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原点”的巴彦宝格德派出所
派出所简介
派出所名称: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巴彦宝格德派出所。
建所时间:1994年。
辖区状况:巴彦宝格德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东与阿拉善右旗毗邻,西南与甘肃省酒泉市交界,北与蒙古国接壤,地域大部海拔高度1200~1400米,相对高度50~150米,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面积2.4万平方公里,国境线全长507.147公里,四季多风沙、少雨水。辖区现有2个嘎查、2个社区,常住居民347户778人。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6人、辅警1人,平均年龄39岁。
巴彦宝格德,蒙语,意为富饶神圣的地方,位于额济纳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西南100公里处,距东风航天城40公里。在2.4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既有大漠戈壁无尽的荒凉,又有青青草原绵延、居延海水交相辉映的美景。驻足远眺,别有一番意境。
东风航天城位于额济纳旗西南角。1958年,居住在这片区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牧民为了支援国防建设,收起毡房,赶起牛羊,携家带口,开始了长达8年、三易其居的搬迁。这样一来,额济纳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军人比老百姓多,电线杆比人多”的边塞要地,巴彦宝格德苏木(苏木:蒙古语,乡镇的意思)也以旗府原址闻名于世。
护卫航天梦的“戈壁轻骑兵”
“升空了!升空了!”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从西北大漠起航。
为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巴彦宝格德派出所全体民警两个月来“睡觉都睁着一只眼”,60多天“没回一趟家”,“集体减肥”10到15斤……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是距东风航天城主发射场最近的派出所民警。
辖区地域开阔,农牧民聚集,周边涉爆大型工程施工作业点多,涉爆用品使用、存储量大,过往人员、车辆较多。为了确保“神舟”十一号发射万无一失,派出所民警个个签下《责任状》,提前开展安保处突演练,把问题想到处置前,确保“零差错”。
进入发射任务安保关键期,派出所与驻地边防连队、草原牧民“都贵楞”联防小组联合开展执勤巡逻100余次,比对排查流动人口1900余人次,检查各类车辆4000余台次,对纵穿戈壁沙漠腹地的重要物资专用铁路、公路和通信光缆线路,采取分解任务、分片分段负责、责任细化到人的办法,实施24小时全天候安全监控,先后安检单位场所602家次,发现整改安全隐患39处,有效净化了发射中心周边社会治安环境。
平日里,派出所民警常常深入牧民家中,在调解牧民纠纷、帮助牧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同时,不忘反复叮嘱飞船发射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额济纳旗副旗长、公安局局长王钢宝勒德介绍,从1999年第一次出色地完成“神舟”一号的发射安保任务,到“神舟”十号顺利升空15年间,巴彦宝格德派出所历任5位所长、36个民警,全力配合主发射场保卫部门多次完成重大发射工程和训练任务,一代代、一个个民警“饿了吃口方便面,累了车上打个盹儿”,其间,从未发生过一起人员或牲畜伤亡事件。
守护大草原的“大盖帽扎鲁”
巴彦宝格德派出所里浩斯巴依尔、道尔吉加里森、仲永生3个蒙古族民警和刘永福、何海云、王海军3个汉族民警都是土生土长的额济纳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在故乡,懂民族语言,人熟、地熟、情况熟是这个草原警队最大的优势。
巴彦宝格德辖区地处中蒙边境,国境线全长507.147公里,派出所所长刘永福介绍,常年的走访工作,让派出所民警个个成长为辖区的“活地图”。派出所成立之初,民警就开始绘制“警务地图”。那时候只有一个“土办法”,那就是每找到一户牧民,民警就在笔记本上标注大致方位和牧户名,同时在图上画出附近的山丘、河槽、大敖包、小敖包等。民警王海军2006年刚到派出所工作时,时任所长、蒙古族师傅嘎尔迪就给他上了“入所第一课”——“民族警务课”。这也是每个新调入所民警的必修课。就这样,“警务地图”通过一代代相传、一批批完善、一个个充实,不仅画在了纸上,走进“掌上警务”,更刻在了每一个派出所民警的心里(扎鲁:蒙语,小伙子的意思)。
“草原上的牛羊有多少,民警为我们做的事就有多少。”
守护大草原,守卫大家园,老民警在传帮带中给新民警讲述着派出所的“红色故事”“警民故事”“成长故事”。神舟“故里”的一段段警事熏陶着扎根于此的每一个民警。
建所后,六间苏木小学平房借作办公场所一干就是20年。户籍窗口根据群众早出晚归的特点进行调整,节假日保证1名所领导和1名民警窗口值班,做到随来随办。接处警过程中,车胎被石子划破,车辆被骆驼刺挡住,沙尘暴里顶风前行,再大的困难也没有拦挡住派出所民警的脚步。怪不得有牧民说:“草原上的牛羊有多少,民警为我们做的事就有多少。”
戈壁草原上有许多地方手机信号不稳定,民警们都自备了移动和联通两个手机卡,全天开机,保证随时能接到群众的电话。“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巴彦宝格德派出所民警给出的答案。
佑护蒙古包的“赛音察戈答”
在当地牧民的眼里,巴彦宝格德的蒙汉6个民警全都是“赛音察戈答”(蒙古语,好警察),按蒙古族额吉娜仁高娃的话说是,他们是一帮“穿着制服的孩子”。
2018年7月13日凌晨6时许,巴彦宝格德派出所接到报警:辖区宝日乌拉嘎查牧民当布加布家的600多只羊被突然暴涨的河水围困在河道中央的夹滩上。刘永福所长立即带领民警赶到现场,并同时联系驻地部队,警军民携手3个多小时蹚水,将羊群安全转移。随后,为了方便群众汛期出行放牧,派出所民警又协调辖区相关部门借来水上浮桥,拼接固定,民警们先后在河水里连续奋战约6个小时,为牧民们搭建起了一条50多米长的浮桥,解决了灾后群众的出行问题。
2017年6月18日,嘎查牧民闫正礼的家人被四轮车扎伤,派出所警车护送100多公里到就近医院抢救,民警回所已是凌晨1点多。2017年3月,宝日乌拉嘎查牧民娜仁高娃家被突如其来的河水困住,民警接警后驱车第一时间赶到,手拉手蹚过刺骨的河水,将70多岁的老人和6岁的孩子首先转移到安全地带。这时河水还在不断地上涨,已漫到民警的胸膛。仍在受困、咩咩乱叫的羊群提醒着民警们还不能放松,他们再次跳入冰水中,经过近5个小时的无数次来回,400多只“牧民财产”终于保住了,派出所的6个民警却得了一次“集体重感冒”。
翻开巴彦宝格德派出所民警的《民情日记》,上面记载着:1~9月,救援被困车辆39辆,帮助牧民扑救草场失火5起,调解邻里纠纷66起,上门为特困人员办证服务15次……诸如此类的爱民故事讲也讲不完。
扎实的群众基础让嘎查牧民自发参与到维护家园平安的行动中,成为派出所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曾经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为现如今的“神舟喜飞天,壮志驰万里”。绵绵草原上,漫漫戈壁滩,巴彦宝格德派出所民警为民服务的步伐从未停歇过。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