如今都换了职业,您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几年,难道都没有感到厌倦的时候?”有一次我好奇着向师父问道,师父却对我讲了一个故事。

  十四年前,一对安徽的兄弟找到师父,希望能帮忙找到失散多年的舅舅。他们的舅舅四十多年前因为家庭矛盾离家出走,兄弟俩的母亲多方打听,只知道人目前居住在镇江丹徒西麓村附近,而如今母亲身患重病,恐怕不久于人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在临终前再见一眼哥哥。

  听到他们的诉求后,师父不禁被兄弟俩的孝心所打动,即使已经下班,仅仅靠着对方所能提供的有限信息,在没有电脑搜索帮助的情况下,用了一整晚的时间,在派出所的档案室翻阅了多达万张的纸质档案,最终赶在第二天上班前,找到了一位同兄弟俩所提供信息相似的老人。师父赶忙将情况告知老人居住地的村干部,在村里人的帮助下,确定老人正是兄弟俩失散多年的舅舅。

  “在电话里得知老人已兄妹相认的那一刻,我感到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也让我对咱们的户籍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如果给我再选一次的机会,我依旧会选择户籍岗位,只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里的群众。”

  风雨二十载,身边的朋友工作换了又换,但他依然守着三尺窗台,虽然拿着微薄的工资,但始终用灿烂的微笑与细心的服务照亮着小小的户籍窗口。这种坚守深深打动着我,也是众多基层警察的缩影,他们默默无闻,披星戴月,做着最繁琐的工作,只为了保障社会稳定,人民安居。谁不想有一番丰功伟绩,谁不想要肯定和赞誉,谁不想要一段精彩绝伦的青春岁月。可是,我们是人民警察,自从穿上警服,就注定了无私奉献这条道路。

  我们的动力来源于何处?是当为群众提供帮助、挽回损失、听到他们诚挚的一声声“谢谢您,警官”的那一刻,那一瞬间,我竟觉得自己伟岸了起来,其实,我们又何必妄自菲薄?难道这不值得感动自豪吗?还有什么比把青春奉献给这样一份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业更值得骄傲的呢!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