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康巴警营的“青春风暴”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雷红丽

微信图片_20191028140943.jpg

导语:八月的甘孜之行,是我人生的重要记忆。那里不仅有嵯峨的雪山,缠绵的草原,奔放的河流,静谧的湖泊,还有一群和我一样身穿藏蓝色警服的战友。能征善战的甘孜警队中的年轻人,更是以他们的朝气、敬业和坚守,给了我写作的冲动。作为一名公安作家,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知道他们、了解他们,从而理解藏区的稳定和安宁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微信图片_20191028140951.jpg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习近平

微信图片_20191028141025.jpg

康巴高原雪山嵯峨,草原缠绵,和奔放的河流、清澈的湖泊一起,孕育了渊远流长的康巴文化。守卫其中一方美景和文化的甘孜警队,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这支队伍中的年轻人更是用他们骄人的战绩,在旷远辽阔的高原上刮起壮美的青春风暴。

郑剑  8年磨得剑出鞘

微信图片_20191028141124.jpg

郑剑,32岁,藏族,泸定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2009年,22岁的郑剑当上了刑警。红色名城泸定,一座自带英雄基因的小城,催生了一个青年除暴安良的理想。

这年的2月18日,康定市姑咱镇发生一起入室抢劫、强奸、杀人案,让郑剑没有想到的是,之后的8年,他将与这个恶魔展开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转眼到了第二年10月,泸桥镇一餐馆发生现金被盗,郑剑处理完现场,又和店员一起清点被盗物资。店员告诉他,吧台酒架上好像少了罐饮料。似乎是刑警的本能,又仿佛脑子里灵光一现,郑剑开始在现场埋头搜寻。终于,在一个包间墙角的垃圾桶里,他找到了被盗的饮料瓶罐。经送检比对,罐上遗留DNA居然与“2·18”案犯罪嫌疑人遗留物DNA比中了!然而,惊喜过后却是失望,案子再次陷入僵局。

时间一晃又过去半年,2011年5月,泸桥镇某住宅小区发生入室抢劫、强奸案。虽然,郑剑在现场提取的脚印,在垃圾箱发现的遗留物DNA,再次与“2·18”案并案比对成功,破案工作却还是没有实质性进展。

随后的几年,泸定县城几个小区多次发生入室盗窃、抢劫、强奸案,郑剑只要到现场一看就可以断定,“2·18”案的恶魔又作恶了。巨大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这期间,他破了不少大案要案,包括闹得泸定满城风雨的安乐坝象佛庙抢劫杀人案,但都无法化解他心头的沉重。

仿佛一个执着的守夜人,郑剑在黑夜里孜孜不倦。很多次,他都觉得已经无限接近于真相。很多次,他觉得只要再往前半步就可以大功告成。但是,每一次,犯罪嫌疑人都像黑夜里的泥鳅,倏忽间就溜入一条无名暗河。这让郑剑既愤怒又懊恼。

为了提高自己,郑剑去中国刑警学院学习了一年,这一年让他的眼界开阔了不少。回来后,他提出针对“2·18”案制定DNA“Y”库采集建库比对计划,同时对案发区域监控图像结合已知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判。上千份血样的比对筛查,使侦查范围逐渐缩小。对监控图像和证据的分析研判,使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作案习惯、作案路线、落脚点等线索逐渐清晰。郑剑绘制了一张犯罪嫌疑人作案路线图,并提出摒弃以往耗时耗力的传统布控蹲守,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移动侦测”布控。

2016年11月17日凌晨,恶魔再次出动,这一次他撞进了郑剑布下的网。捕获到恶魔影像的移动侦测系统把预警信息推送给了郑剑和大队的所有民警,30分钟后,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被抓获归案。3天后,“2·18”案同伙唐某某落网。这场持续了8年的缠斗,终以郑剑的胜利而告终。

8年的青春时光,因这场旷日持久的缠斗而厚重、精彩。州局领导看中了他的能力,想把他调到州局工作,但他婉拒了,他说他想在基层一线多破几个案子。他的妻子在州府康定已经有了满意的职位,但为了他的理想,她到小城泸定另考了一份工作。现在,夫妻俩带着他们一岁两个月的宝宝,在泸定扎下了根。

柯金贵  奋斗的生命更金贵

微信图片_20191028141152.jpg

柯金贵,31岁,藏族,丹巴县公安局东谷派出所教导员

那天,柯金贵正好移交完他在牦牛谷治安检查站的工作,即将赴任东谷派出所教导员。他走进屋子,便携带进一股高山峡谷般硬朗却又温煦的气息。略瘦,稍黑,微笑着,精气神十足,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个接受过肾移植手术的尿毒症患者。

说起与疾病的那场攻坚战,柯金贵显得很平静。那是2014年6月,平均海拔4380米的石渠县刚刚打开春的节奏,县局民警柯金贵被确诊为尿毒症。随后就是大把大把吃药、没完没了透析的日子。刚刚26岁,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坠入了漆黑幽深的巷道,看不到一丝亮光。他想到过死,甚至连死的方式都想好了:跳楼。无数次挣扎过后,责任感让他作出了生的决定。父亲离世了,母亲一天天老去,妹妹尚未成年……最让他割舍不下的是那份母爱,母亲决定把自己的肾移植一个到他身上,她说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

3年后,柯金贵与病魔的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组织上为照顾他的身体,把他调回他的家乡、自然条件更好一些的丹巴县。接受过肾移植的人身体是脆弱的,终身服药、定期复查、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禁忌,都会造成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感冒、感染、皮肤上一个小伤口,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柯金贵本可以挑一个清闲的岗位,好好调养他的身体。但他想,既然生病可能把生命的长度打个折扣,那生命的内容就显得更为重要,与其无声无息地消耗日子,不如把日子过得更有质量。于是,他主动提出到牦牛谷治安检查站工作。

牦牛谷林木参天,奇石林立,河水清澈,飞瀑溅玉,是318国道途中的一处绝美风景,因而游人如织。柯金贵和几名辅警承担着这里的维稳、治安、交通盘查工作,还有作为“平安驿站游客服务点”的大量帮助、救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重新投入工作的柯金贵,忙起来就忘了自己的病,每天过往车辆几百台,往来人员近两千人次,求助的警令不停地传来,他真的顾不了美景,也顾不上身体。在牦牛谷工作的两年时间里,先后有5名网上逃犯裁在他手里,5辆被盗机动车被他截获,靠的就是他不肯松懈的斗志和时刻警醒的眼睛。他帮助救援过的群众就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惊心动魄的故事。

 2018年10月6日傍晚,一辆白色皮卡车在牦牛谷热水塘路段,因操作失控坠入湍急的河中。出事地点离治安检查站30多公里,接到警令,柯金贵立即带名3名辅警冒雨赶到现场。当时,车在河中央被石头卡住,司机从车里爬出来,却被急流冲到对岸的悬崖边,正拼命地喊着救命。柯金贵开始想用钢绳拴上石块扔到对岸,把被困司机拉过河,但因为距离太远,没有成功。眼看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雨中的悬崖随时都可能有滚石坠落,或发生滑坡。情急之下,柯金贵手一挥,就和两名辅警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扛着一块木板,为被困司机搭起一座浮桥。风雨中40分钟,被困司机终于得救。

救援过程被岸边的群众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当天晚上就被各平台疯狂转发。不认识的网友们都在为牦牛谷的民警点赞打CALL,认识的人却都为柯金贵捏了一把汗。

事后,柯金贵轻描淡写地说,我没有觉得自己有多牛掰,我就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天助我,所以我现在好好的。

柯金贵在牦牛谷收获了他丰沛的青春记忆,也收获了他的甜蜜爱情。他手机上存着一张照片,年轻的奶爸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那满满的幸福安宁,每一个看见的人都会含泪而笑。

王剑  风雪折多山的坚守

微信图片_20191028141207.jpg

王剑,31岁,藏族,康定市公安局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辅警

折多山垭口海拔4298米,号称“康巴第一关”,是从318国道进藏的必经之地。山上唯一的“单位”,就是王剑所在的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设在一座藏式二层小楼里的警务站,被称为全国海拔最高的交通管理警务站。

王剑爱笑,还有点儿自来熟的劲头,和他聊天就成了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

于是开玩笑说,你的笑容就像风雪折多山上的一缕暖阳,警务站少不了你哦!他说,是嘛,是嘛,这里就我和站长干的时间最长,2014年警务站成立的时候我们就上山了。现在,当初的13个人变成了11个,就我和站长没轮换过。

山上条件艰苦,一年有7个月下雪,不下雪的时候就是旅游旺季,车来人往,常常把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挤得水泄不通。王剑他们因此忙得脚不沾地,连饭都是炊事员用保温桶送到执勤点上,他们就靠着摩托车或警车的引擎盖,用后背挡着风,匆匆吃上几口。

问王剑,这么苦,为什么不要求下山呢?他笑着说,现在安逸多喽,刚上山那会儿,晚上睡觉就觉得床下的冷风直往脊梁沟子里钻,人都要冻成冰棒了,只好把被褥撤下来铺在地上睡,恼火哦!现在屋里都装了地暖,晚上下岗回来往床上一躺,好安逸哦!如果能洗个热水澡就更安逸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山上一年有7个月断水,有水也得去半山腰拉回来,有口水喝有水做饭就不错了,洗澡嘛,只能等下山办事的时候解决一下喽……王剑几乎是不带标点地说了这番话,像是说着一件很好玩的事儿。

又有人开玩笑说,你天天在山上为天南天北的游客提供帮助,还帮着美女开车上山下山的,一定交了好多朋友吧?王剑打开他的手机,指着微信通讯录那些花花绿绿的头像说,还真是嘛,这朋友圈有一半人是在山上认得的。

那打开一个最漂亮的女孩头像给我们看看嘛!有人使坏说。王剑笑呵呵地打开了一个漂亮女孩头像,说,她那次从折多山回去后,还给我寄来防晒霜。咳,寄防晒霜、防冻膏的人真不少,他们都记得折多山上的警察对他们的好。还有一次,我休假去成都耍,刚在朋友圈发了个九宫格,马上就有人私信我:“来成都了?请你吃火锅嘛!”“兄弟在哪儿?我马上过去接你喝茶!”我一看头像,好像不是太熟哈,肯定就是在山上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心里好感动哦!

问他有没有堵心的事,他说起有一回,因为天雨路滑坡,一辆小车的车主不敢开车了,请求他帮忙开到安全路段。那天路上的车实在太多了,王剑心里一急,方向打猛了点儿,车身蹭到了路边防护墩。没办法,王剑只好赔了车主800元修车费。问他,这800元最后单位给报销了吗?他说,报销啥子嘛,自己消化了!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一直说说笑笑的王剑,说到去年国庆节期间那场暴雪引起的大拥堵,终于不笑了。他说,10月2号那天下午,雪下得真大啊,不到两个小时,公路上的积雪就有了20公分厚。几百辆大大小小的汽车把山顶山坡都挤满了,都想走,又都动弹不得。我们11个人就在雪地里来来回回地跑,安抚被困群众的情绪,给有高反的人送红景天,把处在危险位置的车辆弄到安全地带,然后千方百计想让车流动起来。天黑时,山上断电,手机和对讲机成了废铁,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心里的那个绝望啊,都快把人整崩溃了!但是不能崩溃呀,还得在公路上来回地跑,衣服鞋子都结满了冰凌子,又重又硬像盔甲一样。又冷又饿又累,实在不得行了,就在雪地里躺一会儿。不敢多躺,怕躺久了就起不来了……

风雪折多山的这十几个小时,辅警王剑经历了生命里最严峻的一场大考。待到第二天下午救援疏导工作胜利结束,他觉得自己和那些正式民警一样,交了一份成绩优异的青春答卷,这让他颇为自豪。

杨毅 巴桑呷瓦  在磨练中逆风成长

微信图片_20191028141220.jpg

杨毅,39岁,汉族,康定市公安局折西分局局长

巴桑呷瓦,39岁,藏族,康定市公安局折西分局沙德派出所所长

新都桥被称作摄影家的天堂。那天傍晚,在新都桥特有的迷人光影里,杨毅和巴桑呷瓦不约而同地讲了一段他们从警之初的“糗事”。

呷瓦当时在塔公派出所,冬夜的9点多,他接到牧民报案,称牦牛被盗。他和同事到达5公里以外的冬季牧场时,已是半夜11点多。夜幕中,他们看见山坡上有个隐隐绰绰的人影,好像还赶着一群牛。他们大喊一声:站住,我们是警察!话音刚落,就听见几声枪响。对方有枪,而且是把长枪!但呷瓦和同事想都没想,就提枪追了出去。漆黑的夜里,人影很快消失了。呷瓦他们追出四五里地,发现了9头被盗的牦牛,同时还发现他们迷路了。两个人圈着一群牛,在寒冷的塔公草原熬过漫漫长夜,直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呷瓦在山顶找到微弱的手机信号,在电话里按照父亲的指引,才找到回去的方向。

杨毅那次就更惊险了。他和一个同样是新警的同事开车追捕一起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判断嫌疑人可能藏在公路边的山上,他们就把警车停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土堆下,想先隐蔽下来,再伺机出击。哪知刚把车停好,对面山上就传来枪声,子弹“嗖嗖”地在他们头顶飞。两个人匍匐在土堆下,面面相觑:怎么这么快就暴露了?事后才发现,对面山上视野开阔,人家居高临下,把他们的隐蔽地点和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明白了从警的不易,成长的艰难,两个人还是不约而同,他们选择了“磨练”二字。

杨毅的磨练是从坚守开始的。从2002年至今,17年的从警生涯,除了调回市局刑警大队工作的那5年,其余的时间他一直都在折西,从纯牧区的塔公派出所,到半农半牧的新都桥派出所,从分局刑警中队,到走上分局领导岗位,他全部的青春时光都给了这片土地。对一个汉人来说,这并不容易。他的工作对象全都是藏民,文化、语言、习俗、观念的差别,感情上融合的难度,都是他横在他面前的大山。好在,他都一一翻越过去了。

2018年的最后一天,杨毅发了条朋友圈:“我决定了!今天要躺在床上辞旧岁,明天也要躺在床上迎新年!”很多人不明就里,怎么可能?一个分局长,在这种重大时间节点,躺在床上度过?一了解,真相是杨局负伤了!

新年到来前,杨毅带分局民警和特勤大队民警执行抓捕任务,一台100公斤重的石刻打印机砸中了他的左脚,当时他说了一句:“你们快把嫌疑人押回去!”就疼得冷汗淋漓,再也说不出话。伤势很重,辗转送到成都一家专科医院治疗,才算保住了他左脚大拇趾。杨毅因此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床上完成了他的跨年,也再一次把坚守两个字在心里镌刻了一遍。

杨毅非常羡慕巴桑呷瓦,“纯藏”的身份,加上手中的画笔,呷瓦的从警之路走得别样精彩

呷瓦学过5年的唐卡绘画,还画过3年的装饰画。当上警察后,他发现画笔可以助他做个好警察。一次抓捕行动中,前来增援的民警不熟悉当地地形,呷瓦灵机一动,用白描的手法,画了一张嫌疑人藏匿区域的地形地貌图。抓捕组根据这张图排兵布阵,最后抓捕成功。后来,呷瓦在心里画了无数张地形图,辖区及周边的地形地貌都印在他心里了,再也不会迷失。

辖区的藏民大多不识汉字,不会汉语,给他们宣讲法制、讲解国家政策非常费劲,呷瓦再一次用上了他的画笔。他先是在走村串户时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在黑板上画画讲解。后来为了宣讲更方便,受众更广泛,他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民族政策和惠民工程精神吃透,制作出有故事性、通俗易懂的简笔画画册,发给大家学习。藏民们在他妙趣横生的图画中领会了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又在他风趣幽默的讲解里明白了藏区牧民脱贫致富不是梦想。

呷瓦用画笔开启了服务民生的警务新模式,他也因此走进了藏民们的心里。他的扶贫对象、结对亲戚白玛友珍,每次得知他要来,都会打上一壶酥油茶,再把自己家从一楼到二楼都点上藏香,用迎接“活佛”的崇高礼仪,欢迎他的到来。这种水乳交融的警民关系也成为警务工作的助推剂和润滑剂,换来了辖区的和谐安定。

新都桥的夜晚华灯璀璨,照耀着汉警杨毅和藏警巴桑呷瓦脚下的路。这条路一头连接着稚嫩的起点,一头连接着成熟的未来,中间洒满了他们青春的汗水和热血。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