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平凡中的坚守

来源:啄木鸟杂志社 作者:贺建华

微信图片_20200414103454.jpg

这个冬天不冷,是因为暖冬的缘故。这个冬天很冷,却是因为痛心的缘故。从去年的腊月开始,一场新中国成立后史无前例的瘟疫席卷大江南北。疫情始发于江城,漫天遍野,风卷残云般四散开来。商场停业、酒店关门、大街清冷,春节没了生气,炎黄大地笼罩在灰色恐怖之中。党中央紧急动员,全民应对,到处都是抗击之声。老百姓禁足,医护人员冲锋,作为公安民警,自年初二就从家中被召回,随时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考验。

如果仅仅是一名普通百姓,我顶多就是响应政府号召闭门禁足,从多如牛毛的媒体中冷眼旁观,过客般瞩目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疫”风云。或仰天长叹、或顿足扼腕,断无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因为从事政工岗位,在得到了许可,可以下沉一线,采访民警的战“疫”故事,于是乎铆足了劲,像一个战士般戴上口罩等,扑向一个个战场,面对面地亲身感触战友门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

我去的第一个战斗是一家派出所。

那是一个阴沉的上午,在大门口我被堵上了,几个辅警上来给我登记并测量体温。气氛有些凝重,一切如临战状态。这是上级的要求,为了确保公安系统内部的绝对安全,无论群众还是内部同志,无论上级来人还是单位同事,进门一律要戴口罩、测量体温。通过了检测,我直奔教导员吴昊的办公室。

“现在是战时状态,民警都下到了社区。唉!天天都有核查任务,天天都要求见底。”吴昊唉声叹气。我知道,凡是从疫区回来的,哪怕是中途经过,社区民警都要会同社区的干部和医务人员逐一上门。每天都有几百个名单流传下来,都是与疫区、疫情、新冠肺炎病患者有关的。

“累一点倒没什么,关键是防护。听说病毒可以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民警没有受过这方面训练。而且,由于准备不足,刚开始那几天连口罩都供应不上,这相当于裸奔。他们都很担心,最主要的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传染给家人,谁能保证核查的那些对象不是病毒携带者。”

教导员心情有些低落。我知道,因为物资紧张,局里第一批只配发两千只口罩,重点是保证一线民警。僧多粥少,分到各派出所,一家也就两百来只,杯水车薪。有些民警的口罩一天用下来都舍不得扔,晒一晒、烘一烘,以备不时之需。且不说防护的效果,只要能把嘴和鼻子罩起来,他们多的时候一天要跑二三十户人家,这当中,还有些是密切接触者。

微信图片_20200414103557.jpg

分局政委杨斌慰深入“疫”线慰问参战民警

微信图片_20200414103601.jpg

副所长孙翔以所为家,吃住在派出所

所谓的密切接触,就是曾与确诊人员在同一个航班、同一个车厢,甚至是同一个病房待过的。在谈疫色变的当下,这可真是难为了这些基层一线的战友。

“我为他们担心,因为一旦受感染,就意味着隔离;一旦被隔离,家里还有年老的父母、有持家的妻子,也许还有蹒跚学步的孩童,整个一大家子都可能受到牵连。因此,有许多的民警把床铺都搬到了所里……”

谈话间,一位身穿防护服、戴防护镜的男同志匆匆走过,我差点儿都没认出来,他是副所长孙翔。在经过喷壶状的酒精瓶自我消毒一番后,他脱下了防护装备,明显看出鼻子和眼睛周围有几道深深的印痕。我拦住了他:

“刚从外面回来?”我问得有些多余。“是的,刚去核查了一个密切接触者。”他神态自若。“害怕吗?”“习惯了。经历多了,就无所谓了。”

他没有直接回答。如果说“不怕”,肯定不是真话。教导员曾向我介绍,有好些民警把床铺搬进了派出所,孙翔就是其中一个。因为女儿即将面临中考,在这个关键当口儿,他是担心女儿被自己连累,受到新冠肺炎病毒的侵害。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孙翔天天吃住在派出所,和同事们一道,对小区居民进行防疫宣传、对高危人群逐个核查、对场所宾馆滚动检查。此外,还要面对日均十数起的涉疫警情的处置。接处警中的当事人天南海北的都有,说不准其中就有定时炸弹,难不保就会受到传染。既然穿上这身行头,就得知难而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党员,理应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做好表率。”

在谈到女儿孙心瑭因为多日见不到爸爸通过微信发送语音表达思念之情时,堂堂七尺男儿不禁潸然泪下。

有人说,大疫是一场修行。百姓响应政府号召待在家里是修行;医者背起行囊奔向湖北抢救病人是修行;警察下沉社区建立屏障阻击疫情也是一场修行。为了抗疫,他们抛弃了儿女私情、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终日孤身奋战在核查摸排一线,顶风冒雨,走街串巷。他们不是不想团圆,不是不想欢聚。警察选择牺牲,为的是尽快战胜病毒,好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困境,在春日里享受暖阳的照耀,在户外被新鲜的空气包围。当大街再次被喧嚣填满,马路被车流淹没,人们将不再认为这是一种忧患而会发自内心的赞美。

在竹林路派出所,我遇到了一位老民警,再过一年他将脱下警服安度退休时光。他叫周明华,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每天靠服降压片来降压。战“疫”打响后,他已经十来天没有回家了。正月初九,他抽空把要换洗的衣服送回家去。在楼下,4岁的小孙女竭力想挣脱牵着她小手的奶奶扑向自己,未能如愿。小女孩眼中含着泪水,嘴里不停地嘟嚷:“爷爷,你什么时候能回家啊?”周明华鼻子一酸,放下鼓鼓囊囊一大袋包袱,掉头就走。

微信图片_20200414103606.jpg

周明华在小区出入口执勤

微信图片_20200414103609.jpg

魏森在传销窝点对涉嫌传销人员测量体温

小孙女一直跟爷爷在一起生活,爷孙俩感情很好。如果不是疫情,他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逗孙女玩,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场疫情阻断了爷孙俩团聚的希望,留给他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周明华以所为家,不是在社区排查涉疫人员,就是在寻访他们下落的路上。有一次,他得到一条信息,辖区的一位老人春节出去玩了一趟,曾经过重点疫区,必须见底。几次上门都没见着,他通过关系人辗转联络上了,说是在自我隔离。仍不放心,根据对方提供的位置,花费了两个小时,骑行了10公里,才在一个偏僻处寻到了。测体、登记、核查同行人员,然后上报结果。还有一次,他正在食堂吃着晚饭,任务来了,丢下饭碗就走。等他完成任务,回到单位时,饭菜已是冰凉,他只得泡了碗方便面简单对付。我问他:“快退休的人了,干吗还这么拼?”他答道:“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了,从事公安工作的机会不多了,作为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这个时候不上还等什么!”

这次大疫,就是一场大考,一次直击灵魂的考验。谁都是考官,谁又都是赶考人。疫情当前,有的人黯然神伤,有的人扼腕叹息,有的人知难而进,立誓把瘟疫挡在身后。林林总总,他们用不同的追求书写着人生的答卷。

鹤林派出所所长魏森就是一个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并力争书写完美答卷的人。他主政的派出所因为连年绩效显著,已经连续三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他自己也是荣誉加身,故事多多。曾经有一次,骑车在路上,他遇见自己找了许久的两名盗窃犯罪嫌疑人合骑了一辆摩托车。狭路相逢,机会稍纵即逝,没有任何准备的他,毅然决然朝对方撞过去。自己脸上被擦伤,嫌疑人也归了案。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单位,有这样的人把舵,底下的兵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事实上,在这个荣誉集体,有与罪犯做殊死搏斗,在被嫌疑人连捅数刀刺穿肺部仍紧追不放的一等功臣贺设平,有市级劳动模范吴尚德……这次新冠疫情阻击战,我有幸随警作战,恰好有群众反映一个老旧小区有传销窝点,里面就有重点疫区来的。疫情就是命令,他当即带人前往,将十几个人的传销窝点团团围住。开门、初查、核实、隔离。他举着体温枪,逐个给他们测量体温。然后安排人搜查登记、查扣物品,再一个个带回派出所审查。前前后后忙了几个小时,连中午饭都赶不上吃。在他的带动下,民警个个细致认真,恪尽职守,有条不紊、依法依规地把事情处理得稳稳当当。

在问起带兵的经验时,他乐呵呵地说:“我没做什么,都是很平凡的事。”

因为有这样一群警察,把工作当成了事业,人们才可以安居乐业。

因为有这样一群警察,把优秀当成了平凡,人们才看到平凡中的伟大。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警察的坚守,待在屋子里的人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叙寒问暖,拥抱亲情。

 

作者简介:贺建华,江苏公安作协会员,镇江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润州区摄影家协会理事。多次在报刊、媒体等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及摄影作品。现就职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公安分局政治处。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