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韩秀媛:一名水上法医的理想书

来源: 警界散文 作者:韩秀媛

 死亡表面的浪花,竟是这样明亮的日子。

                                           ——顾城                         

也是在一个鲜花盛开、阳光明亮的日子,陈冶秋跟着师傅出了第一个现场,见证了死亡的狰狞。

那是2005年夏季。刚从西安交通大学法医专业毕业,考到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刑警大队担任法医的陈冶秋清晰地记得,第一天上班时的天空澄净如洗,长江波光粼粼。

沿着长江岸边走出很远,拨开一蓬芦苇丛,半浸在江水中的尸体便显露出来。膨胀成汽球一般的尸体,被一群绿头苍蝇包围着,白色的蛆虫滚爬着。这便是水上警察常说的“腐败巨人观”。

在那一刻,百感交集的陈冶秋,胃翻腾着,但还是苍白着脸,硬撑着跟随师傅完成了接下来的步骤。

法医陈冶秋的这本书,就这样翻开了第一页。

微信图片_20191219101015.jpg

这本书的封面,是陈冶秋工作状态时的照片。雾气茫茫,江水滔滔。他站在码头上,身着警服,身材魁梧,戴近视镜,胸前挂着一部单反相机。也许是刚刚顺利完成了一个现场勘查,他用戴着手套的手擦着汗,微笑着和镜头外的同事说着什么。

从第一个现场开始,陈冶秋便领教了什么是真正的脏、苦和累。无论何时何地,接到指令就得提起工具箱向事发现场飞驰;经常在殡仪馆的解剖室里工作到深夜;要经受烈日的炙烤,暴雨的洗礼;一身汗,一身污,一身味,鞋窠里灌满泥水和蛆虫……

他坚持下来了,并且坚持了十四年。对刑警的敬仰,对医学的兴趣,使他从学生时代便热爱并敬重这个常人眼中有些神秘甚至带着偏见的行业。于是,当年这位学霸,在高考志愿表上只填写了西安交通大学这一所学校,只选择了法医这一个专业。结果,他以超出录取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这个学校录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冶秋沉浸在角色之中,像所有有理想的人一样,用双手塑造自己灵魂中的英雄。

封二的照片很丰富。其中一幅是陈冶秋在2014年获得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照片。他站在高高的颁奖台上,目光庄严而自豪。

陈冶秋一直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职责所在,都是应该的。可他身边的人都不那么认为。

这个平常总是乐呵呵的阳光大男孩,一投入工作中,便成了一条硬汉。

货轮沉入江底,三名船员遇难。被打捞上来的货轮严重变形,船舱入口扭曲,高大的陈冶秋只得蜷腿侧身进出。尸体高度腐败,昏暗、湿滑的舱内变成散发着恶臭的蒸笼。柴油不断外泄,舱顶不时坠物,危险无处不在。用了整整一个上午,陈冶秋找到并搬运出三具尸体,几近虚脱,和他搭档的同事,换了三拨。

不久之后,在江滩芦苇中又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有人提出,用船在江里拖拽尸体上岸。陈冶秋摇头。尽可能保护尸体和衣物的完整,是他多年工作的准则。那一次,他硬是顶着大太阳,和同事轮流抬着那具比生前增重二三十斤的尸体,在芦苇荡里走了三个多小时。把尸体搬进车里时,他的衣服上渗出一层盐碱,小腿也被芦苇划出道道血痕。

这还不算什么。一次,陈冶秋为了捞尸体,跳到江中,独自在淤泥中行走了二十多米,腿被扎了一个血洞。落下的那块伤疤,就像眼睛一样,见证着陈冶秋的不同于常人的举动。

并不善待自己身体的陈冶秋,见多了生生死死的陈冶秋,难道你的心也慢慢变硬、变冷了?

为了逝者生前的尊严,对每一具早已经腐败冰冷的尸体,没有了疼痛和心跳的躯壳,他仍要轻抬轻放,并研发了水上浮尸打捞固定伸缩担架;他掏钱给失去儿子的一位老母亲开了一间宾馆,是因为他在检验时心酸地发现,那个可怜的母亲过着窘迫的生活;来认领亲人尸骨的白发老人,涕泪纵横地要下跪时,他拉起老人的手,别过头去。

微信图片_20191219101020.jpg

法医,从不相信眼泪,只相信眼中的事实;而法医的泪水,一定是从心底淌出的,滚烫滚烫的,足以融化冰冷。

那间阴冷、沉寂的解剖室,是陈冶秋的江心小岛,暗黑四垂,将他包围,只有一盏孤灯努力推挤着黑暗。

江面上起雾了。浓雾张开巨大的网,掩盖着假象兀自活动,消长着成因。迷雾休想蒙蔽陈冶秋的双眼,透过表象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谎言出自活人之口,死人从不会撒谎。

为了逃避责任,船厂老板谎称二氧化碳中毒而亡的工人违规操作而遭到电击,可这没有逃过陈冶秋的眼睛;为了掩盖罪行,嫌疑人分多次在不同江段抛尸块灭迹,陈冶秋根据水流方向和水域状况,搜全了尸块,勘查出抛尸的具体地点,为侦破案件提供关键证据;打死船厂保安的嫌疑人,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陈冶秋还是对溅上血液的一百多把椅子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还原了死者毙命前的真实场景,为法庭提供佐证。

一次次的现场勘查,一遍遍写下检验结论,年轻的陈冶秋每日见证着人间的大悲。在无数次摘下口罩,与尸体近距离地接触中,在反复地比对和化验中,他渐渐体会到,原来生与死,光和暗,爱和苦,都这般容易、这般接近。

想到这些,他填满阳光的心难免飘来阴云。无法阻拦迈向死亡的脚步,无力救赎已经逝去的灵魂,在那一刻,他感到力量的微弱和职责的无奈。

可他并不怀疑当初理想的选择。用心发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为他们的亲人,为渐渐远离的灵魂还原生前的最后一幕。

  一次,在一具埋在江泥中白骨化的尸体旁边,陈冶秋挖出了一枚玉珮。经过多方查找,寻到认识这枚玉珮的人。经过DNA比对确认无误后,陈冶秋才舒了一口气。让亲人领着亲人回家,从此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又一次,在一具无名尸体身上发现一部手机。陈冶秋发现手机卡能用,便插到自己的新手机上,接通了电话。这通仿佛天堂中打来的电话,让逝者的亲人在无比震惊中放声大哭。

随着科技的进步,陈冶秋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无名尸体的比对上,他高高地举起一盏灯,照亮来时的路,让走失的灵魂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离开了,便带走了一部分生活和全部的秘密。

在那些照片中,有几幅美丽的图片。蝴蝶挥舞着兰色的翅膀,江水拍打着红色滩涂,梦幻的紫色卷起巨大的涡旋……这不是摄影师镜头下的大自然,这是显微镜下呈现的景象。

比起解剖室,陈冶秋更愿意泡在这间实验室里。阳光的照射下,石蜡和药水、消毒水混合的味道不再刺鼻;试管和烧杯磕碰,发出清脆的响声;倾倒液体,滴入药剂,变了颜色。取材、包埋、切片、染色、镜检,这一系列的程序后,显微镜下便出现了那些美丽的、更迭的图案……有谁能想到,取材的来源是那些尸体的脏器。陈冶秋,就像一个探密者,只身来到一片神奇的无人之境。

还有,那些硅藻。

那一年,路人报警说,有人向江里扔了一个婴儿。陈冶秋颇费周折地找到了那个来到人间三天便死去的女婴。他利用当时很少有人知晓的硅藻检验,侦查出女婴的爷爷故意溺死女婴的犯罪事实。事情到此本该结束,他悲悯的心促使他做了下一步检验:女婴的确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他的检验结论会为法庭量刑提供参考。

从那一次的硅藻检验中,陈冶秋发现,发扬传统技术手段的同时,更要大胆创新,引入先进科技手段,为刑事技术检验工作插上双翼。

2013年,在硅藻读片室电子显微镜的显示器上,出现了放大一万倍的硅藻。这些在地球上生存了几亿年的水生单细胞植物,在不同水域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形态。它们微小的身躯无孔不入,更会轻而易举地钻入溺水者的肺、肾或肝中。

生前落水还是死后落水,在长江的哪个江段落水,根据提取样本上硅藻的数量和形态完全可以准确判定。就这样,陈冶秋带领水上法医团队利用硅藻检验解答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微信图片_20191219101024.jpg

那些照片中,有一个娇小的女人,是陈冶秋的妻子小夏。

夜悄悄地来临,工作了一天的陈冶秋推开水上分局刑警大队的大门,暖风裹挟着草木的香气扑面而来。又是一个短暂而美好的春天。走在街上,两边的商铺流光溢彩,汽车尾灯闪闪烁烁。不知从哪个窗子传出苏州平弹的吴侬软语,恰如其分地弹抚着陈冶秋紧绷的神经。

陈冶秋走进菜市场,买了菜和肉,回家。

那个小家,有了乖巧懂事的妻子,便每天都洒满阳光,风平浪静。家,是陈冶秋这条船安静的港湾。

回家了,就不谈工作,他不想让妻子知道他每天看到什么,忙了什么。直到有一天,妻子在电视上看到了陈冶秋的访谈节目。怎么?他不仅仅工作在实验室!他还……惊悚过后,难过的小夏失眠了。作为一名法医的妻子,她要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负担,更多的是来自心理的压力。她勇敢地支撑着。

陈冶秋扎起围裙,打开灶火,开始炒菜。炉火的燃烧和锅铲的碰撞,让这个小家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专门到厨师学校学习过的陈冶秋,喜欢听常在单位吃外卖的妻子夸张地称赞他的厨艺,美滋滋地看妻子开心的吃相。

他想让单薄的妻子胖一些,更想多些时间陪着她。他时常会想起那一年因为忙一个要案无法分身,妻子却高烧在家无人照料,情急之中他只得拜托同事俩口子送妻子到医院。

想到这些,陈冶秋的眼里又泛起泪光。妻子是他的初中同学,大学时相恋。妻子为了他,放弃了其它城市高薪企业之邀。他俩远离江苏南通老家,像两只雨燕一样,从长江和秦淮河畔掠过,衔泥筑巢,相互依偎。

已经成为刑警大队教导员的陈冶秋,虽然有了徒弟,工作却依旧忙碌。他要继续在水上法医这个岗位上传承、研究并发扬。

陈冶秋这本书,还是簇新的。它散发着阳光的味道,混合着法国梧桐和香樟树的香气,有着江南雨巷的韵味,更透着浓郁的书卷气。

以时间为主线,以案件为素材,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以生命为纸,水上法医陈冶秋埋头书写着这本理想书。多年之后,历经岁月沉淀的理想书,会更加深沉、更加淳厚。

 

 

 微信图片_20191219101028.jpg

人物档案:陈冶秋,男,1981年7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刑警大队副教导员。连续三次被省厅命名为“全省执法示范岗位标兵”,被省厅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11月,荣获由公安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提名奖,被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15年2月,被评为“感动南京”年度人物。2015年9月3日,作为公安部英模代表,受邀现场观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韩秀媛,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兼散文分会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3届高研班学员。散文、小说见《山花》《飞天》《广州文艺》《啄木鸟》《中国文化报》《人民公安报》《法制日报》等报刊。散文《心中有座百草园》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散文《波斯菊的秋天》荣获第七届漂母杯“母爱爱母”全球华文主题散文大赛二等奖,散文《一本老书,伴我走过你的四季》荣获中国散文名家东坡故里采风在场写作竞赛一等奖。出版散文集《等风吹来》。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