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带着理想出去,带着感恩回来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

群山环绕的蜿蜒小路,河道和小桥密布,小小村落和袅袅炊烟……

走进河南省南召县白土岗镇,青山绿水映入眼帘,犹如一幅山水长卷,人在画中。

当沉醉于大自然的美妙和色彩斑斓的树叶带来的万种风情,你可曾想过,这一切并非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而是一位“大山的儿子”用二十年的坚守,守护着山区的青山绿水与和谐安宁。

微信图片_20200109133500.jpg

他就是42岁的李旭光,现任南召县公安局白土岗派出所所长。

他走出大山又选择回到大山

中共南召县第一支部旧址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乡曹店村曹店自然村,是南召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生于此长于此的李旭光一直耳濡目染地接受着红色基因的熏陶。

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

然而,1997年大学毕业后,本来有机会留在县城工作的李旭光,却主动要求来到位于大山里的派出所。因为他知道,和平的环境来之不易,但山区群众的安宁仍需努力。

作为在大山中工作时间最长的民警,李旭光对刚上班时派出所的简陋条件记忆犹新。

出门办案骑自行车、温饱需要自己生火做饭、办案环境简单简陋……

虽然环境“窘迫”,但李旭光知道这并不是当下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社会治安相对混乱,其中盗抢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群众酒后寻衅滋事事件高发等,已经成为和平时期影响山区群众安全稳定的重要问题。

在上班当天,李旭光就对着派出所门前的大山立下“一定要做一个好警察,守护好这里的大山,百姓一日不平安,我就一日不出山”的铮铮誓言。此后,李旭光把一个个脚印留在崎岖的山路上、留在每一户群众的家中。

微信图片_20200109133624.jpg

从配备警用摩托车到警用轿车,从群众上门报警到随时拨通110报警电话,从传统打击犯罪到信息化侦查破案……

时光荏苒,二十二年来,李旭光从青年到中年,刷新着在山区工作时间最长民警的记录,经历着乡村派出所的巨变,也感受着日常工作的酸甜苦辣,但依然守住初心,一步步地把“危险在山、乱点在河、难点在路”的白土岗镇打造成平安和谐、绿水青山的美丽乡镇。

全市乡镇中千人刑事发案率调查统计中,白土岗镇以发案率最低被南阳市委政法委专门表彰。

“再苦再难,大山总得有人来守。”其实,比常年戍守在山区,无暇顾及和陪伴家人更让他心生愧疚和无奈。但是,伴随着山区群众越来越平安、发展致富越来越好,李旭光觉得,一切都值了,但一切还需更加努力。

他挑起群众对平安的期待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李旭光知道,只有把嫌疑人抓获归案,追回群众损失,才能让群众更加相信公安机关,才是真正的让群众满意。这是李旭光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始终对人民负责的一种鞭策。

发黄的案卷、19年来杳无踪迹的嫌疑人、含冤郁郁而终的受害人……面对已经被多次侦查未果的案件,李旭光于2019年初把案卷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嫌疑人还在逍遥法外。

回溯到2000年4月22日深夜,郭某伙同他人在白土岗镇瓦房庄村将买牛的王某打成重伤,抢走购牛款2700元。对于当时农村人来说,2700元是一个大数字,且发生如此恶性案件,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甚至受害人王某也因此郁郁而终。

虽然公安机关全力缉捕,但系孤儿的主犯郭某却销声匿迹,杳无音讯。

此后,一有闲暇时间,李旭光就梳理案卷,走访郭某户籍所在地的群众及亲属,试图找到蛛丝马迹。

然而,一次次的走访、一次次的摸排、一次次的了解情况,但均无功而返,其实李旭光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他坚信,只有锲而不舍,总会有机会找到之前侦查中疏漏的地方,将郭某绳之以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追踪,李旭光在收集到的近千条线索中发现一条可疑信息,即郭某的侄女和一名潜藏在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处某工厂的男子郭某某有联系,然而经走访发现郭某的侄女在当地并没有熟人。

于是,李旭光立即赶往当地侦查。由于郭某潜逃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李旭光如同在大海中捞针一样去寻找,并对甄别出来的可疑人员根据年龄、说话口音等进行逐一侦查,并锁定了一名嫌疑最大的人员。

“郭某!”“哎!”一问一答间,李旭光和同事循声将郭某抓获。案件侦破,李旭光来到王某的坟前,告慰王某的在天之灵。

在李旭光眼里,没有大小案件之分,只要侵害了群众利益,只要危害了社会治安,他就紧盯不放,直到破案。

针对辖区因矿山开采、河道沙石贩卖等利益问题形成的各类猖獗犯罪团伙,李旭光始终高举利剑,严厉打击犯罪,维护青山绿水和百姓安宁。

特别是2019年初,彻底打掉长期盘踞在辖区河道疯狂盗采沙石、威胁周围群众的12人犯罪团伙,震慑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正是由于李旭光锲而不舍的韧劲,震慑了涉农涉山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让群众对公安机关充满了期待。

他点亮山区群众的法治生活

山区群众虽然淳朴,但因传统的信理不信法以及所谓的“面子”问题,导致邻里因“鸡毛蒜皮”矛盾纠纷转化升级的案事件不断,成为影响生活的不确定因素。

微信图片_20200109133627.jpg

15年前,辖区南岗村群众王某与蔡某,因宅基地纠纷结下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直明争暗斗。

但是,在调解中,双方为了所谓的“面子”,坚决互不相让,甚至在2019年3月17日又因生活琐事酿成恶性的打架斗殴事件。

因伤害均不严重,且系邻里纠纷,民警上门多次调解,但双方均态度强硬,表示绝不退缩让步。

李旭光针对双方积怨较深、法律处置也不能治本的特点,改变以往到家走访调和的模式,把双方当事人请到办案中心,细算被拘留“人身自由账”、“名誉损失账”、“个人诚信污点账”、“子女影响账”等,实地说教,以案说法,让当事人认识到斗气争面子的危害性,从而慢慢化解了双方心中的隔阂和坚冰,逐渐表现出接受调解的意愿。

最后,在李旭光的调解下,双方最终化干戈为玉锦,不但化解恩怨,握手言和,而且成了村里义务调解员!

同时,在办理涉及辖区群众的每一起违法案件中,李旭光坚持面对面与违法当事人及家属交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法律知识,让嫌疑人认识到错误,主动接受处罚。

期间,李旭光还积极引导违法嫌疑人积极承担相关责任,让违法嫌疑人迷途知返,而且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努力让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微信图片_20200109133630.jpg

正是因为李旭光坚持将普法服务融入执法,向当事人普及法律、开展执法式教育,让当事人明白法律规定,理解法律条文,从心底服法、守法,才打通了执法与普法的最后一公里。

他潜移默化地影响山区群众开始相信法律、宣传法律,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统一,努力点亮山区群众的法治生活,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和辖区稳定。

如今,辖区因邻里纠纷或者其他因素引发的行政、刑事案事件大幅下降。

他把温暖送给困难群众

近日,曾于1996年在云阳镇将受害人打死后潜逃的嫌疑人关某,主动找到李旭光投案自首,称被李旭光救助其亲戚的事迹感动,就相信李旭光。

关某的亲戚李某多年前因意外失去一条腿,平时靠摆摊卖小商品补贴家用,与年近10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相依为命,而妻子则外出务工挣钱养家。

199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为群众带来了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当时,刚上班第二年的李旭光心里一直惦念辖区大关村住在简易房里的李某一家人安危。

当李旭光冒着大雨和危险抹黑到简易房时,河里的洪水像猛兽开始肆虐,眼看就要把简易房冲倒,一家三口正在齐腰深的水里抱头痛哭。

李旭光立即组织快速抢救人员、转移财物,但李某却哽咽地说:“兄弟,发这么大水,只有你想着我们家。你得答应我!以后我要是不在了,你就是我儿女的父亲!”。

“中!”李旭光立即承诺。此后,李旭光俨然一个父亲一样照顾李某的儿女,特别在2002年李某因病去世后,更是事无巨细地主动承担起了资助上学、帮助就业、操办婚礼等,帮助一双儿女长大成人、结婚立业。

直到近期,外逃的关某听说李旭光的事迹后,主动和李某儿子一道找李旭光投案。

微信图片_20200109133633.jpg

期间,李旭光还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难题。

由于历史原因,山区个别群众没有申报户口,这严重了贫困群众享受政策红利。2019年初,李旭光走访到贫困户魏某家时,发现魏某家的户籍人口与贫困人员数据不符。

经过走访核对,李旭光才发现魏某多年前意外车祸导致瘫痪,没有独立行动能力,妻子系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员,儿子没有医学证明,承担不起亲子鉴定的费用,导致家庭更加贫困。

李旭光立即联系有亲子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垫付了鉴定费,并协调鉴定机构专门到魏某家中现场采血做亲子鉴定。看到自己儿子多年来的户口问题解决了,魏某感激的热泪盈眶!

“只有自己保持忠厚本色,不想歪门邪道,才能受到群众信任和尊敬。”李旭光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斗转星移,22年来李旭光用一腔热血保持着大山儿子忠厚的本色,守护着大山的平安,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业绩。

我想问问你:

毕业后是否又回到了家乡?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