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给医生护士当起了“老师”,还专门制作了一份指南,原来……
“几满打针=什么时候注射”“么板眼=怎么回事?”“一滴嘎=一点点”……
3月4日一大早,在光谷同济医院门口,武汉市公安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九峰派出所副所长曹奕拿着刚打印的小册子,准备给下夜班的护士、医生开一堂别样的“语言课”。
“他们好多都是从外地来的,听不懂武汉方言。”曹奕是光谷同济医院警务室驻点民警。2月28日,曹奕处理一起警情时,一间病房的三名患者因“语言过激”干扰治疗,医院护士直接报了警。
与病人沟通时,病人口中就出现了“么板眼”“三不知”“豆里”等武汉方言,弄得护士有些晕头转向。
由于护士听不明白病人描述的内容,以为病人情绪激动,最后只能电话请来门口执勤的曹奕。
“3名病人年纪稍大。他们都说的武汉话,当时都是询问治疗的情况。”曹奕是地道的武汉人,光谷同济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后,来了很多外地援鄂医护人员。
由于地域差异,医护人员对武汉方言理解有偏差。加之此时正值防疫工作关键时期,医生、护士十分繁忙,而病人不少都是武汉本地人,说话“热辣直接”,很多支援武汉的医生和护士碰到有些急性子的患者,总误以为这些患者“情绪过激”。
驻守光谷同济医院30多天,曹奕经常会因为一些警情与这些医生、护士接触,慢慢与他们建立了感情。
曹奕走访发现,不仅是2月28日当天,最近因频繁跟武汉患者接触,很多援鄂医生、护士都出现过因语言沟通而导致的误会,最后只能求助院方或者警务室。
“看似一个简单的警情,但实质并不简单。”曹奕说,武汉人的耿直和爽快有时就是一两个字,比如“这个护士好贼”,其实意思是夸奖护士很聪明能干,并不是“小偷”的意思;再比如“这名医生真耍拉”,其实是说医生干事爽快麻利,并不是耍赖。
曹奕觉得,一句话能说好也能说坏,交流顺畅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当天晚上,曹奕回到所里,一方面自己梳理,一方面在网上赶紧搜集了很多方言知识。当晚,几张《常用武汉方言指南》的小册子便整理完毕。
“下晚班的医护人员上午9点有20分钟集中候车时间。”由于此时警情相当较少,且换班的医护人员此时有空,曹奕赶紧带着警务室的值班辅警“现场授课”。
拿到《指南》,医护人员抿嘴笑了。曹奕说,之所以笑,是因为在与患者接触时,医护人员确实都曾听到过这些方言,“看到了真正的注释,他们感觉到武汉人真的蛮热情”。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