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远翔的“神鹰”

来源:法治人生 作者:申瑞瑾

     ——记南京市公安局原大数据中心主任沈鹰                   

虽然窗明几净,空空如也的柜子和桌椅,还是暴露了0901室有一阵子没有主人了。办公室显得寥落而空荡。帮我开门的民警解释,这就是沈主任生前的办公室,新的主任还没到任,所以办公室暂时空着。

他嘴里的沈主任,就是两个多月前刚刚辞世的原南京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沈鹰。

我抵达南京时正是晚春,街头巷尾的蔷薇或藤月恣意风情着。我几乎没法在绿意葱茏的季节,回想早春的那场意外,那场让南京公安人提起来都无比沉痛的意外。

0901室永远不会忘记2019年的2月20日。大数据中心的同事们也忘不了那一天沈鹰忙碌的身影。当晚8点,沈鹰捂着胸口,匆匆给妻子打了个电话,约好一会在附近的市一医院见。

0901室不曾想到,沈鹰这一走,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21日凌晨2时许,沈鹰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而永诀尘世,离51周岁还差三个月。

 

沈家的狸花猫

 

“无论多忙,他把猫都照顾得好好的。”

沈鹰的形象,起初在我心中有些模糊,因为那会儿只见过他一张工作照,微微秃顶,面容和善。若非他猝然辞世,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他的名字,尽管我们是同行,还喝着一江水。

在数位被采访者的语言勾勒中,我大致了解到,他南京警界的“神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更是一位拼命三郎。

只是0901室的空寂,寥寥无几的照片,让我一时间不知如何充当“画师”。

直至我遇到那只猫。

微雨夜,大数据中心的副主任马杰好不容易帮约好,让我上沈鹰家采访。陪我去的,是沈鹰的外甥女小周。沈鹰去世后,组织为了照顾其年迈的父母,特意将小周从上海召来,入职大数据中心当协警。而小周的母亲,是沈鹰唯一留在东北的妹妹。

沈鹰家住金盾公寓,每天上下班,走路不过十分钟。他住的那幢旧楼,电梯仿若跟五楼的住户较劲,不知何故,就是五楼停不了。沈鹰生前,都得走一层楼梯,去六楼上下电梯。那夜,我和小周就是摸黑从六楼走到五楼,我似乎下意识在找寻沈鹰的气息,甚至想倾听他曾经的脚步声。

沈鹰的夫人金映青给我们开了门。小小的客厅灯光昏暗,让人不好意思四处打量。金映青小巧清秀,客气而缄默——许是接受过太多采访,这一次虽有问必答,言辞间仍掩饰不住麻木与疲惫。气氛像极了客厅灯光的颜色。我一时间不知从何问起,只因她后来强调了一句:该讲的细节,都跟南京日报的记者讲过。他们写得详细。

我才意识到,我的到来,无疑在揭她那块未结痂的伤疤。爱人突然撒手人寰,与自己阴阳永隔,有谁能那么快走出阴影与伤痛呢。

我正想着下一步怎么问时,斜对面的卧室门突然开了。一只狸花猫窜了出来。肥嘟嘟的它在客厅逗留了片刻,貌似想在昏黄的灯光里,打量我这个不速之客。

我找到了话题。

您也爱养猫?

金映青的声音轻到连我都有点恍惚:我不喜欢养猫,他和儿子喜欢。

她告诉我,家里有两只猫,一只是儿子的,一只是沈鹰的,都是收留的流浪猫,养好几年了。以往,都是沈鹰主动充当铲屎官。

我也养猫,知道铲屎官的职责。

原本模糊的沈鹰形象,霎时清晰立体起来。我立马断定,沈鹰并不只是拼命三郎,他柔软细致,极富爱心。

金映青说,是的,每天上下班,路遇好看的景致,他会拍下来发给我看。无论多忙,猫都被他照顾得好好的。

听说您暂住娘家,猫咋办?

每隔两三天我会回家一趟,准备好几天的猫粮与水。

胖得像只小老虎的狸花猫,跟我打了个照面,便一头扎进沙发下面,再也不肯露脸。小周一进屋就钻进小房间,原来是陪猫去了。她才走出来讲,另一只老猫,始终藏在床底下,连她的面都不肯会。

金映青的微笑在灯光下略显惨淡:它们原本就爱躲在角落里,特别怕生。如今,更是整天躲着不肯出来。

我在想,难道因为再也见不到男主人,它们也走不出悲伤了?

 

“沈鹰这辈子啊,干了两辈子的活儿。”

 

“所有的程序员都逃脱不了加班的命运。”

沈鹰1990年毕业于国防科大。为了继续照顾祖父母,他与南京市公安局双向选择,成了公安民警。其父是南京人,当兵去了齐齐哈尔,并在那扎了根。沈鹰两岁不到时,享受到当时的支边政策,他的户口得以迁回原籍。从此,由他代替父母陪在祖父母身边,其童年和少年时光也因此在南京度过。父母退休后,叶落归了根,沈鹰将二老接回南京,另买了个小房子。这也算得上一放两便,父母可以帮他们带孩子。金映青说,儿子上初中以前,一直寄居爷爷奶奶家,他俩周末才有空去探望。

大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科科长汪清与沈鹰是同批进的公安队伍。两年后,他俩从不同的派出所,一道选调至当时的市局通讯处计算机科。那会儿,公安信息化刚刚起步,大学所学专业都跟计算机有关的他们,被市局当专业人才网罗进来。起初汪清负责前端研发,沈鹰做后台数据库。俩多年的黄金搭档,一起完成了诸多项目。

1994年春天,公安部委托南京市公安局通讯处研发“全国在逃人员快速查询查证系统”,这是他们接手的第一个大项目。次年,“城市公安综合信息系统”又被研发出来。再之后的“常住人口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拿了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沈鹰和汪清亲历了公安信息化“从零到一”的突破。

2003年,公安信息化到了大发展时期。时任市局局长的孙文德是电脑发烧友,非常重视公安信息化的发展。为实现公安机关跨部门、跨警种的数据共享市局决定由沈鹰带领团队主持研发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在全国,当时还没有先例

这时,汪清开始负责后台数据库,沈鹰则转至前端研发。汪清强调,沈鹰比自己性格外向,更适合在前端冲锋陷阵。

就这样,白天得应付方方面面的沈鹰,晚上还要写代码。

汪清说,所有的程序员都逃脱不了加班的命运。

同事们都觉得,沈鹰除了工作没别的爱好。加班至深更半夜家常便饭,到凌晨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绝大多数双休日、节假日,也都被无休止的加班填满。

有一位市局领导这样感慨:沈鹰这辈子啊,干了两辈子的活儿。

那时市局办公楼在建,沈鹰和团队几十号人挤在俞家巷一个过渡的简易铁皮房里办公。

为加快平台建设,好些团队成员吃住在铁皮房,晚上就地睡折叠床。在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盛夏高温闷热,不少成员都光着膀子在电脑前忙碌,沈鹰白白的膀子分外扎眼。夜深,其他人睡了,沈鹰还在熬夜加班,一边通过电话解答基层在运用平台时遇到的困难。他一边盯着电脑屏幕,不时轻抚脑门,屏幕前的烟灰缸堆满烟头。同事许平指着一旁的躺椅,对沈鹰说,你休息一会儿吧?沈鹰微笑回答:我不累。

因研发过程中的无数次失败,大家濒临崩溃。但每次想要放弃,沈鹰总是拍拍手,喊,来来来,我们再试一试,再试一次。

不多分些活让下面的小伙子干?许平不解地问。

沈鹰轻描淡写道,小伙子们已经很辛苦了。

丈夫长期不着家,妻子恼:天天说在加班,不会是骗人吧?一天深夜,金映青突击“查岗”,沈鹰正专注地在电脑前工作呢。她的气消了,语气还是抱怨:你一个机关民警,不说朝九晚六,可也不能忙成这样,既不顾家又不顾自己的身体啊!

时间紧,任务重等平台建成了,我就好好休息几天,回归正常生活,行不?沈鹰讨好似地跟妻子许诺。

2004年7月1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第一期成功上线。获得上级和一线民警的一致好评。沈鹰和战友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沈鹰带着同事们,一边摸索一边前行,历时15年,“警综平台”早已从最初的1.0版本,更新至9.0版本,开创了公安信息化“南京模式”。“警综平台”于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安部推广全国13个省130多市级公安机关广泛应用,有力推动和支撑了全国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发展。南京警务信息化从“盲人摸象”发展到了“耳聪目明”,100%的一线民警都能熟练地操作信息系统,让工作更加高效与便捷。

 

爱揽事的信息化专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公安信息化就是我的使命。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我很幸运。”

沈鹰从此得频繁出差,帮助兄弟城市开展警综平台”的升级改造。对妻子当初的承诺又实现不了,幸得妻子习惯了他的忙。

2009年2月,沈鹰带领团队风尘仆仆赶赴武汉,帮助湖北省公安厅开展警综平台升级改造工作前两个月,沈鹰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编写程序代码到凌晨同事们陆续返回南京后,他留在武汉整整一年,直至顺利地帮湖北省厅完成项目升级改造。

2010年8月,沈鹰西安市公安局帮助工作,到达时正逢时分。主人左等右等见客人,手机联系才得知,沈鹰一头扎进附近的派出所了解警综平台在基层的应用情况。还现场为民警解答难题,哪里还记得吃饭这回事。

2011年,沈鹰快马加鞭地“云计算”引入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

2013年公安部重点项目“城市云计算平台”,在沈鹰的带领下发完成。探索建立南京公安信息化“1+3+N”新一代应用体系,开发建设了数据资源管理平台、信息研判系统、跨区域协作系统等一系列基础应用框架。

中心平台推进的研发项目超过了一百个。沈鹰每天跟不同的研发小组开会,及时掌握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研究每个难题的解决办法所有项目,他都亲历亲为,也都了如指掌——这一点,整个中心也惟有他能做到。

公安食堂每天中午一点关门,过了12点50分才匆匆赶去的,往往是沈鹰。所以师傅们都熟悉他,说早些年的他挺拔英俊,头发有点自然卷。后来成了走起路来有些拖沓的中年大叔,头发还日益稀疏起来。

即便忙成这样,沈鹰主动“揽事”。

前几年,市民因车位被占而打110报警移车的警情大幅增长。沈鹰发现问题后,萌发了研发网上自助移车系统的想法。有同事不解:这属于业务部门管,我们是负责技术的沈鹰不以为然:业务部门没有做的,我们也可以做。

同事担心,这可能牵涉到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恶意骚扰问题,说不定会惹来麻烦。沈鹰坚持说,若能实在地解放警力、方便群众,就不能因为怕惹麻烦不做。

自助移车系统研发成功了,市民申请移车的时间从过去的三四分钟缩短到了20秒。

时常主动与其他警种、部门沟通,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及时了解掌握大量的公安业务,这是沈鹰的常态。只要接手的任务没有沈鹰成的。

沈鹰创新研发的第一代公安“大数据”平台,超前利用集群高速存储运算,解决了视频海量数据难以快速汇聚处理的难题;“统一门户及公共服务支撑” 平台,科学采用模块化开发集成,解决了用户、权限服务等应用分散的难题;“电子卷宗、行政案件自动量罚、执法宝典”系统,实现了对民警执法办案程序的全过程监控,为执法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管理” 系统,率先实现了关押人员信息整合共享,解决了监管信息实时动态管理的难题;“社区民警可视化工作平台”,已成为社区基础工作的有力支撑;南京公安“微警务”平台,勇于尝试手机微信一网办结,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沈鹰从未迷失在诸多个人荣誉称号中,他很清醒:南京公安信息化之所以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是所有一起搞研发的同事们的功劳。

有人:老沈啊,你一年到头这么干,不嫌累?他总是笑笑:科信工作是我的兴趣所在,乐在其中,怎么会累

保持两个手机24小时开机,是他怕耽误为基层提供“热线服务”。一日凌晨两点半,基层在使用警务平台办案时遇到难题,审查即将超时,分局科信部门束手无策。只好求助沈鹰,沈鹰问明缘由,火速赶到派出所排查原因虽然最后确定是网络不稳定,也没有丝毫怨言。只是等故障排除,时针已指向凌晨四点。

2018年机构改革前,大数据中心尚未成立,领导有意提拔沈鹰去别的部门负责,他放弃了。后来,张智永问他,这么好的机会您为何不去?沈鹰笑着说,我也动过心,但想来想去,我还是更喜欢现在的工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公安信息化就是我的使命。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我很幸运。

2018年7月,沈鹰从科信处副处长的位置走马上任大数据中心主任,他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快被老沈逼疯了!”

 

“什么叫问题不大,再小的问题都是问题,今天必须解决!”

沈鹰的最大愿,是打造一支优秀的南京公安科技团队。他始终认为,科技强警,不仅看建成多少系统,更要看磨练出多少人才。

2018年5月的一天,沈鹰回到办公室,正打算食堂午餐,陈永俊拿着“移动警务应用示范城市”的申报材料匆匆进来了。沈鹰赶紧坐下来,将材料审阅一遍,再示意陈永俊坐到跟前来,边改边教

材料改好时已是下午两点

精心打磨过的申报材料上报后,获得公安部、省公安厅的充分认可,南京功当选全国30个移动警务应用示范城市”之一。

每项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研发前,沈鹰都会带领团队量的调查研究,收集大量国内外计算机网络资料,翻阅无数技术论文,摘录各类网络技术性指标。一不留神就到了深夜,他干脆在机房里睡几个小时,天一亮继续工作。办公室往往一片狼藉:桌上堆满各种卷宗、笔记本,茶几上摆饼干、快餐面,椅背上搭着换下来的脏衣服,烟灰缸里挤满了烟头。

沈鹰带过的徒弟数以百计,数以严苛出名,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快被老沈逼疯了!

研发“警综平台”时,沈鹰也发掘培养出一批青年骨干,如张涛、缪松、陈永俊等,徒弟们都先后走上领导岗位,多次立功受奖,成为南京、江苏乃至全国公安信息化技术专家

2004年5月,“警综平台”研发工作到了最后攻坚阶段,白天下基层调研应用需求,晚上回办公室讨论设计,每道程序通常得修改十几遍以上。超负荷的工作差点击垮了警校刚毕业的汪睿晔,他消极气馁起来。鹰看在眼里,也不批评,总是让小汪先回家调整自己留下来整理设计思路,次日跟小汪讲解示范。

就这样,小汪被打磨成“警综平台”的主要负责人

2017年1月,南京公安抽调民警成立“大数据工作专班”,冯瑞是其中一员。他本是一所普通大学毕业的执勤交警沈鹰看中他吃苦耐劳、钻研,时常鼓励他:你大胆地去做,放心地去试,有困难们一起想办法!

如今的冯瑞逐渐成长为团队的骨干,负责的“大数据实战应用系统”先后获得市局、省厅科技强警奖,在全国公安机关重要影响。

2019年1月,汪清被评为南京市第五届“群众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一等功。沈鹰生前批示的最后两份文件之一,就是号召全中心人员要向汪清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做出成绩

汪清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一个在后台默默做事的科技人员,也能成为南京市人民喜欢的人民警察。这都是沈主任的功劳。

在沈鹰的部下眼里,沈主任是“完美主义者”,他经手的系统,不允许有一点瑕疵。2018年11月,在江北新区“无人警局”正式开业的前一晚,网证机人脸识别时,出了点小问题,张智永在工作群向工程师反映情况,沈鹰看到马上赶到现场督促。张智永说:沈主任,问题不大,我来盯着,您就先回去休息吧。没想到被沈鹰训了一顿:什么叫问题不大,再小的问题都是问题,今天必须解决!

斯人已逝,神鹰远翔,鹰魂长存。新的领头羊正接下沈鹰的班,决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早日实现心中的大数据梦想耳奋斗呢。

 

“他心中就只有这一件事。”

 

“我们面对的不是犯罪分子的刀枪,而是经济大潮中的无数诱惑。防微杜渐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不论是科技信息化处,还是后来的大数据中心,均一些人眼里“有资源”的单位承担的建设项目资金以亿计,业务合作单位百家。

每次开会,沈鹰都会再三强调:我们面对的不是犯罪分子的刀枪,而是经济大潮中的无数诱惑。防微杜渐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他要求每位民警拒绝一切“糖衣炮弹”。并硬性规定,在大数据中心,公司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民警办公室洽谈项目须会议室。

沈鹰曾是一名资深烟民。一些公司便投其所好,带各种名贵香烟套近乎。沈鹰心想,这可使不得,我干脆把烟戒了!一个老烟民戒烟的过程,可想而知的艰难。但沈鹰做到了。他还时刻给战友敲警钟:任何企业只要技术路线与南京公安的业务需求相契合,愿意为南京公安信息化做贡献,我们都欢迎,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靠歪门邪道走捷径,想都别想!

警综平台研发伊始诸多科技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都想参与项目建设,绞尽脑汁闯过沈鹰这道关,但都行不通。与南京公安业务合作十几年的某公司负责人一语道破们多年合作的经验,就是精益求精、做精品工程,不需要找门路跑关系。

对工作细节精益求精的沈鹰,生活中有些不拘小节。张涛说,我刚到这个部门时,沈主任还经常西装革履,蛮讲究呢。没想到人到中年,光顾着工作了。

沈鹰长期放在办公室的一双旧布鞋都磨出洞了,还在穿。张涛当面笑他,这鞋与沈主任身份不符,影响形象呀!

沈鹰是马杰眼里的知心大哥。马杰常被沈鹰督促:年关了,你得去看望生病在家的同事,慰问基层锻炼的同事,关心大数据中心每一名战友……

沈鹰子读高三那年,沈鹰只要有空,都会为儿子做夜宵,熬鸡汤苹果,还下厨做儿子最爱吃的煎牛排和烧鱼。

金映青说起这些,眼圈红了:其实他也没下厨经验,但会通过百度搜索食谱,按相关步骤一点点来。

沈鹰姊妹四个,他排行老三,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两个姐姐分别定居宁波和昆山,只有妹妹留在齐齐哈尔。往年,沈鹰一家总会陪父母去二姐家过年。2019年正月初五,二姐全家赶回南京陪父母过年。

只是聊着聊着,沈鹰把话题转了:街头盗窃等发案率不断下降,破案更有效率,这都是南京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老百姓通过“微警务”自助移车、办理证件,生活越来越方便。

家庭聚会再一次成为沈鹰的“工作汇报会”。这时候的沈鹰成了“话痨”。亲朋与同事都知道,只要饭桌上有他,话题就只能围绕公安信息化展开。

熟悉沈鹰的一位同事说,他心中就只有这一件事。

谁又能料到,仅仅过了十来天,他就与亲人永别。

往后,亲朋同事再想听沈鹰滔滔不绝的餐桌“工作汇报”,都没机会了。

 

一张工作流程

 

“没事。来,咱们继续!”

在大数据中心采访时,我看到一张工作流程表。

时光穿梭回到2019年2月20号清晨

临出家门前,沈鹰感觉胸口有点闷。他随口跟妻子提了一句。妻子心头一凛,忙道:你太劳累了!要不今天请个假,去医院看看?

不行!上午有几件急事得处理,等忙完再去吧。

话没说完,匆匆走上六楼,乘电梯到一楼,出金盾公寓,步行去单位。

8:00,与同事开始讨论移动视频应用建设。确定次日一早去高淳公安分局开展大数据应用调研。

9:30,接待市纪委科技信息化调研组成员。

11:05,与同事杨乐讨论“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完善工作,没超过半小时。紧接着与同事探讨省公安厅下发的建议书,谈到中午12:30。这期间,有同事发现沈鹰不时地用手揉着胸口,脸色有些苍白,忙问:沈主任,您没事吧?

沈鹰忙摆手:没事。来,咱们继续!

12:30,沈鹰匆匆去食堂吃午餐。

14:30,去市政法委参加网格化专题会议。刚回办公室,就让汪清进来讨论“警务云计算平台变更及移动警务运行环境项目”的实施工作。

19:00,同事交流移动警务终端配发和管理问题。只见他眉头紧皱,猛喝浓茶,右手反复地按压着胸口。同事察觉,再次问起,他还是摇摇头,说没事。

19:30,沈鹰关了办公室门,途经会议室门口,见中心副主任张涛与同事们正在研究系统功能建设,便折进会议室,强调一句:一定要把功能点磨细、做透,这样才能贴近实战,让广大民警觉得好用、爱用。

说完,他像想起了什么,问:你们吃晚饭了吗?

吃过了。

张涛反问:您吃了吗?

还没呢,这就去。

沈鹰挥挥手,退出会议室。

张涛能想到,那竟是他与师傅的最后一次对话。

19:55,沈鹰将装有工作笔记和相关材料的包,让同事陈永俊带回家,说道:明早我在家门口吃个馄饨,不耽误出发时间。

全部交代完毕,已到了晚上八时,他才妻子打电话。

大数据中心的工作常态是,周一到周五,忙到没时间开会。每周六上午9点半起开会,一直讨论到下午点。马杰说,他去年刚到大数据中心报到时,一度忐忑不安,沈鹰爽朗地鼓励他,放心去做,还有我在!起初马杰不习惯快节奏的满堂灌,后来发现工作效率确实成倍提高,南京公安大数据的总体框架也迅速明确。他忍不住在追忆文章里呐喊:沈主任,本周六我们继续,好吗?

马杰也不时后悔当天的疏忽:沈主任走的时候有点匆忙,但也没和我们说身体不舒服的事。噩耗来得太突然了!

张涛是最早闻讯赶到市一医院急救室的。沈鹰当时躺在手术床上,脸颊潮红,双手放在肚子上,格外安详,直到医生用蓝布将之全裹起来,张涛才意识到师傅走了。他始终记得,2004年3月15日,是他与其他四位同志从分局借调到市局,参加警综平台建设的第一天。他第一次见到的沈鹰,风度翩翩,意气风发,还开他们的玩笑,说3.15是个特殊的日子,你们要是不好好干,把你们当次品退回去……沈鹰都“走”了一周,张涛进出办公室时,依旧习惯性地看一下0901室,他希望门又开了,灯又亮了,里面还能传来师傅的讲话声……

20号晚上,市局副局长蒋平想去找沈鹰交流一下工作,都已走到九楼大数据中心。突然接一个电话,他就匆匆离开了。再见沈鹰,已是次日凌晨市一医院的太平间。

始终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使命的“拼命沈郎”,为提升公安信息化的实战应用奉献了毕生精力,书写了南京公安信息化飞跃式发展的壮丽篇章。

 

“这个人太好了!”

 

“夜来难寐忽闻丧,阴雨霏,心如霜。相逢无期,唯有泪千行。”

“这个人太好了!”南京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孙建友这样评价沈鹰。

2月21日至3月初,万余名南京公安民警自发在微信朋友圈发文发图,表达对沈鹰的深切怀念。

烛光祭H5在微信中超三十万人参与。“警媒汇”“南京公安”微信公众号、“平安南京”微博等相继推出一系列悼念文章,阅读量超百万。

3月4日,江苏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在上报的沈鹰事迹材料中批示:沈鹰同志以无比的忠诚和执着长期奋战在公安科技信息化线,忘我工作,敬业奉献为推动南京公安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为江苏公安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优秀的公安科技英才我们要深入学习沈鹰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忠诚履职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奋力开创我省公安工作新局面。

蒋平沈鹰的老战友,俩人同年招录进的市局,又同时被安排秦淮分局锻炼,蒋平被分在夫子庙所,沈鹰去了中华门所。一年后,蒋平先调回市局通讯,再一年后,沈鹰与汪清调入,从此他们共事多年。

蒋平写道:无数个夜晚通宵鏖战,无数个难题被最终攻克,其中有多少辛酸和喜悦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能体会。

他带人去沈鹰父母通报情况时,沈鹰的八旬老父硬是没掉下一滴眼泪,只是平地提到:希望你们今后能保护好科技工作者的身体。蒋平认为沈鹰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只能是无休止的加班和熬夜,过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而他自责未能及时有效地提醒沈鹰注意调整和休息。

江宁分局局长刁品中的文字情真意切:生前低调的你,如今却聚焦所有人的目光……您八十多岁的父母,扯痛场人内心最大的感伤。从家中吊唁到现场送别,没听到的妻子一句言语,没听到一声带响哭泣一行清泪让人读出源自心底的悲伤正在上大学的儿子,收起了稚气的面容,仿佛一夜成长。官样的答谢词悄悄地被他写成了感天动地的文章,点点滴滴的回忆抒发爸爸的慈祥,触动了在场所有人最软的心房……

沈鹰在中华门派出所锻炼时有个绰号“老鹰”,秦淮分局民警陈金德与他同宿舍,都是管段民警“老鹰”每天挟着常住人口登记表走街抓获多名吸贩毒嫌疑人积极参与各类案件的侦破工作一天晚上,中华门地区集合村路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四名犯罪嫌疑人得手后夺路而逃,被害人一路追赶一路呼救。嫌疑人被群众发现并追赶至张家花园一带,一人被当场抓获,其余三人逃窜,沈鹰获悉立即追捕逃犯,当晚追捕到两名,最终将逃往溧水的嫌疑人抓获归案。

在靖安狭长的老街走访,鹰与基层民警道步行近一个小时。静安派出没有全区详细的地图,当即拍板,我来给你们制作。那幅警务信息地图,至今挂在教导员陈峻的办公室

湖北省厅科信处处长吴哲群填词一阕江城子·追忆沈鹰大哥》:

十年警综两相往,再回想,永难忘。

千里虽隔,并肩话梦想。

正果修得实不易,大数据,正整装。

夜来难寐忽闻丧,阴雨霏,心如霜。

相逢无期,唯有泪千行。

唯愿公安信息化,不负托,站好岗。

  

尾声

 

“金陵网证”上线当天,张智永面对电脑屏,眼含泪花,喃喃自语着:沈主任,“金陵网证”终于上线了,您的心血没有白费……

确实,沈鹰生前花了一年多时间在为“金陵网证”牵肠挂肚、劳心劳力。还没等到正式上线,就撒手人寰。

“金陵网证”上线后,市民通过相关认证即可获得一张“电子身份证”,可在南京部分政务服务大厅快速办理政务,也能在南京近4000家酒店办理入住。沈鹰和他的同事们,又为南京市民做成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而他的遽然离世,“让刚刚启航的公安大数据饱受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而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想起沈鹰家那两只狸花猫,想起沈鹰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想起沈鹰那素淡的妻和即将升入大二的儿子。想起他的离世,果真是“让送别成了今生和来世一道厚重的墙”。阴阳两隔的疼痛,只能让亲人自己慢慢去化解。更多的人记住的,是他留给南京公安的一笔笔“财富”。

这只“神鹰”再也回不来。而他鹰击长空的姿势,永远定格在大家的脑海。

每次猝不及防的陨落,其实都是用血的教训给生者上课,诚如刁品中所言: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是人生最好的升迁。且行且珍惜,让我们一起保重,为家人、更为钟爱的事业。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