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了,我们依然怀念你!拆弹英雄于尚清……
今天一早,
有一个名字在微博刷屏了。
人民网、央视新闻、中国青年网……
都在发文怀念他——
拆弹英雄于尚清。
说到于尚清,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
但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市民心里,
他是他们的守护神。
因为,在2003年的那个9月,
他用自己的一只眼睛,
一只耳朵,
一根拇指,
一根食指,
以及全身100多块炸弹残片,
换来了许多市民的平安。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时间回溯到2003年的9月1日。
这一天,
对齐齐哈尔市来说,
原本是个喜庆日子。
因为,
第三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将在这里开幕。
然而,
9时40分左右,
地处繁华商业中心的萨拉伯尔酒店
却发现了一枚自制定时爆炸装置。
爆炸装置在酒店三楼的洗碗池后面,
和煤气管道紧紧绑在了一起。
煤气管道是贯穿全楼的,
酒店旁边又楼宇林立,
一旦炸弹爆炸,势必引发煤气爆炸,
继而引发连环爆,
后果不堪设想。
千钧一发,
整个齐齐哈尔市却并没有专业的拆弹人员。
怎么办呢?
这时,
公安局长想到了正在休假的民警于尚清。
于尚清也不是专业拆弹人员。
他原本是一名副团职军人。
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后,
他成为了一名治安警察。
虽然负责危险物品管理工作,
但于尚清从来没有拆过炸弹。
只不过,
他对炸药稍微有一些认识。
于是,
休假的于尚清,
就提出到酒店来“看看”。
结果,“看看”变成了“动手”。
毕竟,
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
再不尽快拆除,
炸弹随时都会爆炸。
上午11点左右,
于尚清当机立断,
决定用刀将爆炸装置从煤气管上割下来。
什么刀呢?
壁纸刀。
把消防员“赶”下楼后,
于尚清就开始用一把壁纸刀,
动手切割爆炸装置上的塑料胶带。
这一过程,
可谓惊心动魄。
一不小心,
就是灾难。
动刀时,
冷汗也好、热汗也罢,
都顺着于尚清的鼻尖直往下滴。
终于,爆炸装置成功从煤气管上分离出来。
不过,这也只是拆弹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剪线同样令人胆战心惊。
剪线的场景,在影视剧里司空见惯。
但现实中,
真正自己去剪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情况危急,
已容不得于尚清半分犹疑。
只见他轻轻拆下了白线,
没有炸;
又拆下了红线,
也没有炸。
……
就这样,引线与爆炸装置完全分离。
拆弹成功了。
走出大楼时
于尚清的腿已经软了。
用他的话说:
“腿这肉都拧劲儿了,害怕。”
要知道,拆弹过程中,
于尚清根本没有任何防护装备,
钢盔、防弹背心都没有穿戴。
炸弹拆除了,
时间也到了中午。
同事们准备和于尚清在附近酒店吃午饭,
给他压压惊。
可是菜还没上来,
炸弹先来了——
还是在萨拉伯尔酒店,
发现了第二处爆炸装置。
放下碗筷,
于尚清又开始了拆弹工作。
第一次没炸,或许是幸运;
那第二次呢?
于尚清心里害怕,
但他没有选择,
他得继续拆。
好在,这次他也成功了。
但暴徒实在太可恨,
在48小时之内,
萨拉伯尔酒店又发现了第三处、
第四处、
第五处爆炸装置。
而拆炸弹的人,
还是于尚清。
但在第四次前往拆弹的时候,
于尚清停了下来。
那是9月2日的下午五点左右,
酒店又发现爆炸装置,
一共有5个。
虽说有了前几次的拆弹经验,
但一次来5个,
于尚清难免犯怵:
“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出发前,
在办公室里,
于尚清瞅啥啥不顺眼,
瞅啥啥都脏,
他把办公室擦了一遍。
自己穿的衣服也觉得脏,
也换了一身。
这时,
于尚清想起了要给家人留一封遗书。
拆炸弹写遗书?
这不吉利,
一旁的人劝他不要写。
于尚清也知道不吉利,
但他担心万一出事了怎么办呢?
遗书是写给妻子的:
“今后无论怎么样,
你都和于嘉(于尚清之子)好好活着,
告诉于嘉在部队多学技术,
将来在地方有用,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扣上遗书,
于尚清又冲进了拆弹现场。
这次,他挺住了,
依然成功拆除了炸弹。
然而,9月2日23点左右,
又有两个爆炸装置被发现。
这一次,意外发生了。
就在拆除第十一个,
也是最后一个爆炸装置时,
于尚清眼前一亮,
瞬间不知人事。
轰的一声,
于尚清倒在了血泊中,
七窍流血,
全身是伤。
他的右手拇指被炸断,
食指被炸飞,
整个右手掌被炸裂。
后来,为了让他的右手能重新使用,
医生从他的大腿上取下了韧带和神经,
再接到右手的四个指头上。
那过程,非常痛苦。
他的左眼失明,
右耳失聪,
右腿也成了残疾。
之后走路时,
走得快好走,慢了就不行;
走平道不行,
走高低不平的道好使。
镜头前,
讲述自己的病症时,
于尚清是笑呵呵的。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他就是这样,
痛苦自己咽,
困难自己扛。
要知道,
一直到去世,
他的身体内还残留着100多块爆炸碎片。
这些碎片密密麻麻地分布在
眼睛、大腿、膀胱等身体器官和神经里。
这些碎片无法取出,
就像定时炸弹一般,
更像虫子,
一点点地蚕食着于尚清的身体。
很长一段时间,
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在强忍疼痛。
直到有一天,
同事在他的办公桌下看到了一个鞋盒子,
里面全是止痛药。
止痛药6小时要吃一次,
一吃就是近十年。
一边是碎片的蚕食、
止痛药不断,
一边是身体遭受强烈震动带来的后遗症,
开始一点点显出来。
于尚清的身体终于扛不住了。
他开始大小便失禁,
年仅半百就用上了尿不湿。
在2014年7月,
于尚清的病情突然恶化,
频繁昏倒、吐血。
8月13日,因伤情危急,
于尚清被转入北京解放军306医院抢救。
但此时,
早已回天乏术。
2014年的11月6日晚10时30分,
于尚清永远离开了我们,
享年58岁。
从医生开具的诊断书里可知,
于尚清竟然患有20多种病症,
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等。
这十几年里,
他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和折磨。
我们难以想象。
拆炸弹时害怕吗?
害怕。
想过不拆吗?
没有。
于尚清说,
如果自己只是普通人,
哪怕给他30万、60万,
他会绕过去,
他不敢去拆。
但是,
“我说我是警察,我必须得拆。”
人民警察爱人民,
最是平凡砺初心。
在于尚清眼里,
或许他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但我们都知道,
他是英雄,
是值得我们敬佩、记忆的人。
回首望去,
在排爆、拆弹、扫雷路上,
有太多太多像于尚清一样的英雄。
为国为民,
他们或身负重伤,
或英勇殉职。
2002年11月16日,
三门峡治安民警任俊卿接到指令,
赶到排爆现场。
在劝其他同志撤离后,
他只身一人进入现场进行排爆工作。
突然一声巨响,
任俊卿的一条腿被炸出一百多米高,
几百米远。
任俊卿当场牺牲,
年仅45岁。
2018年10月11日,
在边境扫雷行动中,
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
27岁的杜富国对战友喊出
“你退后,让我来”,
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
战友平安无事,
杜富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前几天,
中国第18批赴黎维和部队,
在黎巴嫩开始执行维和任务。
除了防御工事建设,提供医疗服务之外,
他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扫雷。
……
所有人都知道,
排爆、拆弹、扫雷这些工作,
都是“刀尖上的舞蹈”,
“火山口上练兵”。
哪怕你有再专业的技术,
再精良的装备,
都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
拿命搏的。
谁不是血肉之躯?
谁的生命不脆弱?
但是,
杜富国说:
假如再给我机会,哪怕一千次、一万次,
我也会坚守初心,做出同样的选择。
于尚清也说:
如果我是普通人,我会绕开走,
但我是警察,我必须拆!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于尚清的忌日,
让我们再一次向他致敬!
也向无数排爆、
拆弹、扫雷线上的英雄们致敬!
谢谢你们的付出!
谢谢你们的奉献!
谢谢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愿你们每一次出勤都平安归来!
图为2014年11月9日人民公安报报道
图为2014年11月13日人民公安报报道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